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雷神索爾 (Thor) 之神秘而古老的漢名 -- Thor 與「響雷」、「迅雷」、「打雷」、「擊雷」、「天雷」、「天錘轟雷」、「神于雷」或「靁」與「雷」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1.:電影 THOR (台灣中文或譯「雷神索爾」) 的廣告海報之一二 圖片採自網路】



1. Thor 與「響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o-r 轉換「響和雷」(Th 約略形聲漢語「響」的起音再轉音、o 橋接於漢字「和」、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 再組合轉換爲「響雷」。當然,基於部份意義的雷同,Thor ㄧ字又可能與 thunder (響雷;迅雷;閃雷;靁;雷) ㄧ字密切相關。


2. Thor 與「迅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o-r 轉換「辵十厂和雷」(其中 T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辵」的起音和代表 ten 而轉換漢字「十」、h 約略形聲漢語「厂」的起音再轉音、o 橋接於漢字「和」、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 再轉換爲「辶十乁和雷」再組合轉換爲「迅雷」。


3. Thor 與「打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Τ-hand-o-r 轉換「T手和雷」(其中 T 約略象徵漢字「丁」、h 代表 hand 而會意轉換漢字「手」的偏旁符號「扌」、o 橋接於漢字「和」、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 再轉換「丁扌和雷」再組合轉換「打和雷」再組合轉換爲「打雷」。


4. Thor 與「擊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and-o-r 轉換「毄手和雷」(其中「毄」是「擊」和「繫」的本字,T 即以二線相接狀約略象徵會意「毄」;h 代表 hand 而會意轉換漢字「手」、o 橋接於漢字「和」、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 再組合轉換「擊和雷」再組合轉換爲「擊雷」,類似「雷擊」之意,此處「擊」或類似上述的「打」之意,但也可能有「接通陰陽電極」之意,其實漢字文化常說「打電話」、「拍電報」,意思就類似「接通電話」、「連繫電報」之類。


5. Thor 與「天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o-r 約略形聲轉換「天和雷」(T 約略形聲漢語「天」的起音、ho 約略形聲漢語「和」再轉音、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 再組合轉換爲「天雷」。


6. Thor 與「天錘轟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ammer-ho-r 轉換「天錘轟雷」 [其中 T 約略形聲漢語「天」的起音、h 代表 hammer (錘;錘杙)、ho 約略形聲漢語「轟」再轉音、r 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再轉音]。在 North European 神話中,此一天錘又叫 Mjölnir (猛擊爛以雷,據說字義也帶有「粉碎」之意,即 Mjölnir = 二刀與ㄦ = jöjö刀與八 = 米石卒和分 = 粉碎,其中第一個 jö 約形聲台閩語「石」),中文則多譯「雷神之鎚」或「雷霆戰鎚」等,也是「雷神索爾」的武器。


7. Thor 與「神于雷」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 Th-o-r 轉換「神 of 雷」(其中 Th 約略形聲漢語「神」的起音再轉音、o 代表 of 或約略形聲漢語「于」、r 則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 再轉換爲「神于雷」,即意通「雷的神」或「雷神」。此時中文多經由會意而轉譯爲「雷神」或會意加音譯爲「雷神索爾」。在北歐神話中,雷神 Thor 是戰神 Odin (Old Norse 之 Óðinn、Old English 之 Wōden) 的長子,祂被想像爲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卻能打倒裝甲性及侵略性最強的霜巨人族 Frost Giants (又名 Hrimthurs -- 霜巨人族,Old Norse 之 rime thurs) 的那一型。


8. Thor 與「靁」的橋接轉換:Thor 通過「Tri-t-ho-rain 省ㄧ個 t」轉換「三田合雨」的組合而轉換漢字「靁」,亦即描述漢字「雷」的篆文字體之一。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以篆文「靁」字解釋說「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轉形。......」(P.S. 參考【附圖.2.:雷字演化】)



【附圖.2.:雷字演化】


9. Thor 與「雷」的橋接轉換之一:Thor 通過「T-ho-r」轉換「田複合連」(其中 T 約略形聲漢語「田」的起音、ho 約略形聲漢語「複合」以表達前面的「田」狀符號是複數的組合、r 約略形聲漢語「連」而表達「連線形」的符號,而此連線形符號在「雷」字中或象徵「閃電」) 的組合來會意轉換漢字「雷」的金文字體,亦即描述漢字「雷」的其中幾個金文字體之梗概。(P.S. 參考【附圖.2.:雷字演化】)


10. Thor 與「雷」的橋接轉換之二:Thor 通過 T-ho-r 轉換「對ho連」(漢字「雷」的甲骨文字體形似ㄧ對 ho 符號即 ho 與 ho 對接相連的符號之組合) 而組合會意轉換漢字「雷」的初文之一,也就是在描述漢字「雷」的甲骨文字體之一。甲骨文此處的符號「口」可能是表達「發聲」之意,類似「唱」、「呼」、「吼」中的符號「口」之含意。(P.S. 參考【附圖.2.:雷字演化】)


11. Thor 與「雷」的橋接轉換之三:Thor 通過 T-h-o-r 轉換「田h偶連」(其中 T 約略形聲漢語「田」、h 或代表ㄧ半的閃電符號、o 約略形聲漢語「偶」以表達前面「田」形符號和 h 形符號各有二個、r 約略形聲漢語「連」) 而組合會意轉換漢字「雷」的初文之一,也同樣是在描述漢字「雷」的甲骨文字體之一。(P.S. 參考【附圖.2.:雷字演化】)


