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公民 LikerLand 按讚連結

方格子個人贊助頁面連結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 試譯語出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雷特》(Hamlet -- Prince of Denmarke,創作於公元 1599 年 ~ 公元 1602 年期間) 中的這一小段台詞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其中 be 除了「是」,還有「被」的意思,「被」就是 be 在 English 文法裡所謂的被動式中直接與之互轉的漢字之一。但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這句話很特別,因爲 to be 有「去被」的意思,像是一種主動兼被動的語句,不是單純的被動,好像在表達心中關於要不要「去被」的猶豫和選擇要不要「去被」的思緒,但是並沒有說是要去被怎樣,乍看之下只是好像在說「去被....或不去被......,那是一個問題。」,但是這樣翻譯可能會不知所云,因爲劇情是主角知道他生活環境的周圍人事情況發生劇烈變化之時纔說了這句台詞,所以也許這樣翻譯可能比較淺白ㄧ些:「要不要就範呢?那是一個問題。」、「要不要束手就範呢?那是一個困局。」、「要不要被動的去接受這個事實狀況呢?那是一個有問題的困局。」......等等,雖然莎士比亞的原著劇本沒有像這樣說的較清楚,卻帶給觀眾很多的想像空間。亦即,個人認為這個台詞可能只是在表達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封嗣王子當時正在猶豫要不要概括承受以及如何去面對周圍人事劇變所造成的既成事實。

此外,由於 to 也可能有「得」(華語 děi、台閩語 diô) 或「動」的意思;be 也可能有「是」或「必」又旁通「一定」的意思而通常也用在指稱什麼是什麼的語句中,於此甚至可能還有「表意」(表態) 或「別言」(別談、免談) 之多重含意等等;or 也可能有「〇然」即「零然」即「無然」即意通「不然」或「要不然」又旁通「否則」之意。所以,另有一個可能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只是在表達劇中主角在周遭人事發生劇變而陷入進退兩難之處境的深沉思考狀態時的喃喃自語:「是這樣嗎?......不是這樣對吧?......得必要這樣是嗎?......不然就不要這樣吧?......得一定要表意(表態)嗎?......否則就別言(別談、免談)了吧?......動一步好呢?......或是一步也不動?......那是個困思......那是個疑問......那是一個問號。」。

個人懷疑,莎士比亞這裡的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只是一個劇本台詞的提略大綱,古代在莎士比亞本人親自導演的實際演出之時,舞台上的演員掌握了這個大綱的概念之後可能還有許多即興發揮和添油加醋的空間,不一定要完全照本宣科的僅僅唸出這幾個單字而已。




 

附圖:莎士比亞 (全名 William Shakespeare) 著作的《哈姆雷特》(Hamlet -- Prince of Denmarke,或被譯爲《王子復仇記》) 的劇本封面 (公元 1604 年),注意看就可以發現,封面下方的第二列文字中就有類似 "to be" 的被動式句型 "...... are to be fold ......"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標題中與表達「歷史劇」之概念有關的單字不是寫爲 Historie 而是有點像 HiГtorie Hiftorie,也就是可能在說這只是一個虛構或虛幌或虛幻的歷史故事演藝劇本,千萬別當真啊! / 圖片採自 Wikipedia】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shore 與「滸」、「水滸」、「水滸岸沿」、「水岸臨緣」等及 water margin 的轉換密碼


sh:形聲華語「水」或「許」的起音,而漢字造字組合中作爲部首的一個符號「氵」也有「水」的含意。「氵」和「許」可以組合爲「滸」。

ho:音近漢字「滸」的現代華語發音 hǔ 或台閩語發音 hóo,也是在加強表達「滸」這個字。華語之所以把「滸」字發音為 hǔ,而不是從「許」發音為 shǔ,可能是為了藉著融合「厂」的發音 hǎn 之起音 h 來表達「滸」字有「厈」或「岸」的意思;台閩語的「滸」、「許」則是二字發音相近,但是「許」也有以 k 聲起音的時候。

r: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厂」的字形,而「厂」也是「厈」、「岸」等字的初文,可能用來表示「滸」的地理特性。此外,或許字母 r 又可能形聲漢字「臨」的漢語發音之起音,表示類似「臨接」的含意。

e:可能代表 edge 一字,edge 有沿、緣、接、邊之意,似乎是在附加解釋前述「滸」的地理位置之特徵。


sh + ho + r + e 省一個 h = shore,現代的 English 發音有點類似華語的「許兒」,似乎就是來自漢字「」、「水滸」、「水滸岸沿」、「水岸臨緣」之類的轉換,亦即「水岸邊緣」、「水岸」、「水邊」等類似含意。


