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庖丁解牛」的誤解 -- 失落的足科醫師和獸醫文化 --The lost culture of podiatrists and animal doctors in ancient time


「庖丁解牛」本來和殺牛、屠宰牛隻、製作牛肉食品的行為無關,可能是後來的人誤會了。


創造甲骨文的殷商人善醫,「殷」字可能類似「殹」字,代表ㄧ種醫術。

「殷」字早期可能代表ㄧ種對身體的探測、檢驗或針灸術,所以也有「深」的意思,因爲「深」字其實也與「探」有關。所以,「殷」和深沉、深刻也有關係,即 deep,台閩語 dím 正有沉的意思。古代的「殷樂」正可能代表ㄧ種讓人感到深刻印象的音樂,是否類似印象派音樂呢?Impression Music?

此外,imp 在 English 中也有移植的意思,那麼「殷」字是否也可能代表遠古的人工生殖或人工受孕的醫學技術呢?或是一種透視人體的科技,類似現代的超音波顯像、身體腫脹的非侵入式檢驗等,因爲從甲骨文造字的系統化來看,殷商人似乎很擅長影像、象徵等 image 方面的研究。象形字「殷」中似乎有個很像 p 的符號包含在殷字左邊的下半部,頗爲耐人尋味。此外,如果將「殷」發音爲 em,那就更類似「醫檢」的意義了,即類似 English 的 examine 及 medicine 之意。





【附圖:殷字演化】


Imperial 本身就有偉大、輝煌的意義,甚至代表帝國的意義,這和「殷」字也有「大」的意思似乎相通。但是究其原始字義,可能殷商人立國的根本在深入而高明的醫術。也就是說,「殷」字可能本來只是一個專業標誌或醫藥商標,後來竟成了ㄧ個大國的國徽或國名,含概的意義也就更廣了。


如同牙醫拔牙治牙痛,「解」字可能也是釋放牛角受纏的牛及醫治牛角受纏而傷病的牛的醫療行爲,所以後來纔會有所謂的「解圍」、「解困」、「解放」、「解釋」、「解救」等文詞。

「解圍」、「解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甚至需要高度的手術技巧、仔細進行,避免傷及皮肉,但是在醫者專業判斷下,有時候也有類似「壯士斷腕」的可能,以求傷者存活。所以,「解」字因此也被引申出仔細分判、分析的意思,以及解釋、解析的詞語。

所以,從上述推理可知,「解」字最初的象形示意不ㄧ定是拔牛角,也有可能是植牛角,正如現代牙醫也有植牙的醫術。「解」可能代表的是ㄧ整套有關解困、解圍、解放、解毒、解痛、解熱......等等解除疾病的醫術。


因而,從上述推理來看《莊子.養生主》篇中提到「庖丁解牛」的故事,裡面就是描述「庖丁」這位古代的宮廷獸醫之牛類專科醫師為傷病的牛隻動外科手術的技法和職業生涯的回顧,並且描述他曾經到「族」去觀摩其他獸醫師為野生動物進行微創手術的驚訝與感想。「族」字在該篇文章中可能類似 English 的 zoo,是古代宮廷經營的國立動物園。此外,有關醫療的記錄會收錄在「養生主篇」也是理所當然的。

「庖丁」是醫師而不是屠夫或廚師的另一個線索,可以從 English 中 podiatrist 相當於「足科醫師」看得出來,可能是帶有有庇護、保護、醫療性質的職務。既然早期農耕文明大量運用耕牛來犁田,耕牛的足傷醫療在古代可能也是一件重要的大事。當然,既然他醫術高明、接觸的病例又多,可能也對動物解剖學有一定的精通。但是如果硬要說他擅於宰殺牛隻,恐怕是有待商榷的。

《莊子•逍遙遊》記載:「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可能是說:負責解剖的醫師雖然還沒有時間去治理解剖的事,但此時負責屍體入殮和送葬禮儀的人可不能越過專業的分際,跑到解剖台去代理操刀啊!這是描述古代偵察命案和檢驗屍體的 SOP 程序,古代的祭祀活動其實可能是警察辦案的過程。「樽俎」可能是古代帶有酒精防腐功能的解剖台,「樽」和現代的「福馬林防腐劑」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換句話說,古代的「庖人」也有可能兼任類似現代警界的解剖師、驗屍官、法醫,甚至像神探李昌鈺所擔任的職務。(P.S. 參考〈祭祀之謎〉--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5/08/blog-post_27.html)

所以,後世有人把「越俎代庖」說成了「越廚代庖」,那可能就更離譜了。「越廚代庖」應該是「越俎代庖」的訛誤,訛誤在把「俎」(解剖台、驗屍台、身體健康檢驗台、手術台等) 變成了「廚」字,又誤以為「庖」(解剖師、檢驗醫師、外科醫師、剖腹產科醫師等) 是廚師呢!



