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all 與「都」及「一籮筐攏總有」和「皆、全、全皆、全數、偕、俱、們」等的轉換密碼


現代華語發音 dou、類似「兜」的發音,與「全部」、「所有」的意思相近時,台閩語也有其它表達類似意思的 long longzòng 的說法,語音漢字有時寫爲「攏」或「攏總」,但「都」字在古代也許曾經有類似 long 的發音方式也說不定,甚至還有類似 all 的發音方式,而「攏總」ㄧ語也可能與 English 的 lots ㄧ語系出同源,表示「大範圍的多數」甚至「全數」的意思

所謂「左阜右邑」,漢字「都」是「者邑」的左右組合,而「邑」字又是「口巴」的上下組合。其實「邑」字在古代是常用字,其中有ㄧ個字義就是代表城市的總稱,造詞如「城邑」,並且又有「國」的意思,也就是「城國」,而「或」和「邦」則與「大國」同義,也就是「國」小於「邦」和「或」,這是較爲細分的說法,但有時古人也混淆在一起講而說「邦、國」同義。在代表「城邑」的意思時,「都」發音爲 du (華語) do (台閩語)。也就是說,漢字「都」是一個破音字,因爲意思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


「都市」在台閩語中發音爲類似 Latin 拼音的 dóccí,這可能與 English 用 city 來表示城市的類似含意有關,因爲 city ㄧ字中的 i 及 y 都和「邑」(華語發音類似 yì) 發音相近。也就是說,「市」和「邑」和 civil 可能又意思相近,而且 civil 音近「市邑」的漢語發音,只是 yi 變爲 vi,civil 的 l 之大寫 L 則象徵帶有 L 形的漢字「巴」。難怪,civil 像「邑」ㄧ樣,也有「內」的意思,其實可能是出於古代「內城」的含意,不包含城市外圍的郊野地區 (或稱「外城」、「城郊」、「衛星城鎮」、「庶部域邦」或「戌部域邦」或「屬域傍都邑」-- suburban)。

韓文或稱高麗文 (Korean) 中的「모든」發音類似 ul,也有「都」的意思,「首都」即發音 seoul (今又寫爲漢字「首爾」而取代過去的漢譯名稱「漢城」),而「모든」 似乎和「邑」字的「口巴」組合有點抽象性的關聯度:「모」 中有 「口」 、「든」 中有 「巴」 字中的 「L」形。難怪古代也有「都邑」的造詞,也是另一種表示城市的名稱。

所以,「者邑」組合的「都」字最初可能只是和「邑」的意思相似而已 (P.S. 古書另有「天子所宮曰都」、「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等等的說法),之所以加了「者」的符號,其實和形聲、會意、象形可能都沒有關係,只是代表類似 English 的 the 之定冠詞,「都」或「者邑」原來可能就是類似 The Civil、The Civilization 或 The City、The Urban 的意思罷了。不過,如果從漢字「者」的初文形似「木火」的上下組合來看,作爲城市意義的「都」字可能也帶有來自「升火」或「營火」的意像所象徵的「文明」之意。(P.S. 參考〈者之謎〉--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html

漢字「都」之所以衍生出「全部」、「所有」、「攏總」、all 的意思,可能也是來自大都市、大都會 (metropolis -- 密匯集通路多人口量亦大之城市) 裡好像物資豐富、人文會萃、好像「一籮筐裡什麼攏總有」的感覺呢!


根據上述,all 和「都」之所以意思也相通,在造字之初或許存在著一個神秘的橋接轉換密碼公式,如下述:

a:一。
l:籮筐。
l:攏總有。

a + l + l = all即帶有「ㄧ籮筐攏總有」之意,並且若 a 視爲通過大寫 A 及 l 象徵「丨」及 l 形聲台閩語「二」的起音組合象徵代表漢字「全」、all 又通過 aallll 的重疊組合象徵漢字「皆」,則 all 或也與漢字「」、「」或「全皆」橋接並同義。亦即


all = Al = 亼丨二 = 亼土 =


all = aallll 省ㄧ個 a 省二個 l = aL1L 1 = LL = 白匕匕 = ,其中「аㄧ」重疊組合而約略象徵漢字「白」。


all = all + all 省一個 all = + = 全皆





【附圖:all 與漢字「全」、「皆」或「全皆」的橋接轉換式】



此外,small 爲什麼有「小的」的意思呢?如果 all 曾經也和「大都市」相關,有「大都」、「全都」、「都」等類似的意思,那麼 small 會不會曾經也與「小規模的都市」、「小都市」、「小都」有關呢?......頗爲耐人尋味!


