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賞公民 LikerLand 按讚連結

方格子個人贊助頁面連結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法律之謎


說文》提到「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意思可能就是說:「法」就是類似模型、模式、 model (模範)、範本、principle (原則) ㄧ類的意思,也代表ㄧ種水平、水準、標準、準繩。此外,「法」字的現代華語發音 fǎ 與「仿」(fǎng)、「範」(fàn) 接近,也說明了類似的性質。



【附圖:「灋、法」字形演化】


「法」字由金文象形字「灋」演變而來,而「灋」字中的動物符號有ㄧ個字形寫爲頭上有兩角的、似水牛的動物,可能由於牛善於走直線,所以能耕地,遇到耕地有坎坷不平、崎嶇不直處,仍會將之踏平犁直,所以「灋」字象形描述的可能正是水牛在ㄧ大口水稻田中犁地的行為模式,不論在什麼地方,耕牛直行耕耘的模式都好像根據一種準繩來走ㄧ樣、不會改變,所以也可能因此而代表公平、公正;另ㄧ個字形寫爲頭上只有ㄧ角的動物,似乎是以野生動物犀牛來象徵監督法律事務的在野團體,類似民間律師或法政團體、非政府組織等與整體法律系統相關的另一種探究與制衡的力量,巧的是「犀牛」的 English 是 rhinoceros,如果唸快一點其發音還真的有點接近「律師」呢!

「去」字在遠古象形字中是「大口」的組合,篆文轉形爲「大ㄩ」的組合,後世又演化出「土ㄙ」組合的字體沿用至今。其中「大」與「太」類似,可能有 d 或 t 起音的發音方式,由此可知「去」可能等同於 English 的 do 或 to。若是 to,就有前往某處的意思。水流往某處,English 可以說 flow to,這可能是漢語「法」字通常以 f 開頭發音的原因,而「法」也似乎和水的流向有關。若是 do,則「法」字就可能有「做事流程」之本意。

從「法」字中帶有水流 flow to 的象徵來看,可能引申出 follow (隨行履往;赴從;隨從) 的意義,也就是類似跟隨、跟從、遵行、遵從等意思,甚至有水往低處流的普遍的自然現象之意。而且漢字「法」的發音也接近 English 之 follow 的 fo (發音 fa)

既然「法」字的本意是「水的去向」,此外追求自然無為的老子 (公元前 58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水往低處流是普遍的自然現象,自然 follow 就是會往比較 low (低) 的地勢方向走。後來 low 大概被改寫爲 law,因爲人也有往高處爬的時候、水 (water) 也會被太陽的熱量蒸發而上升,而且古埃及太陽神的名字又叫 Ra 、Re 或 La (也與台閩語「熱」的發音 lúa 相關), 所以可能因爲這樣子 la + w (此處代表 water) = law ,於是可能如此後來到現代 law 這個字就有了「律法」或「法律」的意思,但還是保持了「法」字的「水的去向」及「做事流程」之原始意義。

再說,金文的「灋」字在似「水牛」符號的部分也有「頭上有多分支頭角的類鹿動物」的寫法,可能象徵律法的多元化發展,台閩語「鹿仔」(鹿兒) 的發音 lô-à 就是接近 English 的 law,可見漢字「灋」在古早以前可能就包含了拚音文字中 law 的含意。


【附圖:「灋、法」字形演化與其發音與 English 之 judge、follow 等的關聯】


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古文化或古宗教有吹法螺的習慣,從「法螺」與 follow 諧音可知,這種習慣是否可能和古代漢字文化及與 English 相關的文字內涵都有關聯呢?

從另一個觀點看,由於古代「法」字又與「灋」字相通,而「薦」通常發音爲 jiàn、與「諫」字發音相近,「廌」就可能也有接近 jiàn 的發音;台閩語「鳥」發音 jiào;「去」有 chù 的發音方式,接近 English  中 dge 的發音;「水」的台閩語發音 dgùi,也接近 dge。此外,「水」的符號又可能帶有流通、通行天下、通常、自然之道、常道等含意。那麼,和「法」字相通的「灋」字是否在古代也與 English 中帶有公正評斷含意的 judge 或 justice 系出同源呢?

後世「法律」兩字常常被連結在一起使用。「律」發音近似「鹿」、「履」、rhythm、rule,可見「律」與行動、節奏、節制、規範、經過實際驗証後書寫為成文法 (written law 或 enactment) 之概念也有明顯的關係。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HAPPY 與「樂」、「和樂」、「快樂」、「喜樂」及「高興」等的轉換密碼


HAPPY,以 P 代替「ㄠ」,PP 就是「ㄠㄠ」,A 代替「白」,Y 代替「木」,組合起來就是「樂」,前面的 H 可能代表 Harmony (和諧) 或 High (可能象徵「高興」),如果是 High Speed (高速、快速),那就更接近「快樂」的意思了。