12. Thor 與「雷」的橋接轉換之四:Thor 通過 T-ho-rain 轉換「田合雨」(其中 T 約略形聲漢語「田」的起音再轉音、ho 約略形聲漢語「合」再轉音、r 代表 rain 而會意轉換漢字「雨」) 再組合轉換爲漢字「雷」。


13. Thor 與「雷」的橋接轉換之五:Thor 通過 T-ho-r 轉換「田雨連」(其中 T 約略形聲漢語「田」的起音再轉音、ho 約略形聲台閩語「雨」的 hó 式發音再轉音、r 約略形聲漢語「連」) 再組合會意轉換爲漢字「雷」。



在這個解碼 Thor ㄧ字的過程中,我們彷彿從「響雷」及「迅雷」的自然現象到「打雷」、「擊雷」或「天雷」的詮釋,接著演譯到「天錘轟雷」和「神于雷」(雷的神;雷神) 的超現實想像,最後又絢爛歸於平靜、不知不覺回歸於篆文中的「」字和最精簡單純的一個漢字「」,而這個「雷」字也許就是「雷神索爾」最真實的名字呢!



P.S.


Old NorseÞorr -- 響雷;迅雷;閃雷;神于雷。其中字母 Þ 發音似 KK 音標的 θ 音而不是 p 音。


Old Englishþunor -- 響雷;迅雷;閃雷;神于雷。其中字母 Þ 發音似 KK 音標的 θ 音而不是 p 音。


Common Germanic*Þunraz -- 響雷擊;迅雷擊;閃雷擊;神于雷擊。其中字母 Þ 發音似 KK 音標的 θ 音而不是 p 音。


Old High GermanDonar -- 打轟雷;帝于天雷


Englishthorn -- 刺;激;刺激;棘;矢樣物;刺符號;痛因。此字在 Old English 中寫爲 þorn ,但 þorn 另有「þ号」之意,即意通 English 之「th符號」(辛符號;激符號。漢字「辛」也用來表達某種明顯的感官刺激性,早先是來自描繪一朵花的側視寫意象形文,後來又可能含概了植物自然生長的棘刺)。如果有去復健診所做電療,就會體會到雷神 Thor 的雷擊也可能被轉變成感覺較溫柔酥麻的電擊刺激療方。



後記: 


漢字「雷」中的「田」形符號和「田地」、「農田」無關,它可能是古代電學中代表「電極」的符號,也就是意指電位差或電壓差所造成的放電現象中必備的二個電極,ㄧ爲高電位或高電壓電極、ㄧ爲低電位或低電壓電極,後世的電學又分別稱之爲「陽電極」和「陰電極」或「正電極」和「負電極」而標示爲分別帶有「+」或「-」的圈形符號如 ⊕、⊖。雷聲的產生是放電過程中電流與空氣作用而產生的音響現象,空氣量大且放電量大則雷聲也大,但是在没有空氣的星球上就不會有雷聲這種東西了,換句話說「雷神索爾」(Thor) ㄧ定是住在有大量空氣的星球上。


所以,最後我們又找到了一個有關「雷神索爾」(Thor) 的科學密碼,也就是「電放而嚷」或「電力音雷」,此時字首 T 代表 tele- (電、電之、電力、電工、電連、傳電、導電、通電、......等) 而轉換漢字「電」、h 約略形聲台閩語「放」的起音之一或約略象徵漢字「力」、o 約略形聲漢語「而」或約略象徵「音」字下部的符號「曰」、r 約略形聲漢語「嚷」或「立」的起音而轉換漢字「嚷」或漢字「音」上部的符號「立」或又同時約略形聲漢語「雷」的起音。但是,怎麼又覺得好像還漏掉了「電吼嚷」和「電嚎嚷」的語意呢?......



補記:


前述北歐的 (North European) 神話中雷神 Thor 的父親 Odin 一名雖有「戰神」的詮釋,但是祂又和「火」、「點火」、「光電」的含意相關,所以 Odin 也可能有「火神」之意;並且,Odin 又是另一位火神 Loki (火;雷擊的兄弟,茲橋接分析如下:


Odin:火,即 Odin = 偶點with = 丷與人 = 。據說 Odin  North European 神話傳說中也是「火神」的名字,所以也可能和「點火」的意思相關,即 Odin = odin = dot兜冫人 = 點兜丷人 = 點火光電,此時Odin = o電冫ㄇ = dot電丷п = 點電丷π = ' 電丷兀 = 光電,由於漢字「神」的象形文也有「光電」之意,所以此時 Odin 就類似 God 一字的可能含意之一「光電」,而帶有光熱的閃電雷擊的確可能點燃火燄。


Loki:火,即 Loki = 人偶個點 = 人丷 = 雷擊,此時即約略形聲台閩語「雷」的 Loi 和約略形聲台閩語「擊」之起音的 k 音之組合。據說在 Old Norse 語言中,發音相近的 logi 一語也有 flame (火燄;燄之意,即 logi = dot臼炎 = 亻點臼炎 = 𠂉㇀臼炎 = ⺈臼炎 = 臽炎 = ,而神話傳說中 Loki (火;雷擊是前述 Odin (火;點火;光電的兄弟。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read 與「閱」、「閱讀」、「讀」或「閱本」、「閱讀本」或「理解」、「閱讀理解」或「人誦習讀」或「籀」等的轉換密碼





