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skip 與「跳過」的轉換密碼及「桀」之謎



【附圖:「足、兆、辶、跳、過」五個漢字的字形演化及 skip 與「跳過」的橋接關係】



sk代換漢字「跳」。其中 s 代替 step 而與帶有踏步、足印等意義的漢字符號「足」相通;s 又同時約略形聲漢語「雙」的起音而以 sk 轉換「雙k」並會意象徵帶有二個類似 k 形特徵的漢文「兆」。所以,此處 sk 的組合就與「足兆」組合的漢字「跳」互轉。

ip:代換漢字「過」。其中 i 象徵帶有一點的漢文「辶」或其代表的偏旁名稱「辵」;p 則代表 pass 或 pass through 並與漢字「過」或「通過」相通,「過」字在早期的金文字體中寫爲「行」、「止」和一個疑似象徵「迂迴而過」或「跨越幾個距離而通過」的曲折形符號,可能在表達一種非連續直線進行的行動方式。

sk + ip = skip,即與漢字「跳過」互轉,也可能引申爲「躍過」、「略過」之意。

此外,常見漢字「跳躍」和 English jump 互相翻譯,由上述分析可知,jump 的字尾 p 其實可能也帶有 pass 的含意,而其中的 u 則有 up 之往上跳的含意並約略形聲「躍」字的漢語起音、m 則可能象徵跳躍的拋物線、j 則類似漢字「桀」的原始意像或 jet (桀動;桀彈;桀投;桀射) 代表類似足部彈起或藉由張力發射之動力來跳躍的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漢字「(現代華語發音 jié) 可能是上古時代的「張力彈射原理」的圖示,亦即「以雙腳踩踏木材使之彎曲而產生拋物的反力或彈力,或是藉著類似翹翹板的槓桿原理來彈射物件」,根據此一原理製造的機械比彈弓的威力強大許多、拋物的射程也更遠,而且更可能與後來的「拋石機 -- catapult (或約略音近台閩語「腳踏拋彈」) 」有關,也和 English jet (現代多譯「噴射」) ㄧ字可能帶有的本意「桀動」、「桀彈」、「桀投」或「桀射」(或意通「彈射」) 相關。

也就是說,漢字文化傳說上古的夏朝末代帝王「桀」有可能就是發明這種拋石機原理的發明家,也許最初是當作搬運重物的工程器具或拋送郵件包裹的遠程傳遞工具來使用,但是後來又可能被應用於戰爭、造成當時的大規模毀滅,於是最後夏桀纔可能被傳說形容爲力大無窮的殘暴之人,以至於後世漢字文化很少使用這個「桀」字,不過還是可以從「傑出」的「傑」字中發現到漢字符號「桀」可能真的有遠距離發行出去的性質。(P.S. 古書另有記載,夏桀其實名叫「履癸」,是「發」的兒子,「桀」只是他的別名,而「發」字的意像已有操作帶有彈性的弓把之意,「桀」可能只是將「發」的原理大型化而已。)


【附圖:圖爲某種古代的 catapult (石頭拋彈機),但不知道是不是漢字文化傳說中的上古夏朝末代帝王夏桀發明的那一型?/ 圖片採編自網路】


耐人尋味的是,夏桀如果真的擁有當時算是威力很強大的拋石機ㄧ類的先進武器,爲何會在最後的「鳴條決戰」中被商朝的建立者商湯 (天乙) ㄧ舉擊潰呢?......其實拋石機雖然適合攻城,但是在守城時卻未必有效,尤其在面對移動快速而擅長 skip (跳過;閃行移步;閃開一邊;閃開一旁;先行一步) 之技巧的機動部隊時更是有來不及瞄準的可能。傳說中記載,商湯最後僅僅出動七十乘的戰車和六千名的快速打擊部隊就攻佔了夏桀的國都。


P.S.1. 就筆者所知,English  skip ㄧ字與 Scandinavian 語源有較近的關聯:


Old Norseskopa -- 跳跑;跳過。


Middle Swedishskuppa -- 跳步過,類似 leap (掠步、略步)