此外, HA 又可能約略形聲漢語 「哈哈」或「嘿嘿」、「呵呵」等所表示的笑聲語氣,加強表達「和樂」或「快樂」的情狀。並且,若字首 h 同時約略形聲台閩語「喜」的 hi 式發音之起音,則 HAPPY 也可能橋接於漢字「喜樂」。

漢字與 English words 在古代可能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文字轉換密碼,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




【附圖:HAPPY 與漢字「快樂」ㄧ詞的橋接關係】




此外,耐人尋味的是,happy ㄧ字除了和「樂」或「快樂」橋接,又可能和漢字語文的「高興」ㄧ詞橋接,茲分析如下:


ha:通過發音 hǎn 的漢字符號「厂」會意「高」的意思,因爲「厂」在漢字中是象形高懸的厓厈之意,造字如「厓」、「崖」、「厈」、「岸」等,而 English 之 high 也可能有漢字「厂與高亢」之意,或通「很高厂」、「很高亢」之意;a 則通過大寫 A 象徵漢字「高」的遠古象形字之上部,又通過 Aa 組合象徵漢字「高」的整個字形。亦即,此處 ha 可能約略形聲「厂」兼象徵漢字「高」。


ppy:p 通過 palm (掌、手掌) 象徵「興」字象形文中的四個手形符號之一,並簡化爲二個 p 即 pp 且帶有 support (上舉而頂、支持) 之含意;y 則形聲漢語「ㄧ」的發音 yi 之起音轉換 one 的字首 o 以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口」,並且其中ㄧ個 p 又同時通過 ph 約略形聲漢語「凡」,而「凡口」的組合即漢字「同」的初文;此外 y 又可能通過大寫 Y 轉 180 度象徵楚系帛書中的「興」字之類似「人口」組合的符號「同」上部的符號「𠆢」。所以,此處 ppy 即橋接轉換漢字「興」。


ha + ppy = (厂、很) 高 + 興 = (厂、很) 高興 = happy,直譯即「厂高興」或「很高興」,或意通「高興」或「非常高興」之意。






【附圖:「厂、高、興」字形演化及 happy 與「厂高興」、「很高興」或「高興」(「厂」、「高」二字同義) 的轉換密碼】




P.S.1.


happy:樂、和樂、快樂、喜樂、高興;樂之、和樂之、快樂之、喜樂之、高興之,此時字尾 y = yy 省一個 y = ㄧ乙 = 丶Z = 之,意通「的」。此字多作形容詞使用。


happily:happy然;happy哩;happy地;happy容樣;happy例樣;happy似;happy樣似;happy似地。


happiness:happy之名詞。



P.S.2.


French:bonheur -- 樂;快樂;好樂;滿樂;極樂;樂喜;高興。或意通 English 之 happiness。






【Dr. Jazzz Lantern 專欄:About 樂】(P.S. Dr. Jazzz Lantern 是筆者多年以前幻想出來的一位虛擬身份的語言文字專家,在語文世界的探索中對筆者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不過 Dr. Jazzz Lantern 其實平常話不太多說,倒是偶爾會講幾個奇怪的冷笑話。)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story 和「事故」或「故事」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古、故」字形演化】



「故」字的金文字體大多是「古」、「攴」的組合。其中的「古」可能是「固」的本字或與「固」的概念有關;「攴」的象形則是手持ㄧ支類似「卜」狀的物件,可能與「支」、English 的 key (鑰匙) 同源。


因而,「故」字的本意可能是「以鑰匙開啟固藏之事」,所以有陳封往事、封藏之事或揭發原因、吐露緣由和實情、開啟秘聞之意,這使得「古」、「故」兩字也有久遠的過去、類似 English 的 ancient (可能來自「往昔」或「遠年昔時」的轉音加上 time 的會意 ) 之意。


可見,English 的 story (事故、故事) 與 storage (儲藏) 之所以字母組合相近,和上述「故」字的文字內涵也可能明顯相關、系出同源。


此外,從英漢文字之間可能存在的特殊轉換秘碼來看:故......「十」以 t 代替,「口」以 o 代替,「攵」(古字本爲「攴」,可能代表「鑰匙」) 以 ry 代替,也代表 key。所以,t、o、ry 組合起來就是 tory,而 tory 在 English 中有保守、固守、固藏之意,又可能與代表猶太教的《摩西五經》或猶太教律法的 torah ㄧ字相關。


然後,s + tory = story,直譯即「事故」,爲漢字「故事」的同義倒裝詞,其中加了 s 可能代表「事」(台閩語發音 sú、台灣國語或華語發音 shì) 或「似」或 single (單ㄧ的) 或匯集多數故事爲ㄧ的內部複數指稱,又能使 story ㄧ字看起來也包含了 storage (儲藏、固藏) 的內涵。


漢字與 English words、漢英文字之間在古代可能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文字轉換密碼,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



P.S. 漢字「古」的原始含意之探討:


English 的 language 、lingual 等字中也包含了「古」字的現代發音 gu,「古」在早期可能也是一種講話、言語的意思  [P.S.《博雅》(原名《廣雅》)「詁,言也。」],甚至有吐露實情 (寫爲「十口」上下組合的字形)、針對標定範圍的命題來言語之意 (寫爲「中口」上下組合的字形,可能代表板狀舌形而非「舌」字初文的分叉狀舌形),所以訓詁、考証、考古、估計、估算......等詞也都和「古」有關。


