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中醫之謎


漢字「中」有很多意義,包括「命中」的意思,醫學不是在搞政治,而且是超越政治的,所以此「中醫」之「中」比較可能有「對症下處方」的意思,類似現在醫學的「靶標治療」之意。許多人把「中醫」聯想到「中國醫」這類政治方面的意思,可能一開始就是不正確的。(P.S. 參考:後記.2 : Declaration of Geneva 漢譯版)



P.S. 漢字「中醫」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的一段文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其中「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即「有疾病卻還是一直不能治好,通常就要對症下處方來醫治」,意思也就是不要急病亂吃藥或急病亂投醫,要找出真正的病因來對症下藥或對症醫治。


所以,漢字「中醫」如果用 English 來表達,可能會比較接近 target medicine 而不只是 herb medicine。並且,按此概念來看,或許在古代「中醫」的「中」字發音是類似「重點」的「重」,而不是現在普遍發音爲「中間」的「中」呢!




【附圖:所謂「中醫」按《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是否比較接近 target medicine 而不只是 herb medicine 呢?】



後記.1:


除了「中醫」以外,古代漢字文化還有「上醫」和「下醫」二個名詞,若引用「上兵伐謀,下兵伐交」或「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兩句話來解釋,可能「上醫」比較偏向精神心靈上的治療或是預防醫學之類,不一定使用到藥劑 (葯劑或動手術來醫療,而「下醫」則是不得不使用已知可能有效的各種藥劑 (葯劑及手術器具來進行急救的急診醫療。此「上、中、下」不太像是醫術優劣高低的分類,而是相關於醫療診斷情況的不同。


另有一說是《黃帝內經》記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也就是「上醫治病是在未雨綢繆之時;中醫治病是在感覺到好像快要生病之時;下醫治病則是在已經生病的時候。」。這麼看的話,「上醫、中醫、下醫」也可能是同一位醫者或只是一個由預防疾病到適時介入到治療疾病的整個醫療程序,不見得一定是醫術的優劣高低之分。


也許我們會覺得奇怪,爲什麼醫學方面的文獻會收錄在《漢書.志.藝文志》這個篇章中,難道漢字文化古代也有類似現代的「醫學美容」這種帶有藝術性質的醫科?......其實其中的「藝」是指「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文」是指「文獻」、「文章」、「文本」或「文書記錄」之類,而古代漢醫文獻是被歸類在「數」這一部份,而「數」就是比較接近現代中文裡所說的 science 或「科學」這部份,在古代則包括「天文學」、「醫藥學」等。


「天文學」在古代別稱「數術」又衍生出占星術方面的「方術」(後世又可能被視爲迷信,大多是因爲算錯的結果),「醫藥學」別稱「方技」則可能包含「診斷學或病癥憑斷學」、「醫療程序學」、「處方學及藥方學」和可能含概手術方面的「醫事技術」等。《漢書.志.藝文志》總共收錄了「方技」三十六家的八百六十八卷古代漢字醫學文件的名錄,但是作者卻表示當時感到這些文件的文字相當晦澀艱深,其精確的意味已經有點看不太懂了,只能概略辨識出這些論述含概的四大類別。(P.S. 《漢書.志.藝文志》「......。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味,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爲四種。......」其中「晻味」即類似 out of mind = 口聯电.one亻.木ㄧ聯D = 口口电.一人.未聯口 = 日电.大.味 = 日电大.味 = 晻.味 = 晻味此外,其中「及國」又可能是 logic 之類拼音文字的誤譯,「知政」則可能是 therapy 之類拼音文字的誤譯。)



後記.2:Declaration of Geneva 漢譯版


Declaration of Geneva [宣言為作之名于總進出灣口邑,中文漢字音義混搭而轉譯「日內瓦宣言」,即公元 1948 年在 Switzerland (焚燒山之人領地,中文漢字轉譯「瑞士」 Geneva (總進出灣口邑,中文漢字音譯「日內瓦」舉行的 WMA (世醫會大會中作爲醫學生畢業時的宣誓文]


今我進入醫業,立誓獻身人道服務;我感激尊敬恩師,如同對待父母;並本著良心與尊嚴行醫;病患的健康生命是我首要顧念;我必嚴守病患寄託予我的秘密;我必盡力維護醫界名譽及高尚傳統;我以同事為兄弟;我對病患負責,不因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別;生命從受胎時起,即爲至高無上的尊嚴;即使面臨威脅,我的醫學知識也不與人道相違。我茲鄭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誓言。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