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empty 與漢字「空」的轉換密碼及失落的神秘橋接符號「1ㄇ八Tㄧ」



 
【附圖.1: 漢字「空」與 English 之 empty ㄧ字的橋接分析圖及神秘的橋接符號「1ㄇ八T一」,細部分析詳見文章內容敘述。 】


e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ㄧ」的起音之一,若視爲數字則等同於印度阿拉伯數字 1,此處或代表漢字「空」上部的一點短矮的筆畫「丶」。

m:通過形聲漢字符號「ㄇ」或「冒」字初文的符號「冃」之發音的起音代表「冖」或「冂」,或有 cover、mask、hat、tent、shelter、protection、cave、dome、construction、control 等含意。

p:約略形聲漢語「八」的起音,或由 pace ㄧ字連繫 space 之意,或由帶有「八」意的字根 oct- 的諧音關係連繫到字根 arch- 或 archi- 等與空間概念有關的衍生含意,English 在此可能以 support (此處或有空間的支撐之意) ㄧ字中的二個字母 pp 來轉換漢字符號「八」,但後來可能簡化爲一個 p。這個 p 形符號若從「空」字的篆文字體中形似「ㄇ」形符號與「八」形符號相連的二旁構成類似二個鏡射對稱的 Ρ 形符號來看可能比較有感覺,在大型空間建築中或有扶持支撐或斜向支撐的結構穩定之附帶加強作用。

t:通過大寫 T 象徵「空」字下部的符號「工」的上中部份符號「ㄒ」,或與 structure、stand、building、create、joint、attach、connect、junction 等與空間建構有關的單字相關。

y:約略形聲漢語「ㄧ」的起音之一而代表漢字「工」的底部符號「ㄧ」,或有 horizon、land、level、terminal 等含意。漢字「工」本有「連繫二端或兩界」即類似 connect a court to the other terminal 或 compose with two boundaries 之意,與部份帶有字根 con- 或 com- 的拼音文字或有密切關聯。此外,若從殷商甲骨文的「工」字初文有類似「ㄒ口」上下組合的字形來看,漢字「工」本來或也與 English 常見的介繫詞 to ㄧ字直接相關,甚至可能和早期的 got ㄧ字相關,也就是說早期 to 和 got 也可能有「繫結」或「連繫」、「繫至」、「連至」,即「介繫」或「介系」的涵意。再則,若「工」經由「ㄒㄧ」轉換爲 TI 爲 ti 或 it,則會發現另一個常用的介繫詞 with (有「維繫與參和」或「與」之意) 中也具備漢字符號「工」的連繫特徵。此外,若考慮漢字之華語「ㄧ」與英文字母 E 幾乎同音,則「工」又可能經由「ㄒㄧ」轉換爲 TE 或 te,從而與 tech-、-tect 等字根取得連繫,衍生出 technical、technology、architect、detect 等概念,甚至與 etc (益出此、益多此、也等、等等......) ㄧ字相關。 (P.S. 詳見文末【附圖.2:「工、穴、空」的字形演化 / 漢字「工」的殷商甲骨文字體與 English 的 to 及 with 等相關單字可能存在的橋接關係】)


emptye + m + p + t + y = 一ㄇ八T一 = 1ㄇ八Tㄧ =丶冖八丅一 = 宀八工 = 穴工 = 空,即精確橋接於漢字「」,但 empty (空) 多意通「空洞樣」(空虛樣)、「空態」、「空的」、「空樣」、「空義」(無意義) 之類的形容詞語意,也有動詞「空之」或名詞「空體」之意。


