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銅鈴不賣




銅鈴掛在天橋上敞開的皮箱蓋
他正在兜售著一箱多的手錶戒指項鍊皮帶

我逛街我逛街我逛到了他的面前
我輕輕的碰碰那個銅鈴
讓它發出鈴鈴鈴鈴鈴鈴的聲音
嘿我要那個銅鈴

他伸出張開的五根指頭
好像在暗示它的價錢
讓我猜猜 
五十塊還是五百塊

他說銅鈴是他的護身符
他說銅鈴發出鈴鈴鈴鈴的聲音
就是告訴他要暫時收攤
他說銅鈴是他的護身符
他說銅鈴不賣

他說銅鈴不賣
他說銅鈴不賣
銅鈴不賣
銅鈴不賣
銅鈴不賣
銅鈴不賣
不賣
不賣
不賣



詞:羅聖爾 (1990)
曲:羅聖爾 (1990)


歌曲試聽:銅鈴不賣 1990 





銅鈴不賣 (Guitar 伴奏自彈自唱 Demo 試唱版) 1990 -- https://youtu.be/gHTBFjznHLE / 分享自 YouTube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燈塔海岸



海岸豎立著一座燈塔
一艘古老的戰船停靠在海岸
酒醉的船長在甲板上獨自狂歡
靠過去問他為什麼一個人留下

我得到的回答
是無情的波浪帶走他的同伴
守著一片海洋
要等待他們一起回家

燈塔射來一道刺眼的光
照亮他記憶中的輝煌
燈塔海岸收留孤單的船長
不再寂寞漂盪

燈塔海岸收留孤單的船長
不再寂寞漂盪
不再寂寞漂盪
不再寂寞漂盪



詞:羅聖爾 (1990)
曲:羅聖爾 (1990)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戰鼓


滿天滿天滿天
飛舞飛舞飛舞
滿天滿天滿天
飛舞飛舞飛舞

前方有不詳的風沙的風沙
前方有不詳的風沙的風沙

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
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


記得你曾經告訴我
前方有不詳的風沙
等待黎明的來臨
我用鼓聲指引你的方向你的方向

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
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快離開



詞:羅聖爾 (1989)
曲:虹
演唱:齊秦
編曲:涂惠源
收錄於齊秦「紀念日」專輯 (1989)



筆者在齊秦帥領「虹音樂工作室」於 1989 

 7 製作推出的「紀念日」專輯中所寫

的三首歌詞「紀念日」、「飛行魚」、「

戰鼓」都記錄在專題「一籮筐詩詞」,但

整張專輯中還有其它很棒的歌曲「妳是天

上最遠的那顆星星」、「遙遠的天空底下」

、「荒」、「虹」、「給未來的小孩」、

思念是一種病」、「自己的心情自己

受」,頗值得玩味收藏。



歌曲試聽:戰鼓 / 齊秦 1989




戰鼓 / 齊秦 1989 -- https://youtu.be/tivLafVf3ns / 分享自 YouTube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飛行魚


風帶你向前走
不斷候鳥來問候
穿過層層的白雲
回顧消失的足跡

捕捉著跳躍在海面上的飛魚
慢慢的卸下身上厚重的外衣

擺脫冰冷的旋渦
走向你曾經棲息的土地

擺脫擺脫冰冷的沉默
投向你不曾忘記的擁抱


風帶你向前走
不斷候鳥來問候
穿過層層的白雲
回顧消失的足跡

捕捉著跳躍在海面上的飛魚
慢慢的卸下身上厚重的外衣

擺脫冰凍的旋渦
走向你曾經棲息的土地

擺脫擺脫冰凍的沉默
投向你不曾忘記的擁抱



詞:羅聖爾 (1989)
曲:虹
演唱:齊秦
編曲:涂惠源
收錄於齊秦「念日」專輯 (1989)





P.S. 音樂從飛機場大廳的背景音效帶入歌曲,點出這是一首飛航旅人的抒情。但是,爲什麼當時要用「飛行魚」而不是「飛行鳥」或「飛鷹」之類的標題呢?......多年以後,我纔發覺一般飛機光滑外表的造型其實比較接近「飛行魚」的概念,而不是「飛行鳥」。



歌曲試聽:飛行魚 / 齊秦 1989





飛行魚 / 齊秦 1989  -- https://youtu.be/UicnGditAYM 分享自 YouTube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紀念日


擋著你或許是你兒時的回憶
看著我面對人群感到無法抗拒
靠著你或許是你心愛的伴侶
是不是曾有一天最值得紀念

別問我最後要向何處走
我不在乎讓一些感覺停留
別問我要為愛情付出什麼
從現在直到日月不再交錯

最初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現在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這樣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傷心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擋著你或許是你心中的憂慮
看著我面對人群感到無法抗拒
靠著你或許是你心愛的伴侶
是不是曾有一天最值得紀念

別問我最後要向何處走
我不在乎讓一些感覺停留
別問我要為青春付出什麼
從現在直到日月不再交錯

最初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現在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這樣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傷心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這樣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傷心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今天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未來的日子
我定下一個紀念日


 詞:羅聖爾 (1989)
 曲:虹
 演唱:齊秦
 編曲:涂惠源
 收錄於齊秦「紀念日」專輯 (1989)


公元 1989 年 7 月,齊秦推出重金屬樂風
的重磅專輯「紀念日」,細膩的編曲、強
烈的故事性、幽揚深遠的嗓音。直到今天
,個人還是覺得,華語歌壇上很少人能夠
越這張專輯在當時所呈現的一種充滿紀
念性的磅礡氣。



歌曲試聽:紀念日 / 齊秦 1989 


紀念日 / 齊秦 1989 -- https://youtu.be/jW0S6sp5xuo 分享自 YouTube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夢一定要解嗎?/2008.01.03