P.S.1. city 之 ty 的大寫 TY 之組合又有點像漢字「巿」的字形。如果是這樣,city ㄧ字也可解爲 ci 形聲漢語「市」、ty 通過大寫 TY 象形漢字「市」,所以 ci 和 ty 組合爲單字 city 以轉換單ㄧ的一個漢字「市」。另外,也有可能 city 是通過 ci.ty 轉換「ㄈ|.點一」轉換「ㄇ|.、ㄧ」轉換「巾.亠」再組合轉換單一的漢字「市」。

P.S.2. 由 city 的性質來看,city 或又有「共同之體」即也是類似「共同體」的內涵,其中 c 或寓意「共同」。所以,若考慮上述的關聯,再加上音韻來看,city ㄧ字又可能融合了以下的漢字內涵:市、市地、市體、市邑、市域、共同之體。此外,漢字「中國」其實也意通「中邑」,即 central court、central city,因爲《說文解字》記載「邑,國也。」,但不是指「國家」(country) 的意思,因爲「國家」是 court (國、城國) 和 country (鄉村) 的合體,而 city (市邑;市都邑;市;市體;共同之體;城邑;國之體;國體;......,ㄧ般中文多譯爲「市」) 只相當於一個 court,不含鄉村地區,但其實 city 也算是「國之體」或「國體」。現代中文文化很奇怪,好像覺得最大的共同體纔是「國」,所以也稱 UN 爲「聯合國」(但 United Nations 的語意其實比較像是「聯ㄧ體的內省眾」),至於小的共同體就不放在眼裡,ㄧ定要貶爲「縣」、「市」等名稱似的。個人從漢字傳統的邏輯來看現代中文的政治術語,可以說是相當的不知所云。


P.S.3. all 與漢字「偕」、「全數」、「們」的橋接轉換:


all = aalllll 省ㄧ個 a 省三個 l = аL1L 1  = LLㄧ亻 = 白匕匕亻 = 皆亻,其中「аㄧ」重疊組合而約略象徵漢字「白」。


all = all + all 省一個 all = 全 + а人婁 = 全 + o婁 = 全 + ㄡ-l婁 = 全 = 又卜婁 = 全 + 攴婁 = 全 + 攵婁 = 全 + 數 = 全數


all = aall 省一個 a = A一六人 = Λㄧㄧ六亻= Лㄧㄧㄧ一㇀丶亻ㄇ三一㇀丶亻具亻 = ,漢字「俱」也有「都」、「全」之意,造詞如「萬事俱備」、「一應俱全」、「面面俱到」等。


all = oㄟ兩人 = 口厂兩亻 = 口ㄧ丿兩亻 = 戶兩亻 = 戶戶亻 = 門亻 = ,應用例:you-all (你們)they-all (他們)


you-all你聯全數;你聯皆;你聯都;你們。意思類似「你們全數」、「你們全部」、「你們全體」、「你們皆」、「你們都」。此字乍看之下好像是複數的 you  all 的組合,但是其中 all 在此也可能通過「all = oㄟ兩人 = 口厂兩亻 = 口ㄧ丿兩亻 = 戶兩亻 = 戶戶亻 = 門亻 = 」而橋接於漢字「們」,實際上「你們」和「你們全數」、「你們全部」、「你們全體」之類的意思是一樣的。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mono 與「單一」或「單」或「單樣」的轉換密碼,兼談 plural 與「複數」的轉換密碼