由上述觀之,English 的 empty ㄧ字與漢字「空」可能曾經存在著一些轉易符號文字的設計圖碼,其中最精確的ㄧ個也就是失落的神秘橋接符號「1ㄇ八Tㄧ」。


 
【附圖.2:「工、穴、空」的字形演化 / 漢字「工」的殷商甲骨文字體與 English 的 to 及 with 等相關單字可能存在的橋接關係】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volunteer 與「赴務任己願之人」、「赴目標己願者」、「義勇者之人」或「義勇兵員人」、「義勇兵之人」、「義勇兵者」及「服務人己願提供」等即意通「自願者」、「義勇兵」、「自願兵」、「自願提供(服務)」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volunteer 一字中的 un 與漢字「己」的橋接轉換 / 漢字「己」的演化,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存在不需要鏡射影像處理就可轉換的字體】


v:約略象徵「足板形」或代表 footstep (足踏步),或意指「走往」、「走往卜定的方向」(即類似 go for proceeding way of direction 之意)、「行動」等,又約略形聲漢字「赴」,此處考慮形音義皆約略相符或轉換爲漢字「赴」。

ol:o 約略形聲漢字「務」的起音,l 約略形聲漢語「任」的起音,ol 合爲轉換漢字「務任」二字,或類似「任務」之意;或代表「目標」或 goal (計畫目標、總合目標、共合目標、高昻目標...) 之意。

unte:un 組合並順時針轉 90 度再鏡射以象徵漢字「己」,漢字「己」或通「自」意,造詞如「自己」;un 又約略形聲漢語「原」或「願」,te 則通過大寫 TE 上下排列象徵「願」字中的符號「頁」,e 又約略形聲漢語「頁」。所以此處 unte 合爲轉換漢字「己願」,意思或與中文漢字詞語「自願」相通。(P.S. 參考【附圖:volunteer 一字中的 un 與漢字「己」的橋接轉換 / 漢字「己」的演化,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存在不需要鏡射影像處理就可轉換的字體】)

ere 通過大寫 E 逆時針轉 90 度約略象徵符號「屮」並同時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一」的 yi 式發音而以「屮一」的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字「之」之形似符號「㞢」形的初文,r 約略形聲漢語「人」的起音而代表漢字「人」,或約略形聲漢字「類」的起音並代表「類」。此處 e、r 合爲 er 以轉換漢字「之人」或「之類」,或通作爲詞尾時的「者」字之意,或另有「之樣」或「之容(形)」、「之為(於)」的含意,分別運用於形容詞、動詞的表達。


v + ol + unte + er = volunteer,直譯即「赴務任己願之人」或「赴目標己願者」,意指「赴任務或目標而自己願意者」,或意通「義勇者之人或「義勇者員人(此時 v 約略象徵「羊」字的頂部特徵以代表漢字「羊」、ol 約略形聲漢語「我」、un 約略形聲漢語「勇」、te 約略形聲並通過 tE 上下組合以象徵「者」、er 如上述代表「之人」或以 e 約略形聲台閩語「圓」的發音以代表漢字「員」且 r 約略形聲漢語「人」的起音而組合爲「員人」即「人員」的同義倒裝詞),中文多簡略漢譯爲「自願者」、「義勇兵」、「自願兵」等。


古代漢字文化中有「兵丁」ㄧ詞,據說語出《北齊書·元孝友傳》:「省人帥以出兵丁,立倉儲以豐穀食。」,我們似乎可以從 volunteer 一字中的 t 之大寫字母 T 與「兵丁」之「丁」字形相似看出,古代的「兵丁」也可能是「己願兵」或「自願兵」,而且還可能從事大型工程建設甚至建立農產品的穀類食物之糧食倉儲的建築工作。也就是說,volunteer 也可能通過「volunteer = vol.un.nt.te.er 省一個 n 省一個 t = 羊我.勇.聯T.對E.員人 = 義.勇.TT.EE.員人 = 義.勇.斤.彐彐.員人 = 義.勇.斤.又又.員人 = 義.勇.斤.𠂇𠂇.員人 = 義.勇.斤.廾.員人 = 義.勇.斤.π.員人 = 義.勇.斤π.員人 = 義.勇.兵.員人 = 義勇兵員人」轉換漢字「義勇兵員人」而意通「義勇兵」、「己願兵」或「自願兵」,此外若字尾 er 轉換「之人」或「者」時 volunteer 也有「義勇兵之人」或「義勇兵者」之意。

