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公民 LikerLand 按讚連結

方格子個人贊助頁面連結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wave 與「波上下移、波启伏移、波昂伏移、波樣位移」或「水的位移、水的赴移、波的位移、波的赴移」或「水上下移、水启伏移、水昂伏移、水樣位移」或「波的紋、水的紋、紋於水移」或「波赴移、波反復移」或「波、浪、波浪」及「揮反復移、揮反復搖、揮移、揮動、揮舞」或「波移、波動」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水、氵、皮、波、浪、良」字形演化】



1. wave 與「波上下移」或「波启伏移」 (意通「波起伏移」) 或「波昂伏移」或「波樣位移」的橋接轉換:


w:象徵波動形而轉換漢字「波」之意;或代表 water (水) 而橋接於漢字「水」。


a:通過大寫 A 之形似向上的箭頭狀而轉換漢字「上」;或通過鏡射約略象徵漢字「启」;或約略形聲漢語「昂」的起音;或約略形聲漢語「樣」的起音。


v:相對於前面的 a 通過大寫 A 之形似向上的箭頭狀而轉換漢字「上」,形似箭頭朝下狀的 v 自然可能轉換漢字「下」;或是約略形聲漢語「伏」的起音;或約略形聲漢語「位」的起音。


e: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移」。


w + a + v + e = 波 or 水 + 上 or 启 or 昂 or 樣 + 下 or 伏 or 樣 or 位 + 移 = 波上下移 or 波启伏移 or 波昂伏移 or 波樣位移 = wave,直譯即「波上下移」或「波启伏移(意通「波起伏移」) 或「波昂伏移」或「波樣位移」。此處的ㄧ些含意都是在表達波動的ㄧ些基本形態。此外,漢字「波」之所以帶有水偏旁符號「氵」,最早可能是取象自水的波動,後來纔借用到描述其它物質的波動,如聲波、光波、電波、微波等,所以 wave 一字也可能本來只是描述「水的位移」或「水的赴移」並同時帶有波的位移」、「波的赴移」之意。



2. wave 與「波的紋」或「水的紋」或「紋於水移」或「波赴移」或「波反復移」的橋接轉換:


w:同前述象徵轉換漢字「波」之意;或代表 water (水) 而橋接於漢字「水」;或約略形聲漢語「紋」的起音。


a:通過 Aa 約略象徵漢字「的」;或通過 aA 約略象徵漢字「於」;或通過左右鏡射約略象徵漢字「反」;或爲輔音而無特定意思。


v:約略形聲漢語「紋」的起音;或約略代表 water 而轉換漢字「水」此外例如以 v 聲起音的 Old Norse 的 vatn、Russian 的 voda、Lithuanian 的 vanduo 也都有「水」的意思或約略形聲漢語「赴」的起音;或約略形聲漢語「復」的起音。


e:同前述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移」;或爲輔助發音而無特定意思。


w + a + v + e = 波 or 水 or 紋 + 的 or 於 or 反 or 輔助發音 + 紋 or 水 or 赴 or 復 + 移 or 輔助發音= 波的紋 or 水的紋 or 紋於水移 or 波赴移 or 波反復移 = wave,直譯即「波的紋」或「水的紋」或「紋於水移」或「波赴移」或「波反復移」。此處除了借用「紋」的概念來形容波動的形像,還描述了波動有反復移動的現象。



3. wave 與「波」、「浪」及「波浪」的橋接轉換:


w:代表 water (水) 而橋接於漢字「水」的偏旁符號「氵」。


ave:a 通過大寫 A 轉 180 度約略象徵漢字「皮」之金文上部形似倒 A 形的符號、v 約略形聲 b 且以 b 約略形聲 p 而以 p 象徵漢字「皮」之金文中形似 p 形的符號、e 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彐」或「屮」形的手形或掌形符號,也通後世「皮」字中的符號「又」之起音,所以此處 ave 即轉換漢字「皮」;此外,a 又可能約略象徵漢字「良」之甲骨文或金文的某一個字體上下部的似 a 形符號、且以 v 約略形聲漢語「韋」、此時 e 則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漢字「日」,主要是藉著「圍」字之本字「韋」的造字結構來表達「良」字的早期象形文有二個形似 a 的符號圍著ㄧ個「日」形符號排列的字形,因而此處 ave 又可能通過 「a 韋日」轉換漢字「良」的早期字體之一。(P.S. 參考【附圖:「水、氵、皮、波、浪、良」字形演化】)


w + ave = 氵 + 皮 or 良 = 氵皮 or 氵良 = 波 or 浪 = wave,直譯即「」或「」。由於此處 wave 可以轉換單一的漢字「波」或「浪」,經由重疊轉換也就可能橋接於漢字「波浪」ㄧ詞了。



4. 此外,wave ㄧ字還可能橋接於漢字「揮反復移」(意指「揮手」) 及「揮反復搖」(意指「反復揮手及搖手」) ,茲分析如下:


w:約略形聲漢語「揮」,也許是藉用 wipe (抹;抹布;往與復移) 的字首 w,或因為「揮」的動作常常有形似波動性質的反復動作或是類似操作抹布擦拭時其中的一種反復式的動作。華語「揮」即發音似 hwuei。


a代表 anti- (反對以轉換漢字「反」,或是通過字體 а 分解爲符號「o乁」再以「ㄡ乁」的左右鏡射約略象徵漢字「反」。


v:約略形聲漢語「復」的起音。


e: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移」;或是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搖」的起音。


w + a + v + e = 揮 + 反 + 復 + 移 or 搖 = 揮反復移 or 揮反復搖 = wave,其中「揮反復移」即意指「揮手」、「揮反復搖」即意指「反復揮手及搖手」。此外,若字尾 ve 代表 move 之「移」或「動」的意思,則 wave 也能轉換漢字「揮移」或「揮動」,即 wave = wa.ve = 揮.move = 揮.移 or 動 = 揮移 or 揮動此時 wave 一字甚至可能與漢語「揮舞」一詞同源。