 



mon:可能來自代表月亮的 moon 的簡化,因爲地球的月亮只有一個,所以代表單一、單數。但是 moon ㄧ字中卻有二個 o,可能爲了更強調單一的意思,於是就簡化爲一個 o,變成 mon。

o:前面把 moon 簡化爲 mon,少掉的 o 被移到 mon 的後面補上,可能用來代表 one,也是有代表單一、獨一的意思。


mon + o = mono,意思就是「單一」或意通「獨一」之意。另一方面,若 mono 中的 mo 通過「m偶」會意 mm 的上下組合而約略象徵漢字「田」、ono 轉換漢字「口聯口」及「ㄧ聯ㄧ」(轉自「one聯one」) 而同時代表漢字「單」上部的二個「口」形符號及下部的二線直橫交叉之「十」形符號,那麼 mono 也可能橋接於單一的漢字「單」或「單ㄧ」(字尾 o 又同時代表 one 即「ㄧ」)、「單樣」(字尾 o 又同時約略形聲台閩語「樣」的母音再轉音) 之意。


巧的是,English 中代表彎月的 lune 一字中的字首 l 也形似印度阿拉伯數字 1,而字尾 e 的字母發音也音近華語的「一」,此外其中的 un 又出現在意指「單位」的 unit 字首中。

那麽,「唯一」或「只有」又爲何與 only 相通呢?第一個可能是 only 的 on 來自 moon 字尾的 on,也可能來自 mono 中段的 on;第二個可能是 only 的字母 l 又形似數字 1;第三個可能是 only 的字母 y 和漢字「一」的漢語拼音的類似發音 yi 或許也有點關係,更和「月」的華語發音 yuè 起音相同;第四個是「只」字也許有一種被遺忘的造字根據,也就是象徵「一輪明月大放光明」,而「只有」的「有」字不也包含了「月」嗎?......所以,這四個可能加起來,也就是 on + l + y = only 了。

相對於偶數 even,odd 有奇數的意思。此外,odd 也有單數或單一的意思,而竟然 odd 也帶有 moon 或 mono 中佔多數的 o,真是太巧合了!難道 odd 的 dd 又是和「單、獨」二字的漢語拼音 dan-dú 或台閩語發音 dân-dô 的各別音節前端的子音相連起來的 dd 系出同源嗎?頗爲耐人尋味![P.S. odd 一字還有另外的意思是「奧沉的」或「奧深的」(與「深奧的」同義),此時 o 約略形聲漢語「奧」、第一個 d 約略形聲台閩語「沉」的 dím 式發音之起音或代表 deep (深,即通過「罙與E點」轉爲「罙與三點」再轉爲「罙氵」的組合會意漢字「深」;低益之方;底之部;下益之部;下移之赴;......等) 而包含「深」之意、第二個 d 則約略形聲漢語「的」之式發音之起音。中文於此時或譯「古怪的」、「怪誕的」,或約略音譯爲語音漢字「阿達」。]

走筆至此,腦中不禁又浮現一個也有「單一」之意的英文字 single,直覺告訴我,single 可能就是與漢字「是一個」系出同源。因爲,「是一個」的華語發音類似 shìyíge、台閩語發音則類似 hsîjîlé,而其中 jî 的發聲又很接近英文字母 g 的發音呢!此外,single 還有「選ㄧ於內擇來出」之意即類似「選擇ㄧ個出來」之意,或是「數ㄧ個容樣」之意即類似「單個的」、「單ㄧ的」之意,或是「獨」、「獨容樣」、「獨自」或「己單佇立」、「形影隻單」(類似「形單影隻」)。(P.S. English grammar -- 英文文法中所謂的 singular noun 也就是指單數名詞的意思。


P.S.1. plural 與「複數」的轉換密碼:

「複數」二字通常發音爲 fùshù (華語,ph 與 f 互轉) 或 phùshù (希臘式拼音字母 ρη 轉爲 ph 發音也與 f 相同) 或 hôsô (台閩語,h 可能與 ph 互轉)。

plu:與發音 fù 或 phù 或 hô 的「複」互轉,也可能包含 plus 所代表的「加」的含意。

ral:與發音 shù 或 sô 的「數」互轉,ral 可能來自「數」字中的符號「婁」的一種古代的發音,而「婁」在現代中文裡則發音爲 lóu。 

plu + ral = 複 + 數 = 複數 = plural



P.S.2. English 字尾加 s 是複數、字尾加 ies、es 等方法也是代表複數的可能原因:


源起:

前面說到,抬頭一望,夜空中月亮只有一個,所以 English 中有單一之意的 mono 和 moon (明月) 纔會看起來那麼神似。那麼直覺來想,難道 English 字尾加 s 代表複數的原因也是因爲滿天的星斗 -- star 嗎?這應該是一種說得通的可能性,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

-s 也可能代表 some 或 several,several 直譯即「是複數」或「眾複數」或「之複數」(此時 s 又約略形聲兼象徵漢字「之」),其中 ral 類似 plural 中的 ral,與漢字「數」中的「婁」的發音可能同源。several 一般譯爲數個、許多,意思是有些接近,但是還不夠直接和精確,不過 several 的確可能經由「許(數)夕與夕之容樣」轉換漢字「許(數)多之容樣」而意通「許多的」或「數多的」(多數的) 之意。此外,several 除了「是複數」、「眾複數」、「之複數」,還可能有「數與複」、「數複 」(轉換自「數與夊衣日合𠂉」的組合)、「數之複」、「數爲複」、「數爲複樣容」、「數之複樣容」之意。

例如:

apple -- apples (apple...several、蘋莆...是複數、蘋莆之複數、蘋果數複、蘋莆數多、蘋果許多)

monkey -- monkeys (monkey...several、猴子...是複數、猴子之複數、猴子數複、猴子數多、猴子許多)

book -- books

page -- pages


此外,English 單字以 -s 來表達複數還有一個最簡單的理由:由於漢字在造字時以三個符號代表多數,例如「森」、「晶」、「淼」、「磊」、「藟」等字都有複數的內涵,而 s 不但與漢語「三」的起音相同,也與漢語「雙」的起音幾乎相同,甚至和漢字「眾」字中的「四」起音相同。


但是:

有些字好像從來就不去表達複數的,可能它們本身就包含多數的概念,或者又只是習慣而已。例如:money 好像是表達貨幣金錢的總稱,真的要一個一個去數的話就需要用可數的單位去表達,如:dollars、cents、yens、NTDs 甚至自創其它單位如 blocks 等,也許還用 bricks 去數金磚,那我可以用 quais 或 kos 來表達二塊錢、三塊錢嗎?一個人自己算其實可以,要推廣到銀行社會應該還需要別人也有共識吧!


然而:

有些英文字在造字之初可能是直接用漢字「複數」一詞的代換符號 ies (亦即 i 約略形聲漢字「衣」而旁通漢字符號「衤」且同時約略象徵漢字符號「亻」再通過旋轉鏡射約略象徵漢字符號「𠂉」、e 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日」且逆時針轉 90 度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屮」再約略象徵漢字「止」的早期字體且旁通漢字符號「夊」、s 代替發音 shù 的「數」,所以 ies 就能轉換「衤𠂉日夊數」的符號組合而橋接於漢字「複數」) 的概念來直接表達「複數」的指稱,但其實這和 several 以字首 s 置於其它單字的字尾來代稱的方法,來源似乎是差不多的,因爲都是和 plural 及「複數」兩字密切相關。

例如:

dairy -- dairies (日記複數,意指日記之複數)

hobby -- hobbies (好比複數,意指嗜好之複數)


問題是:

爲何有些情況又只加 es,而不是 s 或 ies 呢?單單從發音來看,其實 i 和 e 在此時發音差不多,所以第三類的造字原則可能就出現了,就是簡化爲 -es。

例如:

cloth -- clothes (衣服是很多塊布縫接組織的,合理!但萬一未來有完全無接縫的衣服怎麼辦呢?)