Proto-Germanic*skupan -- 跳跑;跳奔。


Swedish (方言)skopa -- 跳跑;跳過。



P.S.2.


skipping rope:跳過玩之用的繞絣糸;跳步玩之用的繩;跳過玩之用的索;跳步玩之用的繩索。意通「跳繩」或「跳索」。其中第二個 p 或有 play 之意。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diplomatist 與「雙向媒合交談之士」或「雙向謀合談判之士」或「外交人士」、「外交人員」、「外交官」等的轉換密碼,兼談 diploma 與「箸一副媒合」或「卒業明證」等的轉換密碼




【附圖.1:圖爲漢字文化之東漢時期的「宴飲畫像磚」(公元 1987 年考古家出土於四川新都馬家鄉,現典藏於四川博物院) 上的圖樣,可見畫中略呈方形的几案上放置了雙箸、杯、碗等。畫中人物看起來衣著正式,房舍的屋頂上面又繪了二個形似城樓狀的、帶有交叉形網格的、可能是通氣用的屋突結構物,但是否也可能象徵二個城國的外交會議呢? / 圖片採自網路】



diplo:轉換自漢字「箸ㄧ副」,意指類似一副「箸」(筷子)般的ㄧ雙、ㄧ對,也就是二支ㄧ雙、二個ㄧ對之意,此處或引申爲「雙向」之意。其中 di 可能形聲類似台閩語「箸」的發音 dí,i 又形聲類似華語「ㄧ」的發音;plo 則可能部份形聲、部份象形漢字「副」,其中 lo 在此處可能約略象徵「副」字中的符號「畐」之「ㄧ口」且同時通過「L.dot」轉換「亅丶」轉換漢字符號「刂」又以 o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田」而組合轉換漢字「副」

matist:ma 形聲漢字「媒合」或「謀合」;t 形聲漢字「談」的起音 t 並代表「交談」或「談判」之意;i 代表漢字「之」;st 形聲象形漢字「士」。matist 即「媒合交談之士」或「謀合談判之士」之意。


diplo + matist = diplomatist,直譯即「箸ㄧ副媒合交談之士」或「箸ㄧ副謀合談判之士」,引申爲「雙向媒合交談之士」或「雙向謀合談判之士」之意,漢字文化多譯爲「外交人士」或「外交人員」、「外交官」等。


由此例可以發現,有些 English 單字的文化內涵似乎比現代中文文化更加接近古代漢字文化的傳統習俗,就連帶有雙向溝通或對談交流性質的外交工作都以表示ㄧ雙筷子的古字「箸ㄧ副」的某種可能存在的古代漢語發音來表達呢!

單看 diploma ㄧ字,在 English 中也有箸一副媒合」、「卒業明證」、「畢業證書」、「出師證明」、「專業證書」等類似的含意,從前述的分析來看,似乎是寓意著已經拿到了「箸一副」或「一對吃飯用的筷子」的接受工作媒合或謀職的資格,也象徵著可以開始從一項專業工作來養活自己了。




【附圖.2:圖片採自 Unsplash / English 中 chopstick 即「手操(作)複短直細桿」「細複箸夾」、「細樣複筷」、「雙筷」、「箸夾」或「夾箸」、「梜」、「飯敧」、「吃飯敧」之意,而「筷」、「箸」、「夾箸」之類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術也就是「夾住」】



P.S.1. 相關單字解碼:

diplomacy箸一副謀合事、雙向謀合事、雙向謀合勢,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或「外交手段」等。

diplomat箸一副謀合士、雙向謀合士,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家」、「外交官」等


diplomatic:箸一副謀合士之形容、雙向謀合士之形容,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的」、「外交人員的」等。其中 i 代換漢字「之」、c  通過字母 c 的發音形聲類似漢字「形」的起音,也代表 contain 表達包容、涵容之意,亦即表示這是一個形容詞。


diplomate:箸一副于名的醫此字較特別,ㄧ般是專指「得到專業執照證明之名份的專科醫生」。也許古代漢字文化的「箸」也是醫療工具之一,不只是用來當作吃飯的工具「筷子」而已,那麼如果連「箸」都拿不好、拿不穩、操作不靈活、夾不住東西,恐怕也很難取信審查醫師資格的主考管。


