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knead 與「捏擰」或「推拿」或「按摩」或「捏拿」(拿捏) 的轉換密碼

k knead k 不發音,但此處 k 可能代表ㄧ種熟練的技藝 (skill),例如:推拿 (push-knead 或綜合台閩語和華語發音特徵及 English 字義內涵直譯爲 twish-tach),漢字文化中「拿手」、「圓滑」、「得心應手」等都有熟練之意,English tach 也有「環」或「扣子」之意、tact 有技術練達圓熟之意、tech 則有「技術」之意、technique 則疑似本指「技術之藝巧矣」或「技巧的藝固穩也」的直譯。此外,massage ㄧ字通常譯爲「按摩」,直譯的話可能是「摩搓技」或 「麻手搓擠」,台閩語「搓」發音 so 正可能與其中的 sa 互轉。另一個較簡單的可能是,此處 k 就是直接約略象徵漢字「手」的偏旁符號「扌」。

nea音近漢字「圼」、「捏」(揑)、「擰」、「拿」的某些漢語發音。此外,English neat ㄧ字也有「熟練的」之意,所以 knead 可能也有類似漢字文化「請你拿捏ㄧ下」的語句之表達敦請熟練者來指導並揣測適合度的用法;near 則有「鄰近」、「臨近」、「幾近」、「接近」之意,畢竟「捏」、「擰」的動作是肢體接觸的行爲。此外 nea 也可能通過「nea = E = E1 = E| = 」約略象徵轉換漢字「推」中的符號「隹」。

d台閩語「擰」發音爲帶有鼻音的。此外,「擰」字中的符號「丁」通常漢語以 d 起音來發聲,例如:ding dieng,可能台閩語「擰」其實就是將其中的符號「丁」作為主要的聲符來發音也說不定。此外 d 也可能約略形聲漢語「對」的起音而作爲構字用語,此時意通 dualduo a pair bi- 等。


其它相關的轉換步數詳述於下列幾個橋接關係式中:


1. knead = k + nea + d = + + = 捏擰

2. knead = k + nea + d = + nea + = + nea = + nea + nea = + + = 推拿

3. knead = k + n + ead = + + EAD = + + 彐亼口 = + 手合 = + = 推拿。這是轉換漢字「推拿」的另一個橋接方式,其中 n 約略形聲華語「鳥」的起音再意漢字符號「隹」(也是與禽鳥類有關的漢字符號)e 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彐」(也是與「手」形之表示有關的符號) 且 a 通過大寫 A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亼」且 d 通過大寫 D 再轉 90 度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口」的早期字體之一而組合轉換漢字「拿」。

4. knead = kneа = kneа + kneа = 扌聯安 + 扌林與广 = + 手林與广 = + = 按摩,其中第一個 ne 約略象徵會意兼形聲轉換漢字「聯」而作爲構字用語,第一個 a 約略形聲漢語「安」,第二個 n 約略象徵「二木相聯」的漢字符號「林」, e 轉換漢字「與」而作爲構字用語 (P.S. e 約略形聲漢語「與」,並且漢字「與」的上部兩側及下部的符號皆本爲手形符號,也類似「尋」、「聿」等字上部的符號「彐」,而 e 之大寫 E 也可能象徵這類「彐」形符號,此外漢字「與」上面中間的「与」形符號本來是二個符號「匕」互相接契狀,而 e 也可能同時通過大寫 E 象徵式的重疊二個互相鏡射且上下相對的符號「匕」來轉換這個符號「与」的初文。),第二個 a 約略形聲漢字符號「广」的 yiǎn 式發音。

5. knead = k + n + ead = + + = + = 捏拿,即漢字「拿捏」一詞的同義倒裝詞,也是「捏擰」的引申義。其中 ead 同前述「橋接式3」的 ead 轉換漢字「拿」。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eat 與「食」及「吃」的轉換密碼


e:通過大寫 E 象徵「食」字中類似「日」的符號,而這個符號在甲骨文中寫爲類似「白」的符號,可能本指白米飯,類似 English rice 之意,巧的是 rice 的字首 ri 若發音爲漢語拼音的,很接近漢字「日」的華語發音,此外表示禾穀類食用植物的 cereal 一字中也有二個 e,而 food oo 若合併轉爲類似 8 的符號再壓扁和方形化也很像漢字符號「日」。

a:通過大寫 A 象徵「食」字中「艮」上面的形似 A 形符號「亼」或「亽」,而於此處表示類似「含」、「張口飲食」的意思,或指盛裝食物的盒子或器皿的盒蓋。

t:與「食」中右下方類似 y t 的符號互轉,可能出於金文、篆文將甲骨文的「食」字中類似「皿」的食器符號改爲「匕」來代表吃飯用的的匕形餐具,如同現代常用的「湯匙」中的「匙」字裡也有「匕」的符號。


e + a + t  = E + A + t = + () + = = eat


 