1. read 與「閱」或「閱讀」或「讀」的橋接轉換:


re:r 約略形聲台閩語「二」的起音之一,所以此處 re 通過「二E」即「EE」的會意組合約略象徵漢字「門」的古代字體之一。


a:通過 Aɑ 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字「合」,且字母 a 本身也約略象徵漢字「合」。


d:約略形聲漢語「兌」的起音;或同時約略形聲漢語「讀」的起音。


re + a + d = 門 + 合 + 兌 or 兌讀 = 門合兌 or 門合兌讀 = 閱 or 閱讀 = read,直譯即「」或「閱讀」。


此外,漢字「讀」發音似 dú (華語 tâ (台閩語等,若按《說文解字》「讀,誦書也。从言賣聲。」的記載裡對「讀」字的「賣」聲發音來看,漢文「賣」在古早也可能以 d  t 起音的方式發音,也就是類似漢字「牘」、「犢」或「瀆」的起音。所以,若是通過橋接式「read = roundE1 = ε丨賣 = 3丶賣 = 口三丶賣 = 言賣 = 」的轉換,read 也就可能橋接於單一的漢字「」了。



2. read 與「閱本」或「閱讀本」的橋接轉換:


read:同前述轉換漢字「閱」或「閱讀」。


r:此處橋接於漢字「木」,亦即此處 r 代表 tree (樹、植木葉葉,意指「樹木」)、branch (木枝、分枝)、resin (木脂、樹脂)、root (根) 等字中與漢字符號「木」橋接的符號,也就是轉換漢字「木」。


e: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ㄧ」的某種發音。


ad:a 通過 Aɑ 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字「合」,且字母 a 本身也約略象徵漢字「合」;d 則約略形聲漢語「兜」(或「叠」) 的起音。所以,此處 ad 合爲漢字「合兜」或「合叠」之意,類似 English 的 add (合兜兜;合叠叠;為兜叠) 之意。


read + r + e + ad 省一個 read = 閱 or 閱讀 + 木 + 一 + 合兜 (或「合叠」) = 閱 or 閱讀 + 木一合兜 (或「木一合叠」) =  閱 or 閱讀 + 本 = 閱本 or 閱讀本 = read,直譯即「閱本」或「閱讀本」,意通「讀本」或「讀物」等類似含意。



3. read 與「理解」的橋接轉換:


re:約略形聲漢語「理」。


a:a 通過大寫 A 約略象徵「角」的形狀而會意漢字「角」,或是代表 angle 而轉換漢字「角」;a 同時通過約略形聲 ox 之 o 音或 cattle 之 a 音以會意轉換漢字「牛」,此外若考慮西方拼音文字的搖籃之 Phoenician alphabet (現代中文漢字或譯「腓尼基字母」) 中相當於 A 的字母 𐤀 原本取象自公牛的頭或代表公牛,則此處 a 也可能通過這層同義轉換的關聯而代表同樣源自象徵牛頭符號的漢字「牛」。所以此處 a 同時轉換漢字「角」和「牛」。


d:約略形聲漢語「刀」的起音。


re + a + d = 理 + angle & A + 刀 = 理 + 角 & 𐤀 + 刀 = 理 + 角 & 牛 + 刀 = 理 + 角牛刀 = 理 + 解 = 理解 = read,直譯即「理解」,即類似「解讀」或等同於「閱讀理解」(此時與前述轉換的「閱讀」二字又重疊組合在一起) 之意。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有一段文字記載「人所誦習曰讀」。巧合的是,read 若解爲「read = 人甬言讀 人誦讀」及「read = EA = Γ二白讀 = 冫白讀 = 兩习白讀 = 羽白讀 = 習讀」時,也能橋接於漢字「人誦讀」和「習讀」(可能類似 study 的含意之一),再經由重疊轉換爲「人誦習讀」,就很接近古籍所載「人所誦習曰讀」這樣的詮釋了。


漢字「誦」和「唸」、「讀」意思差不多,但是因爲它和「通」字有相同的字素「甬」,所以也可能帶有「弄通」、「搞懂」即接近「理解」、「了解」之意。


更早期的漢字文本,如漢代《史記》等所載,也以「紬」、「抽」來表示「讀」和「誦」的意思,但可能是語音漢字的假借式寫法,甚至也意通「籀」字,而所謂「籀文」也就是意通「篆文」中的「大篆」字體。


所以,我們會發現,read 一字也可能通過橋接式「read = EA = 留彐个對 = 留扌个个 = 留扌竹 = 」轉換漢字「籀」。也就是 read 一字竟然可能上通漢字文化先秦時期關於閱讀文字或研習文字的一種表示符號「」。



P.S.


readable:閱讀可羆;閱讀可能;讀可羆;讀可能;讀有可能;讀可以;容易於讀的模樣;賞心悅目容樣。類似「易讀的」、「可讀性高的」、「賞心悅目的」之類。


reader:閱之人、閱者、閱讀之人、閱讀者、讀之人、讀者理解之人、理解者、閱讀導領閱機、閱讀機、理解機閱讀本,類似「讀本」,此時字尾 er 同前述通過「ㄧ木」的組合轉換漢字「本」;讀本


readership:閱讀者身份、讀者身份;讀者係關;閱讀者群众、閱者群、閱讀者眾、讀者眾,類似「讀者群」、「眾讀者」;理解之人師閱讀理解導領師傅。


readme:閱讀明言、閱讀明曰、閱讀明白、閱讀註、理解註、理解文、理解明言、闡明、讀明、籀明,類似「說明讀本」、「說明文件」、「註解」、「註釋」、「說明」之意;理解本,類似「說明書」之意,此時字尾 me = 木ㄧ = ;明說本,也意通「說明書」,此時 readme = E言兑木一 = 日匚一說本 = 日ㄇl說本 = 日⺆兩說本 = 日⺆二說本 = 日月說本 = 明說本;讀本;「理解没」和「理解媒」的融合,類似「有没有懂?不懂則看此媒體文件的說明或講解」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中京之謎