P.S.2. diplomatist 系列之另一個轉換密碼:

dip:通過大寫 D 象徵漢字「外」之符號「夕」的古代象形字體;i 爲輔助發音或可能代表 with 或漢字「與」;p 約略形聲漢字「卜」。此處 dip 即合爲「夕與卜」之意,亦即「夕卜」的組合符號,即代表漢字「外」。

lo:通過希臘字母 Λ 的英式拼音名稱 lambda 之起音及 Λ 之小寫 λ 轉換漢字「入」,並代表包含符號「入」的漢字「內」;lo 又通過組合爲類似希臘字母 Φ 的符號及其發音 phi 之起音 ph 轉爲 f 音以形聲漢語「方」的起音 f 而代表漢字「方」。此外,此處 lo 或代表 local [內中匚的容(形),意指「內方的形容詞」或「中方的形容詞」。漢字「內、中」二字有同義的時候,如「房屋內」和「房屋中」同義,「汽車中」和「汽車內」同義,「內部」和「中部」則不同義,「中心」和「內心」也不一定同義,「內文」和「中文」二者的意思更是南轅北轍]。所以,此處 lo 即合爲代表漢字「內方」或「中方」的概念。

matist:ma 形聲漢字「媒合」或「謀合」;t 形聲漢字「談」的起音 t 並代表「交談」或「談判」之意;i 代表漢字「之」;st 形聲象形漢字「士」。matist 即「媒合交談之士」或「謀合談判之士」之意。

dip + lo + matist = diplomatist,直譯即「外內方媒合交談之士」或「外中方謀合談判之士」等,即等同於現代中文漢字「外交人士」、「外交人員」或「外交官」之意。其它常見相關字詞如下述:


diplomacy外內方媒合事、外中方謀合事、外內(中)方謀合勢,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或「外交手段」等。

diplomat外內方媒合士、外中方謀合士,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家」、「外交官」等;外交官,此時 diplomat = dip.lo.mat = Dwith.六ㄨ.ㄇ合𠂤 = 夕與卜.六乂.冖合丶 = ..官 外交官其中 dip 同前述轉換漢字「外」;約略形聲漢語「六」的起音,約略形聲漢字符號「ㄨ」再以符號「ㄨ」約略象徵漢字「交」下部的「乂」形符號,所以此處 lo 即以「六乂」的組合轉換漢字「交」;約略形聲漢語「冃」或「ㄇ」以轉換漢字符號「冖」,代表 and 或通過 Aα 上下組合轉換漢字符號「合」而作爲構字用語,約略形聲漢語「𠂤」再分解爲符號「丶㠯」,所以 mat 即轉換漢字符號「冖合丶㠯」而橋接於漢字「官」;外交家,此時字尾 mat = 宀合豬 = 宀合豕 = ,其中 t 約略形聲台閩語「豬」的起音再轉注漢字符號「豕」。

diplomatic外內方媒合士之形容、外中方謀合士之形容,一般字典多譯爲「外交的」、「外交人員的」等外交官之況外交家之況外交的,此時字尾 matic = ㄇ合two點勺 = ㄇ合二丶勺 = 日丶勺 = 白勺 = 的,其中 i 代表「點」且 c 通過字母本音約略形聲漢語「勺」的起音再轉音,但此處 c 之發音 k 也可能直接形聲台閩語「勺兒」的 koâ 式的發音之起音。

diploma外內方媒合,意指「卒業明證」、「畢業證書」、「出師證明」、「專業證書」等類似的含意,通常是學習單位內部發給學生作爲對外申請就讀更高級的學習單位或應徵職業工作等用途的合格證明。

