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tiger 與「太狗牙彎銳」或「大狗牙彎利」或「鐵齒虎」及「虎」或「大蟲」或「虎老」甚至「饕餮」的轉換密碼




【圖片採自 Unslash】


ti:此處 i 發音 ai,所以 ti 發音似 tai 而可能形聲華語「太」而通漢字「大」之意,此外客家話「大」亦有 tai 式的發音。

g:形聲漢字「狗」之漢語起音,或是代表 dog 而轉換漢字「狗」

e代表 teeth,而 teeth 意通漢字「牙齒」或「齒牙」,也可轉換單一的漢字「齒」或「牙」,轉換漢字「牙」時即通過「teeth = t.e.e.t.h = .... = 匕與ㄧ匕合 = 匕匕合 = 」意會漢字「牙」的初文之符號組合。雖然 teeth t 可能約略象徵「匕」而代表利牙或犬齒,e 則代表門牙或其它臼齒,但是此處 e 比較可能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牙」的起音而轉換漢字「牙」。

r:以卷舌音代表「彎」之意並約略形聲漢語「銳」或「利」之起音。


ti + g + e + r = tiger,直譯即「太狗牙彎銳」或「大狗牙彎利」,意指漢字「虎」或「老虎」等詞語所指稱的動物。tiger 在 English 中可能本來被當作大狗類,後來纔被歸類爲貓科動物。古代漢字文化更甚,也有把虎稱爲「大蟲」的說法,據說唐代尤其時興這種稱呼,直到明代的小說《水滸傳》還有這種名稱,但可能因爲「虫」字的甲骨文及金文或鐘鼎文形似字母 G 或 g,也就是通過「tiger = 太虫E = 大虫三連 = 大蟲」的轉換就可能衍生出「大蟲」二個漢字。

 
【附圖:「虫」字演化及其與字母 G、g 的橋接關係】


篆文「虎」字把虎的利牙切齒特徵畫在上面、下面則是似 n 之人形,而楚系簡帛文字的「虎」字下面則是直接寫爲類似漢字隸書或楷書的「人」字形,可能有點將虎擬人化,或是那其實是代表虎身外表的紋理。因爲,漢字「文」的象形字本來也包含「大」字狀的人形,可能表示所謂的「文」是ㄧ種大量或明顯的紋路、紋理、紋飾等類似意義,甚至象徵「明文」、「文明」、「人文」等。(P.S. 參考文末【附圖:「虎、人、入、几、牙、齒」六字的字形演化】)

如果追溯篆文「虎」字中似 n 之人形符號到甲骨文「虎」字中的虎身紋理圖示,就會發現其中有類似「入」或「𠆢」形狀的符號,本來不是代表「人」的字形,而是「入」字形或類似 Greek (廣人之講、希臘文) 字母的 Λ 字形,所以 tiger 字尾的 r 也可能形聲漢語「入」的起音而意會帶有大量特殊條狀或尖菅芒草狀紋理的虎身,相對於斑馬身上的條紋來說,此條狀組合的紋理較細而銳。

篆文這個形似 n 的人字形符號後來演變爲似「几」或「ㄦ」的符號。從發音看,「几」可能也與 tiger ㄧ字的字母 g 的本音相關、「ㄦ」則又與 tiger 的 er 相關,而前面的 ti 除了有前述的「太」、「大」之意,或亦有類似台閩語發音 tìkì 的「鐵齒」之意。也就是說,tiger ㄧ字其實可能也直接通過篆文和漢字「」或「鐵齒虎」之意相通。

此外,English 通常稱虎嘯、虎吼或虎嚎、虎叫聲爲 roar,而 howl 也有「呼嚎吼叫」之意 (P.S. ho 轉 180 度也形似漢字「叫」),可見台閩語「虎」的發音 hò 不但類似華語「虎」的發音 hǔ 並且帶有 roar 和 howl 的發音特徵,可能融合了這幾個字的音義、帶有雙語以上的內涵。


tiger 與漢字「虎」的橋接關係也可能有更精簡的轉換,甚至也包含類似漢語俗稱「老虎」的意思,茲分析如下:

tiger = 七丨丶勾厂儿 = 七卜/乛儿 = 其中「勾厂」(此處符號「厂」的發音可能從「厓」字的發音 yá 之起音,所以用字母 e 的本音來形聲 ,但漢語一般將「厂」發音為 hǎn) 所會意的符號「/乛」和前面「七卜」的重疊組合即漢字符號「虍」。