P.S.1.《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故事原文及譯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譯註:我的生命歲數是有限的,但是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來追逐無限的知識,只能死命的追逐啊!既然作為知識份子,也只能死命的去追逐知識了!事情做好了,卻沒有名氣;事情作壞了,也沒受到刑罰。藉著督促自己去研究經營,可以保全性命,可以活的完整,可以養育親人,可以安享晚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譯註:作爲ㄧ位 Podiatrist 而為文惠君解救耕牛的足病,我用盡全身的力氣,雙手的觸摸,肩膀的扛擔,雙腳的走動,膝蓋的撐靠,割除病蠹使耕牛邁向痊癒之途,操作手術刀就像操作樂器般熟練,ㄧ點也沒有走音:就像配合名爲《桑林》的舞劇來演奏樂曲,在名爲《經首》的樂章中擔任ㄧ個音樂會中的樂手角色。」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譯註:文惠君表示:「嘻!好啊!羊口啊!安可啊!Encore!再來一曲啊!技巧達到這樣的境界了啊! 」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譯註:Podiatrist 解釋手術刀的操作,說:「臣子所喜好的是道理,然後把道理進一步應用於技術罷了。最初臣子在為耕牛診療解除疾病時,所檢驗視察的沒有不是完整的耕牛;三年以後,就再也未曾檢視完整的耕牛,只精確的察看局部的患部。直到現在,臣子已經使用光電技術來檢驗耕牛的患處而不直接用眼睛觀察;人的感官認知是有限的,光電的透視技術卻能施行更深入的檢視。依據天然的道理,判斷骨折的位置,導流腫大的膿包,然後把患部包紮固定。技術經驗可以說是中肯細緻、勇於嘗試診治未曾見過的病症,然後纔敢把成功的經驗擴及大量的病患。 (P.S. 此處「神」解爲光電技術。#參考〈神與形〉--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2061.html)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譯註:優良的 Podiatrist 每年都會換新的手術刀,因爲耕牛的皮肉雖然柔軟,手術刀還是會磨損;Zoo Podiatrist 每月都要換手術刀,因爲野生動物的皮肉緊實,動手術時手術刀可能會折斷。現在臣子的手術刀已經用了 19 年了,也動手術解救了數千隻牛了,但刀刃卻仍然有如剛從以模型製刀的工廠出來ㄧ樣新。耕牛的皮肉骨節有間隙,並且手術刀刃薄而不厚,以薄而不厚的手術刀進入皮肉骨節的間隙動手術,仍然寬廣的可以說是游刃有餘了,所以手術刀的刀刃 19 年來仍然有如剛從以模型製刀的工廠出來ㄧ樣新。雖然如此,每次到動物園 Zoo 去探訪,我看見 Zoo Podiatrist 在為野生動物進行著更困難的醫療工作,那真是充滿了驚悚而警戒的氣氛,他們在視診工作詳細的完成以後,手術行動纔會開始遲緩的準備進行;但是ㄧ旦開始手術,就以微創手術的高超技術來動刀,並且在彈指之間就解救了傷病的動物,整個手術過程就像土壤落在土地上ㄧ般的自然,瞬間化病蠹於無形。我提著手術刀立足於醫療專業,深深為這樣的醫術感到四顧茫然,為此感到滿心都是躊躇猶豫,我這把一再被安可的手術刀今後恐怕要收起來藏拙了。」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註:文惠君表示:「太好了!我聽了 Podiatrist 的一席之言,得到了養生之道啊!」


P.S.2.「庖」字的本意可能類似「庇」,有庇廕、庇護、保護的意思,甚至和醫護療養有關。「庖」的象形字可能來自 bat ( English 中「蝙蝠」的意思 ) 以自己的翅膀包住身體並蜷縮於有庇廕之處的形象,原本和廚房無關。個人懷疑,後來可能有人覺得「庖」字像廚房或櫥櫃中懸掛著醃肉或火腿的樣子纔產生了誤會。