actress -- actresses

waitress -- waitresses

branch -- branches

bus -- busses (不過這個字很特別,es 前面又加了一個 s,難道是在模仿 waitresses 或 actresses 的模樣?但也可能只是 sies 的省寫即「之複數」的意思罷了。)

leaf -- leaves (又出現特殊情況!加了複數指稱 es 後順便改了前面字尾的 f 爲 v,可能比較不繞口、整體發音清楚些。)


上述文法歧異可能存在的原因似乎沒有傳承在現有的文法解釋中,所以一般人只知習慣、不知理由,就像只知法條、不知法理或法源的情況,又像只知戒律、但是戒律的意義何在卻完全不知道本來可能形成的原理。

由上述看,有時候知道了原因以後,反而覺得這一例子的文法歧異似乎是有點不值一爭,因爲意思其實差不多,都是在補充說明指稱的對象不只一個、是複數罷了,只是造字表達的原則不同而已,後來可能編文法的文法學專家把它們都收編在一起,卻不知原則不同的原因何在,就只好說是習慣用法的不同。

是的,一套歷史悠久的語言文字那麼龐大,怎麼可能是單一習慣的文字創作者造出來的呢?從這個案例來看,至少有幾位習慣不同但是理由根據皆充分的文字創作者吧!...是複數、several 喔!


補記.1:


monomer:單體,即 monomer = mono.mer = 單.3一豊 = 單.3I豊 = 單.B豊 = 單.b豊 = 單.bone豊 = 單.骨豊 = 單.體 = 單體,此字常見於化學用語。其形容詞爲 monomeric (單體的;單體樣況;單體之況;單體形)



補記.2:複數名詞之所有格的標記之習慣用法


1、單字字尾無 s 時:’s (之,即 s’ 的組合約略象徵漢字「之」)。


2、單字字尾有 s 時:’ (的,以包含逗點等點狀符號概念之漢語「點」的起音意會華語「的」之起音而轉換漢字「的」,或意通「之」)。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water 與「水」或「水流」的轉換密碼


 
【插圖:「水」字的演化】


w:代表 wave (),可能用來象徵水也帶有波動性質的特徵,而且如果把漢字「水」中「亅」的左右兩個類似「7」、「ㄑ」的符號都簡化爲 v ,那麼「水」字就可能以 vlv 來象徵,此時若 l 形聲漢語「連」的起音,則 vlv 即爲「v連v」即 vv,也就可能約略象徵而轉換出字母 w 了。漢字「水」中的「7亅ㄑ」的組合又可能象徵「流動」、「流體」,也和 English 的 liq-、liquid、liquor 等表達流體、液態、溶液等含意的文字同源。此外,在 English 中,wet 是「濕」的意思、well 是「井」或「水井」等的意思,一樣都以 w 開頭,這顯示了 water 中的 w 已經帶有「水」的寓意。

a:此處可能與上面的 w 合成爲 wa 來代表漢字「彎」(ㄧ般發音 wan) 的意思。殷商甲骨文「水」字中也有ㄧ個彎彎曲曲的曲線形符號,兩者似乎相通。a 也可能有「合」、「溶合」、「攪和」、and 之意。

te:可能與「點」字的漢語發音及「點」中之「占」的字形相通,代表點狀符號,表示水滴、雨點 (rain drops) 等。巧的是,殷商甲骨文的「水」字中除了ㄧ個彎彎曲曲的曲線形符號,在其兩旁還有數個點狀符號,後來簡化爲兩旁各二點、總共四點,直到篆文纔愈趨接近現代漢字的「水」字,兩者似乎是相通的。此外,e 又可能表示水有移動的性質、發音接近象徵移動性質的甲骨文「乙」形或「乁」形符號。

r:可能代表「流動」,類似 rolling 和 flowing 合成之意,甚至有類似 「旋繞」、「迴旋」的 surrounding 之意,都是圍繞著水性的描述。


w + a + te + r = 水 or 水流 = water,其中 ter (點乙連) 或 wate (彎合點) 如同前述都可能轉換漢字「水」的殷商甲骨文字體,w 則可能直接轉換自後世的字體。