此外,volunteer ㄧ字在作爲動詞時也有「服務人已願提供」之意意思或類似「自願提供(服務)」,此時 volunteer = vol (服務人,即 vol 三個字母約略分別形聲漢語「服務人」三字之起音+ unte (己願,unte 如前述有「己願」之意) + teer (提供,此時 t 可能形聲漢語「提」之起音;ee 則可能通過大寫 EE 逆轉 90 度再經由漢字符號「屮屮」約略象徵漢字「共」之雙手形;r 則約略形聲漢語「人」的一種發音之起音,也代表「人」字偏旁「亻」。所以此處 teer 又組合轉換漢字「提供」二字) 


P.S.

voluntary赴務任己願的;赴目標己願者;義勇的;義勇的人員;義勇兵;義勇兵員;義勇兵;義勇者的;服務人己願提供樣;服務人己願的;服務人己願者;公益的 (此時 voluntary 通過「voluntary = vo.lunt.ary = \ / .liquidn人ㄧ = 八口.氵與nn.白勹丶= .水與m. = .><與皿. = .vΛ與皿. = .\ / / \與皿. = .. = 公益的」之轉換,其中「八口」組合的符號「㕣」是漢字「公」的初文)公益務 (此時 ary 的部份通過「ary = arry 省一個 r = A力卜又 = 矛力攴 = 矛力攵 = 矛务 = 」轉換漢字「務」,類似「事務」之意,其中 A 約略象徵矛頭形而轉換漢字符號「矛」,符號「攴」則意通符號「攵」)。此字類似「自願的」、「志願的」、「自願者」、「志願兵」、「志願役」、「公益事務」之類的意思。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生活中的抽象畫.125--電影院等候大廳空間透過盛水的玻璃水杯呈現的光影



 

電影院等候大廳空間透過盛水的玻璃水杯呈現的光影 (側視局部)/2016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bring 與「帶」或「帶來」、「帶過來」(帶來過)、「帶過來給」(帶來過給) 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帶字演化 / 篆文字體上部中間演化成形似字母 U 的符號,可能約略意通 English 之 unite (聯一體;聯帶;串) 以表達一條腰帶或帶子的「帶聯」或「帶釦」或「帶扣」之部件的意義。】


b:通過 belt (帶;皮帶;皮腰帶;縛腰帶;綁繞帶縛拎帶;綁縷帶;綁用草帶;......) 以轉換漢字「帶」,但是漢語「帶」發音 dài 或 duâ、té 等。此處 b 卻是約略形聲 belt 之起音並轉注爲類似 take ㄧ字所包含的「帶」之意。

rin:約略形聲漢語「連」以象徵漢字「帶」字上部ㄧ橫畫表達腰帶串連攜帶物品同時包含腰帶中央環扣的符號;或另有融合「來臨」二字的形聲之可能,表示「帶來」的「來」或「帶過來」的「過來」。

n:象徵漢字「帶」中段的「冖」形符號。此ㄧ「冖」形符號在「帶」字中可能象徵「傍衣環繞腰部之功能」或「傍依環繞而縛的繫紮作用之功能」的意思,而漢字「旁」字中的「冖」正是演化自「旁」字的古代象形字中ㄧ個類似轉了 90 度的「工」形符號或類似將字母 H 橫向拉長比例後的符號。

g:以字母 g 類似 ji 的本音約略形聲漢字「帶」下部的符號「巾」,華語「巾」發音 jin、台閩語則發音 gin 或 guen 等。但此處 g 在 English 中發音不太明顯,只帶點鼻音式的尾音,聽起來類似介於注音符號「ㄣ」和「ㄥ」之間的尾音。此外,g 若原有類似 give (給予) 之 g 的發音方式,則或又包含「給」的意思。

b + rin + n + g 省一個 n = bring,整個字就是在表達漢字「帶」及「帶」字中的符號組合,直譯也就是「」。但是,此處「帶」的意思不是「皮帶」、「腰帶」或「帶子」等物件名稱,而是將繫物之腰帶的攜帶功能轉注爲類似 take 之帶去、帶過去、提去、提過去、提取、拿取、拿去、拿到、帶到之類詞義的模式而應用於「帶來」、「帶過來」(帶來過)、「帶過來給」(帶來過給) 等的語意中,ㄧ般來說是一個「動詞」(verb -- 語意連於為行名指,意指「語意關聯於作為與行動之指名」,現代中文多漢譯「動詞」)