換句話說,「古」字也可能和「語」字的概念系出同源,台閩語的 gù 或 gì 正有「語」的意思,似乎就仍然保留了「古」的原始意義。


故事不ㄧ定是古代人說的,但ㄧ定是講古者說的。



補記:story 與其它漢字的橋接轉換


story = 尸田oct-Y = 尸田八婁木 = 尸曾樓 = 層樓,其中「田八」的下上組合即漢文「曾」的初文,字尾 y 通過大寫 Y 約略象徵樹幹和樹枝狀並意會轉換漢文「木」。例如:the third floor (第三次第的板樓也可能以 the third level (第三數的樓板、第三層的板樓、第三次第層、第三次第的樓層、第三厂於壘疊的層樓 the third story (第三次第的層樓來表達。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古蜀文明與獨立之謎





【附圖:蜀字演化】


從殷商甲骨文開始的ㄧ系列象形字來看,「蜀」可能是ㄧ個和視覺有關的文字,也就是類似觀察微生物的 scope -- microscope 、顯微鏡技術等、包含 zoom in 、zoom out 及 focus 等操作功能的綜合描述。此外,「燭」字也帶有「蜀」這個符號,因爲燭火最早可能用於近距離的觀察之用,由此又發現許多生物的分類或屬性。「矚目」、「高瞻遠矚」等詞彙也說明了「蜀」字有視覺的意義;「囑咐」則有強調、提醒之意,也是明顯化的意思。三星堆的青銅縱目凸眼雕像,是否象徵了古代蜀文化在視覺科技的高度發展呢?......頗為耐人尋味。





【附圖:三星堆古蜀文明青銅縱目凸眼雕像 / 圖片採自網路】


換句話說,「蜀」字中的符號「勹」可能是包容被觀察的微小蟲子或微生物等的容器或玻片,擺在遠古顯微鏡的目視鏡頭之下,所以後來「目」、「勹」、「虫」三個符號便構成了「蜀」字的意義。那就不知道 scope 一字是不是原來也是來自 small-things + co + peep 的組合和簡化、並且表達一種「視括瞥」(括視和瞥視或窺視) 及「視擴放」(擴視和放大看) 的概念了?

「蜀」的現代發音類似 shǔ,可能和 English 的 sight 及 visual 兩個拼音的合成有關。但是,「燭」的現代發音類似 zhú、台閩語發音 jiê,顯然有另一種發音方式,可能和象形字代表火芯、燈台或燈柱的「主」或「炷」的意義有關,也可能被引申爲自主的象徵,也就是和 English 的 sole 又可能同源,這也可能是爲什麼帶有「蜀」的「獨」字也有「自主」的意思,但是考慮到符號「蜀」和視覺觀察有關,其實「獨」字本來可能是代表「主見」。


【附圖:主字演化】


「獨」的現代普通發音是 dú 或台閩語中輕聲或入聲發音的 dô,可能與「燭」在 English 中叫作 candle 相關連,candle ㄧ字實際發音是 kandol ,可能經由 Latin (拉丁語) 中意爲「犬」的 canis 被轉化爲符號「犭」,即犬字旁,而「犬」 的普通發音類似 quǎn 或類似台閩語 kièn,它和符號 「蜀」並排組合的漢字也就是「獨」字。

可見,「獨立」的基本意義可能就是自己有主見,甚至有指引方向、解惑指導的性質,就是和 English 的 direct 或 direction 也有可能系出同源,其意義不只是代表「不攀緣」、「不依靠」的 independence (沒有做依附攀恃之名詞,中文多轉譯「獨立」) 而已。也就是說,ㄧ個地點或地區能夠具備有主見的 statement,纔可能成爲ㄧ個真正足以自立自主的 state,而這個基本的 statement 在現代國際社會中通常也就是所謂的「憲法」 -- constitution。

話說回來,古蜀文明的考古研究是否曾經有遠古顯微鏡或其它光學儀器的神秘文物出土呢?......這可能是一個千古之謎吧!


嚴格來說,English independence 一字不是「獨立」的意思,而是「沒恃攀依附」,類似「不依賴」或「不攀附」之意,現代中文似乎有點曲解了 independence 的本義。

