讚賞公民 LikerLand 按讚連結

方格子個人贊助頁面連結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生活中的抽象畫.011--電影院裡放映影片之前的銀幕和座椅(正視局部)


如果眼睛是方形
是否看東西會變成一幅一幅的框景
用相機去補捉
觸動神經的畫意
用光影去收集
照見心靈的詩情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城市的角落裡沉靜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隨意的腳步中留影


電影院裡放映影片之前的銀幕和座椅(正視局部)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設計就是解碼再編碼 - Design is the Process from Decoding to Recoding



從事設計工作,有時候不免會被人問到:「設計是什麼?design是什麼?」

老實說,可能是因為當局者迷的緣故,遇到這種大哉問,我常常會當場傻眼,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難道,「設計」就是「設定」加上「計算、計劃、計議」嗎?這不是有答跟沒答一樣!

基本上,「設計」這個詞彙,在漢字的古代文本中是非常罕見的,因此我判斷它的主要來源,應該是對應於英文 design 的翻譯。

根據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design 一字源自拉丁文 desinare,而 desinare 是做記號的意思。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文寫為 desegino,之後被法文引用為 desein,意思是圖想、構想、企圖、計畫,後來纔被英文正式引用。

至於,英文 design 這個字,則可以視為是 de 與 sign 的結合。 de,通常有兩大意義:一是「解」,如 decompose(分解)、decode(解碼)、decipher(解讀)、deconstruction(解構)、decompression(解壓)等;二是「定」,如 define(定義)、decide(決定)、delimit(界定)、destination(標定)、destine(預定)、designation(指定)等。因而,de可以視為包含「解析」與「界定」、「分解」與「定義」、「拆解」與「標定」等等雙重意義的字碼。

sign,則有符號、信號、表達、表示之意。


由此可知,如果把信號或符號視為一種表示信息的字碼或圖碼,那麼「設計 - design」就可以說是一種「解碼再編碼的過程 -- Process from Decoding to Recoding」,或可簡稱為 PDR。

舉例來說,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最早發明了耐久實用的電燈,「發明」是 invent。但是,電燈的「設計 - design」卻可以把愛迪生的電燈解析再組構,進行增、刪、改、修,賦予電燈五花八門的型態,這就是把「電燈」這個信息解碼再編碼的過程,這就是一種 PDR。

不過,如果從所謂「造物主」的觀點來看,造物主創造了光,「創造」是 create。那麼,諸如燭火、柴火、油燈、煤氣燈、電燈、日光燈、霓虹燈、水銀燈、省電燈、發光二極體(LED)等等各類光源的發明(invent),就變成對於光的一種「設計 - design」、一種 PDR 了。

也因此,當人類進一步發現光是一種電磁波的原理之後,自然就可以 PDR 出更多種的光源,應用在更多樣的事情上。可見,PDR 這種行為似乎是沒有終極境界的,整個大自然、萬事萬物和無窮的宇宙穹蒼都是可以拿來 PDR 的,至於那些被 PDR出來的東西更是可以一再的被 PDR。

老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說「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就是說,除了無以名狀的「天地之始」以外,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可以定名定義的,但是這些名義卻無法恆久不變。老子之所以這麼說,正因為擅於製器的人類所做所為通常都是一種 PDR,而那創造天地的「無名天地之始」也總是還有可以讓人不斷去 PDR 的空間。

至於這個「設計就是解碼再編碼 - Design is the Process from Decoding to Recoding」的定義,是否也是「名可名,非常名」呢?

我想,人類之所以會不斷的 PDR、不斷的解碼再編碼,不外乎就是基於「這樣可以更好」或「這樣可以更美」的原始動機。只要這樣的動機仍然存在,那麼這個定義應該可以持續下去,直到所有事物都達到「盡善盡美」,而所有人類也終於成為「天地之始」的那一天為止。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詩情






詩是一種精密的數學公式,卻往往以糢糊的邏輯表現它的語言。

大部份的詩都是哀怨的、感傷的、落寞的、蒼涼的。但是,詩為何憂的多,喜的少呢?

當感覺在粗糙的二分法思維首尾兩極間擺盪,找不到可以容身的地方時,詩情就像一種被武斷的理性所遺棄、排擠,或是放逐的感覺。它不甘於無聲無形的消失,便以糢糊的、隱喻的形式,顯示出它的存在。

詩情不是創造虛無的口號,而是綻放想像的空間。

詩情不是奔洩激忿的情緒,而是抒發感情的幽思。

詩情不是直斷事物的鋒刃,而是彌補裂痕的引力。

詩情不是壓合分明的壁壘,而是潤滑界限的油膏。

詩情不是烙下佔有的印痕,而是串起釋懷的邊際。

半調子的理性,只會產生粗製濫造的東西;精密至極的理性,卻可能產生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點到為止 The Point