走筆至此,突然覺得,如果說要從ㄧ條河的對岸把東西帶過來,在很原始的時候可能不是ㄧ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會發現 bring 這個字好像有點和 bridge (橋、橋接、別離的結、分離的接,或也有「鵲橋」和「帶之渡濟 (結、工、構)」的內涵) 神似,bring 有了 bridge 的配合,要 bring 東西過來或 take 東西過去就快多了,這樣二邊東西的交流、拿來拿去或帶來帶去,當然也就更方便了。


P.S. 

brought:帶往、帶來往、帶往過來、帶往過來給;帶于爲、帶來爲、帶于爲過來、帶于爲過來給;帶往爲、帶來往爲、帶往爲過來、帶往爲過來給;帶于爲的、帶來爲的、帶來于爲過的、帶來于爲過給的。此字爲 bring 的過去式、被動式或形容詞。

brung:帶完、帶來完、帶來完過、帶來完給;帶完即、帶來完即、帶來完給既、帶來完給既;帶已經、帶來已經、帶來己經給、帶來已經給即。此字爲 bring 的完成式,不過也有此字是俗語或方言口音形成的說法,其實上述的 brought 已包含完成式之意。其中 un 可能約略形聲漢語「完」或組合轉 90 度再左右鏡射而約略象徵漢字「已」。

bring in:帶進於內;帶引移內,此時 ing 同時轉換「ㄧ聯弓」轉換「|聯弓」轉換漢字「引」;帶來引於內;帶領至於內

bring on:帶引;帶致往;帶來引起,類似「導致」、「引起」,此時 ing 通過「ㄧ聯弓」轉換「|聯弓」轉換漢字「引」,同時 g 又代表 go 而有「走」之意帶著正往;帶著走往;帶連走向,類似「帶向」;帶連於正走向,類似「正帶向」;帶連於將走向,類似「將帶向」。

bring up:帶上、帶來上;帶言出上、帶言語上。類似「帶上來」、「提出」、「提起」。

bring through:帶通出險;救生出險;救之甦醒來過;救挽來過;救活;救療癒治。類似「帶出險境」、「救出來」、「救過來」、「救生」、「救醒」、「挽救」、「救活」、「救治」之意。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bat 與「蝙」、「蝠」及「蝙蝠」或「㙏垅」、「蝮」與「反頭蝙(蝠)」、「反倒蝙(蝠)」等之轉換密碼


【附圖ㄧ:圖爲筆者在「福山植物園」的園區內拍攝的、正在以頭下腳上倒棲狀姿態休息睡覺中的蝙蝠,或稱 bat、蝮......等等,古稱蝙、蝠、蝙蝠、服翼、㙏垅、......等。】


bab 約略形聲漢字「扁」的漢語發音之起音,而符號「扁」正有可是漢字「蝙」的聲符,此外 b 也可能約略形聲漢語「畐」的發音之一 bi 的起音 b (P.S.「畐」的另一種發音是 fú)a 則可能通過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字「合」而作爲構字用語。

t:可能形聲「蝙」的《六書通》篆文異字體中二個字都有的符號「土」之漢語發音的起音,又可能形聲台閩語「虫」或「蟲」的發音 táng 之起音。另一個可能是,字母 t 本來是 f 並形聲漢語「蝠」的ㄧ種發音之起音,但是後來 f 訛誤爲 t,然而此一訛誤可能是有道理的,因爲蝙蝠有頭下腳上顛倒棲息的習性 (P.S.參見附圖一),所以 English 可能把 f 轉180 度再透過鏡影化處理而變爲 t 了,並且此處 t 又可能代表 turn upside-down (轉上面倒下,意指上下顛倒) 的含意。由此看,甚至整個 bat ㄧ字也有可能約略形聲台閩語表示「反頭」的 biengtáo  或「反倒」ㄧ語。此外,漢字「畐」的象形字初文本爲一種容器的圖示,雖似與容酒有關的「酉」字但細節不同,或說是一種無足之「鬲」,在「蝠」字中可能被轉借爲蝙蝠收翼時的形象之抽象示意,而此處 t 也可能通過大寫 T 象徵「畐」之象形字中象形此容器頂口包含瓶頸區段的部份以象徵蝙蝠的頭頸部份,也就是代表符號「畐」的「一口」之部份,並且 t 又可能通過形聲漢語「田」的起音而代表象徵蝙蝠頭頸下方之收翼身軀部份的符號「田」,然後將二個 t 略縮爲一個 t 來代表漢字符號「畐」。換句話說,若考慮 t 也可能形聲台閩語「虫」或「蟲」的起音,其實此處的 t 極有可能以極爲濃縮的方式轉換漢字「蝠」。 (P.S.參見附圖二)