【附圖:central court = central.court = 央中的.c.ourt = 央中的.k.opposite.u戈土 = 央中的.京.相反的u戈土 = 央中的.京.n戈土 = 央中的.京.丿𠃌戈土 = 央中的.京.成土 = 央中的.京.城 = 央中的京城,意通「中京」,其中 k 約略形聲台閩語「京」的起音,opposite 則有「相反的」之意,所以「相反的u」於此式中即轉換字母 n 再以 n 分解爲符號「丿𠃌」,r 約略象徵古代的戈形兵器而轉換漢字符號「戈」,t 約略形聲漢語「土」的起音。】



依漢字文化的邏輯,所謂的中央政府應該是位於「中京」纔對,但是歷史上有以西京 (或稱「西安」、「長安」等) 為首都、以南京 (或稱「建康」等) 為首都、以北京 (或稱「大都」等) 為首都,後來東京 (P.S. 「東京」或因其是位於「京都」之東的大城市而得名,但是日本本身卻沒有北京、西京、南京,所以此說也有點詭異!此外,漢字文化古代的「東京」及「京都」不一定就是日本的東京或京都,因爲北宋帝國的首都開封也曾經稱爲「東京」,《後漢書》中也有「京都」的記載) 意圖入主 China (或 Cina、Chine、Sina、......等) 或 Khitan (契丹,或譯  Cathay) 地區當首都但後來失敗,但難道漢字文化的政治發展史中從來沒有以「中京」當作首都的時候嗎?不覺得有點詭異嗎?Where was 中京?.........神秘的中京!.........



經查閱 Wikipedia 後發現,漢字文化的歷史上也不是没有過「中京」或「中都」之類的城市名稱或區域名稱,只是很短暫或不明顯,整理如下:


1. 漢魏洛陽故城,此城在曹魏黃初二年 (公元 221 年) 被列為首都,爲五都之首。(P.S. 即「中都」,見《魏志·文帝紀》引《魏略》。)


2. 顯德府或中京顯德府,是唐代渤海國的中京顯德府,據說是在今天自稱「中國」之國的吉林省境內。


3. 京兆府,唐肅宗至德二年 (公元 757 年),改京兆府長安為中京。(P.S.《新唐書·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


4. 大定府,即遼朝或遼國的中京大定府,據說是在今天自稱「中國」之國的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鐵匠營鄉。


5. 中京大定府,於公元 1153 年金國又將之改為北京大定府,原來是金國的五京之一,同年將舊遼國的南京析津府 (據說是在位於今天自稱「中國」之國的北京西南廣安門一帶) 改稱為「中都」。


6. 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的別稱即「中京」,因其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但此「中京」可能僅是「兩京之中」的意思。


7.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但僅是京都市內的分區名稱。




【附圖:京字演化】



漢字「京」這個字的象形文本來只是ㄧ棟高大建築物的意像,或是此種建物是建築在某種架高的平台之上,而高大的官府建築應該也算是「京」。中央官府之「京」式建築的所在之城應即是「京城」,或稱「京都」、「中都」、「中京」,更早期的古早時代,應該就是以「京師」或「中國」為首都的名稱,如《詩經》提到的先秦時期的「中國」或「京師」。秦代的「咸陽」乍看不含「中」之意,卻與 Center 或 Central-Area 的略縮 Cen-Area 或 Cen-A. 有點諧音,可能也有「央中城區」即類似「中京」或「中都」的內涵,只不過比較偏向拼音文字的語意,但習慣用現代中文漢字思考的人就搞不懂這樣的語意了。(P.S. 參考【附圖:京字演化】)


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古代的「咸陽」二字是否只是一個古代的語音漢字,也就是當時對原始的拼音文字之 center ㄧ類 (例如 Latin 語言之 centrum、Greek 語言之 Kentron -- 此語發音可能較接近漢語「京城」的語義) 的意義搞不太清楚而造出來的譯音式語音漢字詞?而當時的秦國是否使用的是另一套和ㄧ般漢語不太一樣的語言呢?若是如此,西秦篆文的文字發展史,可能就是研究及參考整理古代華夏語文的ㄧ個新形態文字的創造發展史,而篆文也可能是秦文化把自己的語言和古代的華夏語文融合在一起的結果。(P.S. 此處談及的「秦國」和 China 是指古代華夏地區的ㄧ個以岐邑為根據地所建立的方國地區,其末代皇帝之前的秦始皇最終統壹了其它同時期的六個王國或公國,與漢字文化之清代以後又自稱「中國」和 China 的政治結社組織關係不大。)



拼音字母很適合用來速記原本不熟悉的語言,然後回來再慢慢推敲研究其中的語意,就算搞不清楚意思還是可以用接近原始語言的發音來唸讀,但是漢字不然,漢字ㄧ旦速記用字不對,意思就會走樣,而意思走樣的字詞若不經過解釋往往很難搞清楚本來的意思,所以如果後世讀者將古代速記文本中的文字當作解讀過的最後成品文章來閱讀,就可能產生很多誤會。