5. 所以,按上述橋接分析 4. 之 wave 與「揮移」或「揮動」的橋接方式,wave 也就能橋接於漢字「波移」或「波動」,即 wave = w.a.ve = 波.的.move = 波.的.移 or 動 = 波的移 or 波的動 = 波移 or 波動,此時字母 w 直接約略象徵波浪狀而轉換漢字「波」。



乍聽之下,English 的 wave 一字與漢語「波」的發音很不一樣,但是漢字「波」是從「皮」的起音發聲,而「皮」字的篆文字體之一卻帶有一個類似 W 轉 180 度的符號。由此觀之,或許漢字「波」在古代也有以 w 起音的另類發音之可能。以往的歷史書籍幾乎都告訴我們「秦始皇統一文字」,但是據說除了有大篆和小篆,秦始皇時定的書體還有好幾種字體,包括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很顯然並沒有完全的統一,只可能曾經做了一些整理遠古文字的工作而已,而且對於重視法家的古代秦國來說,若要將法律制定為成文法,不去整理一下文字、搞清楚文字的各別意義,似乎也終將徒勞無功。如同甲骨文和金文,我們甚至可以在篆文中發現帶有拼音文字的字素,並且其相異的字體或許就連發音也不太一樣呢!


據說大清帝國早期至少已經使用滿文與漢文來當作官方文字,雖然大清王室是以滿族爲主,但始終也沒有廢除漢字。此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又設立「同文館」開始培養翻譯 EnglishFrenchRussian 等西方語言的翻譯人員。可見,古典漢字文化中所謂的「同文」一詞不太像是「統一文字」的意思,比較可能是「通譯文字」的意思。那麼,回到秦代所謂的「車同軌」和「書同文」,是否也只是「車輛交通網路的擴大通行政策」和「書寫多樣語文的擴大通譯政策」呢?


此外,更耐人尋味的是,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曾經記載「篆」字的發音是「持兖切」,我們會發現其中的「兖」字竟然隱含了「六公允」的特殊組合,那麼如果傳說中秦始皇統壹六國的事蹟竟然是因爲持有「六公允許」的契約,就算最終統一了文字,不也是當時其它六國的公爵們都允許而樂觀其成的嗎?不過無論如何,漢代以後的字體纔比較可能成爲歷史上較統一的漢字而且一直影響到現代的中文漢字,這可能是因爲《說文解字》是在東漢時期纔成書的關係,文字有了較明確的定義和解釋,加上書寫工具的進步,也許使用起來自然就變得更加方便,也更可能普及化。(P.S. 參考【附圖:「水、氵、皮、波、浪、良」字形演化】)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記載「波,水涌流也。从水皮聲。博禾切。」、「涌,滕也。从水甬聲。一曰涌水,在楚國。余隴切。」、「滕,水超涌也。从水朕聲。徒登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記載「滕,水超踊也。踊依韵會本从足。超、踊皆跳也。跳、躍也。小雅。百川沸騰。毛曰。沸、出。騰、乘也。騰者、滕之假借。玉篇引百川沸滕。周昜滕口說。引伸之義。从水。聲。徒登切。六部。」。由上述記載可知,台閩語發音為 yièng 的「涌」字即有「波」或「水波」或「波浪」或「浪」甚至「滕」之意,仍然保存了漢字古語「涌」的語意,也可能與 Old English 的 yð (涌;涌滕) 系出同源,而「水超涌」或「水超踊」也和「滕」、「騰」、「沸騰」及「出騰」等相關,「超」及「踊」又可能意通「跳」和「躍」。



P.S.1.


Old English -- 涌、涌滕。類似台閩語表達「波」或「水波」或「波浪」或「浪」之意的「涌」。其中字母 ð 發音似 English  through  th,所以可能有「yð = y.th = 甬水 = 甬氵」的轉換方式,或是「yð = y.th = y.t.hydro = 甬滕水 = 甬滕氵 = 涌滕」的轉換方式。


Middle English:waw -- 波於水;水波;波涌;波搖;波浪;往反波


Old English:wagian -- 波的進與返;波移前與反;波樣動搖撼;波昂降;水昂降;往反動搖樣


Old Saxon、Old High German:wag -- 波的動、波動;水的動;波樣動;波昂降;水昂降;往反動


Old Frisian:weg -- 波移動、波之動、波動;水移動、水之動;波樣移動;往回動


Old Norse:vagr -- 波的動流;水的動流;水樣搖動流;水昂降流;往反降升;復反降升


Gothic:wegs -- 波移動行、波動行;波之動行;波移降升;水移降升水移動行;水之動行;波樣移動行;往回動行


Latin:unda -- 凹凸的樣,通過 u 象徵波谷、n 象徵波峰而會意「波形」並會意「波」或類似 English 之 wave 之意涌滕類似台閩語表達「波」或「水波」或「波浪」或「浪」之意的「涌」。



P.S.2. 


wag:波的動、波動;波樣搖動;波昂降;往反動


billow:波之隆落起伏;波浪隆落;波躍隆落涌


tempest:滕波之水動、滕波之行動;騰雲雨暴之旋動,此時類似 storm (強風號雨;旋騰嚷雨) 或「暴風雨」之意。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