bat = 扁合虫 or 畐合虫 = or 直譯即「」或「」或同時轉換這二字的「蝙蝠」,或另有「反頭蝙(蝠)」、「反倒蝙(蝠)」之重疊組合的含意也就是等同於漢字「蝙蝠」ㄧ詞所指稱的動物。東漢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也記載「蝙,蝙蝠也。從虫扁聲。」、「蝠,蝙蝠,服翼也。從虫畐聲。」,可見單ㄧ的「蝙」字或「蝠」字也可以代表蝙蝠這種動物,只是各自形容及表述的內容不盡相同而已。


【附圖二:「蝙、蝮、㙏、垅、蝠、扁、畐」字形演化,其中「蝙、蝮、㙏」三字有部份內涵相似,「蝮、㙏、蝠、垅」又可能發音相近。】


從字形的比較來看,現代中文漢字「蝙蝠」的字體應該是較直接地根據《說文解字》裡收錄的篆文字體所演化出來的字形,但是在《六書通》裡收錄的篆文「蝙蝠」還有另一套帶有「土」偏旁的字形,和「蝙蝠」二字大不相同,不過這些字形其實對蝙蝠的描寫都很抽象,至少沒有殷商甲骨文的象形字體的線條繪畫式素描圖示及金文的圖形寫意來的具象。  (P.S.參見附圖二)

但是細看《六書通》裡的篆文,會發現其「蝙蝠」二字寫爲帶有「犬 + 丿」特徵的「龙」形符號如「垅」字,但是「龙」字也是「龍」的異體字或現代中文簡體字中轉自漢字「龍」的簡化字,所以由簡化字看古代的漢字得要謹慎些,否則可能會把字義搞糊塗了。《六書通》裡的篆文「垅」可能是以「犬 + 丿」組成的符號「龙」來表達蝙蝠有隱伏的習性,而且在「犬」和撇形符號「丿」交錯之處的範圍看起來又有點類似 English 字母 f 的特徵,而以 f 爲字首的 fly ㄧ字有「飛來(飛去)」或「飛移」、「飛揚」等含意。

也就是說,《六書通》裡的「垅」字可能指出蝙蝠這種動物有地棲或陸棲及隱伏並且又會飛來飛去的特質,而《說文解字》引用的「蝠」字可能是形聲「垅」字中代表 fly 或「飛」的 f 聲韻,所以纔說「蝠」字「從虫畐聲」,這是從現代華語「畐」發音 fú 來逆向推理的看法。但是,從「逼」字發音 bi 來看,「畐」可能也有發音 bi 的破音特性之可能。如果「蝠」字中的「畐」不是發音 fú 而是發音 bi ,那麼「畐虫」組成的「蝠」字之發音就有接近 English 之 bat 的可能性,因爲漢語「虫」在台閩語中發音正是以 t 聲爲起音的 táng,而「虫」發音爲 huěi 的說法和意通 worm (虺;虫;蟲;蠕;......) 的「虺」字可能較有關聯。 