個人懷疑很多古代的漢字詩詞、文言文都是速記的成分居多,不是一般正常的口語會話。例如,《孟子.告子篇》在「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内也。」ㄧ語中用「內」字來速記 nature (己然,意通「自然」) 或 natural (己然樣容,意通「自然的」) 之類的語意,所以《孟子.告子篇》的這個「內」字不是在表達「內部」(inner part) 或「於內」(in) 的那個「內」;《莊子》在「人欲於色,聖人欲於德也。」ㄧ語中以「德」字來速記 telethesia (傳電通訊;電連心訊,此時類似 telepathy -- 電連感心,意通「心電感應」) 之類的語意,所以《莊子》的這個「德」字較類似「超越色相或表相的心電感應」之意,不是一般所謂的「習慣」、「習性」或「直覺的行為」之意,其中又以符號「直」的初文 (形似「|目」上下組合) 與 tele- 之 ele (此時似 l 與 eye 融合) 的部份對應,同時以「德」的漢語起音約略對應 tele- 之字首的 t 音


那麼,漢字文化的古代文人會不清楚古代的漢字文本可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嗎?難道漢字文化不曾有過一套獨立於漢字之外的、後世所不知的漢語式拼音符號速記法嗎?如果曾經有過,那套拼音符號又失蹤到哪裡去了?



P.S. 


漢字「中國」一詞在古代大約包括了三種意義:


1、意通「京師」、「京城」、「首都」、「首府」、「天子位」、「天子都」、「天朝」、「朝廷」,也包括前述的「中京」、「中都」之概念,或相當於現代的「政府」、「中央政府」、「聯邦政府」或「聯合國總部」之類。此義可見於《詩經》,並且自漢字文化遠古的周王朝聯邦時期即已成形,一直延續到大清帝國時期。


2內國,即「國內」的同義倒裝詞。此外,「中華」一詞則含概了「內外」即「內國和外國」的統稱,可能也是出於古代的天朝意識型態之產物。此義散見於一些古代的漢字文本及《說文解字》對「中」字的釋義。


3正國,即「匡正國家統治集團」或「整頓國家統治中心」之類。此義可見於《孟子》及《說文解字》對「中」字的另一個釋義


現代中文文化 (Mandarin culture) 的新聞媒體等將「中國」與 China (岐聯地、秦地、篆地、持兖地、契丹、支那、清地等同在一起是完全錯誤的轉譯,肇因於近代國民革命黨的錯誤宣傳與後來洗腦填鴨式國民教育的推波助瀾。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week 與「週」的轉換密碼



【附圖:「辵、辶、周、週」字形演化】


w:w 轉 90 度約略象徵漢字符號「辶」。漢字符號「辶」演變自「辵」或「ㄔ止」(行止) 的組合,帶有行走、行動、行移、移動、運行、往赴之類的含意,因而此處 w 也可能帶有時間運行的往赴以及如同波浪或 wave (波浪) 之動態般來去往返的模式之意,或是代表 walk (走向前行,往前行走;往行;行走;步行) 而會意漢字符號「辵」或「辶」

eekee 通過轉換 E3 轉換 EEE 之組合再轉 90 度而約略象徵漢字符號「用」、k 約略形聲漢語「口」的起音,此處 eek 即轉換漢字「用口」而組合代表漢字「周」。篆文「周」即篆文字體之「用口」二個符號的上下組合,但是若追溯至甲骨文則又似「田樣記號」或「連格記號」(連續的空格形拼接起來的符號,有點類似帶有多數格狀組織的週期表或週記表甚至工作清單、清點表格之類的感覺) 的表示。漢字「周」在《說文解字》中也有「密」的解釋,造詞如「周密」、「周到」、「周全」、「周圍」、「圓周」,或用於形容計畫完備、思慮詳細或面面俱到之意,「週」字是後來纔造出的漢字,造詞如「週期」、「週次」、「週年」、「週歲」等大多用於時間或次數回數的計量。(P.S. 參考【附圖:「辵、辶、周、週」字形演化】)

week = w + eek = + Eε = + Ε3 = + ΕΕΕ = + 用口 = + = ,直譯即「。week ㄧ字所轉換的漢字「週」是用於標記時間的曆法之中,而目前世界通用的曆法是一週有七天。


Ancient Babylonian culture (古代的門于神邑的文化,其中 Babylon 即「門于神邑」而意通「神之門的國」或中文音譯的漢字「巴比倫」很早就制定七天爲ㄧ週的曆法,也影響了 Ancient Greek culture (古代的廣遼地邑的文化,中文或漢譯「古希臘文化」 Ancient Roman culture (遠年昔時的人民地邑的文化、古代的人民文化,中文或漢譯「古羅馬文化」的曆法。


古漢字文化也稱「ㄧ週」爲「七曜」,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爲ㄧ週七天即「七曜日」的名稱,所以「週」又名爲「星期」。無獨有偶,Ancient Roman culture 也是使用其「日、月、火、水、木、金、土」五個古老的神名作爲一週七天的名稱。



P.S.

weekly:週容樣、週容形、週之,類似「週的」;週例樣、週例之,類似「每週的」;週然、週例有,類似「每週(有)地」週刊,其中 k 同時形聲漢語「刊」的起音,且 l 約略象徵會意「干」、y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刂」,所以此處字尾 kly 也是同時在表達漢字「刊」。

weekend:週終,類似「週末」;週終天,類似「週末天」;週終的,類似「週末的」;週終渡,類似「渡週末」之意;週末週末天週末的週末渡

weekday:週中的一天;週中單一天;週中單天。爲 weekdays 的單數形式,或會意「平常日」、「工作日」之意。

weekdays:週中的一天之複數;週中單一天數複;週中單天眾;週中每一天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decimal 與「十進位」或「十進位樣容」(十進位的) 或「十進位的律」或「小數」或「小數樣容」(小數的) 或「點下之數」或「點下之數樣容」(點下之數的) 等的轉換密碼