2007繪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道德的原始意義


文字的意義通常來自社會長久的約定俗成,但是約定俗成的意義不見得就是最準確的意義。這是因為,文字常常會受到「意識型態」的影響,被附加了超出其原始意義的延伸含義。例如,「道德」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文字,就是值得去追根究底、探討省思的文字。

顯而易見的,對於漢字文化而言,如果要理解一個字詞的本質和它的原始意義,除了探究漢字的造字原理和原始的象形字義,似乎沒有第二條捷徑可走。也因此,基於「文以載道」的緣故,漢字文化本身不太可能產生「哲學家」(philosopher),卻可能產生「解碼家」(decoder) 或「詮釋家」(interpreter -- 於間翻轉譯傳之人、於間翻轉譯者),正因為要定義一個可以 zoom in (作操于目視於入內,類似「拉近而看」) 和 zoom out (作操于目視於外出,類似「拉遠而看」) 的漢字、字義可能充滿變數的漢字是相當困難的。不知道這算是幸運,還是不幸。

首先,「道」、「德」兩字在古文中都帶有一個表示「行」的符號「ㄔ」,因此可以推論,「道德」本來的意思可能與某種「行動」或「運動」有關。有了這個初步概念,接下來就可以針對「道」與「德」兩字分別作進一步的探討。


附圖:行字演變】 



【附圖:「道、德、直、心」文字演變】


「道」字本來是「一個顛倒的大頭人」(後來訛變為「首」) 和「行止」的符號組合。其中,「一個顛倒的大頭人」是以「從高處墜落的人,頭重腳輕的顛倒狀態」來代表「自由落體的重心受到重力牽引」,「行止」則代表「行走」、「行動」、「運行」。因此,「道」字的本意應該是指「重力形成的運行軌道」或「重力場」。

老子 (公元前 58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也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意思可能是說:在地球上把東西往上拋,東西會反向掉落下來,這就是重力場的引動,重力弱者會受到重力強者的重力場作用而看似毫無力量的被輕易地吸引過去。


「德」字本來是「行」、「直」與「心」的組合。其中,「行」代表「行動」、「運動」,「直」代表「直線」,「心」代表「重心」。因此,「德」字的本意應該是指「物體重心的直線運動」,也可以說是「物體重心的慣性運動」。

由此可知,「道德」的本意指的是「物體重心依重力形成的軌道或受到重力場的作用而運行的慣性運動」,和近代物理學中的天體力學有很大的關連性,後來纔被引申為「穩定的習性」或「慣性的行為」。

「道德」兩字本來沒有「正面」的含意,只是一種對於物體慣性運動的現象所做的客觀描述而已。但是,因為它帶有「穩定」的性質,因此也被賦予了「正常」的意思,再加上其中包含的符號「心」可能從原本的「重心」之意衍生出「心念」之類的詮釋、符號「直」與「行」的部份則可能又被賦予了與心念有關的「直覺的行為」之詮釋,於是跟著就引申出「良好的行為或習慣」的附加意義。

也因此,追求「自然無為」的老子在《道德經》中,以反樸歸真的態度來還原「道德」的原始意義。他開宗明義的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在質疑那些追求「正道」或「聖賢之道」的「有為者」口中所謂的「正常」與「穩定」究竟能不能算是最美好、最良善的東西?

換句話說,老子可能認為:「道德」只是「宇宙穩定運轉的慣性」或「人類行為的習性」而已,「道德」既不能代表極致的美好良善,也不能代表永恆不變的真理,一個人的心胸可以容納變化與無常,甚至體諒異常與反常,那纔算是「真道德」。

從地球演化的過程來看,不擅於接受變化與無常的生物,即便如恐龍一般巨大強壯,仍然會被大自然的變動無情的淘汰與消滅。看來,老子的道德觀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啊!

身為雄性的老子在《道德經》裡卻處處強調向雌性學習的柔性情操,這種站在相對的一方或異己的立場來思考的態度,也說明了:「道德」是用來修養自己的,不是用來苛求別人的;「道德」是拿來「從心所欲不踰矩」的,不是拿來發動聖戰、掃除妖孽的。


P.S.「德」的概念發端於《詩經》:

「德」原本是指先天的、天生的「天性」、「本性」、nature (己然,意通「自然」),而不是後天的「習性」、habit (習慣之態),但是通過「見習」、「修德」,也可能改變本來的天性與慣性、轉變其既有的習慣或道德,最後習得合適的習慣或更新完善的道德suitable habit (適當而可能之習慣之態)morality (移物反力之態樣,或本指類似地心引力般可使上拋物受吸引而反回地面之力的古代用語;物于量的力之態樣,可能是古代表示物質重力的用字;道德之態樣,即 moral 通過 mo-r-a-L 及「目人於行」的橋接而轉換漢字「道」的象形文字體,並且通過 m-one-r-a-L 及「目1連心ㄔ」的橋接而轉換漢字「德」的象形文字體,兩者組合轉換漢字「道德」),此概念之發端可見於古老的《詩經》。