diplomata:外內方媒合單、外內方媒合證、外內方媒合文以類似現代中文「文憑」之類似含意其中 ta 可能約略形聲漢語「單」,或通過約略形聲漢語「登言」組合轉換漢字「證」,或代表 text [文字;文本;正本(原本);正文本(正文);本文(此文;原文);傳文字簡訊 (傳簡訊)] 且以字母 a а 式文體分解爲「o乁」而約略象徵漢字「以」的象形初文,而漢字「以」的象形初文形似「b人」或「b亻」的組合,可說是幾乎直接意通於 English 的 by (有「憑依」、「傍依」、「憑由」等類似含意),後世演化爲形似「ㄙ人」的組合而演變爲「以」形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human rights 與「全高級民人利權衡通則」或「全人類權利通則」及「人權」的轉換密碼




human:hu 代替 huge,huge 有宏巨、高極、泛廣之意,此處引申爲「高級」;man 與漢字「民人」相通,human 本指生物分類中的「高級民人」,也就是「高等人種」,可能不包含其他猿猴狒狒等靈長類動物,也不包括其他動物和植物,所以「人類」在 English 中記爲 human being、human race 或 humankind,此處 kind 有「科第」、「種類」、「親的」、「親比」之意,和台閩語語音漢字「親像」含意相近,因爲 kind 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親切」或「愷切」。所以,human ㄧ字詳細直譯也就是「宏民人」或意譯爲「高級民人」、「高等人類」等,也就是指ㄧ般的人類,而且 hu 發音接近 whole,幾乎就是「全民人」或「全人類」之意了!所以現代中文多將 human 漢譯爲「人類」,在此則多簡譯爲「人」。

rights:rights ㄧ般發音與代表「右側」的 right 類似,只是後面加了s 與 t 合成爲尾音 ts。此處 ri 形聲漢字「利」的台閩語發音 lái,實際發音爲 rài;gh 可能形聲並縮寫台閩語「權衡」二字的發音 guán-hîng,但是口語中 right ㄧ字的 gh 不發音,可能只是作爲會意之用;ts 可能約略形聲漢語「則」的起音而代表漢字「則」,也就是指這是一個守則、法則、共識、通則等,即所謂來自近代西歐哲學家所啓發的「天賦人權」的原則理念,也就是類似 English 的 natural rights 或 Latin (拉丁語) 的 jus natural。所以,rights 在此和左側右側的關係沒關係,而是指「利權衡通則」,簡稱亦即「權利通則」。


human + rights = human rights,直譯其意即「全高級民人利權衡通則」或簡譯為「全人類權利通則,因爲 right 一字也可能通過 r 和 tree (樹、植木葉葉,意指「樹木」) 的關係轉換漢字「木」、i 通過 with (維繫與參和、與) 轉換漢字「與」、g 約略形聲漢語「雚」的起音、h 約略形聲漢語「禾」的起音、t 約略形聲漢語「刀」的起音而轉換「刂」偏旁符號而以漢字「木與雚禾刀」即「木與雚禾刂」的組合轉換漢字「權利」二字。一般英漢字典大多更簡化的翻譯爲「人權」。


由上述分析可知,當你發表了什麼議論,別人回應說「You're right!」,可別以為人家在說你是右邊的,也別高興的太早、以為是在認同或肯定你的說法是好的或對的,因爲意思應該比較像是「你有利權衡這麼說!」或「你有這樣說的權利!」甚至是「你有這麼說的言論自由!」,頂多可能帶有「你講的還滿正經的!」之意,因爲台閩語正好以「正邊」或類似 「just 邊」的感覺來表達「右邊」的概念,此外台閩語「倒邊」則是「左邊」之意,「倒邊」和「倒退」的方向是不同的、彼此約呈 90 度夾角的關係。


P.S. 全人類權利通則 (全高級民人利權衡通則、人權守則) 30條 (締約) -- HUMAN RIGHTS 30 Deals (直譯版)

01. 我們全皆生來自由和平等。-- We all born free and equal.

02. 不可降減失去人類之最低限的待遇。-- Don't discriminate.

03. 權利達于生活。-- The right to life.

04. 沒奴役制度。-- No slavery.

05. 沒痛苦折磨。-- No torture.

06. 你握有權利,不管你走到何處。-- You have rights, no matter where you go.