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就出現象徵「夢」的文字來看,「作夢」(dream) 是漢字文化有史以來就存在的一種人體睡眠中的自發現象。唐代詩人李白 (公元701年~公元762年) 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雋永詩篇,也讓人感受到,夢境或幻覺不單是睡覺纔會發生,而是因為現實意識和感官系統的連繫有時候會變得比較微弱的緣故,這也可能是為何早期類似燈籠圖案的「幻」字是由帶有「連繫」意義的符號「ㄠ」和帶有「區隔」意義而形狀接近「ㄅ」的括符所組成的原因。

【幻字演化】


科學家在1977年提出的「活化-合成理論」( Activation - Synthesis Theory) 雖然把「作夢」與「瘋狂」劃上等號,但同時也指出,人類的意識通常是在介於「清醒」和「瘋狂」之間游移的狀態,沒有百分之百絕對的清醒或瘋狂。換句話說,心智具有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彈性運作的知覺度、自律性和包容性,可能比一竿子認定所處的資訊環境究竟是真實還是虛幻更能適應生活情境的變化。

因此,就算作夢是一種古往今來普遍的通病,也得試著建立和這種病態共處的能力,就像很少有人一生都不曾感冒生病或消化不良一樣。從「現實的我、自我意識、潛意識」的意識結構或心識結構來看,無論「現實的我」是否關心夢境對身心的影響,「自我意識」如果長期不去調解由「現實的我」輸入的外在訊息以及由「潛意識」回溯的夢境訊息,都可能會忽略生理或心理上的潛在問題。

換句話說,由內在心靈中主控資訊分析過濾與心智自律運作的「自我意識」(也就是「夢中的我」) 的角度來看,「現實的我」和「潛意識」其實是「超慣性現實」和「濾過性現實」的不同。「自我意識」對這兩種現實的感受都是很逼真的,兩者都是「自我意識」在操作感官系統和資訊處理能力上的一大考驗。

也許有人會認為,收集細微訊息的「潛意識」發出的訊息是不需要去理會的,甚至覺得相對於現實來說,夢境是不夠「高等」、比較「低等」的腦細胞在作怪。這種「高等」和「低等」的判別,其實正是出於擅長在封閉的資訊環境中作業的「自我意識」本身的思維慣性,更不適用於心智優劣與人格特質的評斷。

舉例來說,一個粗心的人也許常常會做事疏忽出問題,卻能睡的香甜不會作夢,結果和他共事的比較敏感的人卻因為常常提心吊膽而惡夢連連。反過來說,一件事情在需要放鬆心情去做時,細心的人可能因為太重細節而耽誤時效,結果大而化之的人卻因此而惡夢連連。那麼,究竟是粗心的人比較高等?還是細心的人比較高等呢?

顯而易見的,粗心和細心其實都沒有絕對的錯,高等和低等也都沒有絕對的錯,錯的可能是調控感官系統的「自我意識」不知變通粗細高低或遠近深淺而已,要不然就是由於感官系統本身因為過度疲累或疾病影響而引起的缺損或障礙。

由於「自我意識」有時會因為難以處理「現實意識」和「潛意識」雙方的複雜訊息而氣餒喪志,產生意圖與雙方的其中之一作切割的衝動,認為部份的腦細胞神經是不必加以連繫的,甚至極端的判定它們是沒有用的廢物。這樣的想法與挫折感雖然可以理解,但往往也是出於一種殷切期待與操之過急而引發的負面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從漢字演化的過程來看,以極端的法家思想為國家蛻變發展基礎的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歷史記載原來是周王國的封建諸侯國),其通行的篆文中把「夢」字分化出兩個意義不同的字:一個是原本的「夢」字,意思是「不明」;另一個把「夢」字加了類似帳幕或罩蓬的符號,纔代表「夢」。也就是說,當時在法理至上的秦國文化中,可能把作夢視為一種人體感官受到矇閉的狀態,是不明究理、無法理解的東西,甚至是某種心理障礙或精神病態的徵象。雖然,秦國後來擴張成東亞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 -- 秦帝國 (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21年),卻在短短的15年之後就走入了歷史。或許,一個社會如何看待「夢」,可以反應出這個社會的自由度和價值觀吧!

【秦代篆文夢字分析】


不過,秦帝國的事蹟畢竟是一個謎樣的歷史,要說是秦帝國完全不重視「夢」也不盡然。因為,從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鄭國渠的開鑿、阿房宮的大興土木、神密隱晦的地宮、暢通四方的馳道、浩大寫真的兵馬俑、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不死藥的傳說......等等,在在顯示出秦帝國的千秋大夢還不少呢!


那麼,夢是不是一定要解呢?

就古代思想家莊子 (莊周,約公元前369年 ~ 公元前286年) 的心境來說,還得先搞清楚自己所處的現實世界是否也是一場夢;就古傳的解夢手冊《周公解夢》而言,解夢是一門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占卜預測;就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1856~1930) 而言,解夢是了解內心壓抑的深層慾望;就容格 (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 而言,解夢是認識精神文化的原型與暗示。

不論如何,這些有關解夢的理論,共通點都是在揭露或探索心智如何處理資訊的模式,而其實這些理論本身也都是一種資訊,當然也可能會影響到心智的運作。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解夢理論愈符合意識結構和感官系統的運作模式,那麼它在化解夢境帶來的困擾和提昇內在意識或心智運作的效用上也就會愈高。

所以,在還沒有可以完全信服的解夢理論出現之前,也許不用把解夢一事看得太嚴肅,但是如果都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也不算正確的態度。因為,作夢的現象不會因為把它貼上負面的標籤就不再出現,反而是因為極端的把它貼上負面的標籤,結果如同容格的暗示說,可能導致負面的影響。

當然,一般人之所以會請人解夢,就是因為對夢境的現象有疑惑,而疑惑也是一種會儲存在潛意識中並且逐漸壘積形成夢境的情緒訊息,此時若能有具備經驗和理論,並且邏輯清楚的人給予參考性的解惑,甚至自己經由長期的記錄觀察而能做到自我解惑、自我紓發、自我實現或自我昇華,或許可以減少夢境困擾的影響。

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 自述「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他到了五十歲纔明白他的人生目標在那裡。不太嚴肅的說,孔子當時可能覺得他以前都在作白日夢,到了五十歲終於認清了自我,也找到了適合自己天性的事業以及可以實現自我的理想。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哈啦了那麼久纔找到自我,可見要認識自我並非一蹴可及的事情,多和別人聊天溝通也是很有幫助的喔!