tiger = tiger.r 省一個 r = . = 虎老,此時爲「老虎」的同義倒裝詞。


 
【附圖:「虎、人、入、几、牙、齒」六字的字形演化】


耐人尋味的是,古漢字文化傳說上古有一種會食人的貪吃怪獸叫作「饕餮」,但是很明顯的「饕餮」兩字包含了漢文「虎」,難道「饕餮」就是老虎嗎?......也許從「饕餮」的華語發音 taotiè 之起音與 tiger 的起音相同來看,就算牠不完全是「老虎」,應該也是類似 tiger 吧!......所以,我們就要來分析看看,tiger 是否可能橋接於漢字「饕餮」:


tiger = taiger = and一夕e = 饕合歹ee = 饕合歹Eeat = 饕合歹l三食 = 饕合歹人彡食 = 饕合歹𠆢彡食 = 饕合歹㐱食 = 饕合殄食 = 饕合餮 = 饕餮,其中 i 實際發音 ai 而轉換「and一」即轉換漢文「合一」,但「合」字僅作構字用語,則約略象徵漢文「夕」。




【附圖:殷商文明末期的一個青銅鼎,據說外表的紋樣造型就是所謂的「饕餮紋」圖片採編自 Wikipedia / 據說漢字文化遠古傳說中有一種名爲「饕餮」(華語發音 taotiè) 的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牠的頭部形狀做爲浮雕裝飾,可能用來提醒用餐者不要飲食過度,後來「饕餮」一詞也用來形容極度好食而不知節約飲食的人。】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pig 與「平鼻子豬」及「豕」與「豬」的轉換密碼




【附圖:「豨、豬、豕、豖、家、冢、蒙 (本字爲異體字「冡」)」七個字的演化;「寉、隺、鶴」三個字的比較及「崔」字演化】


píng:台華語「平」的發音,而台閩語「平」另有 bë 或 bíng 的發音。不過在歐洲 (Europe) 也有其他語言稱「豬」爲 bigge 或 big 等以 b 聲起音的發音方式。

pïà:台閩語「鼻子」的發音,而台華語「鼻子」則發音 bízi。(P.S. 本文拼音字母上的二點「..」是表示台閩語的鼻音發聲,例如 ï 有鼻音發聲、i 則沒有。)

g:若以字母的本音發聲,約略接近台華語「豬」的發音。

ping + pia + g 省ㄧ個 ing 省一個 p 省一個 a = pig,直譯即「平鼻子豬」,與漢字「」、「」的象形字所表達的意思幾乎相當。此外,若考慮漢字符號「豕」的上部橫畫本來已有表達平鼻子的意像,其實 pig 也就意通漢字「豕」或「豬」,尤其是「豬」字還包含了接近以字母 g 之本音作爲發聲起音的符號「者」。


English 之 pig 其中的 i 或可能同時通過大寫 I 的「工」字形字體象徵豬之平而凸的鼻形,而殷商甲骨文的「豕」字也可能是最早描寫豬隻的象形字,甲骨文「豕」字上面的豎畫可能象徵野豬的獠牙,而橫畫「ㄧ」似乎就是抽象的象徵豬的頭部有平鼻子的明顯特徵,pig 之 i 的大寫 I 與「豕」之「ㄧ」可以說只是互轉 90 度。二種文字符號雖然看似大不相同,象徵意會的手法卻是大同小異,這可能是因爲彼此描述的同一個對象本身具有明顯的特徵。不過野豬在 English 中或又稱爲 hog (豪豬),也意通漢字「彖」的象形文的含意之一,因爲漢字符號「彑」有一個意思是指獸類頭部凸出的尖銳獠牙。

此外,English 的 piggy 有「小豬」之意,其中的 gy 在此字中又可能與漢字「子」或「仔」相通,piggy 若直譯也可能是「平鼻子豬子」或「平鼻子豬仔」,又可能包含漢字「豯」或「豬豯」的含意 (P.S.《說文》記載「豯,生三月豚,腹豯豯貌也。」,《揚子·方言》記載「豯,南楚謂豨之子。」)也就是此處 gy 又可能與漢字符號「奚」有關,但卻是以接近台閩語「溪」或「雞」的起音方式來發音。嚴格來說,pig 在 English 中算是較年輕的豬,比較年長的豬纔稱爲 swine,而 swine 又可能通過「swine = s.w.i.ne = 豕with爻冂一 = 豕與爻冂丨= 豕與爻巾 = 豕爻巾 = 豨」的部份形聲及部份象徴會意與有「大豬」之意的漢字「豨」之篆文字體 「豕爻巾」的組合相通,但是據說在古代的楚文化中「豨」還算是小豬而已,難道漢字文化在古代就已經有更巨大的、像現代台灣廟會活動中曾經存在的「豬公」或「神豬」那麼大的豬嗎?......頗爲耐人尋味!


