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農民曆《地母經.乙巳年》詩卜試譯






詩曰︰

太歲乙巳年,高下禾苗翠。

春夏多漂流,秋冬五穀豐。

豆麥美燕齊,桑柘益吳楚。

天蟲筐內走,蠶娘哭葉空。

絲綿不上秤,疋帛價更高。

 

卜曰︰

蛇頭值歲初,穀食盈有餘。

早禾莫令晚,蠶亦莫令遲。

夏季麥苗秀,三冬成實肥。




試譯:


約略從預測師、預言師、預卜師、卦卜師或先知先覺者的文本和言談所歸納出來的速記資料之角度來談:(P.S. 此處「詩」字可能融合了「師」字的音韻,「曰」字則可能表示「約略的言談」或「概括的記述」而不是「精確的論証」。)


太歲循環紀年正值乙巳年份,整體來看,各類禾苗不論價位高低,其青翠生長的情況大多還不錯。(P.S. 此處「高下」兩字,對照後面提到的「疋帛價更高」,應是指「價位的高低」。)


春夏二季可供灌溉的水流量多,所以到了秋冬二季,作爲主要糧食作物的五穀自然豐收可期。[P.S. 古代「五穀」一般包括「稻、黍 (黍米)、粟(小米)、麥、菽 (大豆)」或「麻、黍、稷、麥、菽」,但在大分類之下,其細分的種類繁多。]


尤其大豆和麥子在古燕國 (今北京、遼寧一帶) 和古齊國 (大約含概今山東的大部份、河北之東南部及河南之東北部一帶) 兩個地區生長得特別美麗豐盛、產量龐大 (P.S. 此因「數大就是美」),桑柘在古吳國 (今常州、無錫、南京、蘇州一帶,與目前的上海無關,東鄰吳、越) 和古楚國 (大約含概今淮水流域和長江流域主線一帶的廣大內陸地區) 兩個地區也產量大增。[P.S. 以上所述的「燕、齊、吳、楚」之四個古國地區都和台灣無關,除非是台灣自古以來就和這些地方有商貿往來纔可能有所會受到影響。「柘 / thorny」類似「桑 / mulberry」 或「椹 / thorny」(但「椹果」或「椹子」或「椹實」可能又名「葚」、「椹」、「桑甚」或「桑椹」,其中的符號「甚」或意通「果實」之「實」),「柘葉」也可以像「桑葉」一樣用來餵蠶;但可能因爲華語「柘」、「蔗」發音相同,另有「柘」意通「甘蔗 / sugarcane」的說法。]


但是,天蟲 (蛾、蠶) 在養殖筐中的繁殖速度也特別快,這使得蠶娘 (意指「養蠶的蠶農」) 可能會哭著抱怨採收的桑葉一下子就被蠶寶寶們給啃盡吃空了。


所以,作爲製作布帛原料的絲綿就得事先預訂纔買得到,沒能在市場上論斤秤兩地量銷,自然此時帛布的單價就會飆高。




概略從卜師的角度來談:(P.S. 此處「卜師」類似古代的 professor 或古代的 programmer 或「卜規目師」、「規畫師」、「計畫師」、「專業導師」之類。) 


乙巳蛇年若以蛇擅潛行的特質來看,農事在年初不會有太大的驚喜,但是以全年來看,五穀糧食作物卻能逐漸達到豐收而有餘的程度 (P.S. 可能包括大量的廚餘可資利用)


重要的是,時令的掌握要根據精通農業者的建議。早上就應該採收的農作物,不要拖到晚上纔去採收;應該餵蠶寶寶啃桑葉的時候,也不要遲遲不給吃。


如此一來,夏季長得青翠秀麗的麥苗,經過秋收麥子以迄深冬,甚至在經過乾燥並適當儲存的三年之後,仍然可以做成結實又有嚼勁的麵食 (包括帶有肥胖感的麵包,或是其它的麵餅、麵條、……等等)。[P.S. 其中「三冬」一詞,若以台閩語來看,就意通「三年」這樣簡單的意思;但是,也有可能是指「深冬」(冬季裡最寒冷的時候,例如 East Asia 地區、東亞地區或東昂洲地區在「二十四節氣」的「大寒」期間),或是也有另一種詮釋「整個冬季的三個月期間」。]