例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溫溫恭人,維德之基。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其維愚人,復謂我僭,民各有心。」、「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生活中的抽象畫.010--夜晚中發光的路邊工程警示燈(俯視)


如果眼睛是方形
是否看東西會變成一幅一幅的框景
用相機去捕捉
遠觀近視的畫意
用光影去收集
仰天俯地的詩情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城市的角落裡沉靜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隨意的腳步中留影


夜晚中發光的路邊工程警示燈(俯視)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生活中的抽象畫.009--水泥地面上的浮雕狀印痕(俯視局部)


如果眼睛是方形
是否看東西會變成一幅一幅的框景
用相機去捕捉
似懂非懂的畫意
用光影去收集
新情古意的詩情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城市的角落裡沉靜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隨意的腳步中留影

水泥地面上的浮雕狀印痕(俯視局部)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生活中的抽象畫.008--巷子裡地面上的雨水和汽車漏油混合流動(俯視局部)


如果眼睛是方形
是否看東西會變成一幅一幅的框景
用相機去捕捉
聚焦之內的畫意
用光影去收集
意料之外的詩情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城市的角落裡沉靜
生活中的抽象畫
在隨意的腳步中留影


巷子裡地面上的雨水和汽車漏油混合流動(俯視局部)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彎道上/2003.04.22


黑暗中,我在一個不斷向右彎的彎道上開車,車子外面的右後方有個人一路跟著車子走。

為了擺脫他,我猛踩油門,但是車速還是快不起來。


解夢:

這個夢顯示潛意識一直尾隨觀護著理性的自我,使自我感到些許想要擺脫它的不耐煩。但是,作用於自我的理性思考通常是步調緩慢的,而觀護著自我的潛意識影響力卻往往是非常迅速的。

就拿開車這件事來說,我常常覺得,當車速緩慢而感官清楚時,是「我」(即現實的我)在操控車子;當車速快到需要反射動作的機靈狀態時,就會由訓練有素的「自我」(即夢中的我)來操控車子;而當車速達到連「自我」都反應不來時就會變成幾乎由「潛意識」來接手運作的狀態 -- 一種幾乎分不清真實與夢幻的「渾然忘我」的狀態。這可能就是飆車會有極度快感的原因吧!

當然,如果飆車這種行為真能舒緩壓力、產生快感,有個安全特定的飆車場地應該是最適當的。更進一步言,這個飆車場地最好像捷運系統或雲霄飛車一樣,是設有軌道的,這樣可以讓飆車到極速之時不會因為處在失去自我意識的狀態中而發生不測的危險。

其實,軌道這種東西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的(例如:星球運轉的軌道),它們只是無形無影而已,而每個地球上的人都隨著星球的慣性運動在宇宙中的軌道上極速狂飆著。那麼,人究竟是處在理性意識活躍的狀態中,還是處在潛意識活躍的狀態中呢?

或許,所謂的理性,只不過是一種慣性罷了。就像夢中的自我想要擺脫彎道對車子的慣性而不得一樣,人如果無法超越宇宙的慣性,又何以體察宇宙之外的奧秘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麵+餡=餃子?/2003.04.21


我在一家餐廳的窗口排隊買午餐,窗口旁的牆上貼著讓顧客點菜用的餐點照片,我覺得水餃和滷豆干看起來不錯,就點這兩樣。

過了一會,一位送菜的女服務生從窗口遞給我一碗「麵+餡」的東西(就是一坨麵和一些水餃餡)。

我向她抗議,我說:「我要的是餃子啊!」

她不急不徐的說:「把麵和餡混著吃就是餃子的味道了。」

我氣急敗壞的說:「那裡有這樣的!那薑絲炒大腸是不是也可以分開來炒一盤薑絲和炒一盤大腸,然後混著吃呢?」


解夢:

雖然「麵+餡」(一坨麵和一些水餃餡)在口中咀嚼的味道和吃一顆「餃子」沒什麼大不同,但是「麵+餡」給人的感覺畢竟不可能等同於「餃子」,那就像「菜圃蛋」不只是「一撮菜圃」和「一顆雞蛋」、「薑絲炒大腸」也不僅是「一撮薑絲」和「一條大腸」。

「理性的自我」經常習慣性的用分析的方法來理解事物,因而也經常疏忽了事物的整體感和細微度,錯把「分析事物的結果」等同於「事物」。舉例來說,就像科學家可以分析形成生命的各種元素,但是當他們把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時,還是無法創造出生命。

「感性的潛意識」在夢中幻化為一位送菜的女服務生,藉著這個諷刺意味十足的夢境來提醒「理性的自我」,讓自我體會一下僅僅依賴分析的方法來定義事物所造成的缺憾與荒謬。

在作這個夢的前後期間,正是2003年SARS肆虐的時候。SARS在醫界被稱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屬於一種非典型肺炎。當時,我的確花了一些時間試圖去理解SARS的成因和預防之道,而潛意識似乎也藉著這個夢來告訴自我:有些東西不是理性的自我可以在短時間內透徹了解的,與其恐慌緊張,不如放輕鬆一點!