漢字文化「獨立」一詞出自《論語.季氏篇》,本義是指「一人獨自站立」。後世《說文解字》又說「獨,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也就是說「獨」也可能是一個約略形聲拼音文字如 English  dogs (狗眾;狗數複。但此處可能有「鬥得于狗眾相」之意即意通「犬相得而鬪」,也就是轉換自「dogs = ddogss 省一個 d 省一個 s = 鬥得于狗眾相) 的語音漢字,而且是複數的含意,或是有「狗互相鬪著玩耍」的意思,所以古人說「獨立」也有可能代表「自己一個人玩耍而沒有玩伴」之意,因爲「立」字的象形字本是單一人形立於地面上的圖示,再後世纔被引用到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應該比較偏向「只跟同類一起玩耍而排斥異類參予」這方面的意思,差別的只是「羣」爲「羊只跟羊玩耍」而「獨」爲「犬只跟犬玩耍」即接近比較排斥外來者或異種異類的 nationalism (內省的思義、內地一圈人就是唯一的全體之思義,中文或譯「國家主義」) 或 racialism (類種的思義、類族的思義,中文或譯「種族主義」) 之類,似乎不是很嚴肅的一種政治術語。嚴肅的話應該用 independence,即「沒恃攀依附」。

所以,看出端睨了嗎?......「只求合群而反對獨立」的思想其實也可能是一種強迫式的族群意識,就古人的概念而言就像在說「我們反對你們這些犬兒們只是自己鬥陣玩在一起,你們一定要加入我們這些羊群、和羊兒們玩玩『羊犬大亂鬥』的群體遊戲」!......然而實際上,那不就是牧羊犬最擅長的遊戲嗎?


不過,漢字文化的古籍《荀子》曾經用了很多「獨立」的字眼,如「...... 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讎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埶,是其所以危也。......,也就是說「國家的主人有道,就算小國還是能自己搞得不錯;但是若國家的主人無道,就算大國還是會被敵國支配。而且,無道之國愈是到處殖民擴張就會更加危險。」(其中「埶」字是「藝」的本字,早期有「園藝植栽」之意,此處引申爲「殖民擴張」的含意);......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這是說「天下只有一種法律,也就是合乎人權理念的法律,沒有其它可以獨立運作並且將其他人視為另一種異類的法律」,沒想到吧!漢字文化的「人權理念」竟然是出自後世被歸類爲「性惡說」的「荀子」。(P.S. 參考〈《荀子》之「惡」的內涵〉--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10.html)


所以無論如何,單就漢字文化的「獨立」一詞來說,要不要獨立及能不能獨立的主要權衡因素在《荀子》中已經講的很明白,第一個重點就是「志同道合」的考慮,如果雙方「道不同」或「道不通」或某一方「無道」或「霸道」之類,那麼寧可各自獨立就好,以免造成自取其辱的結果。反之,若雙方志同道合或價值觀一致,又能互相彌補充實對方的欠缺、共同追求更美好的道德理想,那麼自然就沒有彼此獨立於對方的必要了。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中之謎


早期「中」字的象形字多半描繪著分別位在兩邊的旗子在一條直線上遠距對陣的樣子,又在直線中段的地方畫了一個圍合的範圍。那麼,「中」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附圖:中字演化】



希臘文 (Greek) 的字母 Φ (發音phi) 很像古代漢字「中」字的金文或鐘鼎文字體,是否「中」也有類似 phi 或 fi 的發音方式呢?也就是和 English 的 flag 有關? 如果是,「中」就可能也有 inter-flags 的意思,也就是實際上是 no flag、沒有軍旗、中立地帶。

不過,從另外的觀點看,「中」也可能表示兩軍衝鋒的衝突區域,這也是爲何「沖」發音類似「衝」的原因。究竟「中」代表衝刺交鋒區域還是和平中立地帶呢?......實在耐人尋味。

「中」字起初會不會可能有緩衝地帶、國界地帶或非軍事區的意思?也就是起初雙方保持一個投射武器都射不中對方的距離,而且後來還演變爲依當時的國際法規定,射程只能射到雙方距離的一半的區域?於是,後來可能引申出調停、調解、協和、折衷等類似的概念。

從上述觀點看,「中」字之所以也有「達到目標」的意思,例如:「命中」、「中彈」,會不會是象形字裡的「中」描繪的其實是某種古代的遠距離投射遊戲的旗標?

例如,現代的高爾夫球場 (Golf Court) 就有那種帶有旗標的目標球洞。因爲是遠距離的投射或擊射遊戲,所以纔必需插上旗子標定遠處的位置,以方便遠距目視的遊戲活動,甚至可能包括遠距離射箭的靶標或目標區塊的意思,所以後來的漢字文本纔會有所謂「射者中」的用語。

從彈道學來看,由於空氣中的氣流或風的動態也會影響射箭的彈道,所以靶標可能掛在繫著幾面旗子的竿子上,幾面旗子甚至依精確的刻度排列,可以根據旗的飄揚狀況來計算判斷氣流的方向、高度和大小,並藉此修正射箭的發射方式、修改弓箭的設計製作。這樣看來,「中」會不會是古代一種具有相當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的投射彈道專家纔能做出來的靶標呢?「中」字發音爲 zhong 的時候,本來是否可能和 English 的 zoning 或 zone 系出同源,帶有區位或指認ㄧ個「射程區域」的意思,甚至等同於「埕」字的意思呢?事實上,English 的 zonk ㄧ字正有「擊中」的意義呢!