世上的「大師」通常都是別人附會賦予的稱呼,「解夢大師」自然也不例外。古代東方的思想家通常都不會稱自己為「大師」,只稱「子」(台語發音為 zu 或ㄗㄨˋ),就像英文字母中敬陪末座的 「Z」,但又是古代時序座標的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開頭的「子」。

因為,他們可能體會到,再怎麼前衛的、崇高的思想,都有可能被「思想駭客」找出破綻,也可能會變成一顆任人擺佈的手中棋子,而如果棋子走不出棋局,那就會被困在夢境迷宮般的棋陣裡,作繭自縛、難以自拔了。所以,許多古代的思想家通常都是一邊思想一邊實行、一邊驗證一邊修正,有如現在的部落客 (blogger ) 一樣。

或許,看待製作夢境的潛意識可以像看待一個心靈小孩一樣,他不是低等,只是比較力不從心;他可能感受力強、變易性強、目的性強,有時候卻不知如何和現實環境打交道。所以,詩人李白的心中有三個人,三個性格不同的人,要說他是「三重人格」也罷、「三心二意」也罷,但是當他意識到這點而能「三識合一」(P.S.) 的剎那,可能就如同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般的,又如同嫦娥奔月般的,一瞬間便超越當下的自己了。

夢可以是構築理想的材料,也可以是矇閉思想的溫床,又可以是飛越荒漠的跳板、跨越時空的大鵬展翅,端賴夢中人的自知自明。夢可以感受內在的心靈,還可以意識自我的極限,至於要不要去跨越那個極限?要不要去闖蕩極限之外的極限?解鈴還須繫鈴人、解夢還須說夢人,那可能就是難以言傳的更高的境界了。


P.S.:有關「三識合一」的意思,詳見「LS.夢本」中的「夢的原理 -- 名詞解釋」一文。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大黃狗的幻視/2007.11.04


早上登山、沿著登山步道一路走,途中在樹林間驚見一隻超級大的大黃狗橫撲在我眼前,嚇得我汗毛直豎。一瞬之間,我回神一看,喔!原來那不是大黃狗,只是一根橫陳的 Y 形樹枝。





【引發大黃狗幻視的 Y 形樹枝照片】



幻視解說:

這一則記錄的,不是睡覺中的夢境,而是我在登山時發生的幻視現象。

也許是太久疏於爬山了,在重拾登山樂趣的一個早晨,我沒有注意到身體的適應狀況,一下子走的太快太急,結果在登山小徑的上坡途中,一根橫在右前方的 Y 形樹枝竟被我的大腦誤判、產生錯覺,看成是一隻橫撲在眼前的大黃狗。

就腦科學的說法,缺氧會對腦部產生影響,使眼部的視網膜供血系統發生改變,並且引起幻覺。這個大黃狗的幻視經驗,可能就是腦部缺氧所引起的幻覺現象。

至於樹枝被大腦誤判為大黃狗,究竟是出於大腦資訊處理的轉譯方式?還是源於大腦資訊處理的緊急模式呢?這可能還有探討的空間。(P.S. 參考〈鬼之謎〉--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6/06/blog-post_87.html)


既然大腦也可以編造出虛幻的視覺訊息,這個影像鮮活的幻覺經驗也讓我開始思考: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的說法有可能是真的呢!我們的所見所聞,是否都是真實的呢?

由於大腦血液含氧量不足或血壓異常的狀態下都會導致感官系統的辨視能力出現障礙、引起程度不同的暈眩,此時潛意識的象徵式訊息就可能代替感官系統的理性部份來傳遞與解讀人體外界的感官刺激。此時,對於喜歡的或友善的會以神仙天使來解讀、對於討厭的或嫌惡的會以惡魔妖怪來解讀,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一個人的天使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惡魔、一個人的天堂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地獄,這可能只是出於人腦中彼此的資訊組織和聯繫狀態的不同啊!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如何請人解夢?/2007.10.23


自從2007年5月開始在「YAHOO奇摩知識+」的問答平台中嚐試為人解夢以來,基本上我覺得這個問答平台相當適合用來解夢。

第一、由於它允許提問者以化名或匿名的身份來提問,提問者似乎可以比較沒有顧忌、放鬆心情的提出各種看似怪異、恐怖甚至荒誕無稽的夢境內容。基於作夢本來就具有紓解情緒的作用,這種隱匿真實身份的提問方式,基本上就已經具備一定程度化解情緒的功能。

第二、由於提問者是透過文字敘述來提問,自然必須先做一些記錄夢境內容和整理內心思緒的步驟,一方面可以促使提問者靜心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夢境,一方面也能讓解夢者可以比較全面的掌握夢境的架構和重點。

第三、由於「YAHOO奇摩知識+」的問答方式本來就具有多重回答的開放架構,提問者可以在不同的解夢陳述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解答,或是經由票選來找出解答,也使得解夢在此兼具主觀與客觀的特性,讓提問者對於夢境的了解獲得更多的參考資源。

除此之外,通常一個正確的解夢回答必然來自一個清楚的提問。如果提問者能更加完整的陳述夢境的內容及相關的資料,不但有利於了解夢境的含意或形成夢境的原因,也可以讓解夢的問答成為探索人類作夢機制的重要案例。

因此,根據這些日子以來為人解夢的經驗,我試著列出以下幾個重點,提供給想要請人解夢的提問者做個參考,在以文字描述夢境時,原則上盡可能包括這些基本的內容:

1. 文字敘述通順,並且適當的分段,盡可能不要寫錯字或用注音符號代替文字。如果能把夢境的陳述當作是在寫文章或極短篇的小說就更好了,一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寫作敘述能力。