漢字文化古代有一部以北宋時期 (約公元 960 年 ~ 公元 1127 年) 爲時代背景的著名小說《水滸傳》,但是當今「滸」字在現代的中文文化中幾乎已成罕用字,卻可能仍然以拼音文字的形式保存在 English 的 shore 一字中。據說,《水滸傳》的 English 版本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等 (P.S.),而 margin 在英漢字典中也有意指「邊」、「邊沿」、「邊緣」、「邊際」之類的漢字翻譯,可見「水滸」可能正有「水邊」、「水岸」或「水岸邊緣」、「水岸臨緣」之意,只是不知爲何 English 版本不要更直接的譯爲《Shore》或《Water Shore》呢?難道不覺得《Shore》或《Water Shore》更有詩情畫意而且接近原著書名的感覺嗎?......個人猜想,也許早在當初翻譯出版之時,English 的文化圈裡早已存在名爲《Shore》或《Water Shore》的暢銷書籍或知名小說,大概為了避免出版的譯本撞名,所以纔採用了《Water Margin》作為書名,正因爲 water margin 一詞也能同義於 shore 這個字,不過這只是純屬猜想而已!



【附圖:《水滸傳》的 English 版本之一《WATER MARGIN》的封面影像 / 圖片採編自網路】


P.S. 

根據 Wikipedia 所載,施耐庵 (約公元 1296 年 ~ 1372 年) 著作的《水滸傳》一書在 English 中除了有《Water Margin》的譯名,還有其它版本如 《Outlaws of the Marsh、《Tale of the Marshes》、《All Men Are Brothers》、《Men of the Marshes》或《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的譯名。

其中 outlaws 即「外於蹈律法眾」(即類似「非法的匪群」) 或「無法無天」之意,tale 有「傳」、「纂」、「傳言」、「故事」、「說小」(即「小說」的同義倒裝詞,或意通 novel) 之意,marsh 有「沼」、「澤」、「湖」、「濼」、「泊溏」之意,marshes 則有「沼澤」、「湖澤」、「濼澤」、「泊溏澤」或「沼之眾」、「湖之眾」、「濼之眾」、「泊溏澤之眾」之意。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 即轉譯自該書中敘述的地名「梁山泊」一詞,或也意指「梁山泊的一群人」並融合了「沒律法約束的一群人」之意。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point 及 dot 與「點」等的轉換密碼


poin台閩語「黑」發音近似 o 或注音符號「ㄛ」、「黑的」發音近似 oe 或注音符號「ㄛㄝ」;華語「黑」發音 hei 或注音符號「ㄏㄟ」、「黑的」發音類似 heidė 或注音符號「ㄏㄟㄉㄜ˙。現代 English 以 black 表示「黑」的顏色,但古早可能以 burnt color (燒焦的顏色) 來示意,即 fire-burning or blaming something to become the color of darkness,後來 fire-burning 可能通過另一種類希臘語的拼音方式 phire-boiling 之轉換過渡而變成了 poin,只是不知道這個類希臘語的語言文化是否已經神秘的消失在人類文明的歷史發展中了?......無論如何,殷商甲骨文「o大」重疊組合的符號本是漢字「黑」的初文,巧的是台閩語「黑」發音接近 o 並且可能兼有「烏」、「污」等衍生含意,而這個「o大」重疊組合的符號可能是在描繪一個站立的人背後有日光而呈現人形暗影的現象,日光愈炎、人形愈暗,類似現代照相攝影術語中所謂「背光」的現象,這可以解釋爲何 English 的 black 一字也可能是來自「back (背、背後、背向) + la (日;亮大;solar -- 形圓亮日、尚陽亮熱尚陽容樣、尚陽的、陽太的) 省一個 a = black」的轉換密碼。從上述推理而言,此處的 poin 可能也有因曝曬而變黑的意思,與漢字「黑」的某些字型含意相近。此外,此處 p 也可能約略形聲漢字「點」中的符號「卜」的漢語起音。(P.S. 參考【附圖:「點」字及其相關文字 (卜、口、占、黑) 的演化】)



 

【附圖:「點」字及其相關文字 (卜、口、占、黑) 的演化】



t:象徵漢字「占」中的符號「卜」並形聲漢字「點」且代表漢字「占」。漢字「占」可能本來就有「點」的意思,「占」加了「黑」而變成的「點」字可能只是代表「黑色的點」,畢竟古代寫字多是沾墨水來寫,包括寫一些點狀符號,而「墨水」的「墨」字正帶有「黑」這個符號,毫無疑問古早時期漢字文化製造及使用的墨水應該大多是黑色的。(參考文末 P.S.1.)



poin + t = 黑 + 占 = 點 = pointpoint 除了「」的意思,還可能包括漢字「點」的其它含意之用法,例如表示「點出」、「點重(重點)、「指點」、「點指方向度」,甚至包含起音接近 p 的「標向度」、「標目的」、「標指」、「標點」、「標的」、「揮指」等意思,也使得 appoint ㄧ字帶有「安排 (位置點」或「委派、指派 (任務點」等含意。