由上述靶標概念的推論來看,漢字文化早期之周代所謂的「中國」很可能引申自「中字形靶標」的 Target Zone、Central Court、Φ Court、Phi Court、Flagged Court、Fine Court、Finest Court、Perfect Court、Wonderful Court......等含意,而「國」字中的「或」則可能本指一種命中目標區的「或然率」或「概率」、「機率」,後來纔引申為人生嚮往的目標、國家發展的目標、未來致力的目標等,並且發展岀ㄧ種「中央目標區」(Central Target District) 的概念,又引申出一種類似 Country 的持續精進發展以達成未來嚮往目標的國家概念。

從 English 中 Country 和 Court 兩字的相似性來看,西方文化的國家發展意識似乎也和古代東方文明「中字形靶標」文化的彰顯有彼此深厚影響的關聯性呢!

當然,如果從「計畫的途徑」或「旅程」的概念來看,「中」字可能也有「行程ㄧ半的區域」、「半途」、「之間」、「之內」、middle、midway、halfway、in-between、inside、inter-、...... 等類似的意義。

此外,從「忐」、「忠」、「忑」三個字的關係來看,「忠」似乎有心跳正常、安定穩健的意思,因爲「忐」和「忑」都有不安之意。所以,「忠」字本來可能是古代的心臟醫學用語,但可能也引申出對於某個人、某件事或某個心中的目標懷抱著盡心盡力的心意,而且可能是出於自然而不是勉強做作的。

《孟子》記載一次齊王的談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此「中國」ㄧ般是解為「都城」或「統治中心」之意,但是從文中的對話內容來看,也可能有動詞「整頓國家朝廷」之意,也就是齊王表達他想要授予孟子官職以便藉此整頓齊國的國家統治集團。因爲,《說文解字》在解釋「史」字時記載「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屬皆从史。」(P.S. 文中的「正」或指「証據」或「證據」之類),但是秦、漢以後的史官如御史、刺史也帶有監察、監督的職務,也就是史官也可能擔負記錄失職人員事蹟及依法監察的任務,如果編制在軍隊中甚至可能相當於現代的軍中警察即憲兵的司職,所以此時符號「中」也可能帶有「匡正」的象徵意義。



P.S. 漢字「中」的部份異體字之符號組合的約略描述:

F」上下相連組合 (演化自金文字體之一,其中符號 F 可能與 flag 之類拼音文字的字首之大寫 F 系出同源);

FF」上下相連組合且下方 F 180 (演化自金文或篆文字體之一);

」上下相連組合 (演化自篆文字體之一,或有「中匚」即類似「中區」之寓意);

夕中」上下組合 (符號「夕」或爲了形聲 center 之類拼音文字的起音);

八中」上下組合 (或有「分別的兩方之間的中立或中介或仲介」之寓意);

八束」上下組合 (或有「分別的兩方之間的維繫或集中」之寓意)。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legislation 和「禮制」的關係




English 的 legislation 一字幾乎仍然保留了古代漢字「禮」、「禮制」、「禮節」等的原始概念。

legislation 也可以說是 statutory law、地方法,就是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或禮節習慣等現況逐漸形成的社會規約、規範、規定、程序、組織章程......等等,例如 China 地區古代周王朝的「周禮」可能就是東方文化中最早以文字記載下來的 legislation,其實本來只是發展自古代周國文化的典章制度。

可見,English 的 legal、illegal 等相關的字詞也可能是從 legislation 的概念衍生而來,雖然這兩個字通常被翻譯爲「合法」、「不合法」,但是其實可能應該翻譯爲「合於禮節、不合於禮節」或「合於禮制、不合於禮制」或「合禮」、「非禮」更接近它們本來的意義。但是,如果現代中文文化已經不知道什麼叫作「合禮」和「非禮」,那麼乾脆將 legal  illegal 解釋為「廉政」和「不廉政」會更簡單清楚些,也就是 legislation 主要是在規範政府機構的公務人員及同一個體系內之相關庶民的行為。

但是無論如何,現代國家的法律通常是以「最高的憲法」(supreme constitution) 作爲任何法令制定的基礎,國家機構組織規定的「禮制」(legislation) 似乎也應該符合憲法的總體精神和列舉內容。至於所謂的「最高的憲法」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因爲它的上頭還有「全民人權守則」(human rights) 作爲制憲的基礎原則,否則你亂亂寫的憲法很可能只是一部不值一提的土匪憲法。

總而言之,法律是不好玩的,在制定法律之前,最好先搞清楚法律的意義,千萬不要會錯意了!