2. 除了詳述作夢過程的內容之外,最好也能描述夢中的各種感受和情緒反應,例如:喜悅、高興、好笑、奇怪、驚訝、害怕、恐懼、難過、悲傷、憤怒、緊張、猶豫......等等,一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

3. 由於夢境顯示的情境可能反應出「過去的記憶、目前的處境、未來的憧憬」,因此如果可以盡量提供一些上述三類中可能影響夢境內容的個人相關事蹟,自然可以得到更完整或更正確的解答,甚至提問者自己就已經可以先理出一個頭緒,一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推理詮釋能力。

4. 通常可以寫下清楚標題的夢境也會比較有探討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寫完夢境提問的內容之後,或許可以想一想,這個夢境比較特殊的重心或主題究竟是什麼,給它一個可以代表整個夢境的標題,就像把一篇文章定一個題目一樣,一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重點發掘能力。

5. 關於個人資料方面,如果認為與夢境可能有關聯,當然可以附帶提供是最好不過了,例如:年齡、性別、職業、興趣、最近比較關注或擔心的事情......等等。解夢不是猜謎,切莫心存想要考驗解夢者的心態,結果反而得到誤判甚至誤事的無效解答,一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有效溝通能力。


「問夢和解夢」就是對內在心靈的認知體會和意識結構的深層探索,一個清楚而通順的提問自然也是一種對於人類理解自身、健全身心的莫大貢獻呢!


後記:


當「最佳解答」的比率達到 60% 以上之後 (算是已經及格了吧!),我逐漸暫停了在「Yahoo奇摩知識+」中頻繁進行的解夢回答活動。因爲,其實筆者沒有想要成為解夢大師的欲望,只是藉著這個很不錯的知識交流平台和更多人分享對於夢境探索的ㄧ些心得感想。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麵包店的空架子/2007.07.14


我很想吃麵包,接著走到一處商店鄰立的騎樓,記憶中那裡有一家麵包店。

但是,當我經過那家麵包店時,卻發現店門外放置麵包的木架上都空蕩蕩的,一個麵包也沒有。


解夢:

2007年7月14日夢醒的早晨,看見〈自由時報〉報導:台灣小麥約99.9%從國外進口,但是由於台灣農藥殘留量的檢驗標準很嚴格,十天前美國進口的十噸小麥被驗出含有農藥馬拉松0.3 PPM而無法通關,如果進口中斷,在目前庫存量只剩一個半月的情況下,最快八月底台灣消費者將陷入沒有麵包、麵條可吃的缺糧危機。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帶有「預知新聞」特徵的夢。潛意識在夢境中以「麵包店的空架子」來呈現新聞報導中的「麵粉缺糧危機」。

做了有關麵包的夢, 接著又看見有關麵粉的新聞,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潛意識的預示。但是, 如果夢醒之後不去看新聞報導,那麼根本就不會知道潛意識可以運算出有關現實生活的最新訊息,這就是夢境在預示層面的一個最讓人感到神秘不解的地方。

為何潛意識要運算出有關未來現實的預示呢?

我想這可能是一種人類心智中直接作用於身體的自然機制, 目的可能是為了讓身心的運作得以預先準備、適應未來生活的變化吧!

只是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睡醒之後就忘記夢境的內容,或是對於夢境語言的不甚了解,所以也就不太清楚這種人體自然機制運作的奧秘了。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如何為人解夢?/2007.07.11





一年半以來,我以「夢的原理--The Elements of Dream」作為理論基礎,對自己作過的將近一百個夢境進行解讀,陸陸續續發現了不少合乎邏輯和互相連貫的心得,也對影響夢境的意識結構有了概括的定位。然而,新的夢境依然持續出現,其中不乏難以在短期內清楚解讀的內容,也使得這個解夢理論可能沒有真正可以總結和完成的一天。

雖然如此,我想理論只是思考的工具之一,本來就不是用來充當死硬的教條,而是作為探索和推理的參考架構。如果經驗和理論不能符合,或是理論本身龐大複雜到令人更加糊塗,那麼應該去修改的當然是理論,不太可能是經驗。

2007年5月開始,我嘗試在「YAHOO奇摩知識+」的問答交流平台為人解讀夢境,一方面是要印証自己建構發展的解夢理論是否有超出一己的說服力,一方面或許可以協助那些因為作了怪異的夢而感到困擾的人。

在這裡,我以 Daniel 為名,進入提問者描述的夢境,試著去感受夢中的喜怒哀樂、驚恐憂傷。雖然目前還是「初學者」的等級,但總是覺得,為人解夢應該有個基本的態度:解夢絕不是神醫治病療傷的萬靈丹,而是要找出深藏在心靈之中可能存在的困擾或隱憂、壓抑或欲求,協助當事人適當的去化解它,以便讓心智的運作更加順暢。

當然,為別人解夢和解自己的夢是不太一樣的。因為,自己的生活細節自己比較清楚,夢境中出現的事物究竟象徵了什麼意義,自己會比較有感覺。除非是普遍性的認知或共通的記憶和印象,否則同樣一個東西出現在不同的人夢中,意義未必完全相同。甚至,同一個人夢中出現的東西,其意義也可能會因時而異。

此外,一個夢的解釋和提問者內心的感覺是否真能相契,有一大半是來自提問者的自由心證,或是往後漫長生活中的實際體會。例如,雖然有些夢可以看出有預感性或警示性的成分,卻可能有多重向度的發展,如果貿然提供一個絕對性的答案,未必對提問者的心智成長或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有所幫助。

畢竟,夢中的第一人稱意識--「自我意識」,只是人體意識結構的一部份。雖然這部份意識通常與維持身心機能的穩定運作有關,但是夢境的產生也意味著它可能有因應環境的變化而去進一步調適或精進的空間。給予過度絕對的答案,等於是宣判它成為一個不能變速換檔、不能轉換軌道的僵化引擎,而不是一個彈性活躍的有機體。