【附圖:庖字演化】





【附圖:蝙蝠以翅膀包裹身體蜷縮倒懸在庇蔭處的實際影像 / 筆者攝於公元 2014 年】



P.S.3. 《禮記.玉藻篇》(據說是孔子的傳述) 記載「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此處可能把 podiatry (足部醫療) 誤傳或誤譯爲「庖廚」。......現在還原並試譯這段文字,意思可能是:「君子遠離 podiatry 有ㄧ段距離,對醫療手術的實際情況不太清楚,凡是有血腥氣味的地方,他們都不願意親身到現場去了解。」


P.S.4. 《孟子.梁惠王.第七篇》「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孟子可能根據《禮記.玉藻篇》所述「庖廚」的說詞,便直接開始議論「君子」對「庖廚」的感覺,ㄧ樣錯把 podiatry 講成了「庖廚」。但是孟子在文中有提到「禽獸」,似乎又可能知道 podiatrist 在遠古與獸醫師有關。這就很奇怪了???....... 現在還原並試譯這段文字看看:「君子對於禽獸,看見牠們活生生的樣子,就不忍心看見牠們死去的樣子;聽見牠們的聲音,就不忍心食用牠們的肉。這是爲什麼君子會遠離 podiatry 的原因。」。孟子的意思總而言之好像是說:君子爲什麼不敢去禽獸庇護醫療站探視呢?因爲視察過後就不忍心再食用禽獸的肉了,尤其是當君子們看見了活生生的禽獸,也聽見了禽獸發出的聲音以後。雖然漢代纔問世而曾被質疑是後人假借古代「周朝」之名義來寫作的古籍《周禮》已經出現的「庖人」一詞不一定和「庖丁」意思相當,但是《孟子》對於「庖」、「庖人」的定義還是有點混亂,有些地方講得還真地像是廚師的感覺,也許有一個可能就是「庖」字在古代又是一個意通 boil (烹) 或「炰」(燒烤) 的含意之近音假借的渾字《孟子.梁惠王》另一段文字寫道「有肥肉,廐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也許可以這麼解釋「禽獸庇護站或動物園裡的禽獸是一身肥肉,馬廄裡的馬匹也養的很肥壯,然而城市的國民面有飢色,郊野又有饑餓的草民,這好像就是在率領禽獸去吃人嘛!」,這段話裡的「庖」又不太像廚房。


P.S.5. Podiatrist (足科醫師) ㄧ字語源來自北美洲原住民,後來廣泛併入 English,相當於 Podiatric Physician 及 Podiatric Surgery。從本文可知,遠古漢字文化和北美洲原住民文化存在著互相交流的可能性。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祭祀之謎


【附圖:「際、祭、祀、禩」字形演化】


「祭」字中「夕」、「月」融合的符號可能指夜晚中發光的月亮或月球 (moon -- 冥月、明月,oon 的組合可能象徵漢字「月」);「又」在此字中指增加夜晚照明的幫助,類似 English 中 give me a hand with lightings in dark night 之意;「示」指天光向下照射四方,有 shine 的意思。

因此,「祭」字最初造字的概念可能是:月亮在天空裡發光,實爲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居間中介反射太陽發出的日光,故有 inter- 及 intro- 之意,爲「際」字的初文。


換句話說,古代ㄧ般的祭典可能沒那麼神秘,不過就是聚集四方部落或諸侯一起参加的正式慶典或國際、州際、部落際等比較 inter- 的大型聚會,當然也可能包括各地宗教方面的交流,以及ㄧ起禱告上帝、祈求天神保庇、求助於宇宙未知力量幫助的儀式。這也是爲何《孝經.士章疏》記載著:「祭者,際也,人神相接,故曰際也。」

所謂「左阜右邑」,「際」字本來可能專指「阜之間」(阜祭),亦即「港口之間」(港口際、inter-ports) 或「部份之間」(inter-parts),後來演變爲 English 中 inter- (際連;於間連) 的常用翻譯字,例如:international (際連內省的) 被現代中文譯爲「國際」、「國際的」;internet (際連網) 被譯爲「網際」......