P.S.1. legislation 和「禮制等類型」或「禮制」(總稱) 或「禮制之律的為作之名(詞)」或「禮制之律的為定之名(詞)」之轉換密碼:

legi:禮制,表示「行爲制度」,可能出於 「leg-i」(腿腳移動) 的象徵。

s:可能代表複數,類似「等」或「合和如同」 (and so on) 、「如、如此」(so) 之意,但有時也有「似」(seem) 、「也似、亦似」(as) ,或由「似乎、類似、好像、像是」之意合成並互相轉換的 seem like 之意;或也有「之」的意思。

lation:類型;律的爲作之名(詞);律的為定之名(詞)。

legi + s + lation = legislation,意思接近「禮制等類型」或「禮合系統 (legal system) 之類的總稱」(意即「類似合於禮制的項目系統之總稱」) 或「禮制之律的為作之名(詞)」或「禮制之律的為定之名(詞)」。


P.S.2. 幾個和漢字「禮」有直接關聯的漢字:

,象形字來自 L 形尺,台閩語「尺」發音 chiô,至今仍與「曲」字的發音 kiô (台閩語) 或 chǔ (華語,或拼音爲 qǔ) 相近。

,象形字描繪自ㄧ種古代的器物,也有被解釋爲「高腳盤」或「鼓」的說法,它也曾經是ㄧ種容積的單位。

,象形字看起來與「豐」字相同,可能本指ㄧ種古代用於儀式活動中的重要器物,也有代表尺度、準繩、規章、制度等的象徵意義。雖然從「曲」與 L 形尺的關係來看,「豊」可能是指比較 Local 的 Scale,也就是地方性的尺度、準繩、規章、制度等,但是從它與「豐」字本來相同的關係來看,又可能代表鼓勵和包容多元而豐富、廣闊而寬大的文化,所以也有 Large Scale 的含意。

,本來可能專指ㄧ般宗教性的豊或被當作神示般尊崇的豊,也可能是古代政教合一時代的國家大豊,即所謂「禮制」的由來,「禮節」應該本指「禮制」中比較細目的部份,這也是爲什麼後世會有「細節」或「不拘小節」這類詞彙或辭彙產生的原因。


P.S.3. 其它與「禮制」或 legislation 相關的單字之可能的漢字語文橋接直譯:

legitimate禮制的彌合動移、禮制的彌合為作 (意指禮制的彌合之動詞) 禮制之可彌合的,此時爲形容詞。

legitimacy禮制的彌合性、禮制的門檻,意指合禮性、合禮的最低標準

legitimatize禮制的彌合的轉移,類似「禮制的彌合化」之意。

legitimize:禮制的彌之作;禮制的彌之使 (即「使之合於禮制」);禮制的彌之轉移禮制的彌之化、禮制的彌儀化。意通 legitimise。

legislate:禮制之類的為作、禮制之律的為作、禮制之律的為定,此字爲動詞。

legislator:禮制之類的為定員人、禮制之律的為作員人、禮制之律的為定員人,類似「禮制的制定人員」之意,此字爲名詞。中文多譯「立法委員」等。

legislatorial:禮制之類的為定員人之樣容、禮制之律的為作員人樣容、禮制之律的為定員人樣容,類似「禮制的制定人員的」之意,爲樣容詞或形容詞。

legislatorship:禮制之類的為定員人身份、禮制之律的為作員人身份、禮制之律的為定員人身份。其中 ship 約略形聲漢語「身份」,或有「席部」、「席本」(本席) 即類似「席位」、「地位」之意。

legislative:禮制之類的為定的、禮制之類的為定之感、禮制之律的為定之感;禮制之類的為定之務之禮制之律的為定之務之類似「禮制之制定的」此時爲形容詞;禮制之類的為定之務、禮制之律的為定之務,此時爲名詞。

legislature:禮制之類的為定與理議、禮制之類的為定處;禮制之律的為定與理議、禮制之律的為定處、禮制之論的處門。類似「禮制的制定與其合理性的議論」、「禮制的議論及制定處(部門、局處、處所)」,此時爲名詞。

legist:禮制之士、禮制學者、禮制學人

legit : 禮制樣的,此時爲形容詞;禮劇作,或意指正統的和傳統的劇作,此時爲名詞。

legible:閱及之能之;閱及之大容易;閱知之辨容易。類似「易讀的」、「清楚而容易辨認閱讀的」之意,其附加形容詞或副詞爲 legibly (閱及之能容樣;閱及之大容易;閱知之辨容易)。此字中之 le 是約略形聲 read (閱讀) 之 re,與上述「禮制」之類的含意關係不大。


P.S.4. 參考文章:〈rechtspflege (Deutsch 語系單字) 與「禮制度及法律矩」的轉換密碼〉-- http://lsdesignworld.blogspot.tw/2017/07/rechtspflege-deutsch.html?m=1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上帝之謎





1. 遠古殷商文明已有「上帝」ㄧ詞,似乎是他們當時求告的最高對象。

2. 「上」字發音接近「尚」。

3. 「尚」亦有「高」、「敞」之意,例如:高尚、寬敞。「尚」的象形字描寫自一種高大寬敞的遠古建築物,「廳堂」、「廠房」、「工廠」裡的「堂」和「廠」字中也包含「尚」,正顯示了「尚」字的特質。

4. 根據文字學的ㄧ種解釋,「帝」的殷商甲骨文形似描繪「一束三叉狀的花蒂花蕊」,可能表示一朵花中集合了許多花蕊,而「尚」字上面也有一個本來是描繪自搭建ㄧ種「尚型建築物」時突出於頂蓬的「三叉形結構」。



