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公民 LikerLand 按讚連結

方格子個人贊助頁面連結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中原」與「中國」之詞義辨正





《詩經.小雅.小宛》記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中原」在詩經時代本來可能是指種植採收 soy (菽;豆;大豆;菽豆) 類農作物的平原或原野,也可能有「菽原」、「豆原」、「大豆原」、「菽豆田原」的意思,原來没有什麼政治上的意義,只可能引申並理解爲「農產豐富的農耕中心區域」。


《詩經.小雅.吉日》又記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似乎描述了放眼望去的「中原」是廣大的原野,天光透過雲間開孔照射大地,顯見該處澆灌大地的雨量豐沛,還有鹿群奔跑或兩兩而行。後世許多什麼「逐鹿中原」之類的說詞也說明了可能有大量的野生動物生活在其中。


至於「中國」ㄧ詞的本義我們現正已經很清楚了,也就是「京師」、「京城」之類,比較屬於城市型的城國、government (政府之任門處;顧環護視之任務門處;救援護衛之任職門處;公務之任門處;管務之任門處。意通「政府」及古典意義的「中國」) 的所在地點,不含郊野地區。(P.S. 參考〈「中國」與 China 字詞意義之辨正〉--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8/09/china.html?m=1 )



《春秋.公羊傳.僖公四年》記載「...... 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帖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也就是說在周王朝之春秋時期,當時在周王朝的「中國」以東和以北的地區非常挑剔「中國」認證生產的產品之毛病,東南地區與北方地區又結交為友邦互通有無,導致「中國」的通商網路雖然沒有完全斷絕卻猶如ㄧ根絲線般地脆弱,後來齊桓公為了救「中國」而設法放鬆了東方部族和北方部族對於「中國」認證銷售的產品之戒心,又完成了針對荊方部族的產品推銷廣告說帖,於是以這樣的成就鞏固了他在周王朝的「中國」之通商網路事業上的崇高地位。(P.S. 其中「攘」字在此處有點類似「攬」的意思,可能是加強友誼關係並帶有產品展覽推廣之意。)


上面這個故事再講白一點就是比如說:今有一名爲周的量販店建國,其國之「政經中心」稱爲「中國」,其主要的「原料供應區」(可能主要是出產菽豆類或 soy 類或大豆類加工產品的原料) 稱爲「中原」,後來周量販店又連繫著許多加盟的連鎖量販店,各有各的政經中心即各自的中國和各自的店長即「公」字號的人物,但是也許作爲原料供應地區的中原還是中原,其它量販店國只負責銷售和開發新客源、維持穩定獲利的營運狀態,或是根據其地利之便回銷周宗主量販店國ㄧ些特產或貢品 (免費試用品),此時齊量販店國發現有其它連鎖店國陷入經營困難 (P.S. 可能是產品的銷售通路受到周邊幾個外邦市場設下的嚴格品質檢驗關卡所阻擋),所以齊量販店店長便加以援救紓困,此一行為自然會得到最大的量販店創辦者周宗主量販店店主的表揚,不致於使整體的周量販網路出現萎縮的局面。「中國」和「中原」的關係簡單講可能就是這樣,不會只有一個政經中心 (中國),而是多數「中國」的集合,但各自有自己的店名商號,如齊國店、魯國店、燕國店、梁國店等,不可能有一家店自稱中國店,因爲「中國」是一個政經中心區或中心會所的泛稱,當時處處都可能有「中國」,尤其是和周聯合王國有密切連鎖關係的一些國度。


周代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自稱其都城為「中國」,其中「國」就是各諸侯的封地 (建國用地) 及王城,也就是各國的京城、京師之地,但都是來自周天子中國的分封並加以串聯,此外也有自請加入此一 United States of Zhou ( JiuTsiuZhiuZu......) 的其它獨立國家所以《春秋.公羊傳.僖公四年》記載齊桓公救中國的事蹟其實就是救周王室中國的其它連鎖店中國,這可能是當時齊桓公很自然的政策考量,因爲可以向周中國的王室邀功,畢竟救的是通商網路上的自己人嘛!



再舉一個淺顯的例子,世界上有很多教堂、教會,或稱 сathedral、church 等,但是不會有一個地區的教堂或教會在世界宗教會議中僅僅自稱「教堂」或「教會」而不標名「某某教堂」或「某某教會」,否則其它人會覺得你很奇怪,也許會一直想弄清楚你是從哪裡來的教堂或教會,就連教宗出席會議也會標名梵蒂岡大教堂或聖彼得大教堂吧!


所以,如果你不標名「某某中國」而只是自稱「中國」也是一樣奇怪,因爲別人會搞不清楚你是哪個地區的「中國」或哪個地區的「京師」或哪個地區的「政府」或 government,不是嗎?



關於「中原」ㄧ詞若以《詩經.小雅.小宛》記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P.S.「中原」在詩經時代本來可能是指種植採收 soy (菽;豆;大豆;菽豆) 類農作物的平原或原野,也可能有「菽原」、「豆原」、「大豆原」、「菽豆田原」的意思。] 的定義來看,據說 China (岐聯地、秦地、篆地、持兖地;清地) 在二戰前還佔有大豆之世界總體產量的 80% (不含當時的 U.S.S.R. -- 聯社社二,即「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 聯合于社會議代社稷的思士二民人聯伴理治國眾」之意,中文或漢譯「蘇聯」或「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聯盟)),今卻已成最大的輸入地區,Americas (全民人之家洲,昔今漢字或譯「亞墨利加」、「亞美利加」、「亞美利加洲」、「美洲」等) 地區在短短的 100 年間已成爲世上最大的大豆供應地區,U.S. (聯州、聯土眾,即 United States -- 聯一體的地點眾、聯串的地邑眾、聯串締約的州眾,中文或漢譯「美國」等) 更是產量世界第一。那麼,請問今天哪裡纔是世界級的「中原」呢?


......「中原」似乎已不再是某個特定領土內的地理位置名稱了!......所以,回到最初《詩經》描寫的景像,或許那些充滿生機的自由原野纔是真正的「中原」之所在,無論在何方。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