所以,我想為人解夢較適當的方法,應該是以輔助當事人省察內在心靈活動的態度,著重在夢境內容整體架構的分析,以及當時心智運作狀況的辨識。如果只是草率的說夢見什麼就一定象徵什麼,或是武斷的說這個夢是吉利的還是不吉利的,似乎已經超出客觀解夢的範疇了。

尤其是,有些提問者的夢境牽涉了神鬼、生死、愛恨、情仇等等比較極端或複雜的問題,對於這類夢境的解讀更要格外謹慎。因為,解夢者畢竟不是當事人,也只能依據提問者提供的片面訊息來解釋,在這個時候,如何讓提問者平靜下來、緩和不安、穩定情緒、避免做出憾事,甚至比解夢還重要。

另一方面,由於解夢相當於把自己的部份意識投入提問者的夢中情境,去感受對方難解的複雜思緒或深層隱憂。因此,如同演員要避免因為入戲太深而影響自身情緒,解夢一事也在考驗著解夢者是否能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仍然具備可以抽身而出的能力。

換一種角度看,如果把解夢當成是在欣賞提問者的潛意識製作出來的虛擬實境電影,並且協助當事人作出適當的影評或詮釋,或許這樣對雙方來說都會輕鬆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我很喜歡英文裡的 Oneiromacy 一字,因為它不但有「解夢」的意思,也有「圓夢」的含義。此外,Oneiromacy 可以拆成 One - I - Romancy,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我的羅曼史」或「一個愛的浪漫史」。的確,雖然夢境可以反應出一個人在現實生活裡遇到的種種悲歡離合或困頓波折,但是它們常常也是漫長人生之中一段段潛意識為了協助自我意識成長發展而掀起的浪漫插曲呢!

簡單的說,問夢和解夢的過程,就是修身養性的一環,也是明心見智的一步。有夢也好、沒夢也好,平安自在、廣結善緣、生機無限就是人間最大的福報吧!


P.S. Daniel在「YAHOO奇摩知識+」的解夢回答記錄: 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 my_answer?r=1186455143&show=AA00406978 

(P.S.Yahoo奇摩知識+」網站已於公元 2021.05.04.關閉。#參考:知識網站關閉 | Yahoo 服務說明 - SLN35642)




P.S.相關文章:夢的原理 -- The Elements of Dream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道器相生


至聖先師孔子 (孔丘,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 在《易經.繫辭上傳》裏有一句話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乍聽之下,這句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形而上」的東西好像比較有「上等」的地位或價值。

其實,所謂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並不是「上等」和「下等」的關係,而是近似「抽象」和「具象」的不同。也就是說,「道」比較抽象、「器」比較具象,因為「道」有如「使星球隨之運轉的、看不見的、重力形成的運行軌道」(P.S.1),「器」則是「可以具體看見的某種器物」。

不過,這樣的解釋可能會引起一些質疑:既然「道」和天體力學有關,那麼「器」是不是也和天體力學有關呢?如果「器」和天體力學有關,那為什麼從它「四口一犬」的符號組合來看,似乎又和「犬」有關呢?

既然漢字是出於一種象形字,可以想見,古人在造出「器」字的時候,可能是採用生活中可以簡單描述某種概念的東西來表達「器」字的含意。換句話說,「器」究竟是什麼東西?「器」的性質和特徵又是什麼?極可能完全表現在「四口一犬」的符號組合中。

按照許多文字學家共同的觀點以及漢字一般的符號組合邏輯來看,「器」字中的四個「口」可以視為「器皿」,也就是「餵養犬隻的食器」。【註:「口」這個符號在不同的漢字中有不同的意義,有時指嘴吧、有時表示發聲、有時指星星、有時指器物、有時指容納、有時表示堅固或堅定、有時指盛器滿載、有時指範圍 (寫為「囗」) ......等等,不可一概而論。】

至於,現在和「狗」意思相近的「犬」,則與「獸」相似,本來是指尚未被人類完全馴化的野獸或野生動物。也因此,後來許多拿來形容帶點野蠻不馴又和人類生活相距不遠的動物或特性的文字幾乎都有「犬」字旁的部首,例如:猴、狒、猩、猢、狐、狸、狼、狽、狡、猾、猥、獬、獠、猈、狂、......等等。



【附圖:「犬、獸」字形演化】


可見,「狗」和「犬」雖然意思相近,在原始的概念中卻是大不相同的,最早的「狗」其實是來自描繪「一隻豎耳挺胸端坐而處在警覺狀態中的狗」,也就是「警」和「敬」的本字 --「茍」的形象。很顯然,「狗」就是一種雖然還帶有一些野性卻已經被馴化而且能幫助人類看守或警備的犬,也許就是一種最早的牧羊犬。



【附圖:「狗、茍、敬、警」字形演化】


據此,可以想像到,人類文明在剛剛從採集狩獵時期進入農耕畜牧時期的過程中(也是大規模系統化文字開始出現的時候),必定經歷過一段把「犬」變成「狗」的馴化時期 (P.S.2)。那麼,這些古人究竟是怎樣辦到的呢?答案很可能就隱含在「器」這個字中。

【附圖:器字演化】


很顯然,「器」字簡單清楚的描繪著「一隻犬處在四個器皿之間」。這說明了,古人馴化犬隻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把餵犬的器皿佈置在牧場四周的數個定點上,再按時段分別在餵犬的器皿中添加食物,並且吸引野生的犬隻按時去取食。於是,犬隻經由日常取食養成的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在牧場四周機動巡邏的循環路線,終於在潛移默化之中被訓練成警覺能力很高的狗。

由此可知,如果把「食物」視為「能量」、「犬」視為「運轉的動力」,那麼這種「添加能量而使動力產生循環運轉的機制」,無疑就是「器」的原始概念了。簡單的說,「器」的原始意義就是一種會消耗能源的「傳動機器」(machine 或 gear)。

可見,古人說的「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似乎也是從「器」這個字得來的靈感:「器」字中的四個「口」是「盛裝能量的、比較具象的器皿或載體」;「器」字中的「犬」則象徵「犬行的路徑」,也就是「藉由能量的供給而構成的、比較抽象的運行軌道」。


【附圖:「器』字包含的道與器】


不過,由於「器」字其實包含了「器皿」(能量載體) 和「軌道」(運行軌道) 兩種東西,「器皿」的存在可以產生「軌道」、「軌道」的需求也使「器皿」得以存在,因此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器中有道、道中有器」,也就是「道器相生」。當然,不論道器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如果沒有能量的供需,恐怕這個「傳動機器」還是運轉不起來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追求「成器」,有人追求「成道」,然而從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種種能量或資源的需求而朝九晚五、東奔西走的情況來看,我想包括我自己在內,大家多半還是「成犬」的時候多吧!

