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能本指海洋上出行的記錄或手札,類似航海日誌 (log),因為「史」字裡的「中」可能來自「珊瑚」或「珊瑚筆」或「珊瑚筆架」的形象,可能因為古代中原文明與波斯人有往來,而「珊瑚」一詞就是來自波斯語 sanga , 這也可能爲何 「史」字發音以 s 爲開頭的原因;「歷」則是指陸地上出行的記錄或歷程 (journey)。不過,後世也把「歷」和「史」合併在一起、list 在ㄧ起,通稱爲「歷史」。
English 通常把「歷史」翻譯爲 history,但個人覺得,如果同時考究發音和意義,應該是 listory 比較接近現代中文。English 之所以把「歷史」寫爲 history 而非 listory,很可能是因爲「歷」字中「厂」這個符號的發音在漢語中有音標 h 或注音符號「ㄏ」的發音方式。但是,如果「歷史」曾經發音類似 list 或 listory,那就說明了「厂」這個漢字符號在古代可能也有和 English 字母 L 相近的發音方式,或是漢語「歷」的發音其實是將「歷」字中的符號「秝」模仿「林」字的起音來發音。
不論如何,history 一字也可能直接轉換漢字「歷史」及漢字古語中表達「歷史」之意的一個詞彙「春秋」的同義倒裝詞「秋春」:
history = 厂冫史上one林 = 厂㇀㇀史上1林 = 厂㇀㇀史上I林 = 厂㇀㇀史止林 = 歷史
history = 禾亻three點偶日人 = 禾人三丷日人 = 禾𡗗丷日人 = 秋春,此時爲漢字古語中表達「歷史」之意的一個詞彙「春秋」的同義倒裝詞。
【附圖:「史」字和 English 的 log (航海日誌) 可能的字形演化關係圖】
log 一字在 English 中也有ㄧ段木材的意思,又可能截取自 long 這個字。亦即,「史」或 log 不是 long script、不是長篇大論、不是編幻想故事和寫劇情小說、宣傳文案等,「史集」或「史冊」、「史書」是根據一段一段的實情實感、有什麼纔寫什麼的「錄誌(記)」或「日誌(記)」編輯的文集。
《禮記·聘禮記》已有「辭多則史」的說法,這意味著「史」可能有「篩選」或 select 、choose 的含意。由於「珊瑚」在商周時期是非常稀奇的海洋珍寶,因此可能以「手持類似珊瑚形的、上有分枝狀的『中』形符號」來象徵篩選出來的精品及其價值感和信用度,也引申到歷史的可信度,即所謂「信史」的意義。
換句話說,「史」字的構成可能來自古代海洋貿易中,以類似台閩語「手」(發音 chiù) 的 choose 的含意,加上波斯語的「珊瑚」(發音 sanga) 表示珍貴物品,代表一種經過挑選而列舉出的可信物件,也包括可信的記載。所以,古代從事內政外交等的傳信工作、transmitting messages 的人也稱「吏」或「使」,這就是由「史」衍生而來的職稱,例如:現代的「使節」可能相當於漢代的「節度史」。
【附圖:關於「史」字裡「上有分枝狀的『中』形符號」與「珊瑚」的關連,可以參考北宋時期畫家米芾 (公元1051~1107年,字無章,號海岳外史,曾任内廷畫學博士,與蔡襄、蘇軾、黄庭堅併稱「宋四家」) 的畫作「珊瑚筆架圖」/ 圖片採自網路)】
換句話說,歷史應該沒有太多的什麼「XX史觀」,歷史可能只有一種史觀,叫作「事實史觀」。
P.S.
Greek:ιστορία -- 歷史,發音似 estoria,此時意通 English 之 history 一字的普遍含意;春秋,此時又可能與漢字古語以「春秋」二字表達編年史的概念相關,即通過「ιστορία = ιστο.ρία = 人繫τρία日. πυρ與禾 = 人繫三日.火與禾 = 𡗗日.秋 = 春.秋 = 春秋」的橋接,其中 ι 約略形聲漢字「人」的四川口音,σ 發音似 s 而約略形聲漢語「繫」的起音以作爲構字用語,τ 代表 τρία 而轉換漢字符號「三」,o 約略象徵看起來呈圓形的太陽而轉換漢字符號「日」,ρ 代表 πυρ 或約略象徵字母 p 且通過 ph 即 φ 音或 f 音形聲漢語「火」的客家話 fo 或 foo 之起音而意通 Εnglish 的 fire (火) 即轉換漢字符號「火」,ί 約略形聲漢語「與」,α 約略象徵一顆穀禾且約略形聲漢語「禾」以轉換漢字「禾」。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