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漢字古文化有一個「月兔傳說」,也是每年的「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 期間常有的話題之一 / 圖片採自 Unsplash】
rumor = rabbit午木月亮 = 兔杵月亮,其中 o 象徵圓月而轉換漢字「月」,字尾 r 約略形聲漢語「亮」的起音再轉音。也就是說,rumor 一字也可能來自古漢字文化之「有一隻巨大的兔子在月亮上不斷地以杵棒擣缽研磨藥粉」的傳說,而此涵意即可能是 rumor 一字的本意,也就是「未經証實的天文傳說」,或可能寓意「天大的謠言」,而漢字「謠」中恰好也有和此傳說有關的「月」、「缶」(此處或即「杵缽」二字簡略式的合成) 二個字素,只是沒有畫出兔子而已,倒是加了符號「言」而可能代表「謠」字也許是一個和古代的資訊評論或資訊管理有關的文字。不過,雖然月兔的傳說可能是假的,但是後來登月太空人發現月球上有非常細微又擅於滲透且可能使人致病及使機器故障的月塵卻可能是真的。換句話說,也許古代某些天文家是藉著這個「兔杵月亮」的故事暗示月球上佈滿了好像被研磨細化如藥粉狀的大量粉塵,只是那些粉塵不是一般地球人熟悉的藥粉罷了。(P.S. 關於「月塵」的性質,可以參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王道還先生發表在「科技大觀園 Sci-Tech Vista」的文章〈傷人於無形的月塵〉--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72591cc5-bf96-4188-b81a-632ba474954f )
rumor = 兩u.moon.口二 = uu.月.言二 = 午ㄩ.月.言言 = 缶.月.言言 = 缶月言言 = 謠言,一樣可能是源自前述「免杵月亮」的傳說,其中符號「口」因爲常用於和「發聲」有關的文字中而可能轉注符號「言」,其中第二個 u 即約略象徵凹狀的缽形容器,也就是相當於漢字「謠」中的符號「ㄩ」所表達的缽狀器皿。雖然這個橋接式的轉換依此好像可以成立,但是漢字「謠」卻不一定是現代中文漢字文化所說的「謠言」、「謠傳」或「造謠」的「謠」字之意,例如「歌謠」、「民謠」、「童謠」也是用「謠」字,甚至漢字文化早期的「謠」也只是意通「徒歌」的一種「清唱歌曲」或「無伴奏歌曲」,而「謠言」也只是一種類似詩歌或韻文 (rhyme) 的文體名稱。此外,東漢時期成書的《說文解字》也沒有收錄這個「謠」字。也就是說,漢字「謠」及「謠言」一詞的意義也可能是出於用字者或用詞者的各自表述,沒有一定的準確意義,更不適合拿來作爲應該講究字詞意義精準明確的法律用語。
rumor = rummor 省一個 m = rum.m.o.r = 論.沒.original.root = 論没源根,類似「沒有根據的論說」。其中約略形聲漢語「論」的 rum 和約略形聲漢語「沒」的起音之 m 都有 m ,所以可能爲了精簡化而省略了一個 m。
rumor = r.u.m.o.r = 論於沒one木 = 論於沒ㄧ木 = 論於没本,類似「沒有根據的論說」。其中字尾 r 如同 root (根) 一字中的 r 轉換漢字符號「木」。
rumor = 女匸3o木 = 女匸ooo木 = 女匸dot目心木 = 女匸點想 = 女匸丶想 = 女亡想 = 妄想,其中字首 r 約略形聲台閩語「女」的起音,u 轉 90 度再上下鏡射而約略象徵漢字「妄」上部的「匸」形符號,m 轉 90 約略象徵數字 3 而作爲構字用語,ooo 分别代表 dot、約略象徵「目」及約略象徵「心」,字尾 r 同上式轉換漢字符號「木」。
rumor = rumoor 省一個 o = runnoor = 人云聯人one.dot二 = 人云云人一點二 = 人云云大丶丶= 人云云亦,意通漢字成語「人云亦云」。其中 m 先分解爲 nn 再作後續轉換。漢字「亦」的初文即形似「大」字狀的人形符號和其雙腋下的二個點狀符號之組合,或意通「也」。
rumor = r.um.or = 人.云雙.one冉 = 人.云云.ㄧ冉 = 人.云云.再 = 人云云再。類似「人曰曰再」、「人言言再」、「人說說再」、「人講講再」、「人談談再」、「人語語再」及上述的「人云云亦」和「人云亦云」之類只有傳話而沒有實証的行為。漢字「証」裡有一個相當於 foot 或 step 的符號「止」,也就是說「証言」可能是要親自去現場走一趟纔算實在,這也可能是「實証」或「証據」之「証」字的原始意義,不是只拿一個表明身份地位的證件出來就能招搖撞騙的,亦即「証」和「證」兩字的含意可能還是有點不太一樣的。
漢字「謠」有另一種寫法是「言䍃」的組合即「謡」字,而漢字符號「䍃」本來是寫爲符號「月缶」的上下組合,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記載這個符號「月缶」上下組合的文字說「瓦器也。从缶肉聲。以周切〖注〗臣鉉等曰:當从䚻省,乃得聲。」,可知此字本來也可能發音近似華語「肉」而與 rumor 一字的起音相同,並且又可能意通「䚻」字。但是,漢字「䚻」在古代也只是在表達「徒歌」(清唱歌曲、無伴奏歌曲) 之類的意思。由這樣的分析可知,漢字「謠」、「謡」和「謠言」、「謡言」也都是意義不明確的渾字和混詞,個人懷疑會不會是以前曾經有人假借「謠」字或「謡」字去翻譯拼音文字之 rumor 一類的單字纔產生了歧義呢?