1. decimal 與「十進位」或「十進位樣容」(十進位的) 或「十進位的律」之橋接轉換:


de:代表 decade 而橋接於漢字「十」。(P.S. 參考〈decade 與「指計合的」或「指計合的段一」及「十」或「十年」等的轉換密碼〉--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tw/2018/01/decade.html?m=1)


cimal:此處或爲 cin 和 nal 的連結,其中 cin 通過約略形聲漢語「行與鳥」而會意漢字「進」(金文字體即爲類似二個 L 形符號構成的「行」之偏旁符號「彳」與「鳥形」或「隹形」及「止」形符號的組合,篆文改爲「辵隹」組合,後世演變爲「辶隹」組合)、nal 通過「人ㄧlarge」(n 約略象徵篆文「人」而轉換漢字符號「人」的偏旁符號「亻」、a 轉換漢字「ㄧ」) 轉換「亻ㄧ大」轉換「亻立」(古漢字「立」爲符號「大一」的上下組合) 組合的漢字「位」,所以此處 cimal 即轉換漢字「進位」。


de + cimal = 十 + 進位 = 十進位 = decimal,直譯即「十進位」。此外,若字尾 al 同時轉換漢字「樣容」再轉音,則 decimal 也橋接於「十進位樣容」即意通「十進位的」之意,此時爲形容詞的語意;若 al 同時轉換漢字「的律」二字則 decimal 也有「十進位的律(亦通「十進位規律」或「十進位律即類似中文數學裡的「十進位法」或「十進位制」或 decimal system (十進位系統) 或 decimalism (「decimal之system」的縮寫;十進位之算術式模;十進位之思義;十進位之思想;十進位法,此時 -ism = s = ss = 氵ㄙsoil = 氵厶土 = 法;十進位制,此時 -ism = 丶丨繫nn = I亅繫ㄇ牛 = 刂繫冂牛 = ) 之意。



2. decimal 與「小數」或「小數樣容」(小數的) 或「點下之數」或「點下之數樣容」(點下之數的) 的橋接轉換:


de:約略形聲漢語「點」,其中 e 爲輔助發音。


c: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三」的起音;或約略形聲華語「下」的起音。


i:代表 with (與;維繫與參和) 而橋接於漢字「與」;或約略象徵上部有點狀符號的漢字「之」。


mal:m 約略形聲漢字符號「攵」的「枚」式發音、a 代表 and 而轉換漢字「合聯兜」或「和」之意而轉換漢字「和」、l 約略形聲漢語「婁」的起音,所以此處 mal 通過「攵和婁」的組合會意轉換漢字「數」。


de + c + i + mal = 點 + 三 or 下 + 與 or 之 + 攵和婁 = 點 + 三 or 下 + 與 or 之 + 數 = 點三與數 or 點下之數 = 小與數 (P.S. 漢字「小」的甲骨文或部份金文即由三個點狀符號組合的字形 #參考【附圖:小字演化】) or 點下之數 = 小數 or 點下之數 = decimal,直譯即「小數」或「點下之數」(意通「點後之數」)。此外,若字尾 al 同時轉換漢字「樣容」再轉音,則 decimal 也有「小數樣容」或「點下之數樣容」即意通「小數的」或「點下之數的」,此時爲形容詞的語意。所謂「點下之數」意即對於所謂「小數」的一種解釋,例如 1.5 的點上之數是 1,而「點下之數 5」即 0.5 這一部份, 並且 0.5 也可以說是一個小數。


decimal (小數) 和 fraction (分數) 在數學的運算中通常可以互相橋接轉換,例如 0.5 = 1/2;0.1 = 1/10;......等等。但是,當遇到分母無法整除分子的情況時,例如 1/3 = 0.33333....... 的時後,就會出現無窮小數的狀況。





【附圖:小字演化】



P.S.


decimal point:小數點


decimal place:小數點位;點下之數樣容位數,意通「小數點後的位數」。例如 three decimal places 直譯或即「三數之小數點位之複數」或「三數之點下之數樣容位數之複數」即意通「三個小數點後面的小數位」或「小數點後面的三位數」之類似含意。又例如 “Let’s calculate the number accurately to three decimal places.” 直譯大概就是「讓咱計估為作此數為確實為作容樣至于三數之小數點位之複數。」,也就是意通「讓我們計算這一數值精確到三個小數位數。」之類似含意,好比如說算出來的數值是 3.333 或 3.330 而不是 3.3333 或 3.3303 或 3.33 或 3.3 或 3 等。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ten 與「十」或「十之數」或「十樣」或「十的」或「拾」(漢字「十」的大寫形式) 之轉換密碼