由上述推論便可以解釋,爲何「警察」的「察」字中也帶有「祭」,因為「祭」在古代也有請示天神「光鑑」、「明察」的意思。漢字文化最古老的書《尚書.大傳》也說「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換句話說,「祭」其實本來也有類似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的意思,而「祭司」就可能類似現代的 international police (中譯「國際警察」)。



【附圖: 現代「國際警察」組織的標誌 / 圖片採自網路】


亦即,遠古的祭祀活動除了祈禱神靈保庇之外,還含概了察辦部落邊境的兇殺案件,甚至包括調查牲口的不明死因。也就是聚集各部落的酋長祭司等、恭敬的採取受害者被殘殺的屍塊來仔細檢驗並作爲通靈感應的媒介、求取天神或亡靈的啟示,以便偵察不明的死亡案件。「祭」字後來之所以有殺牲取肉並且拿來拜拜的解讀,可能是ㄧ場誤會。

事實上,漢字中類似「月」或「夕」的符號也可能代表「肉體」,而這「夕」與「死者的遺骸」更可能有些關聯,這可以從台閩語「死」發音近似漢語拼音 xì 看得出來,也可能是爲何甲骨文「祭」字中類似「月」的符號最初寫爲類似「夕」的原因。


從「祭」字與 inter-、intro-、intra-、警察、偵察、察驗、神通的關係來看,「祀」其實也是古代部落際間偵辦部落邊境兇殺案件的一個重要環節。

「祀」中的「巳」來自ㄧ種符號化的蛇,但是這種蛇可能是無毒的。也就是說,遠古可能稱無毒的蛇爲「巳」(發音與 English 的 snake 有關)、有毒的稱「它」(發音與 English 的 toxic 有關),現代則通稱爲「蛇」。

由於蛇俱備隱匿潛行的行動特質及快速精準的補捉能力,可能被古人視為一種神探的象徵,或是用高舉天真的小兒來象徵「目擊者」(witness) 或「提出的証據」(evidence、object) 的可信度。這可以解釋爲何甲骨文中與「祀」有關的字形有的以蛇形來顯示、有的則以抬舉小兒來顯示,至於帶有甲面的「禩」字形則是表示辦案的理性和鐵面無私、以掩蓋面部表情來表示辦案時不作情緒性的主觀判斷。


【附圖:「際、祭、祀、禩」字形演化】



由此可見,遠古「祭」字可能代表的是和祭司有關的部落際警察 (inter-tribes police) 或國際警察 (international police) 與其偵辦兇殺案件的官方工作,「祀」則比較偏向民間私家偵探及目擊証人和各種証據的收集偵訊和檢驗。

事實上,西方文明的宗教如天主教至今仍設有告解室,兇殺犯往往禁不起自己良心的譴責而向神職人員告解,從而順利偵破案件。古代東方文明的祭祀場合可能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犯案者在尋求心靈的懺悔時,往往會徘徊在犯案現場與宗廟會所,正好落入檢調人員設下的天羅地網 (即古人所謂的「天祭地祀」),而犯行較輕者也能就近藉著宗教道德的力量加以感化。

換句話說,《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其實可能是在強調:「對於國來說,調查局和國安局 (或國防部)算是很重大的國營事業。」。就像美國政府 U.S.A  Government 也經營 FBI (聯邦調查局) 和 CIA (中央情報局) 兩個重要的政府單位ㄧ樣。


從「祀」帶有「目擊」、「舉証」的意義來看《明史.海瑞傳》「......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意思就可能是說「......海瑞本來在他的轄區被控貪污擾民,重用他的朝廷暗中把他調職到吳地擔任巡撫,經過半年以後,原來轄區指控他的市井小民聽聞此事,以為他纔正要開溜,於是就想要擋他、不讓他從道路出走,市井小民擁擠在路上號哭、怨聲載道,甚至找了畫家繪製他的人像畫,以便讓大家指認他,防止他逃走。......」。

換句話說,這話裡的「家繪像祀之」有點像把海瑞當通緝犯似的,請畫家畫了比對他容貌的畫像,以便用來逮捕他。有些譯本把這段文字解讀爲用畫像來紀念死去的海瑞,可能是誤解,因爲此時海瑞還活著啊!