難怪!古人很幽默的把「哭」字寫為「少了兩個『口』的『器』」,大概是因為犬隻發現平常奔走的路徑上突然少了幾個取食的器皿,由於肚子餓而號哭不已吧!......能量的需求過多,自然會因為突然失去能量的來源而飢渴難耐呢!



一覺醒來,看見盛滿能量的溫暖太陽又從東方燦爛昇起,我不禁要默默感謝...... 此刻,如果我可以像地球一樣在宇宙中生機勃勃的運行而得到一點點微薄的「道」,那都是因為種種攜有能量的「器」所帶來的動能啊!


【附圖:太陽能罐頭】


P.S.1. 有關「道」是「重力形成的運行軌道」,詳見「LS.文本」中的〈道德的原始意義 --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30.html?m=1一文。


P.S.2. 根據 2004 年 2 月的新聞資訊,有科學家指出,狗的祖先很可能是一隻向人類尋求溫飽的狼。從粒腺體與 DNA 的分析,科學家推論,家犬 (Canis familiars) 最早出現在公元前 13000 年的東亞地區,可能起源於被人類馴養的野狼 (Canis lupu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不必說的秘密


A:「我有一個秘密......不能告訴你!」

B:「什麼秘密?」

A:「告訴你,就不算秘密了!」

B:「我是問,『秘密』的定義是什麼?」

A:「我知道的、你不知道,這就是秘密啊!」

B:「那你知道『秘』、『密』兩個字裡面為什麼都有個『必』嗎?」

A:「必就是必......有什麼好秘密的?」

B:「哈哈!這你就有所不知囉!」

A:「那你倒說說看!『必』是麼意思?」

B:「這也是......秘密!」

A:「快說嘛!」

B:「呵呵!你可以有秘密......我就不能有秘密啊?」

A:「好啦!......你告訴我『必』的秘密,我就告訴你我的秘密!」

B:「『心』有三個點,是吧?」

A:「沒錯啊!是有三個點。」

B:「本來我們的心都在教室外面,現在我們兩個人在教室裡談心,就像『心』字右邊裡面的那兩個點。」

A:「............」

B:「你看,我們彼此都有不能告訴對方的心事,就像那兩個點之間畫了一道界線,結果『心』變成『必』,所以我們之間就有了秘密!」

A:「所以呢.......」

B:「所以,現在輪到你告訴我你的秘密了吧!」

A:「我的秘密是......不必告訴你!」

B:「............」



在漢字文化中,「必」字的用法通常和英文的 must 一字類似,例如:必須、必要、必定......等等,是帶有肯定或設定意義的加強語氣。

文字學家從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追究「必」字的來源,發現它是一種古代兵器「戈」的前身,也就是還沒有安裝利刃的戈柄,是一端帶有勾狀的長桿子,因為「必」後來被借用為 must 的意思,纔又造出了「柲」字來代表戈柄。根據手邊的資料,我發現這個長桿子有點類似中亞草原上的牧羊人隨身攜帶的「帶勾的牧羊人手杖」。


 【必戈字型演化】



 【中亞草原上的牧童與帶勾的手杖 / 圖片採自《世界民族大觀》(1978 / 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出版)】


巧的是,「必」在作為發聲的音符時也可以發音為 mì (ㄇㄧˋ),正好和「牧」字的發音 mù (ㄇㄨˋ) 有相同的子音 m (ㄇ)。此外,mu 又和 must 字首相仿,更顯示了,漢字的「必」和英文的 must 可能有相同的來源。

令人玩味的是,為何「必」會從原本只是象徵一種實用的生活用品「帶勾的牧羊人手杖」演變為和「心」字有關的「必」字呢?為何「必」會產生「必須」(must) 的含意?又為何「必」這個符號會被植入「秘密」中呢?


第一、古代在逐水草而居的草原上要成為一為擅牧的牧人,可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也因此,當一位牧童被授予一支「帶勾的牧羊人手杖」時,也就代表他已經熟習種種牧羊人必備的技術和能力,可以出師成為專業而受信任的牧羊人。所以,must 本身可能就帶有「牧」(發音 mù 或 ㄇㄨˋ) 的含意,後來又分化出和 must 發音相近並帶有「牧場主人」或「導師」含意的 master 一字。也因此,「必」之所以會產生「必須」的含意,可能正是源自「帶勾的牧羊人手杖」象徵了一種「必要的能力」。

第二、這種由「帶勾的牧羊人手杖」所產生的文化,其實不是中亞草原獨有的。古埃及文明中法老王手持的彎勾手杖、西方傳統宗教中常見的牧者手持彎勾牧羊手杖的圖像,再加上殷商甲骨文中的「必」字,在在顯示出,「必」是遠古橫跨歐亞大陸的一種共通的文化因素。既然「必」是出於遷移頻繁的遊牧生活,又代表一種在專業上具有在歐亞大草原上通行四方的重要信物,於是會被引申出「必須」或「必要」的意思,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古埃及法老王也手持彎勾手杖 -- 圖片採自網路】


第三、「必」之所以會從原本「帶勾的牧羊人手杖」演變成和「心」字有關的「必」字,可能透露了一個源自牧羊人的生活智慧,也就是「將心比心」。因為,「必」就是「沒有加上利刃的戈」,它不是用來防衛或攻擊的兵器,而是用來導引羊群的指揮棒,最多可能只是用那個帶勾的部份來拐回那些迷途羔羊而已。我猜想,那個勾狀的部份最早可能是為了沾一點羊奶或夾一些嫩草以便勾引離群的羊而設計出來的。這種順應羊的口腹之欲來牧羊的方法,也使得「必」和「需」(need) 產生連帶關繫,出現「必需」一詞 (P.S.1)。換句話說,這些牧羊人領導群羊的智慧就是「己所欲而施於羊」,因為他們知道羊和人一樣也會饑餓、也會口渴,而「必」字和「心」字的關聯也顯示出,這些牧羊人甚至能體會到羊群也有心靈上的需求呢!