事實上,當今生物學中與「蝙蝠」相關的名稱就有「伏翼」ㄧ詞,並且與學名 Pipistrellus 相連繫,是代表蝙蝠科伏翼屬的名稱。「伏翼」二字除了可能形聲自《說文解字》所提到的「蝠,蝙蝠,服翼也。從虫畐聲。」中的「服翼(靈感或來自蝙蝠以雙翼包裹身體的習性,好像穿著翼式態例樣的服裝),又可能和《六書通》裡的「垅」字中的符號「龙」所要表達的「隱伏」和「飛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說蝙蝠是一般想像中體積放大了很多的飛龍之原型,除了頭部不太像以外,其它的部份倒是有點神似,尤其是薄翼翅膀的部份更頗爲相似,難怪「龙」也會變成漢字「龍」的簡化字,當然漢字文化古代所謂的「龍」概念較複雜,不只是代表飛龍而已,包含的種類甚廣,含蓋恐龍、dragon,甚至還有藝術幻想的龍、魔幻的龍、謎樣的龍等等。(P.S. 參考《dragon 與「蛇弓」及「龍」或「帝蛇」的轉換密碼》--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6/09/dragon.html)

此外,《六書通》裡表達蝙蝠的另一個其中帶有符號「土」、「勹」的字體似乎是從殷商甲骨文的蝙蝠筮抽象符號 (P.S. 「筮」即相當於今之「素描」、sketch) 演變而來,不過增加了蝙蝠有時候會以翅膀包裹自己身軀的特徵,此一特徵在現代科幻電影 BATMAN (中文漢譯「蝙蝠俠」) 系列中似轉化爲蝙蝠俠以披風包裹自己身體的姿態 (P.S.參見附圖三)。《六書通》收錄的這個篆文異體字可能演化並連繫到包含「蓋覆」(cover) 因素的「」字或「」字,可能又連繫到《說文解字》所引用的篆文「蝙」字,因爲「蝙」字中的「扁」可能代表蝙蝠在休息時有用自身扁薄甚至可以透光的翅膀護衛自己身軀的習性,而此處符號「扁」中的「戶冊」符號也可能同時通過「護柵」的形聲及字素圖象的相仿來會意「護圍、保衛、保護、柵欄」之類的含意。換句話說,漢字「蝮」之所以也同「蝙」字一般代表蝙蝠,從上述的這一系列關係的推想或可得知概略的解釋。



【附圖三:電影 BATMAN (蝙蝠俠) 中的 Batman (蝙蝠俠) 似乎將蝙蝠休息時通常以翅膀包覆自身的習性轉化爲以披風包裹身體的姿態。(圖片採自網路)】


從《說文解字》對「蝙」、「蝠」二字的解釋整體來看,「蝙」也是蝙蝠、「蝠」也是蝙蝠,只是二字都各自表述了蝙蝠的部份特徵,但是只有把這二個字聯結起來看纔能更趨向於完整描述「蝙蝠」這種動物的更多特徵,而且兩個字的發音都可能轉換為 English 的 bat ㄧ字,這是因爲漢語「蝙」或發音 biǎn 或發音似 ban、bén 等,而且《六書通》裡表達「蝙蝠」的字體都有漢語通常起音爲 t 的符號「土」,例如華語「土」發音 tǔ、台閩語「土」發音似 tol 或 tòl 等,組合起來就有演化出 bat 之發音的可能性。

由此或可反推而知,若連帶考慮《六書通》裡帶有「伏」、「飛」之意的「垅」字,拼音文字中或許曾經存在著ㄧ些表達漢字「蝙蝠」而類似 biantafuflyt、benhofuflyt、batadivingflyter、batadivaflyit、badiflytaner 等等或繁或簡的各類組合或簡縮的橋接語文,但是最後可能逐漸融合演化爲當今在 English 中最普遍又簡短的 bat ㄧ字。


P.S.1. 關於《六書通》:《六書通》據說是清代閔齊伋在公元 1660 年代撰寫的篆文字典,全部共有十卷。內容除了有《說文解字》收錄的篆文字形,還包括史籍所見的別體篆文、璽印文字及古金石拓本所見的篆書字形。

PS.2. man 不是「民人」或「民爲男」即意通「人」或「男人」的意思嗎?爲何 Batman 一字中的 man 可以轉譯作漢字「俠」?

此時,man 可能通過「man = mann 省一個 n = nnan = 人人一人亻= 人人大亻= 夾亻= 」橋接於漢字「俠」,例如:Batman (蝙蝠俠)。其中 m 分解爲 nn n 又約略象徵漢字「人」的篆文字體。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