07. 我們是全都平等面對著律法。-- We are all equal before the law.

08. 你的人權是被保護著的憑由律法。-- Your human rights are protected by law.

09. 沒有罔顧法律的偵察拘留。-- No unfair detainment.

10. 權利達于討論議合或選擇。-- The right to trial.

11. 我們是全都永遠是無瑕疵的,直到被証明爲可咎責之事態。-- We're always innocent till proven guilty.

12. 權利達于保護個人之範圍的私隱。-- The right to privacy.

13. 自由達于移動行為。-- Freedom to move.

14. 權利達于尋求ㄧ處安全舒服之居所去生活。-- The right to seek a safe place to live.

15. 權利達于一內地 (本土、原住地、原居地) 之團圈的隸籍 (包括內省籍、國籍等) 或內地之義名 (名義) 之合聯ㄧ類之地籍。-- Right to a nationality.

16. 權利達于媒合二人之合結或婚姻和組織家庭。-- Right to marriage and family.

17. 權利達於你可擁有事物(是複數)。-- The right to your own things.

18. 自由于思想。-- Freedom of thought.

19. 自由于出示表明顯示之名或表達印像。-- Freedom of expression.

20. 權利達于公佈之形式的會合眾聚集結社盟邦聯友誼義等。 -- The rights to public assembly.

21. 權利達于人民權勢 (民主)。-- The right to democracy.

22. 社會救助於全體。-- Social security.

23. 為于工作 (作工) 之入收權利。-- Work's rights.

24. 權利達于玩遊自由。-- The rights to play.

25. 食物和歇息處(乃是)爲了(滿足)所有的人。-- Food and shelter for all.

26. 權利達于益助教習 (教育)。-- The right to education.

27. 創作原著版權。-- Copyright.

28. ㄧ個放諸四海皆公平合理與自由的世界。-- A fair and free world.

29. 負責任之能力。-- Responsibility. 

30. 沒有人可能奪褫遠移你的權利。-- No one can take away your rights.


後記:rights 一字和 right 的不同,除了複數和單數的關係,是否也有「權責」和「權利」的不同呢?......頗爲耐人尋味!也就是說,兼顧音韻來看,並且考慮「利益來自得失的權衡」之觀點,那麼 right ㄧ字的「權利」也可能包括「任之權衡度」的含意,而 rights ㄧ字的「權利」也可能包括「任之權衡責」及「利於權衡責」的含意而包括了「權責」之意境,不是有權無責的,也不是濫用權力的。



#參考:全民人權基本守則 (Human Rights Initiative) 影片集 --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belong 與「歸屬」的轉換密碼


【附圖:「歸、屬、尸、尾、蜀、虫」六個漢字的字形演化及 English 的 belong 與「歸屬」的橋接關係。】


b:通過大寫 B 象徵漢字「歸」中的符號「𠂤」。殷商甲骨文有「歸」字的初文,但只有「𠂤帚」二個符號組合,沒有後來添加的符號「止」,但是從其符號「𠂤」的原始字形更看得出符號「𠂤」與 English 字母 B 的相似度。

e:通過大寫 Ε 的左右鏡像象徵漢字「歸」中「帚」的上半部類似「彐」的符號。殷商甲骨文中「歸」字初文中的「帚」比較像「习木」上下相連合成在一起的感覺,但少了「木」中的橫畫「一」,可能是抽象的描繪「帚」的一種原始而簡單的造型。「歸」字之所以把「帚」連繫到「𠂤」,或許是以「掃成一堆」或引申出「移爲一隊」的意像來會意「歸」字的含意,因爲「隊」字左偏旁的符號「阝」就是源自「𠂤」,也和「師」字左偏旁的符號來源相同,而「師」字在古代也有 -ship (繫縛、繫配、繫帶、帶隊、帶領、同舟共濟、師傅......等等之類的關係) 之意。