【附圖:「直、十、10」字形演化】



1. ten 與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或部份金文字體 (形似ㄧ個直豎筆畫) 之橋接轉換:


te:t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十」、e 代表 eye (目眼) 轉換漢字「目」或通過大寫 E 約略象徵漢字「目」,te 合爲「十目」的組合會意轉換漢字「直」的古代字體之一,同時 te 也約略形聲台閩語「直」。此外,e 或同時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樣」的起音。


n:代表 number 而橋接於漢字「數」。


te + n = 直 or 直樣 + number = 直 or 直樣 + 數 = 直數 or 直樣數 = | (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 = 十 (部份金文及篆文以後字體) = ten,直譯即「直數」或「直樣數」或「」,意思就是在描述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或部份金文字體之表達數字十的一個直豎筆畫的符號「|」,等同於後世漢字的數字符號「十」。巧合的是,漢字「直」中也帶有符號「十」,而早期這個符號「十」在「十目」組合的「直」字之甲骨文中也是寫爲類似「|」狀的直豎筆畫。(P.S. 參考【附圖:「直、十、10」字形演化】)



2.  ten 與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 (形似一個直豎筆畫和ㄧ個點狀符號的重疊組合) 之橋接轉換:


t:約略形聲漢語「點」的起音以表達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中逐漸演化出來的一個粗點狀的符號「•」。


e:約略形聲漢語「ㄧ」且通過數字 1 代表ㄧ個直豎筆畫「|」。


n:約略象徵會意「聯」的意思,同時如同前述代表 number 而橋接於漢字「數」。


t + e + n = 點 + 一 + 聯 & 數 = • + | + 聯數 = • | 聯數 = 點一聯數 (會意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之一) = 十 (部份金文及篆文以後字體) = ten,直譯即「點一聯數」或「」,即表達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是由一個粗點狀符號「•」和「|」形符號之重疊組合,也意通後世漢字以及中文裡的數字符號「十」。(P.S. 參考【附圖:「直、十、10」字形演化】)



3. ten 與「十」的部份金文及篆文以後字體的橋接轉換:


t:約略象徵漢字「十」。


e: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樣」的起音再轉音,或通過「e = ee 省一個 e = E一 = 屮一 = 㞢」橋接於漢字「之」的甲骨文字體「ㄓ」即意通後世的「之」字。


n:同前述代表 number 而橋接於漢字「數」。


t + e + n = 十 + 樣 or 之 + 數 = 十樣數 or 十之數 = 十 = ten,直譯即「十樣數」或「十之數」或「十」,也就是在描述漢字「十」的部份金文及篆文以後字體,當然也意通「十數」或「數字十」之意。此外,若 ten 也可能經由漢字「直一聯」的橋接轉換部分金文及篆文以後之漢字「十」的字形。(P.S. 參考【附圖:「直、十、10」字形演化】)



4. ten 與「十樣」或「十的」之橋接轉換:


t:約略象徵漢字「十」。


en:約略形聲漢語「樣」再轉音,其中 e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樣」的起音再轉音、n 約略形聲漢語「樣」的尾音;此外 en 也可能通過 En 約略象徵「白勺」組合約漢字「的」。


t + en = 十 + 樣 or 的 = 十樣 or 十的 = ten,直譯即「十樣」或「十的」,此時是作爲形容詞使用。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根據篆文字體來解釋說「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从十。是執切。」,意思可能是說,「十」這個符號是作爲算數的計算工具,同時「十」也可能作爲標示東西南北方位的ㄧ種符號,橫線部份標示東西方、直線部份則標示南北方,二線交叉點即代表在測量方位時的中央定位點。


漢字的數字「十」後來在印度阿拉伯數字的符號系統引入漢字文化之後,也等同於 10。也就是在算學中「十又三」或「十有三」(意通「十加三」) 這樣的漢字古語等同於現代的「10 加 3」或「10 + 3」或 13 或 thirteen (三又連直樣數、三又連點一樣數、三又連十樣之數,即意指漢字「十三」的古今三種字體) 這樣的關係;又例如「三十」最早在漢字中是寫爲「三十」二字上下組合的符號,意同 30 或 thirty (三又連直ㄧ、三又連點ㄧ、三又連十樣,意指漢字「三十」的古今三種字體)。巧合的是,漢字「十」的部份甲骨文及部份金文字體有「|」和一個較大的點狀符號「•」重疊組合的字形,而 10 若解爲「|」與 dot (點) 或 point (點) 中象徵記號「點」的字母 o,竟然也有類似的造字關聯,不過這個 o 當然也可能與 zero (值零;值數0;記數0;記號0;計數0;字零,類似「零字」之意) ㄧ字之 o 相關。



P.S.1. 下列爲拼音文字的語言中表達「十」或「十的」的一些例子,其中有些是類似 English 之 ten 的模式,也有另一系列是類似 English 之 decade 的模式,二種模式的形成也都可能與描述漢字的古老字體相關:


Old English、Old Dutch:ten -- 與 English 之 ten 相同。


Mercian、Dutch:tien -- ten 中之 e  改爲 ie ,意通 English 之 ten。


Old Frisian:tian -- ten 中之 e 改爲 ia,意通 English 之 ten。


Proto-Germanic:*tehun -- 直形樣;直符樣;點一形樣;點一符樣;直形樣數;點一符樣數;直ㄧ形樣數;直橫合樣;直橫樣數;直橫數;十形樣數;十符樣數。也就是在描述漢字「」的一些古早就存在的字形並兼顧後世字形字樣。


Gothic:taihun -- 直的形樣;直的符樣;點合一形樣;點合一符樣;直的形樣數;點合一形樣數;直合一形樣數;直橫合樣;直橫樣數;直橫數;十形樣數。也是在描述漢字「」的一些古早字形或後世字樣。


Old Saxon:tehan -- 直形樣;直符樣;點一形樣;點一符樣;直形樣數;點一形樣數;直ㄧ形樣;直ㄧ形樣數;直橫合樣;直橫樣數;直橫數;十形樣數。同樣是在描述漢字「」的幾種古早字形或後世字形字樣。


