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cestor (據說最早可以溯源至 Latin 的 antecessor 一字) = 炎黃
ancestor = 炎ㄇ繫一雙田dot二 = 炎ㄩ繫一一田點二 = 炎廿一田ⳇ丶 = 炎黃。此式中轉換的「黃」字是較現代的字體。
ancestor = 炎聯手寅少點one二 = 炎手手寅少丶一II = 炎𠂇𠂇寅少丶冖 = 炎屮屮寅少宀 = 炎屮屮一由ⳇ丶 = 炎黃,其中「寅少宀」意指「寅」字減少了「宀」這個符號,而「屮屮一由ⳇ丶 」則約略描述漢字「黃」的象形文。此式中轉換的「黃」字是較早期的字體。
antecessor (Latin 的寫法) = 炎twenty一E雙豎dot二 = 炎二十一EE|點二 = 炎十十一田ⳇ丶 = 炎卄一田ⳇ丶 = 炎黃。此外,從整體的音韻看,Latin 的 antecessor 一字似乎更有「炎帝與軒轅氏」(其中「軒轅氏」也是古漢字傳說中「黃帝」的姓氏) 的感覺,即 antecessor = ante.e.c.e.ssor = 炎帝.與.軒.轅.氏 = 炎帝與軒轅氏 = 炎帝與黃帝 = 炎黃。並且,「軒轅氏」也可能和 ancestor 一字中的 ances 有形聲重組的關係 (即 ances = 轅軒氏,爲「軒轅氏」的重組),又和「姬」姓即傳說是黃帝之姓相關,即 ances = 1女雙圓雙 = |女二〇II = |女二口II = 姬 (P.S. 據說「黃帝」本姓「公孫」,但也能橋接於 ances,即 ances = αIᒣ系圓十 = 口/ㄟ系〇十 = 口丿ㄟ系口十 = 口八系子 = 公孫,其中漢文「口八」的下上組合是漢字「公」的早期字體,「口十」的上下組合爲漢字「子」的早期字體之一。此說雖無明顯證據,但不要小看其威力,因爲在音韻上可能隱約聯繫到漢譯「可薩人」等的 Gazari、漢譯「哥薩克」等的 Kazak 或 Cossack,甚至是漢譯「高加索」等的 Caucasus。)
由上述橋接分析或可能窺知,「炎黃」二者爲古漢字神話傳說中的祖先之說,可能是語文再編碼式的轉譯,以及用神話傳説去作進一步故事化的發揮之結果。
這種微妙的語文關聯,如果用比較白話的講法來一語道破,也許就是:或許我們不一定是「炎黃子孫」,但必定是「自己的 ancestor 之後代子孫」、「自己的 antecessor 之後代子孫」或「自己的祖先之後代子孫」之類。正因爲,ancestor 及 antecessor 在拼音文字中本來就有「祖先者」或「祖始者」之類的意思。(P.S. 參考:〈ancestor 與「昔時先祖者」或「淹汛時先祖人」或「遠年昔時的原人」或「祖先者」或「先祖者」等也和漢字文化的「先祖」、「祖先」、「先人」等詞意相通的轉換密碼〉 --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6/09/ancestor.html;https://vocus.cc/BridgeWords/5ca94c2bfd89780001735790)
二、黃帝象徵目標、中心、意圖、朝向、在朝、掌權、執政黨,炎帝象徵發炎、發燒、詬病、治病、野火、在野、在野黨,兩者在政治方面可能有互相制衡的概念
由於黃色是自古以來標準箭靶的中心色彩,所以引申出標的、標準、中心、心目中的理想、正中目標、正中、中標、達標、…… 等類似含意,也因此古代所謂的「黃袍加身」也可能寓意著取得帝王之類的中央政權之身份地位。
【附圖:當今世界運動會中的標準箭靶圖樣,箭靶中央區域的色彩就是「黃」或 yellow (寅黃)。】
由此可知,在古漢字文化的神話傳説中,黃帝在政治領域的表面上征服了炎帝的說法也是必然的,正因爲黃帝代表了執政黨、炎帝則代表在野黨 (或「反對黨」、anti party、opposition party 之類) 。所以,一個政黨究竟是當「黃帝」還是當「炎帝」,其實是由政治上擔任的角色來決定。當執政者為政不正之時,自然有在野者的野火來收拾,亦即一個政黨未必永遠是「黃」,也未必永遠是「炎」。
既然講到色彩,也許我們會有個疑問,「黃帝」帶有「黃色」的色彩應是無庸置疑,但是「炎帝」又帶有什麼色彩呢?