P.S. 相關文章:LS.文本.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Subtle Space of Text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again 與「再;一舉而二;又再;一再;一個再;再次;一再次;一再回;一再遍;度再」等的橋接






【附圖:「再、冓」字演化】



again = ㄧ結Awithㄇ = ㄧ結Λㄧ與ㄇ = ㄧ結土與ㄇ = ㄧ冉 = 再,其中「Λㄧ」的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文「土」的甲骨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記載「再,一舉而二也。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从一,冓省。冓者,架也。架,古衹作加。作代切。一部。」,也就是說漢字「再」是將某個「案例」或「事例」(或意通「舉」) 再重複做第二次的意思,原來是從帶有「構架」之本義的「冓」字省寫而來 (P.S. 但若從象形文看,漢字「冓」的原始意義也可能是「溝通」、talking 或 communication 的抽象概念,後來纔引申到 construction 或 arch. 方面,或許是因爲古人觀察到魚群經由彼此溝通,竟然會在水中聚集而形成某種龐大而驚人的群體行動組織及三度空間交積的架構),這也是爲何台閩語「再」也有一種發音接近「冓」的可能原因。


again = 一舉and一聯 = 一舉而一一 = 一舉而二,此時完全吻合東漢《說文解字》原本對漢字「再」的定義「再,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其中 g 約略形聲台閩語「舉」的起音,或是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華語「舉」的起音再轉音。


again = and.oJ.Awithㄇ = 又one結Λㄧ與ㄇ = 又一結土與ㄇ = 又一結冉 = 又再,此時 g 要先分解爲 oJ 再作後續轉換。


again = 一跟A一冂 = 一跟Λ一一冂 = 一跟兩|一冂 = 一跟二|一冂 = 一跟土一冂 = 一跟再 = 一再,此時爲「再一」的同義倒裝詞,也可能橋接於包含單位詞「個」的「一個再」。


again = 一冉e亻⺈= 再E人⺈= 再二L欠 = 再冫連欠 = 再次,其中 g 意會漢文「冉」的 gradually go (漸漸進行) 之意,中間的 a 實際發音 e 且通過大寫 E 分解爲 「二L」再作後續轉換。


again = 一oJ e亻⺈= 一和再E人⺈= 一和再二L欠 = 一和再冫連欠 = 一再次,此時爲「再一次」的同義重組詞。其中 J 約略形聲漢語「再」的起音。


again = 一oJ e一ㄇ= 一和再圓口 = 一和再〇口 = 一和再囗口 = 一再回,此時爲「再一回」的同義重組詞。


again = 一oJei聯 = 一和再Eii = 一和再一with辶 = 一和再扁與辶 = 一再遍,此時爲「再一遍」的同義重組詞。其中第二個「一」約略象徵意會漢文「扁」的意思。


again = and.oJ广一ㄇ = 又和再广一ㄩ = 又和再广廿 = 度再,此時爲「再度」的同義倒裝詞。



again 一字通常作爲附加形容詞或副詞使用。




P.S.1.


over again:一再又再,即 over again = one與一冉 + 又再 = 一與再 + 又再 = 一再 + 又再 = 一再又再,類似「沒完沒了」、「一遍又一遍」之類;三再一再,類似漢字成語「一而再,再而三」,此時 over = one複一冉 = 一二再 = 三再;完復又再,類似「重複又再」;完了又再;完畢又再;過份于again。


over and over again:意思類似上述的 over again,但可能程度更重。


again and again:一再又一再;度再又度再。意思類似「一再重複」,但有時也類似 over again。


do (it) again:做(它)一再次,類似「再做(它)一次」,其中 it 及「它」是指要做的事情。

say (it) again:說(它)一再次,類似「再說(它)一次」,其中 it 及「它」是指要說的內容。





P.S.2.


台閩語:go (ㄍㄛ) -- 再;更


台閩語:gozài (ㄍㄛㄗㄞˋ) -- 再;再再;更再。可能也含概「加再」、「加又再」、「更又再」、「更加再」、「更多再」之類的含意。例如:gozài gòng 即「再講」(意通華語「再說」)、「再再講」或「更再講」之類。





P.S. 相關文章:LS.文本.2/橋接文字 - Bridge Word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