另外,pork 與漢字「平鼻子豬肉塊」或「豚肉塊」也有明顯的橋接關係:pork = pig (平鼻子豬;豕) + o (可能象徵肉塊形,也可能對應漢字「豚」中之「月」而以圓月形的象徵方式來代替) + rk (肉塊,可能與現代華語 ròu-kuài 之縮寫系出同源) 省略 ig = 平鼻子豬肉塊 or 豚肉塊,ㄧ般漢英、英漢字典等則多簡略翻譯爲「豬肉」。

現代中文「豬」字所附帶的符號「者」可能只是用來當作發聲的音符,現代華語「豬」發音 zhu,正是從「者」聲或「逐」聲。台閩語在表達這種動物時基本發音爲 di,可能源自漢字「豕」或「逐」的另一種較古早的口音發聲。


此外,台閩語「家」通常發音爲 dao 或 ghe,可以看出 dao 發音和上述的 di 發音有關,ghe 發音則和 pig 的 g 及 home (English 中有「家」之意,或可能與漢字「戶」、「戶冡」、「戶門」或「門戶」的概念直接相關) 有關,但若 ghe 之 g 以 English 的字母 g 之本音發聲,則似乎也和台華語「家」的發音 gia (此時發音爲 jia) 有關。

古代漢字「家」、「冢」(其中「豖」可能代表「公豕」)、「冡」、「䆥」、「牢」、「宀羊」上下組合、「寉」等可能本來都是指圈養ㄧ些家畜的、有遮棚保護的屋宇或室內空間等場所,而帶有符號「冖」(本爲「冂」或「勹」形) 的圍閉性及防衛性或可能較嚴密ㄧ些。但是,爲何只有「家」字轉爲代表人類的「家庭」、「家室」、「家屋」、「家宅」或 
home (戶門、戶冡、家)house (戶屋宿、戶屋墅、房屋舍、房屋宿、房子、房舍)hostel (戶宿宅、戶舍宅、戶宿店、戶宿店旅、戶社店旅、館旅、房舍旅)hotel (戶宅、戶店、戶店旅、館旅、宅旅)
 等的類似概念呢?可能是因爲豕或豬是雜食性動物,不像牛羊等需要大片草原來放牧,相對之下較易畜養,而且有些較兇猛兇悍的動物也不易畜養,或是只能養在欄杆林立如禁宮般比較「罕」的地方,所以自然「養豕戶」者眾多、「養牛戶」或「養羊戶」者較少,久而久之於是成就了類似「家家戶戶」這樣的概念,代表「養豕戶」的「家」字也就從「牢」、「寉」等脫穎而出,成了大多數代表此一概念的主流。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台閩語 ghe 的發音除了代表「家」,或許又與可能包含「養隹戶」之意的「寉」字相關,因爲台閩語「雞」的發音正好是 ghe 或 gue 等。 不過帶有「隹」而代表各類禽鳥的漢字相當多,例如「雉」、「雁」、「鷹」、「雀」、「鶴」、「雚」(貓頭鷹) 等等,可能有些比較像野生動物,除了在動物園裡看得到,ㄧ般不在人類習知的大量畜養之列,所以被「寉屏中選」的家禽可能還是以不擅於高飛的「雞」、「雉」等爲大宗。