換句話說,「必」的另一個象徵意義也就是「感知心中的祕密」,由於秘密通常不會在大庭廣眾下說,而是在有遮蔽的地方或私下的場合裡說,所以「密」字就有和「空」字同樣的部首,也就是在比較私密的空間裡隔著一個界線來彼此傾聽告解的意思,甚至說一些空想空話也無妨。可能是因為這種形式的心靈互動有一種互不侵犯又帶點親近甜蜜的感覺,因此後來的「蜜」字也就自然的帶入了「必」的符號。

由此可知,在前面 A 和 B 的對話中,B 把「必」字解釋為「兩心相隔而不告訴對方秘密」的說法是有問題的。正好相反,「必」其實是「兩心隔著一道互不侵犯的界線來訴說彼此的秘密」呢!探討文字的原始意義雖然很有趣,但是光看字面上的樣子來會意,而不詳究古人生活文化的內涵,可能會錯的很離譜喔!

不過,有時候,秘密一旦說出來,往往就會從「不能說的秘密」變成「不必說的秘密」。那麼,如果不再有秘密,還會有更多甜蜜嗎?......


P.S.1. 有一句成語叫作「小羊跪乳」,這是說小羊需要吃奶時會尋找羊媽媽泌乳的來源,並且跪著吃奶。巧的是,英文裡的 sheep (羊)、need (需要)、seek (尋找)、 kneel (跪)、feed (餵) 等字也隱含著其間的關聯性。

P.S.2. 2007年上映, 周杰倫編導演出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Secret) 的電影宣傳海報中, 一對情人背靠著背又面帶甜蜜表情的感覺, 可以說是抓到了「秘密」的七分象徵意義。



 【電影「不能說的祕密」海報 -- 圖片採自網路】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易形來自容易 -- Easy Form, From Easy


一、建築三體 

建築是量體的組織。 

量體是可以度量的體積。 

量體是在三度空間中,佔有一定體積或容積的事物。 

雖然某件事情或活動不是單一的物體,但是當這個活動在發生的時候,也會佔據一定的空間。用量體的概念來思考建築物的構成時,不能只顧及那些現存的和有形的事物。 

建築的量體一旦被人使用,通常就要為量體下定義。 

已知存在但尚未定義的量體是「純量體」。 

將「純量體」依形態特徵來區分,可以定義出「功能體」、「交流體」、「自由體」三種基本而不同屬性的量體,簡稱為「建築三體」: 


1、功能體 

功能體是具有特定使用目的之量體。例如:「電機功能體」、「烹飪功能體」、「盥洗功能體」、「休眠功能體」......等等。 功能體由於作爲一定的用途,至少有某種適合該項用途的格式、秩序或規格,也必須具備符合該用途的最低要求。例如:人體工學的要求、長寬高尺寸的要求、適合位置的要求、安全性與可檢修的要求等。 功能體大多是為了經常需要的目的而賦予定義的,但是當某個功能存在的必要性消失,這個功能體往往會被變更或取消。 功能體的特質是「經常」。 


2、交流體 

交流體是各種量體之間,作為交流、通行、連繫、輸送的量體。例如:樓梯、電梯、走道、廊道、管道等。 交流體的「流勢」與「流量」是決定其形態的關鍵因素。 一個理想的交流體,往往具備依據流勢與流量來調整其量體的可塑性。 凡是有關於可開關、可伸縮、可調節的事物,都屬於交流體。 交流體的秩序,不如功能體般清楚分明。交流體具有「彈性範圍」與「容許程度」是其特徵。 交流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因而交流體的性質是「正常」。 


3、自由體 

自由體是沒有特定使用目的的量體。但是就功能的觀點來看,自由體又具有彈性使用、多重使用、擴散使用、暫時使用的可能。例如:中庭、廣場、庭園、起居室等。 自由體無法極為明確的定出秩序。 

自由體的形態不依任何固定的邏輯來決定。 如果一定要賦予自由體某種秩序,也只能經由暗示來導引。只是,暗示的目標無法保證可以吻合暗示的結果,正因為自由體的性質是「無常」。 




「建築三體」雖然是把純量體區分為功能體、交流體、自由體三種不同性質的量體,但是每一種量體還是可以繼續向內區分為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等的三種量體。例如,一個「休眠功能體」可以區分為更衣間、化妝間、電視牆等功能體,以及走道交流體和床舖自由體。 


二、建築三體的設計原則: 

1、功能體: 俱備特定目的的功能裝置。 以效率性高、微型化、精密化為上。 也可以稱之為設備體、裝置體。 

2、交流體: 提供通行連結的管道介面。 以相容性高、可調控、可調節為上。 也可以稱之為連結體、傳輸體。 

3、自由體: 容許生命潛在的活動空間。 以安全性高、廣闊感、開放感為上。 也可以稱之為生活體、多元體。


三、建築三體的精神 

1.功能體的精神 -- 用 

功能體的使用目的通常是清楚的、明確的。 

功能體具備單一或複合的功能。 

功能體的重點在它的功能,而非形式。不過從形式上來說,功能體近似某種設備或裝置。 

我們需要什麼,比我們需要什麼來提供需要更重要。例如:我們需要光,但不一定需要電燈;我們需要新鮮空氣,但不一定需要空調機。在設置功能體之前,首先要考慮取自於大自然的功能性。 