或許,當時潛意識覺得化解非典型的SARS是它的事,還擔心理性的自我會愈幫愈忙呢!

附帶一提的是,2003年3月當SARS爆發一週之後,我曾經夢見一種市面上沒有見過、夢中叫作「靈芝豆沙捲心糕」的健康食品,它的餡是深咖啡色的。至於這「靈芝豆沙捲心糕」是否有抗SARS的效用,那就讓有興趣的人去研究研究囉!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噴火飛龍 (驚世美國三部曲)/2003.03.03


我走在一棟辦公大樓外面的路上,附近都是二層樓的連棟房屋。

此時,路上的人群嘩然驚叫。

我看見遠方天空有一道巨大的烈燄和轟隆的巨響像雷電般降到地上,跟著地面就燃起熊熊烈火。

那是一隻噴火飛龍。

噴火飛龍在遠處燃燒大地,接著飛到距離我不遠的天空中,又噴火燒毀了我附近的一些房子,許多人在我眼前慘死。

我躲到一棟屋子旁邊,看見噴火飛龍飛降到地面,用牠的利爪抓住了一個人。


解夢:

這是在2003年3月3日作的夢。

大約兩週後,也就是2003年3月19日,晚報的大標題都是有關美國軍隊即將攻打伊拉克(Iraq)的特大字體。而事實上,當時美軍已經開始轟炸伊拉克了。

夢中城市受到噴火飛龍烈燄攻擊的景像,和我在電視新聞中看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遭到美軍大型炸彈轟炸的恐怖景像非常相似。

因此,這個夢很可能是一個「預示美伊戰爭之夢」,也象徵了「華盛頓地圖(驚世美國二部曲)」中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將在2003年4月以前採取的「重大行動」。

噴火飛龍在最後從天空飛降下來抓住一個人的劇情,是不是象徵了美軍最後抓到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呢?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清倉大拍賣/2003.02.26


一家書店舉辦清倉大拍賣,到了傍晚時分,書架上的書已經所剩不多。

我看見一個擺滿電腦遊戲軟體的架子上貼著一張紙,紙上寫著「70」(表示通通70元),但這些遊戲軟體看起來都不怎麼好玩。

逛了一會,我什麼都沒買。


解夢:

通常我會買書來看,主要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或是對某件事情有疑問,想要找答案。巧的是,往往不經意就會在書店裡找到和疑問有關的書。於是,順著書中浮現的線索,又會繼續找另一本書......又一本書......再一本書......就像在進行一段心靈探險的旅程。

從2002年起,我已經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買書了。一方面覺得應該讓腦子暫時休息一下;一方面家中的書架已經塞爆了;一方面是電腦網路上也有許多資訊可以搜索,因此對於想買的書會更加精挑細選。

這個在2003年春天作的夢,很真切的反應了我當時逛書店的情況:就算清倉大拍賣,我還是會盡量克制買書的衝動。

因而,這個夢可以說是一個「反應現實之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華盛頓地圖 (驚世美國二部曲)/2003.02.08


有一張很大的地圖,是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的衛星地圖。

這地圖放大拉近了,我看見地面上的房子屋頂都覆蓋了白雪。

接著,我又看見雪地中有一座購物中心的立體模型,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霓虹燈。


解夢:

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國聯邦政府的所在地。2003年2月之所以會作這個夢,很可能反應了當時美國聯邦政府即將展開影響世界局勢的「重大行動」。

因為,夢中白雪覆蓋華盛頓地區的景像,似乎象徵了此時美國聯邦政府處於一種寒冬冰封般的嚴酷困境中,急須打開僵局。

的確,美國自從2001年9月發生「911事件」以來,經濟就滑落到谷底,社會也充滿不安的氣氛,這必然對聯邦政府造成莫大的壓力。

夢中最後有個閃爍著霓虹燈的購物中心模型從雪地中出現,則可能象徵了美國政府採取「重大行動」之後,在經濟上將會破繭而出,形成另一波的景氣回昇。(註:事實上,美國經濟從2003年第二季開始恢復動力,第三季更達到8.2%的超高成長率。因此,可以判斷美國政府採取的「重大行動」必然在2003年4月以前展開。)

此外,夢中出現觀看衛星地圖的情景,似乎也粗略的預見了目前電腦網路上非常受歡迎的衛星地圖瀏覽引擎--Google Earth。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夢幻公園/2002.12.31


一位建築師拿一本書給我看,書上有模仿畫家達利風格的「夢幻公園」。


解夢:

達利 (Salvador Dali,1904 ~ 1989) 是近現代西班牙的國寶級畫家,也是所謂「超現實畫派」的風雲人物。寫實功力的精湛筆調加上夢境般的詭異奇趣,在當時一波由抽象筆調和理性塊體構成的立體派 (Cubism) 流行風潮中,強烈突顯出他的獨特性。