再則,如果我們直接將漢字「黑」的殷商甲骨文字體作為構字的基礎來思考,甚至可以找到另一組更精簡的橋接式關於 point 與漢字「點」的轉換:


point = po.int =卜口.ㄧㄇ大 = .口大 = .〇大 = .o = . = 占黑 = 。其中 p 約略形聲漢語「卜」,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口」,所以 po 即轉換漢字符號「卜口」的上下組合即漢字「占」;「o大」的重疊組合即約略象徵漢字「黑」的殷商甲骨文字體 。由此可見,point ㄧ字形成的起源可能相當之古老。(P.S. 參考【附圖:「點」字及其相關文字 (卜、口、占、黑的演化】)


此外,point 也可以轉換單一的漢字「」,即通過「point = palm和丶丨ㄇ匕 = 掌和丶一ㄇ匕 = 手和丶口匕 = 扌和ㄖ匕 = 扌和日匕 = 扌和曰匕 = 扌和旨 = 」的橋接,但此時的「指」字是「指示」(若字尾 t 同時通過大寫 T 約略象徵漢字「示」的初文之一則 point 也能橋接於這兩個漢字)、「指點」(若字尾 t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點」的起音則 point 也能橋接於這兩個漢字) 之類的意思,其中漢字符號「手」的象形文就是畫成手掌形,可能是「掌」字的初文,後世加了符號「尚」可能是為了表示其反切式發音的尾音。例如,point out 一語也可以簡單轉換這兩個漢字「指出」。



English 另有一字 dot 其實也有「」的意思,巧的是 dot 一字中也有形似對應漢字「占」中之「口」和「卜」的 o 和 t,而且字首 d 也能通過 dark (黑;黑色;黑感;黑況;黑乾;黑暗;昏暗感;乾枯;焦;焦黑) 轉換漢字「點」中的符號「黑」,所以 dot 即通過轉換「黑口卜」即「黑占」的組合而橋接於漢字「點」。English 之 dot 聽起來好像漢語「逗點」的發音,然而 English 的「逗點」稱爲 comma (勾碼、句內間碼、勾點碼、隔碼、隔間碼、隔逗碼、隔于句內碼、逗碼、逗號),「句點」則是 period (表意作爲一句段;勹樣字內一口點 -- 句點),不過如果常看電影也會發現在無線電或電話的口語對話中有時 English 也可能以 over 表示「o 符」狀的「句點」,亦即以 over 代替文章中的 period 來表示ㄧ句話已經「說完了」或「完覆回」(說完了,請回覆),中文字幕則通常譯之爲「完畢」但應有「完畢,回覆」之意,而 out (完結;完出;句點語停) 纔是真正的完畢兼停止通訊或下線之意。dot 其中的 d 可能是形聲漢字「點」的漢語發音 diàm (台閩語) 或 diǎn (華語) 等的起音 d,而 dot ㄧ字通常只是表示加上點狀符號而不是指「逗點」,也沒看過用 dot 來表示「指點」、「指示」的意思 [P.S. 除非是說 direct 一字也可能通過「direct = dot一二E結匕 = 點丨二曰結匕 = 點亅二旨 = 點扌旨 = 點指」轉換漢字「點指」而爲「指點」的同義倒裝詞,那麼 direct 的字首 d 就可能與 dot () 相關]。例如,English 的 i 和 j 兩個字母的上面都有 dot (點) 狀的符號「. 」,此外「...... 」也是一些 dot (點),而 dot (點) 的複數則是 dots (即「點 + several」,意指「點,是複數」或「點數複」)


在許多單字的組合和橋接轉換中,我們會發現組成 dot 的三個字母 d、o 、t 和前述 point 一字的字首 p 及帶有點狀符號的字母 i 也都可能被用來代表某個漢字符號組合中的點狀符號。




P.S.1. 


從古代漢字文化曾經大量使用毛筆和黑色墨水來寫字的事實來看,English 的 black ㄧ字又可能是 brush (毛刷) 和 l (代表筆桿形) 與 a (黑,此時 a 通過字母本音形聲華語「黑」的尾音 ei 且通過字體 а 分解爲「оㄟ」而其中「ㄟ」象徵符號「厂」並藉由符號「厂」的起音 h 形聲華語「黑」的起音,o 則約略形聲台閩語「黑」及「烏」) 及 color (色) 和 ink (沾用水,意指墨水) 的融合而產生的單字,或源自「毛筆黑色沾用水」的概念。



P.S.2.


pointer:點者;點指者;點指尺,此時字尾 r 通過大寫 R 約略象徵漢字「尺」;點指針;點指棒點指用具ㄧ類點指星二連,其中 e 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漢字「日」而會意「星」,r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二」及「連」的起音,意通中文「指極星」(北斗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兩顆星,通過天璇與天樞聯線的五倍延長線可找到北極星),此時通常字首大寫而寫爲 Pointer;點示,類似「暗示」,其中「點」字中包含的符號「黑」或旁通「暗」之意。


turning point:動於繞回之樣點;動反折點;彖之樣點;彖的點。意通中文轉折點」、「轉捩點」或引申爲「轉機」。

point of view:點關于望觀;點于觀;點于觀望;點指于觀聞;方向度于觀意通中文「觀點」。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