「寉」、「隺」二字雖然字形相似,甚至字典中也有二字皆意指「鶴」的字義相通之解釋,但是「隺」除了起音 h 還有現代漢語拼音爲 què (意通台灣中文注音符號「ㄑㄩㄝˋ」的發音方式,「寉」則僅有起音 h 的唸法。若從「寉」的字首「宀」與「家」的字首「宀」相同來看,「寉」字在造字之初很可能也有類似「家」、home 甚至「向高處發展的集居空間 -- highrise clustered residence」、「高腳屋」與「鳥居」、「隹居」、「雞舍」,並引申爲「集合」、「集總」、「總合」、「綜合」及類似數學總合符號的 Σ (發音 sigma,漢字或譯爲「㩁」-- 即「扌隹宀」轉爲「手隹宀」的約略形聲式組合) 等概念,二者不見得完全同義。不論如何,現在「寉」字已經成爲罕用字,這方面還是有待考古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對於古字的釋義常常不知原理何在,多是轉錄引用更古的解字書上的說法,例如「崔」字常被解釋爲高大或高大的鳥類,卻可能只是望文生義覺得山很高大,所以推想「山、隹」二個符號組合起來的「崔」字可能是在表達高大或高大的鳥類之意,但是若從篆文字體來看,「崔」字中畫在隹鳥形頂上類似「山」形的符號也可能只是在象徵隹鳥類的頭冠罷了,因爲這個符號「山」不是寫在隹鳥形符號的旁邊,所以說漢字「崔」其實很可能也和 English 中表達「禽鳥冠」或包括「雞冠」的 crest (縮寫自 crown + est,意指「冠頂」、「冠之上凸」,也有「雞軟樣首凸」、「雞軟山形凸」、「崔繫頭」、「禽羽首凸」、「冠」、「冠別」、「冠飾」、「冠飾頂」、「冠飾戴」、「冠羽飾頂」、「冠羽飾凸」、「盔飾」、「盔飾凸」、「盔飾頂」、「盔羽飾頂」、「冃頂」、「冒之頂」、「帽之頂」、「帽飾」、「帽飾頂」、「帽羽飾頂」、「加連飾頂」、「加連飾凸」、「加羽飾凸」、「加連上的」、「冠連上的」、「蓋連上的」、「冠姓的」、「脊」、「脊之凸」、「脊上凸」、「脊連線條」、「脊連山頂」、「崗之頂」、「崗峰頂」等含意) ㄧ字系出同源,或至少是引申爲尊貴高級的隹鳥品種而不一定是單純的代表高大的鳥類。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color 與「色」或「彩」或「色彩」或「彩色」等的轉換密碼


co:其中 c 若以字母的本音發聲,則 co 發音就約略形聲漢字「色」的漢語發音,但是 English 後來可能將 c 轉爲 k 聲發音,就比較類似希臘語 (Greek) 之 khroma (色碼、色質、色樣、彩度等,English 轉爲 chroma) 的發音方式。特別的是,在楚系帛書中的「色」字字體中也有ㄧ個類似 k 狀的符號,並且現代華語發音 kòu 的漢字「叩」中之「卩」正是演化自甲骨文中的或蹲坐或跪坐的坐姿人形,也類似漢字「即」和「巴」之象形文中的坐姿人形。此外,color 的字首 co- 可能也有 cover (扣覆、蓋敷等)、coating (扣合外著之衣裝、裹合外著之衣裝) 之意,或表示「色」也是ㄧ種扣覆在物質表面上而顯示在外面 (surface;outer) 的性質。

olo:通過 oo 和 L 的組合象徵漢字「巴」。

r:形聲漢字「人」之華語發音 rén 的起音 r 並代表篆文「色」字上面的 n 狀人形 。


co + olo + r 省一個 o = color,直譯即等同於漢字「色」。

 

【附圖:「人、即、叩、巴、色」五字演化及 color 與漢字「色」的橋接關係】


漢字「色」的本意之一可能來自外表色彩豐富的ㄧ種被稱爲「巴」的蛇類或爬蟲類動物,甚至包括 chameleon (此處 ch 發音 k ,直譯或即「色迷龍」或「改色龍」甚至「更色巴」或「蜥蜴多易色」,意通台灣中文「變色龍」指稱之物) 的ㄧ種蜥蜴,否則就是來自古代巴蜀地區的古文明可能用色豐富的文化風格之引申。此外,「色」字或許還有「栩栩如生」的衍生含意,可能引申自爬蟲類動物強大的再生能力,所以漢字文化也可能因此將痊癒的傷口所留下的痕跡稱為「疤」、「傷疤」或「疤痕」,意思類似「結痂」,English 則稱之爲 scar (痂;疤;痕;傷痕;傷疤;傷痂)。至於「色彩紅麗豔極」、「色彩艷麗」或「色彩斕斑」或「色彩富丰」的感覺,English 又稱之爲 scarlet