【插圖:water 與「水」的轉換密碼分析圖】


關於 English 的 water 一字,也曾經有文字學者猜測它是來自類似漢語「嘩啦.....嘩啦.....」表達水流聲的模擬發音,但是從上述分析來看,它與漢字的密切關係似乎還不只如此而已,還可能追溯到更古老的殷商甲骨文。

此外,English 的文字中甚至可能帶有古代漢字文化的某種傳承深度。舉例來說:English 的 weak 一字通常被翻譯爲「弱」、「柔弱」、「軟弱」、「微弱」等,但是從 weak 帶有象徵「水」的字母 w 而其中的 wk 又帶有「弱」字中類似「弓习」組合的符號特徵來看,weak 更可能與「溺」字互轉、表達水的柔弱性與沉溺性,在古代與「弱」字是相通的,又可能與古代漢字文化的文人把「水」和「柔弱」的性質連結在一起的概念密切相關,例如:宋代的王安石 (公元1021年~公元1086年) 在《老子注》中詮釋老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 在《道德經》裡有關「上善若水」的一段文字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不過,水流如果澎湃洶湧、聲勢浩大,是否也可能像 weapon (一般譯爲「武器」) 一樣呢?......頗爲耐人尋味!

台閩語「水」發音類似 drì,可能與 English 的 drill 與 drop 的合成有關,象徵水的來源是鑽井出來的,或是從天空落下的雨滴雨點匯集而來的,也和 English 的 drip 相關,甚至可能帶有強調 drink (飲;飲水) 方面的概念;華語「水」則發音 shuěi,似乎在表達水的性質有隨波逐流與舒暢傾洩的力量等。對照殷商甲骨文「水」的象形字和 English 的 water 一起看,我們似乎可以更了解造字的古人對水的性質的基本認知呢!


P.S.


Old English:wæter -- 水;水流。其中第二個字母 æ 也可能象徵水有迂迴繞轉的流動性質。


Proto-Germanic:*watar -- 水;水流。其中表示「點」的 ta 發音和 English 的 te 似乎有點不一樣。


Old Saxon:watar -- 水;水流。


Old Frisian:wetir -- 水;水流。其中表示「點」的 ti 發音和 English 的 te 似乎有點不一樣。


Dutch:water -- 水;水流。


Old High German:wazzar -- 水;水乙之流。其中 z 或象徵漢字「乙」而有「移」之意,za 則可能約略行聲漢語「之」 。


German:Wasser -- 水;水乙之流。其中 s 或象徵漢字「乙」而有「移」之意,se 則可能約略行聲漢語「之」 。


Old Norse:vatn -- 水。其中 v 如前述是構成 w (已有漢字「水」的意思) 的字素,此處或以簡縮的方式表達 w 而以 v 音為字首,否則只是口音的不同。


Gothic:wato -- 水。


PIE:*wod-or -- 水;水-或流。


PIE: *wed- -- 水。可能來自「彎乙點」以表達漢字「水」的早期字形,也有「溼」或類似 English 之 wet 的意思。


Hittite:watar -- 水;水流。


Sanskrit:udrah -- 彎點連合、水,意指漢字「水」的甲骨文象形字體是由早期的「乙」形彎曲線和數個點狀符號連合起來構成的,自然也就意通後世的漢字「水」。


Greek:hydor -- 合乙點連、水,意指漢字「水」的甲骨文象形字體是由早期的「乙」形符號和數個點狀符號連結起來構成的,自然也就意通後世的漢字「水」或「水流」。神秘的是,此語的英式拼音也是最接近現代科學的化學中「水」的化學式 H2O 的單字。


Old Church Slavonic:voda -- 水,可能以「v偶直合」轉換「vv|合」轉換「>亅<合」再會意組合而約略象徵轉換漢字「水」,其中 d 音約略形聲台閩語「直」的起音。


Russian: voda -- 水。


Lithuanian:vanduo -- 水。


Old Prussian:wundan -- 水。


Gaelic:uisge -- 彎乙數個ㄧ、水,或意指漢字「水」的某個字體是由早期的「乙」形符號和數個短線狀符號連結起來構成的,自然也就意通後世的漢字「水」。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