Old Norse:tiu -- 直樣;點一樣;直ㄧ樣;十樣。ㄧ樣是在描述漢字「」的一些古早字形或後世字樣。


Danish:ti -- 直樣;點一;直ㄧ;十樣;十,此時字尾 i 爲輔助發音。還是在描述漢字「」的一些古早字樣或後世字樣,但是描述的方式最精簡。


Old High German:zehan -- 直形樣;直符樣;直ㄧ形樣;直ㄧ符樣;直ㄧ形樣數;直ㄧ符樣數;直橫合樣;直橫樣數;直橫數;十形樣;十符樣;十形樣數;十符樣數。ㄧ樣是在描述漢字「」的古早字形或後世字樣,但字首 ze 也可能約略形聲台閩語「十」的 zâ 式發音。


German:zehn -- 直形樣;直符樣;直ㄧ形樣;直ㄧ符樣;直ㄧ形樣數;直ㄧ符樣數;直橫合樣;直橫樣數;直橫數;十形樣;十符樣;十形樣數;十符樣數。ㄧ樣是在描述漢字「」的古早字形或後世字形字樣,但字首 ze 也可能約略形聲台閩語「十」的 zâ 式發音。


PIE:*dekm -- 直記號;點ㄧ交樣;直ㄧ交樣。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Sanskrit、Avestan:dasa -- 直樣數;點一數;直ㄧ形樣;直ㄧ數。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Armenian:tasn -- 直樣數;直豎數;點一數;直ㄧ形;直ㄧ之數;十樣數。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由此字與前述幾個字比較可知拼音文字的 d、t 二個發音有時難分難捨,也會用於表達同一個意思。


Greek:deka -- 直記號;點ㄧ交樣;直ㄧ記號;直ㄧ交樣。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Latin:decem -- 直記號;點ㄧ交樣;直ㄧ形樣;直之數樣;點ㄧ十之義;直一計之文 。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Spanish:diez -- 直樣字;點一之字;直一之結;直一之字;點一音十;直一形字。此時字尾 z 或約略形聲台閩語「十」的 zâ 式發音之起音。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French:dix -- 直樣計數;點一交形;點一交十;直一交。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Old Church Slavonic:deseti -- 直形樣文;直形樣十義;點一形樣字義;點一形樣十義;直一形字義。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Lithuanian:desimt -- 直形樣模文;直形樣義十;點一形樣模字;點一形樣義十;直一形樣字。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Old Irish:deich -- 直樣字;直樣刻畫(符);直樣之計;點一形樣字;點一形樣之計;直一之字形。意通古漢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


Welsh:deg -- 直之計;直樣字;直樣計;點一計;直一字。意通古漢字計算用符號「」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其中 k 或約略形聲台閩語「計」的 gè 式發音之起音。


Breton:dek -- 直之計;直樣刻;直樣計;點一計。意通古漢字計算用符號「」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其中 k 或約略形聲台閩語「計」的 gè 式發音之起音,但轉爲 k 聲。


Albanian:djetu -- 直之樣的文;直之計文;點一的文;點ㄧ計文;直ㄧ文樣。意通古漢字計算用符號「」的甲骨文及金文字體、篆文等,也意通 English 之 ten。其中 je 或約略形聲台閩語「ㄧ」的 jî 式發音,但也可能發音似 yi。


Englishdecade -- 直結點,即描述漢字「」的部份甲骨文或金文字體指計合的,其中「指計合」是指一般人雙手的手指數之合計數即十數;指計合的段一;十;十年。(P.S. 參考〈decade 與「指計合的」或「指計合的段一」及「十」或「十年」等的轉換密碼〉--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tw/2018/01/decade.html?m=1)



P.S.2.


tenth十次;十第;十次第;十次回;十第回;十度回;十度衡。類似「第十」、「第十次」、「第十回」、「第十度」、「十度」等類似含意,其中 th 約略同時形聲漢語「次」及「第」的起音或又可能形聲漢語「次回」、「第回」、「度回」、「度衡」等。


ten to one:十對于ㄧ;十比一 (P.S. 此時 to 通過 t 約略象徵漢字「匕」且 o 約略形聲漢語「偶」而以「t偶」的組合轉換漢字「匕偶」即意通ㄧ對「匕」形符號的組合「匕匕」而會意漢字「比」)。此語一般用來表達「很可能」或「很有可能」的意思,甚至可能旁通「鐵定這樣」的語意,有點類似漢字成語「十之八九」、「十拿九穩」之類的意境,都是借用數字比率的概念來表達很可能的傾向之推測或是「很可能」、「很有可能」的含意。



後記:


眾所皆知,漢字「拾」是數字「十」的大寫形式。巧合的是,ten 這個拼音文字也可能通過「t一聯」象徵會意「扌合」(P.S. 「tㄧ」重疊象徵「扌」、n 約略象徵「聯」之意而會意「合」) 的組合即意通數字「拾」,並且 decade 一字也可能通過「decade = 直口A對一 =丨口亼二 = 亅合二 = 亅合一一 = 亅合-㇀= 拾」轉換漢字「拾」。不過在表示漢字數字「十」的大寫「拾」的時候,ten 是否要寫為 Ten TENdecade 是否要寫為 Decade DECADE 呢?個人就不知道了!


此外,Roman 數字 X 也是數字「十」或 10 的意思,而 X 也能通過其字母發音 eks 轉換漢文「十」,即:X = eks = 一結豎 = 一結丨十。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