所以,「色」字的象形字可能本來是在描寫「爬蟲類頭首部份常常有吞吐分叉狀的舌頭或吐信的現象」,後來「舌形」訛誤爲 n 狀的人形,以至於最後演變爲類似「」形的符號並與可能代表外觀色彩變化多端的爬蟲類之符號「巴」構成了「色」字,而符號「所代表的「舌」或「信」或「首」等字義的漢語發音之起音卻仍然保留了漢字「色」的漢語發聲 sè 或 hsė  等之起音的根源。換句話說,「色」除了是外表的特質,也是一種信息的表現,對於某些善於變色的爬蟲類動物而言,更是具有匿蹤或保護自身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有所謂「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篇》),本意可能和吃東西無關,應該是說「攝取出色的資訊是人性之常情」。意思就是明顯、搶眼的、出色的資訊自然容易引起人們好奇天性的矚目。

此外,在 English 中 colour ㄧ字的意思也等同於 color,其中 ur 或許進一步代表「色」字中的符號「在篆文中是寫爲類似 n 形的「人」形符號,但是若寫爲 colonr 會很難發音,所以可能因此將 n 改寫爲轉 180 度的 u 而寫爲 colour,並且可能以 u 聲來表示這個人字形是撲倒狀或爬行狀、匍匐前進狀的人字形。

也就是說,古代漢字中與符號「人」之初文相似或相近的文字符號不一定都是代表人類,也可能代表被擬人化表現的動物,或可能因爲是寵物的身份而被等同於人類的一份子,這個論據就在「巴」字的甲骨文明顯比較像是在描寫一種手臂前端帶有蹼爪的坐姿人形,但也許說它是在抽象的描述類似善於蟄伏的蛙類動物或帶有蹼爪特徵的兩棲類爬蟲動物會更加傳神呢!(P.S. 參考【附圖:「人、即、叩、巴、色」五字演化及 color 與漢字「色」的橋接關係】)


English 的 frog 有「蛙」之意,若將 frog 之 f 轉換爲希臘字母 φ 的英語式拼音 phi 之起音 ph 而寫爲 phrog,感覺就很像「蹼虫」、「蹼窪虫」或漢字「巴」的本意了。此外,在 English 中 web of foot 有 「蹼」的意思,而 web 之起音 w 很可能也與漢字「蛙」的華語發音 wa 之起音 w 同源,但是漢字「蛙」中的「圭」(一般華語發音 guei 或注音符號「ㄍㄨㄟ」) 是二「土」相疊,本意或指蛙類吐舌迅速狀,或又約略形聲蛙類的一種「呱」式的叫聲,不過從上述的推想來看,也許還帶有 English 之 web 的含意。


P.S. color 與其它漢字的橋接:

color = c.color 省一個 c = 彡.三dot丨和木 = 彡.丶丶丶/和木 = 彡.爫和木 = 彡.采 = 彩,此時 c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彡」及「三」的起音再轉音,字尾 r 通過 tree (植木葉葉、植木葉多、樹) 轉換漢字符號「木」。

color = color + color 省一個 color = 色 + 彩 = 色彩

color = c.olor = 彩.色 = 彩色,或爲「色彩」的同意倒裝詞,但也可能意通「著色」。此時字首 c 通過類似 ts 或注音符號「ㄘ」的發音方式約略形聲漢語「彩」的起音再轉音,olor 的部份同前述分析也可轉換漢字「色」。

color = c.olor = 上.色 = 上色,類似「著色」或「塗色」之類,此時字首 c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上」的起音再轉音,olor 的部份同前述分析也可轉換漢字「色」。

color = c.c.color 省二個 c = 上.彡.三dot丨和木 = 上.彡.丶丶丶/和木 = 上.彡.爫和木 = 上.彡.采 = 上彩,意通「上色」。此時 c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上」、「彡」及「三」的起音再轉音,字尾 r 通過 tree (植木葉葉、植木葉多、樹) 轉換漢字符號「木」。

color = c.olor = 加.色 = 加色,意即「加上色彩」或「添上色彩」。其中 c 約略形聲台閩語「加」的起音,olor 的部份同前述分析也可轉換漢字「色」。

color = color.r 省一個 r = 色.染 = 色染,即「染色」的同義倒裝詞。

color = c.olor = 裹.色 = 裹色,意通「著色」、「包覆色彩」、「外表的色彩」之類,有時也旁通「膚色」(skin-color) 之意。此時字首 c 約略形聲漢語「裹」的起音或代表 cover (裹覆、蓋覆) 之意,olor 的部份同前述分析也可轉換漢字「色」。

color = col.or = color.羕木 = 色.樣 = 色樣,意即「取樣的色彩」或「色彩的種類」或「色彩的態別」,意通 chroma 一字。此時 col 代表 color,字尾 or 則轉換漢字符號「羕木」的組合而橋接於漢字「樣」。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