【附圖:帝字演化】


5. 甲骨文「帝」字的花蒂形象說明了「帝」帶有「締結」甚至「締造」的意義,也就是具有「為了生命的發展而致力於廣大的連結及無窮的創造」的含意。

6. 「帝」字演化爲帶有「巾」的符號。

7. 「常」字爲「尚」、「巾」的組合。

8. 「嘗」字中也有「尚」。

9. 「上」除了指稱位置,如「上面」、「上方」、「上下」等,也可以當作動詞,例如:「上去」、「上升」、「上進」等。


由上述九大線索可知,「上帝」的概念可能本來是建立在「常道」、「常理」、「常識」以及「嘗試」、「上進」或「盡心盡力」的基礎上。

所以,根據近代天文學家「宇宙還在膨脹」的觀察結果來看,「上帝」可能還在廣大的宇宙邊緣繼續努力上進的進行各種嘗試、尋找發現或發明創造各種可能在大自然中存在的常道、常理和常識呢!

但是,古人編輯的《尚書》中的《商書•伊訓•第四》裡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句話爲何又說「上帝不常」呢?個人覺得,古人可能是感受到常識也會因爲新的發現或新的認知與求真求善的精神而變化、修正、更新,這和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似乎有異曲同功之妙啊!

從文字的堂奧與空間來看,「上帝意識」不也就是所謂的「常識」嗎?



P.S.1. 漢字文化古稱「北極星」或「北辰」爲「帝」,「帝」也是古天文表示星星亮度的星等名稱之一。 此外,印歐語系字根 *deyw-o- 也有「帝」或「神」(與 God 或 shining 互轉) 之意,d、t、z 發音也有互轉的可能:


(以下收集的是世界上一部份語言的英文名稱之一或中文漢譯之一,冒號後面則是相當於古漢字「帝」之意的發音記載及其可能帶有的漢字語意)


Sanskrit (梵語):देव (devá) -- 帝皇


Avestan (阿維斯陀語):daēva -- 帝皇


Latin (拉丁語):deus -- 帝宇星


Italian (義大利語):dio -- 帝星;帝王(皇)


Lithuanian (立陶宛語):dievas -- 帝皇星


Latvian (拉脫維亞語):dievs -- 帝皇星


Old Prussian (古普魯士語):deiws -- 帝王星


Oscan (奧斯坎語):diúveí -- 帝宇皇威


Umbrian (翁布里亞語):di -- 帝


Gaulish (高盧語):Dēvona -- 帝皇姆


Greek (希臘語):Ζεύς (Zeus) -- 極宇星,現代中文多音譯「宙斯」,漢字文化古代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可能曾經提及並音譯為「諸斯」或「示諸斯」(即「神Ζεύς」或「宙宇神」之意)。


Frisian (弗里西亞語):tios -- 帝王星


Russian (俄羅斯語):диво (divo) -- 帝皇


Polish (波蘭語):dziw -- 帝極王


坎姆語:di -- 帝


English (英語、英格蘭語):Tiw -- 帝王、God (可能意爲 「General of 帝」或「冠于帝」、「冠帝」、「廣帝」、「高帝」、「光帝」、「總于帝」等即類似漢字文化的「上帝」,或是「神 -- 示申」ㄧ字代表的本意「光電」二字的漢語子音 g、d 組合加輔助發音兼結合符號 o 的組合)。


German / Deutsch (日耳曼語、日爾曼語、德語 / 德語、德意志語):Ziu -- 極宇


Old Norse (古諾爾斯語、古諾斯語):Týr -- 帝宇兒


Gothic (哥德語):Tyz -- 帝宇極


Welsh (威爾斯語):duw -- 帝宇王


Irish (愛爾蘭語)、Gaelic (蓋爾語、凱爾語、凱爾特語):día -- 帝昂


Lycian (利西亞語):ziw -- 極王


Luvian (盧維亞語):tiwat -- 帝王大


利地亞語:Divi -- 帝威


帕來語:tiyaz -- 帝宇昂極


Armenian (亞美尼亞語):տիվ (tiv) -- 帝皇


Old Church Slavic (古教會斯拉夫語):дивъ (divŭ) -- 帝皇宇


華語:dì -- 帝


台閩語:dê -- 帝


Hebrew (希伯來語):Shaddai -- 尚帝、星皇昂帝大盈。據說 EL Shaddai 又意爲「豐滿、豐富、全能的神」,其中 Shaddai 有「豐滿」之意,所以漢字「寬敞」ㄧ詞中帶有的字素「尚」(漢語起音也是 sh 或 hs 等) 很適合用來翻譯 Shaddai 的前ㄧ音節;EL 則代表「神」,但 E 和 L 的發音也可能與 English 之 electricity 及 light 相通,意即可能也與「示申」組合的漢字「神」之象形字帶有「光電」的內涵相通。


..................