在漢字文化傳統的五行觀念中,「火」常常用「紅色」來對應,但「炎帝」之「炎」字中不只有一個「火」,而是兩個「火」上下相乘的感覺,也許就是各種色溫的火光交乘出多重色彩的感覺,或許可以說是「多彩」或 colorful 的感覺,而不是單一的色彩。
不過,無論如何,一個新成立的政黨剛開始必定是先做「炎」,再來纔有做「黃」的可能。所以綜觀歷史,一般都是説「炎黃子孫」而不是說「黃炎子孫」。這樣的排序可能不是偶然的,它可能在神話故事中隱隱約約地植入了政治上的競爭關係之色彩。
此外,據說「炎帝」又名「神農氏」,與農具的發明、嚐百草、治病、醫藥、煮食、熟食等的飲食技術發展相關。這也說明了,「炎帝」似乎與鄉野、荒野、山林、山川等甚至濱海地區的關係比較密切,當然也包括在都市地區採用溫室來栽培農作物與藥草的可能性。因此,所謂的《黃帝內經》可能只是寓意著那是黃帝在征服炎帝之後,編成的一部「黃帝採納炎帝的醫藥經驗而編寫出來的經典」之意,不是「黃帝」的原創。
由此也可能發現,「炎帝」與「黃帝」的關係,似乎有點類似西方文化的神話故事中的 Prometheus (保留種火神,意通「保留火種之神」,漢譯「普羅米修斯」等,其「偷火」事蹟的神話詮釋可能是將其中的 th 聯想到 theft 或 thief 的訛誤)和 Zeus (宙宇神,意通「宇宙神」,漢譯「宙斯」,孔子曾經稱之「示諸斯」)的關係,只是西方神話故事將 Prometheus 的結局寫得很慘,而東方神話故事則是將「炎帝」和「黃帝」融和為「炎黃」,就好像 Hebrew 神話可能將眾神 Elohim (神靈眾)打包成一個漢文或譯「耶威」或「耶和華」(唸快ㄧ點也聽似「炎黃」) 等的 Yahweh (陰靈,即 Yahweh = 侌合阝巫E雨 = 陰巫l三雨 = 陰巫零三雨 = 陰巫〇三雨 = 陰巫口三雨 = 陰巫口口口雨 = 陰靈,其中字尾 h 約略形聲台閩語「雨」的 hó 式發音之起音再轉音)。
然而,奇怪的是,從 antecessor 的字首 ante (有「先頭」、「前頭」之意) 的發音更接近漢語「炎帝」,並且 Latin 之 antecessor 一字的出現顯然早於 English 的 ancestor 來看,最初的「黃帝集團」更像是推翻了某個地區的原住民屬「炎帝集團」(P.S. 但據說東方大地在遠古另有其它原住民集團,或被古人稱爲「蚩尤」等,或可能也和 Korea 的古稱 jusen 或 julcen 或Jurchen 或 Choson 或 Chosen 或 Joseon 等及「九黎」或「原住民」及「自由人」的概念相關,又可能與所謂的「苗族」相關) 的後來居上者 (用台閩語的成語來說,就是「後來變頭先」),這可能是神話傳說故事編寫中的一個明顯的 bug (破綻)。
P.S. 相關文章:LS.文本.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Subtle Space of Text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