【附圖:「食」與 English eat 的文字橋接分析圖及「合、盒、白、皿、食、吃、餐、飲、即、既」字形演化】



「食」字中的象形符號由上而下排列,包含了 English 字母 A、E、t 的特徵,與 eat 直接相關,而 English 的 diet 正是類似「餐」或日常飲食的意思。ate 是 eat 的過去式、eaten 則是完成式,換句話說 eaten 在古代可能又與代表食畢或吃完飯的「既」字相通。那麼,處在介於正在進行式的用字 eating 和未來式 be going to eat 或 will eat 之間的接近飲食或準備用餐的狀態不就可能和漢字「即」相通嗎?而 English 的 feast 一字則有「會食典(禮)」或「宴會」或「節日集會」之意,而漢字「節」中也包含本來帶有準備飲食、將進食之意的符號「即」,恐怕早期的節日活動中,吃吃喝喝、享用美食也是一大節目。難怪,音近「會食的活」或「會師的活」的 festival 一字也有節日歡慶活動的意思,不過其中的 fest 比 feast 少了一個 a,可能淡化了一些強調飲食的原始習俗。

此外,從 feast 和 festival 都和節日集會活動有關來看,這兩字的字首 f 是否也可能和漢字「節」的部首「竹」互爲轉換呢?如果 f 象徵高高細細的ㄧ根竹竿、順時鐘轉約 45 度的 f 之大寫 F 又象徵三片竹葉的話,看起來似乎不無可能。


 


【附圖:竹字演化與「節」字部首「竹」及 feast、festival 的字首 f 及其大寫字母 F 的橋接分析圖】


值得一提的是,「吃」這個字可能就是直接從 English 的 eat 轉譯成漢字的造字,也是與「食」字意義相似的後造字 (甲骨文和金文都沒有這個字,篆文纔出現),因爲其中的「乙」形符號正是發音類似 ea 或 E。漢字中甚至還有一個異體字寫爲「口、E、乙」的組合,更是和 eat 明顯相關。(P.S. 參考【附圖:「食」與 English eat 的文字橋接分析圖及「合、盒、白、皿、食、吃、餐、飲、即、既」字形演化】)

寫為橋接式就是:

1. eat = Eаt = Eo乁吃 = E口乙吃 = E口乙吃 = 其中 а 分解爲「o乁」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口乙」, t 通過 ts 音轉爲漢語「吃」的起音 chi tsi 或「ㄔ」等。但這是轉換漢字「吃」之符號「口E乙」組合的異體字。

2. eat = air = one氣兜 = O气兜 = 口气兜 = 口气 = ,但這是轉換漢字「吃」的篆文字體。

3. eat = 乙ㄧT = one= O𠂉 = 乙口𠂉 = ,這是轉換現在看到的這個「吃」字。


也許,English eat ㄧ字是從遠古漢字「食」經過象徵及形聲會意而轉譯過去的,沒想到後來漢字又從 English eat 同樣經過象形及形聲會意轉譯出「吃」這個字呢!現代華語「食」發音 shí、「吃」發音 chi,台閩語「吃」發音類似 jiá、語音漢字或寫爲「呷」則可能和漢字「即」的發音及其古早的意義有更多關聯,而所謂「吃一頓飯」的「頓」字的用法又可能和 English diet 一字互通,也就是類似「吃一餐飯」的意思。


所以,著眼於相異語文之間的文化交流,究竟誰纔是真正的原創者或始作俑者有時候實在很難釐清。最神秘的也許還是殷商甲骨文和古代漢字與 English 之間好像有層層緻密的關聯,然而自古以來卻隱藏在拼音文字和方塊文字表面上看似大不相同的一層表相之下。


P.S. 客家話和台閩語「食」發音都類似 xî 或 hsî,音近「吸」的華語發音,可能點出了呼吸和吸奶是人類初生就俱備的求生本能,「吃」字的篆文有「口气」組合的字形,可能也有此簡單寓意。此外「飲食」(意爲 drink & eat) 兩字常常連用,也說明了漢字「欠」這個符號也有「渴求」、「欠缺」的含意,不ㄧ定都是指吐氣 (如「吹氣」、「吹哨」、「吹奏」) 或發號施令、指揮秩序或順序 (如「次序」、「次第」、「次數」) 等。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