由於我的父親也喜歡繪畫 (他畫過幾幅油畫),因此小時候我就從父親收藏的畫冊中認識到達利和他的畫。當時只覺得達利像個畫壇中的魔術師,很好玩、很有趣,但沒有進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畫 (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說去研究他的夢)。

在作了「劇場之家」的夢大約一個月之後,潛意識又幻化為一位建築師,向我展示達利風格的「夢幻公園」,似乎有意藉由我的畫筆去勾勒出現實世界中的夢想園地。

後來在網路上瀏覽一些達利的畫,纔發現,貫穿在他許多作品的畫中人物,有不少是他深愛的妻子 -- 加拉 (Gala,1894 ~ 1982)。這透露出達利的愛妻加拉可能經常在達利的夢中代替了達利的自我,也象徵了達利的自我時常安撫不了自己內在的潛意識,甚至無法跟自己的潛意識溝通,而某些時後加拉纔是唯一可以跟達利的潛意識溝通的人。從我自己解夢的費心過程中,似乎可以體會到伴隨達利 50 年的加拉對他的一片深情與無盡關愛。


【附圖:達利 (Salvador Dali,1904~1989) 與加拉 (Gala,1894~1982) 合影 / 圖片採自網路】



因而,達利風格的「夢幻公園」絕不是要把達利的畫中景像依樣畫葫蘆的照搬到公園裡、搞成一片陰森詭異的模樣,而是要表達一種溝通的精神,同時讓每一位進入「夢幻公園」的人,不但可以欣賞達利的夢境,更能試著體會加拉的心境。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忘了數羊


他發現    
少了一隻羊
懷疑牧場西邊山坡的惡狼
懷疑隔壁烤肉店的老王    

嗚......

可能是那個喜歡牠的男孩
帶牠去蹓躂 
帶牠去蹓躂

可能是躲在什麼地方
怕我賣掉牠
怕我賣掉牠

他只怪好幾天   
忘了數羊


他發現    
少了一隻羊
懷疑牧場西邊山坡的惡狼
懷疑隔壁烤肉店的老王 

嗚......

可能是那個喜歡牠的男孩
帶牠去蹓躂 
帶牠去蹓躂

山上的青草多憔悴
小羊兒可憐可憐你的爹娘
難道怕我賣你到別家
難道怕我賣你到別家

只怪好幾天
忘了數羊
只怪好幾天 
忘了數羊 
嗚......

忘了數羊
好幾天
忘了數羊

啊......

忘了數羊
好幾天
忘了數羊



詞:羅聖爾 (1988)
曲:羅聖爾 (1988)
演唱:齊豫
編曲:涂惠源
收錄於齊豫「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 (1988)



公元 1988 年發表的歌曲「忘了數羊」,由美聲實力
歌手齊豫主唱、齊豫的弟弟齊秦主持的虹音樂工作室
製作,收錄於「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唱片。這是一
首當時台灣歌壇中罕見的、以「數羊」爲主題的流行
歌曲。


歌曲試聽:忘了數羊 / 齊豫 1988 

https://youtu.be/_jZUKH22QLE / 分享自 YouTube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劇場之家/2002.12.03


一位建商把很大的舊屋改造成新房子,上市之後立刻造成熱銷搶購。

他介紹我參觀那棟房子,房子的入口空間低矮,門廳擺著兩套舊桌椅,再從一個精緻的小鐵門進去之後,纔看到裡面很大的室內空間。

室內空間裡的陳設是古董級的風格,有許多木櫃子擺滿了書畫文具,可以看到下方有個表演劇場。

窗外是楓樹與溪流交織如畫的花園景色,花園裡還有一棟白色的西洋建築。


解夢:

感性的潛意識在夢中幻化為一位建商(就是蓋房子來賣的商人),並且向理性的自我展示他製作的建築作品--一個潛意識認為可以暢銷的作品 --「劇場之家」。

這個作品非常有意思,因為它可能表現了潛意識本身的組織結構和空間特質:

第一、它的入口小而內部空間大,令人感受到如同進入電影院或表演劇場的空間模式。由於潛意識就像一個創造夢境的隱密大廳,雖然自我很難窺其全貌,但是這大廳卻是為了自我意識在其中體驗「超4D電影」而設置。(註:「超4D電影」就是除了四度空間之外,還能讓人進去虛擬實境一番的未來電影。)

第二、它的內部陳設和傢俱以古董為主調,又收集了許多用來處理資訊的書畫文具,這反應了潛意識裡堆積著許多極其古老而隱晦的資訊,例如:先人遺傳的記憶(如果DNA也帶有記憶的話)、前世經歷的記憶(如果有前世的話)、兒時殘存的記憶、理性因不夠細膩而不得不忽略的資訊、自我因不願面對而刻意忘記的資訊••••••等等。

第三、要先進入室內纔會看到戶外。照理說,劇場空間是封閉而看不到戶外的,但是潛意識的大廳卻開了窗子,隱隱約約可以看見戶外的美景。因此,與其說那是窗子,還不如說那是類似影像顯示器的視窗,而視窗顯示的戶外美景其實都是潛意識製作出來的幻境,也是某個時刻中潛意識意圖影響現實世界的即時造景。

這棟「劇場之家」也讓我聯想到古代的合院住宅,因為合院住宅正是入口小、內部空間大、封閉性強、有個類似劇場般的中庭內院,與上述潛意識的組織結構和空間特質非常相近。莫非,古代合院建築的設計師早就明白了人類潛意識的運作原理?