所以,從上述推理可知,《說文》「祀,祭無已也。」的意思可能是說:「祀不是靠以前已經有過的經驗理論,而是要不斷的找出確實的人証、物証、......等等証據來察証。」(P.S. 其中的「也」字有 ......、等等、etc. 的意思。)


P.S.1. English 中的 chaplaincy 通常指禮拜堂牧師的職位,也和宮廷牧師職位、軍中牧師、醫院牧師、監獄牧師、猶太教士、宗教儀式主持者的職位等有關,好像是比代表牧師、教士、僧人、祭司等的另一個字 priest 更古老的字。其中,cha 發音接近「察」、cy 發音接近「司」,似乎也和古代漢字文化中帶有「祭之言察者」意義的「祭司」相關呢!那麼,既然 English 的 complain 有「抱怨」的意思,是否 chaplain 本來是指「察怨」的意思呢?而「察怨」是否又和「察明死者冤情」有關呢?

P.S.2. English 的 police ㄧ字除了通過「police = p.o.lic.c.e 省一個 c =卜.又.兩十.句.言 = 卜又.十十.句.言 = 攴.艹.句.言 = 攵.苟.言 = 攵苟.言 = 敬.言 = 敬言 = 警」的橋接式轉換漢字「警」,還帶有「警員」、「警察」、「警司」之意。古代漢字文化很少說「警察」,只說「察」,而且「祭」、「察」兩字相通,不見得和現代所說的「祭祀」觀念相關。這一點也是看古書時得謹慎詮釋的地方。有趣的是,police 直譯的話似乎有點類似「包理事」或「包理司」即意通「包公大人的理事(司)」之意呢!


 【附圖:警字演化】


P.S.3. 「包公」語出明代末年的推理小說《包公案》,描述公正的包拯斷案的故事,直到目前為止也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說。參見:Wikipedia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5%85%AC%E6%A1%88#.E5.8F.83.E8.A6.8B




P.S . 相關文章: 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建築的原型 -- 區劃與連結


如果說,文字除了「表情達意」之外,還有「文以載道」的基本功能,那麼淵源流長的漢字應該是當之無愧。例如, 「建築」兩個字,就很簡單明瞭的道出了「建築之道」。

「建」字早期的象形字是一個「L 形」和「持|的人」的組合,而其中的「L 形」也出現在「區」字早期的象形字中。此外,早期象形字裡同樣是 L 形的「曲」字在台閩語中發音為 kiô,也與「區」字的台閩語發音 ku 很相近。可見,「建」字裡的「L 形」有「區分、區劃」的意思,而「建」字本來就是在描繪「工人手持木棒或立柱來興造區劃領域或地界的圍籬或擋土壁」的行為。



【附圖:「建、區、曲」字形演化】


也因此,「建」字中的「持 | 的人」纔會演變為「劃」字裡的「聿」(「筆」的本字)。可以說,「建」字的原始意義就是「人工區劃」或「區劃工程」,包括領土的區劃、空間的區劃、地域的區劃、......等等,都算是「建」。



【附圖:「畫、劃、聿」字形演化】



「築」字則與「鞏」字類似,都包含「工」與「凡」的符號。其中,「工」有「拱狀結構」的意思 (P.S.1), 而「凡」則是由「一個人雙手相連緊扶著『工』的姿態」演變而來,表示「緊固的力量」。因此,「築」字的原始意義應該是「以木條或竹子作為肋條來鞏固或緊固拱狀結構」的意思。



【附圖:築字演化】



巧的是,英文 architecture (建築、架構) 的字首 arch 就是「拱」的意思,這說明了東西方文化對於「建築」的定義,很可能都是源自一種 「作為空間區劃的拱狀架構」,也就是一種比「建」更有空間感的區劃方式。

事實上,不論是古今中外,大至國家城鎮、小至鄰里家室,「區劃」的行為是無所不在的。例如,都市土地在使用上往往會區劃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文教區、保護區、......等等不同的用地,而一般的住家也會區劃為客廳、餐廳、廚房、主臥室、次臥室、浴廁、......等等不同的空間。根據用途和類別來區分各種用地或空間,並且賦予一定的大小和位置、形成一定的空間組織,這就是「區劃」的主要內容。

簡單的說,「區劃」的原始目的就是形成一定的領域範圍、一定的意識空間。這個意識空間可以是集體意識,也可以是個體意識,或是集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之間、個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之間、不同的集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的場所。