既然「謠言」(謡言) 一詞是如此的語意不清,我們就有個很大的疑問:爲什麼現在又常常會聽到「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呢?...... 其實漢字文化先秦時期的古人沒有講過這句話,倒是《荀子.大略》曾經說道「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試譯:Pearl stayed in oyster, rumor settled by smarter. -- 流沙形成的珍珠丸安於牡蠣 (蚵;蚵仔;蚵貝牡蠣;可虫體軟),可能粹煉出智慧的流言則安於智者。],意思反而好像是在說「只有智者纔會包容各種流沙般的流言而從其中粹煉出珍珠般的智慧。」,但後世可能有人將這句話中的「流言止於智者」再創作成「謠言止於智者」(謡言止於智者),而且整句話的含意還跟著走樣了!
所以,最後我們又發現,rumor 一字也可能橋接於漢字古語「流言」二字:
rumor = ru.m.o.r = 流.3.dot.round = 流三點〇 = 流三丶口 = 流言,但「流言」在前述《荀子》的概念中未必就是「謠言」或「惡言」,有可能只是「流傳的言論」或「傳說」之類表示接收到資訊的當事人還沒有實際去驗証的資訊而已,而智者之所以還會包容收集這些未經驗証的流傳資訊,是因為一旦將它們的流傳或流通完全堵死,那麼就連去實際驗証和進一步思考探索及發現的機會可能都會沒有掉了呢!......例如:如果沒有古人流傳的傳說故事之存在,現代的考古學家們又怎麼可能進一步去考古呢?
套用唐代韓愈 (公元 768 年 ~ 公元 824 年) 的《師說》一文的「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一語來解釋我們對於「謠言」或「流言」的態度,也可能說是:智者包容言論自由以行科學之實,不智者卻往往以科學之名而行妨礙言論自由之實,所以智者愈智、不智者愈不智,智者在各方面都能改朝換代、不智者在各方面最後都被改朝換代,難道不是出於這個原因嗎?
P.S.
rumored:rumor的、rumor之、rumor樣的;rumor已的、rumor矣的,此時爲形容詞;rumor已動、rumor已做、rumor言已動、rumor言已做,此時爲動詞的過去式;rumor矣動、rumor矣做、rumor言矣動、rumor言矣做、rumor完動;rumor完做、rumor言完動、rumor言完做,此時爲動詞的完成式;rumor爲動、rumor爲做、rumor言爲動、rumor言為做,此時爲動詞的爲動式或被動式。
rumoring:rumor於正、rumor於即、rumor於將,此時爲動詞的正在進行式或即將進行式;rumor的;rumor樣;rumot之樣;rumor之樣子;rumor之名動;rumor之事;rumor之物;rumor之事物;rumor言;rumor言講;rumor言語;rumor話;rumor之工具;rumor之能技;rumor式。
rumormonger:rumor傳者;rumor買辦;rumor掮客。
rumour:此字爲本土 English 的寫法,意通 rumor。其中多出來的一個 u 可能轉換漢字「與」或「聯」而作爲構字用語。相關單字還有 rumoured、rumour-monger 等。
rumour mill:rumour磨坊、rumour磨研坊、rumour兔杵,可能引申自前述「兔杵月亮」的傳說,即引申自古漢字文化之「有一隻巨大的兔子在月亮上不斷地以杵棒擣缽研磨藥粉」的傳說,証據在 mill 於此處也可能通過「mill = mil.l = 免點連.丨= 免丶連.杵 = 兔.杵 = 兔杵」(其中符號「丨」約略象徵一根杵棒而轉換漢字「杵」) 橋接於漢字「兔杵」。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