P.S.2.《詩經.周頌.執競》記載「上帝是皇」:

《詩經.周頌.執競》記載「上帝是皇」,「皇」字類似「主」字,「主」是「炷」、「燭」的本字,本指火蕊,後來加了座子的符號,即古代的火台、燈台等的象形文,而「皇」字本爲「燈台發光」的象形描繪或是「燈火旺盛」的會意,類似「白、主」之概念的組合,意指光明的大主,即大炷、大燈台、大燈塔、bright lighting、shining lamp 等,也是大而亮的星體、極大的光明、甚至是偉大文明的象徵,所以後世「皇」和「帝」這兩個字纔可能取得關聯,造出「皇帝」一詞。秦代篆文「皇」字演化爲「自、王」的組合,難怪有「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的傳說,但這可能正是後世對「皇、帝」二字意義之誤解的開始,所以歷史中所謂的「始皇帝」本質上可能應該是「始誤解皇帝」比較貼切吧!然而,萬一篆文由「自、王」組合的「皇」字也有「自由燈塔」或「自由網路」等類似的含意呢?...... 頗爲耐人尋味!

 
【附圖:「主、皇」字形演化】



P.S.3. god ㄧ字的由來較複雜,但可能也與漢字「古度」、「估度」或「祜度」相關,茲分析如下:


漢字「古」本爲符號「中口」或「十口」的上下組合,本來有一個意思是估算計量或作爲計量的單位,包括時間刻度的計算,例如:十口 = 10口、十丯口 = 13口。所以,「古」、god (形聲漢語「古度」或「估度」,意指「估算量度」) 也可能作爲古天文學的星光亮度或星等的計量用字,此時就類似「祜度」之意,即估算星光或閃電的亮度或「光電」 (即「神」字的本意) 的威力。這麼說來 good ㄧ字除了夠好的意思之外,可能還有光明的、旭的、更亮的之含意。其他與 god (古度、估度、祜度) ㄧ字相關的語文如下述:


god:English 之「神」,可能意又爲 「General of 帝」或「冠于帝」、「冠帝」、「高帝」、「廣帝」、「光帝」等即類似「上帝」,或是「神 -- 示申」ㄧ字代表的本意「光電」二字的漢語子音 g、d 組合加輔助發音 o 的組合。


ghutom:印歐古語表示「神」、「祈禱」(invoke) 等的說詞,可能也有「神通」的意思。


ghut:ghutom 的簡化。


gut:German (日爾曼語) 及 Deutsch (德意志語) 與 god 相通之用語。


pánghú:pan-god (泛神),可能與漢字文化的神話中的盤古、盤瓠等相通。



P.S.4. god 與「皇」、「皇燈」、「自由燈」、「自點燈」、「自由帝」、「恒」(恆)、「神」的橋接轉換:

god = ℊ王兜 = 白王 = ,此處 g 通過字體 ℊ 約略象徵漢字「白」,而漢字「白」也有「大」(big) 或 great (廣大) 的寓意,o 約略形聲台閩語「王」的起音。若字首大寫爲 God 的話,應該就有「大皇」之意。《詩經.周頌.執競》記載「上帝是皇」,若 god 一字也意通漢字「上帝」則此處 god 與「皇」的橋接關係就吻合了《詩經.周頌.執競》所記載的定義。

god = 自王兜 = 自王 (漢字「皇」的篆文字體爲「自王」上下組合) = ,此處 g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自」。

god =ℊ王燈 = 白王燈 = 皇燈,類似「大燈」或「廣照天下的燈火」甚至引申爲「文明燈火」之意境。若字首大寫爲 God 的話,應該就有「大皇燈」之意。

god = 自oil燈 = 自由燈,類似「自由燈塔」之意境。漢字「由」是「油」的本字,所以此處 o 可能通過 oil 轉換漢字「由」,或是通過 origin (由來起因;原來起因) 轉換漢字「由」。若字首大寫爲 God 的話,應該就有「大自由燈」之意。

god = 自dot燈 = 自點燈,或源於自發光的宇宙天體「恒星」之概念,也可能引申出「長明燈」的意境。傳說古代秦帝國的秦始皇陵墓中有一盞永不熄滅的「長明燈」,也許就是從漢字「皇」之篆文字體「自王」的上下組合衍生出來的概念,也就是篆文的「皇」字也可能有「自發光之燈」的本意。

god = oil = 自由帝。漢字「由」是「油」的本字,所以此處 o 可能通過 oil 轉換漢字「由」,或是通過 origin (由來起因;原來起因轉換漢字「由」。


god = 日心對 = 日忄二 = ,意通「」。也就是類似前述的「恒星」之概念。其中 g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台閩語「日」的起音再轉音,o 象徵一顆「心」,d 形聲漢語「對」的起音再通過「一對有二個」的概念轉換漢字符號「二」。


god = od = oooooooood = oneonedot口和口和直 = 一偶1偶點曰和丨二亅㇀丶申 = 二小申 = 示申 = 礻申 = ,其中 g 約略形聲台閩語「九」的 gào 式發音之起音而轉換構字用語「九」,約略形聲台閩語「直」的起音而轉換符號「丨」。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