也因此,「建築」除了有「區劃」的意義,還有「連結」的意思。「區劃」產生各種領域、場所或空間,「連結」則形成各種管道、通路或橋樑。可以說,該怎麼區劃?該怎麼連結?這兩個問題就是建築的根本問題。巧的是,英文裡與 architecture (建築) 意思相近的 construction (建構) 和 connection (連結) 二個字也表現出「建築」與「連結」的關連性。





【附圖:建築的原型 -- 區劃與連結】


進一步看,在造字的原則上,漢字通常以三個同樣的符號來代表多數,例如:「木」是指一棵樹木,「林」是二棵樹木或少數的幾棵樹木,「森」則是一大片密佈的許多樹木。因而,由三個代表「器物」的「口」所構成的「品」字就有「物以類聚」的性質,表示「許多同類的器物」,也就是「品類」、「品等」的意思。

可見,帶有符號「品」的「區」字,就是「區分類別、等級或層面」的意思。換句話說,「區劃」的原始意義就是「區分出各種類別、等級或層面,並且劃定各個分區的範圍和界線」。巧的是,英文 Land (土地、領地、領土) 也同樣以原始的「區」字中帶有的「L 形」和 and (加入、參加、和合) 表現出上述類似的含意。由此,甚至可以推論到,早期「建」字左邊的那個代表「區劃」或「區隔」的「 L 形符號」,與英文的 Left (左)、Line (界線)、Light (光線)、Limit (限制)、Link (連結)、Live (生存)、Life (生活)、Like (愛好;喜歡)、Love (愛戀;厚愛)、Login (登入;進入)、 Logout (登出;退出)、Leave (離開) 等字的來源也可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附圖:「品、區」字形演化】



至於「連結」的原始意義,可以從「工」、「亟」、「巫」、「五」、「亞」、「互」、「亙」、「恒」等字看出端倪,因為這幾個字都顯而易見的表現出「二個界限和其間的連繫」的象徵性。

「工」、「亟」兩字都有「兩界或兩極間的橋梁或通路」之意 (P.S.2)。「巫」在原 始的象形文中是「兩個『工』呈十字狀交叉狀」,有「四方交流會合」之意。「五」在篆文中是「二中有ㄨ」(ㄨ」本指算籌),與「巫」字意義相仿,有「居於中央運籌連繫會聚四方」之意。「亞」在篆文中是「二中有一通道,通道中有一空間」,代表「兩界之間的通道中可以暫時停歇的處所」。「互」是「二中有兩個勾連的 L 形」代表「兩界之間的區間互動」,「亙」是「二中有一個回字形的螺旋」代表「兩界之間的迴轉斡旋」,「恒」則以「兩個界線之間的弓狀拱橋或週而復始盈虧的月亮或往來的舟船」象徵「兩界之間長久堅定的往返連繫」。可以說,上述幾個字清楚的定義了「連結」的幾種基本形式和特徵。


【附圖:「工、亟、巫、五」字形演化】




【附圖:「亞、互、亙 (亘)、恒 (恆)」字形演化】


所以,講一個題外話,個人覺得作為入口網站的 YAHOO 名字取得真不錯。因為,YAHOO 的發音恰好和「亞互」相仿,而「亞」、「互」兩字都有「連結、交流、通路」的意思,正好和「網際網路」(Internet) 的實際功能非常吻合。

此外,令人玩味的是,「區」的台閩語發音 ku 和「哭」的現代華語或台灣國語等的發音 ku 完全相同,冥冥中似乎隱含著一個意義:一個不當的區劃也會造成人世間的悲哀。所以,在建一道牆的時候,就應該謹慎思考,建這道牆的意義究竟何在?牆的形式、高度、厚度、材質、穿透性等因素又該怎麼去設定?能不能不要變成一道讓人傷心難過的「哭牆」呢?

綜合上述,打從文字在人類社會出現開始,「建築」(architecture) 和「區劃」(separate 或 compart)、「連結」(link 或 connect) 的行為就有密切的關係。直到今天,每一個建築案件在進行的過程中,規劃設計者依然要為「區劃」和「連結」的種種問題傷腦筋,而建築規劃設計的優劣與否,有一大半正是來自「區劃」與「連結」的安排是否得當。


P.S.1、P.S.2: 有關「工」與「拱狀結構」的關係、「工、亟」兩字與「兩界或兩極間的橋梁或通路」的關係,詳見「LS.文本」之「老子與惡水上的大橋」一文。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