【合院/圖片採自網路】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與鬼影角力/2002.11.15


沒有五官、全身呈現白色半透明狀的鬼影從我的後面抓住我,使我感到如同電擊一般的痙攣、幾乎無法動彈。

我奮力的掙扎著,然後以手臂的彎曲處勒住鬼影的頸子,把它用力甩到床下。


解夢:

作這個夢的前幾天,父親因腸癌住院、動手術。幸運的是,手術結果順利,經過化療之後,父親的身體也從原先虛弱的狀態中逐漸康復了。

潛意識製作這個夢境讓自我和鬼影角力,可能有幫助自我驅逐病魔的心理作用。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夢醒後的第二天,父親已經可以進食流體食物,也可以起床走路了。

由於這個夢發生在父親住院的期間,因此夢中的鬼影可能象徵病原體對人體的壓迫感。夢中自我對此壓迫感的反應是毫不猶豫的扳倒它,這顯示自我免疫力的警覺性很強。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廟會/2002.09.09


我和 Liv 經過一些古老的菜攤,又穿過一棟空蕩的大屋子,然後看到幾座高大的廟宇矗立在街道旁。

接著,好像有廟會活動似的,我看見一些穿白衣的人正在街上表演踩高蹺。

此時,我和 Liv 站在圍觀人群裡的幾個外國人身邊,我拿出照相機拍攝那些踩高蹺的人。


解夢:

由於童年有一段時期接受西方宗教教育,使我對傳統的民間宗教反而感到陌生和有距離感。尤其在兒時經驗中,廟宇充斥著燒香的煙霧與詭異的神像,以及古老、低矮、陰暗、擁擠的空間格調,甚至讓我覺得有窒息般的恐怖感受而不太敢踏入廟中。

正如夢中所描述的,傳統民間宗教唯一讓我感到親近的就是在戶外舉行的、熱鬧的廟會活動,而我對此類廟會活動的感覺仍像是身處異地的外國觀光客,有看沒有懂、純粹看熱鬧。

直到大學時期,由於唸建築系,我纔逐漸能以學習和欣賞的態度接近廟宇。簡單的說,我認為宗教應該有社會教育意義和文化藝術品味、不該只是搞一些鬼鬼祟祟的神秘儀式而已,而我對民間宗教建築的期待就是:採光再明亮一些、通風再流暢一些、空間再開闊一些、氣勢再大器一些。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半夢半醒的境界/2002.08.01


我感到腦子陷入一種介於睡夢和清醒之間的狀態。

C 激動的對我說:「你一定要和大家分享這種境界。」

我問 C:「你怎麼知道我處在這種境界中呢?」

C 說:「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了。」 突然間,如觸電一般,我又脫離了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而醒來。


解夢:

當我在夢中脫離「半夢半醒」的狀態時,真的就從夢中醒來。因而,事實上,這個「半夢半醒」的狀態仍是在作夢的狀態。

就某種心理學上的觀點而言,作夢本身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瘋狂,尤其是當夢境已經從睡夢中跑出來,因為失控而進入了現實生活、影響到日常生活。因而按此觀點來說,「半夢半醒」自然也算是一種接近瘋狂的狀態。

不過,就我大量作夢的經驗來談,我認為作夢其實是一種內在心靈的對話,也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交流。認為作夢只是一種「瘋狂」,乃是因為不了解潛意識的語言、甚至害怕面對潛意識而下的偏頗斷語。

至於為何是 C 在夢中和我對話呢?第一,雖然我和 C 不算熟,但感覺他是個和善誠懇的人。第二,C 是個離開所學和本行去當傳道人的特立獨行者,可能因此而與夢中描述的特殊狀態產生共鳴。

此外,為何夢中 C 會以「這種境界」來描述「半夢半醒」的狀態呢?我想是受到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主演的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的影響。

圖片採自網路


「美麗境界」是一部描述數學家約翰納許(John Nash)克服精神病、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傳記電影,該片獲得2002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紐約郵報引用約翰納許在1967年的信為證,說他曾經仇視猶太人。當時約翰納許罹患嚴重的精神病,腦中充滿妄想,自認是彌賽亞再世、受到猶太人的威脅。

2002年3月,我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發覺自己的症狀與約翰納許有點類似。在發病之前,我也曾經致力於古文明、古文字等大量資訊的收集、比對、分析、聯想、整合,並且陷入一種「半夢半醒」的境界 ,還以為自己是研究過頭、犯了什麼禁忌或中邪了。這部電影給我直接的感受是,連諾貝爾獎得主都有失常的時候,也讓我舒坦了一些呢!