辦公室建築是一種很容易辨認出功能體所在位置的建築,辦公室建築通常把使用頻繁的基本設備與交流體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個「核心」(core),這個「核心功能體」與其它使用空間在平面圖上看起來有很明顯的區別。 

設備功能體本身並非是建築物使用的目的,而是建築物在使用上必須存在的支援設施。 雖然功能體一般以固態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規模、大小和規格,例如:冷氣機、電視機、電冰箱、電機設備等。但是,功能體的最高表現卻是隱藏起來而不佔空間,例如:無線電波。 

當一棟建築物的功能體達到最高表現或最高效用時,其自由體也具備了最大的自由度。 


2.交流體的精神 -- 管 

交流體的功能性與目的性本來是很強的,但由於交流體也包含了生命活動的功能,以及使用頻繁又兼具自由體與功能體的雙重特性,例如:樓梯、道路等,因此交流體必須從自由體與功能體中獨立出來討論。 

交流體增加一點空間,就會具有自由體的性質。例如:增加樓梯平台的面積,讓人可以在行進的途徑中停留。 一個雜亂無章的交流體,終將拖累整個體系,就像交纏的電線一般。 

交流體最適合用樹枝狀的分支系統來安排銜接有關來去、分配、開關的各種管理機制。 


交流體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a.一般交流體:屬於使用者介面的交流體,例如:樓梯、電梯、走廊、走道等。 

b.功能交流體:屬於設備類介面的交流體,例如:給排水管、瓦斯管路、電路管道、空調管道、電信管道等。 

c.自由交流體:屬於曲折性、趣味性強的通行設施。如:環形梯、大梯 (grand stair) 等。 


3.自由體的精神 -- 定 

群居型的動物通常以六角形網狀的隱藏架構組織 (有點像蜜蜂窩) 來劃定個體在群體中自由活動的範圍。 

自由本是包含了主觀認定與客觀界定的概念,但是當自由變成空間的形式,就必須把它當作實際存在、佔有空間的量體來討論。 

自由體是建築物中使用者主要的自由活動空間。 

自由體的本質是對於生命的活動行為沒有太多嚴格的限制。 

自由體是生命活動的主要範圍,也可以稱為生活體。 自由體的最高表現是彈性的邊界與廣大的包容性。 


四、易形來自容易 

「易形來自容易」(Easy Form, From Easy / Easy Form, From Containing Change),意思就是「簡易的造形來自容納變易的事物」,也是「變易的造形來自簡單容易的方法」。 

「易形來自容易」是一種簡易的、人人皆可操作的設計原則,但是經由這個簡易的設計原則,卻又可以創造出變化多端的形態。因此,「易形來自容易」也是「變易的造形來自不變的方法」。 


「易形來自容易」(Easy Form, From Easy) 的操作方法如下: 

1、純量體的假設。 

2、將純量體依功能組群加以區分,分成若干個功能體。例如:水平區分或垂直區分。 

3、在功能體之間加入自由體和交流體。如此便形成了包含功能體、交流體、與自由體的三體。 

4、接下來要對三體加以變形,進行三體形變的第一變,以便完成一次易形。

5、以上過程稱之為易形第一變。 

6、重複上述步驟,對一次易形進行第二變、第三變,就可以產生二次易形、三次易形。 

7、由此,可以變至無窮。 



【易形建築演義】 


「易形來自容易」的設計原則是立基於人類理性與感性的全面思考架構之上,因此沒有所謂標準美學的意識形態。喜歡複雜精細多變之為美者,可以分之又分、變之又變、形之又形、塑之又塑、飾之又飾。喜歡單純化約粗獷之為美者,也可以不分、不變、不形、不塑、不飾。 

「易形來自容易」的設計原則把西方、東方,甚至個人風格等等的形式視為一段形變的過程。這個形變的過程,並非當設計物完工即告結束,它還會隨著時間的進行、建築的被使用而持續下去。 

「易形來自容易」的設計原則認為自然與人為、自由與限制、開放與封閉,同為生存之必需。 

「易形來自容易」的設計原則認為生活中除了可確定的機能運作之外,還包含了不可確定的、隨意的、輕鬆的活動。因為,所謂的確定,只是把不確定的部份由二元化的思考架構中抽離捨棄的結果。 

「易形來自容易」的設計原則除了要塑造生活中確定的空間,也要保留生活中的不確定空間。雖然「容易」有簡化、簡約的意思,但也是因為具備可以容納變化的不確定空間,纔使得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輕鬆。 

「易形來自容易」的操作過程是彈性的、容許不確定的事物發生。因為,不確定與確定的事物經常是同時發展,並且相互滲透、相互滋長的。 



後記:


筆者從事建築學習及建築設計的相關工作大約有三十多年,雖然很少以建築為主題發表文章與看法,不過也一直在探尋有關建築設計創作架構的概念和公式。以上所述,也就是此一探尋的初步結果,而實際應用在建築概念設計的過程、當作一個建築設計的心法之時,也能使個人心中有譜而不至於六神無主,同時避免陷入現代建築哲學的一些有關於是要「機能隨形」(function follows form) 還是要「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的無謂爭論。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多元金字塔 Diversified Pyramid

 


元,即元神,即意識。
一元,即一元意識。
多元,即多元意識。
多元,即多元意識同立和諧而為一整體。
是故,多元金字塔即是多元意識金字塔。
由下至上,皆有意識。
皆有意識,則透氣、則見光。
透氣以自在,見光以明志。
廣其自在、高其明志,而成其大志。


2000.05.25繪 • 2007.12.14解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2007繪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生命之火 Flame of Life



 生命是盞溫熱火光
 在開闔吐納間閃亮
 氣隨意轉形有億萬
 漂洋過海渡盡穹蒼
 傳遞信息潛藏密碼
 蘊含珍珠舍利輝芒

 生命是縷溫柔火光
 在風雨飄搖間閃亮
 花出於苞苗長於莢
 兢兢業業萌芽發展
 傳輸能量表達情感
 綻放多彩多姿模樣



 2003.04.23繪 • 2007.01.23解 




------幕後製作過程------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