這個在2002年8月初作的夢,似乎反應了我當時為期半年的「新陳代謝不協調」的療程即將結束。果然,大約兩週後,醫生告訴我可以停藥、也不必再複診了。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昏迷四十年/2002.07.19


我發覺自己臉上戴著一張面具,原來我的容貌已毀,昏迷了四十年纔醒來,又經過醫院的整容手術。

此時逐漸想起,四十年前的某一天,我在一個巨大的游泳池中被一道強烈的閃電擊中而昏迷,閃電將我提起到半空中。


解夢:

這個夢的內容很奇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看了湯姆克魯斯(Tom Cruz)主演的科幻劇情片「香草天空」(Vanilla Sky),纔發現這個夢的劇情和「香草天空」很相似。

圖片採自網路


不同的是,在「香草天空」裡,湯姆克魯斯是因為車禍而毀容和昏迷,而我在夢中則是因為閃電電擊而毀容和昏迷。

問題是,為何潛意識能在我觀賞「香草天空」之前,就先一步透露這部電影的部份劇情呢?莫非潛意識有不為人知的特殊通訊管道。

總之,這個夢可以說是一個「預知電影劇情之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溫柔的女人/2002.07.18


一位建築師問我:「甚麼樣的女人最好?」

我不假思索的說:「溫柔的女人。」


解夢:

這個夢的奇特之處就在於,「現實的我」難以回答的問題,「夢中的我」卻能毫不考慮的給出回答。換句話說,「夢中的我」有時候表現的比「現實的我」還要自信與篤定。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夢中的我」也就是和「感官系統的理性感覺機制」緊密連繫的「自我意識」。由於「夢中的我」處在幾乎與外在環境切割的封閉資訊環境中,因此可以根據有限的資訊作出當下快速的反應與選擇。至於,時時刻刻和外在環境的變化進行即時互動的「現實的我」,反而比較難以迅速反應和作出抉擇。

這讓我想到,也許可以發展出一種利用催眠術來幫助人下決定的技術 --「催眠決策術」。「催眠決策術」尤其適合在比較急切的狀況中、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思考的情況下,提供一個除了求神問卜之外可以幫助人作出當下最佳抉擇的方法。不過,抉擇歸抉擇,抉擇只是一時的,應變纔是長久的。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攀岩/2002.07.15


我的面前有一堆巨石擋住去路,於是我攀岩而上,想越過阻礙。

直到我爬到岩石頂上,纔發現石堆的左側有一處平坦的小通道。我這纔明白,其實不必如此費力的攀岩。


解夢:

這個夢顯示,潛意識建議自我行事不要太衝動、太直而不懂得轉彎,最好要全面考察狀況再選擇該走的路,以免事倍功半、多走了冤枉路,甚至誤入困難的局面。

不過,有時候既然已經走錯路,那就乾脆將錯就錯吧!

畢竟,攀岩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老是想抄捷徑的話,怎麼可能會有異於尋常的經驗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紫色髮結/2002.06.27


一位女歌手到我家練唱。

在一個房間裡,我用鋼琴為她伴奏。

她臨走前,我在門口請她把電話號碼寫在一張紙上。

然後,我回到房間,發現她忘了帶走一個紫色髮結。

後來,我走在一個公園裡,看見她坐在鋼琴前自彈自唱,旁邊還站著一位和音歌手。


解夢:

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夢中這位創作型女歌手,卻沒想到她竟然會出現在我的夢中。雖然我算不上是她的歌迷,但因為和她屬於同一個年齡層,所以對她總是有一分特別的欣賞和關注。

為何潛意識要安排她到我的住處練唱?又為何要讓她留下紫色髮結呢?

第一個問題,可能是潛意識察覺自我想要接近她與了解她的希望,所以安排了與她獨處的情節。

第二個問題,由於紫色通常代表高貴神秘的意涵,因而夢中她留下紫色髮結的情節,可能象徵她在我面前卸下高貴的姿態和神秘的面紗,也象徵著一種親近感。

換句話說,雖然我和她從未打過照面,也未曾說過一句話,但是彼此在歌曲創作的領域中互相共鳴的頻率是相近的。

總而言之,這個夢讓我感到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的釋懷感,算是一個「釋懷之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腦瘤/2002.06.21


我在一家餐廳吃一碗白飯和一碗麵條。

鄰桌有個人說我的病是因為腦瘤引起的。

我當場否認。


解夢:

回想人生至今構成我思惟與心靈活動的主軸,一個來自兒時的宗教教育、一個來自學校的制式教育,另一個則是來自閱讀各類書籍的自我教育。

宗教教育給我道德觀的認知;制式教育給我普遍性的知識;自我教育則像脫疆的野馬,讓我從天文到地理、人文到科技、經典到偏門、考古到未來,毫無限制的漫遊其中。

這許多長久堆積在內心的大量資訊,在2002年的上半年終於讓我來到一個肉體和心靈都無法繼續負荷的脫序狀態,肉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壓力也讓理性的自我徹底的崩潰了。

雖然醫生的診斷書上寫著簡單的「新陳代謝不協調」(還算不上是憂鬱症或燥鬱症),然而不服輸的個性仍然促使我去搜購一堆精神醫學方面的書籍、研究自己的病情。我一向認為,只要了解,就有對策,也就無所畏懼。夢中的「白飯」和「麵條」就是象徵自己平常習慣攝取的資訊 -- 粒粒清楚、條理分明的理性資訊。

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大腦像電腦一樣也可能會有因為負擔過量、運轉過速、甚至病毒入侵而當機的時候。

奇怪的是,當時我的筆記型電腦竟然也同步當機故障。(註:依我拜訪的一位國際級傳統醫學推拿師的說法,則是心臟問題導致的腦部異常。)

由於我在資訊的涉獵上,幾乎已經攀到了自己難以再超越的人生顛峰,今後將要小心一些的準備走下坡路了,而日常生活的作息上也必須「正常」一些了。

夢中出現「腦瘤」的說法之所以會被自我斷然的否認,正是因為自我大致上了解自己的病因。藉著藥物的控制和心靈的淨化,如今自我可以說是成功的恢復「正常」了,同時我也更加的珍惜看似堅強實則脆弱的「理性」。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星星的世界(Joy的夢)/2001.12.13


我看見好多星星,還有......房子外面來了好多動物......還有巧虎、Kitty貓,他們都是星星變的!


解夢:

Joy 開始睡她自己的房間時,我在她房間的整面天花板上貼了許多星形的螢光貼紙,好讓滿天都是小星星的美麗夜空伴她入眠。

夢裡出現的星星、動物、卡通明星,無疑都是來自她平常看過的影像,這些影像在睡夢中經由潛意識的資訊回溯,自然會產生很有童趣的夢境,也顯示 Joy 當時的生活也被充滿卡通的夢幻世界圍繞著。

至於,夢中 Joy 認為「動物和卡通明星是星星變成的」的想法,可以說是一種心智活動中的創造性奇幻式聯想作用。

一方面,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卡通明星多半是擬人化的動物造型,可能經由「動物--動物卡通明星--星星」的關聯而產生一種直覺式的資訊連結。

另一方面,「變成」的概念在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例如:毛蟲會變成蝴蝶、小孩會變成大人、日出之時天空會變亮、東西放進冰箱會變冷•••等等。所以,「變成」的概念加上一些潛意識回溯的充滿童趣的訊息,自我意識在夢中就能作出這種奇幻式的聯想。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自由女神蒙塵 (驚世美國一部曲)/2001.09.10


晚上突然心血來潮,拿出櫃子裡收集的鈴鐺之一 --「自由女神鈴鐺」,用數位相機為它拍了一張照片。 不知道為什麼,相機的焦聚似乎沒有對好,拍出來的「自由女神鈴鐺」有點模糊,好像空氣中蒙上了一層煙霧和塵埃。



解夢:

這裡記錄的其實不是一個夢,而是一種類似「白日夢遊」的無意志行為。不知怎麼的,2001年9月10的晚上,我突然把收藏多年的「自由女神鈴鐺」從櫃子裡拿出來用數位相機拍攝,自己也不曉得為何要這麼做。

隔天,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發生震驚世人的「911事件」-- 一群疑似「蓋達祖織」(Al Qaeda)的極端份子挾持美國客機撞毀紐約世界貿易中心(New York World Trade Center)的雙子大樓(twin tower),而這兩棟大樓就位在自由女神像附近。

【圖片採自網路】


在電視新聞中看見雙子大樓爆炸崩塌的恐怖景像,就像是以烈燄怒火與塵煙灰燼向一水之隔的自由女神像發洩憤恨的狂暴示威一般,非常駭人。如果自由女神像是有意識的,不知此時會作何感想?

有朋友告訴我,當他看到電視播出的畫面時,覺得有一種非常不真實的感覺,好像那是一場災難電影的片段,好像那整個誇張的場景是被刻意安排、導演、製作出來的。

也許,當時「真實世界」的「集體理性意識」已經安制不住一個想要以「真實世界」為舞台的、極為誇張的「集體潛意識」。如果這個「集體潛意識」是屬於「壞的潛意識」(也就是堆積著大量負面資訊的潛意識),那麼是否可能會因此而帶給「真實世界」一場災難呢?

「真實世界」究竟有沒有可能會乾坤大挪移的轉變為「夢境世界」呢?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