lo:l 通過大寫 L 再翻轉ㄧ下並與 o 合併象徵「屬」字中類似「尸」的符號,而且 o 又可能連繫到 own (擁有) 的含意、加強解釋此處「屬」字的意義。但是,現在包含「尸」和類似「水」的「屬」字上半部的那個符號其實是訛變自篆文以前的「尾」字,可能符號「尸」本身就已經代表不分質感的「尾」了,加了「毛」在其中應該只是代表「有毛的尾」,例如「魚尾」就沒有毛,精確點的話也許應該寫爲「魚尸」,然而實際上這樣解釋「尾」字的象形圖案是錯誤的,因爲「尾」字中的「毛」本來不是表示「毛髮」的「毛」,而是表示生物分類中所謂的靈長類動物的「尾巴」,上面的「尸」本來是側視的抽象人形,雖說是人形,但可能更應該說是有尾的猿猴狒狒形!因爲,就算是人形,也沒有聽說過考古學家曾經發掘出有尾巴的原始人類,即使是人猿或猿人也沒有尾巴,甚至不被歸類爲猿人的猩猩也沒有。不論如何,符號「尸」到了篆文已經認不出來本來的猿猴狒狒等或靈長類動物的身形,反而比較像抽象的尾巴形,那麽也許雖然省去了「尾」字中的符號「毛」,還是能象徵「尾巴」的含意,這或許可以解釋爲何 English 在此處沒有把「尾」字中的符號「毛」表現出來,否則可能就是少了形聲漢語「毛」的字母 m 或代表 hairs 的 h、甚至是代表 tail 的 t 。 換句話說,在漢字文化的意像中,所謂的「屬」就是帶有「你自己的尾巴就是屬於你的」這樣的原始概念。

on象徵「屬」字裡的「蜀」中由「目勹」構成的符號,不包括「蜀」中的「虫」。「蜀」字上面的類「四」形符號本爲象徵眼睛形狀的符號「目」,但「目」要轉 90 度纔比較能意會到它是在極抽象的描繪眼睛的形狀。English 在此處則似乎是把象徵「目」的漢字符號更進一步簡化到可能用來象徵眼珠狀的字母 o。

g:不分大寫 G 或小寫 g ,皆以抽象的方式象徵甲骨文或金文中的「虫」字初文的象形字。據說「虫」字最初也是表示一種類似蛇的形狀,只是很難從文字看出其真實的體形大小,也許只是一種身軀比例較長又可蜷縮的像蛇類的蟲類,但個人不太敢那麽絕對的指認這個「虫」字最初究竟是表示蛇類或是長條狀的蟲類,還是它其實可能只是以一個睜大眼睛的符號和蜷曲的軀幹結構來象徵蟲蛇類等動物處在某種警戒與防衛的狀態中呢?......耐人尋味!


b + e + lo + on + g 省一個 o = belong,意思和漢字「歸屬」二字相同,只是發音和目前習知的漢語不同,這應是出於 English 在此與漢字作了符號字母的象形轉換並且以 English 字母來發音的緣故。漢語「歸」字有「𠂤」的發音特徵,「屬」字則從「蜀」發聲;English 則把漢語「歸」的發音所從之「𠂤」以形狀接近的字母 B 之發音來起音,「屬」字的部份則以代換漢字造字符號的幾個字母組合爲 long 來發聲。


belong ㄧ字在表達「歸屬於」(歸屬于) 或「歸屬之於」、「歸屬至」、「歸屬到」等含意時,English 通常寫爲 belong to,例如:"Someone belongs to some group." 或 "Something belongs to someone.” 的說法,後面這個語法不用「被施設之語意」(passive) 來表達也許看起來有點奇怪,難道某一個事物一定會主動或自動歸屬於某一個人嗎?不過如果已經是習慣用語,也就很難討論了。

在文法的世界,「習慣用語」的說詞好像是一個不錯的緩和爭議的防線,好像讓人覺得再囉嗦去談一個長久養成的已經習慣成自然的習慣究竟對不對的問題似乎有點不太厚道啊!?

不過,漢字文化的習慣用語通常也沒有「那個是被歸屬於誰」的說法啊!頂多加個「是」字說爲「那個是歸屬於誰」,最常聽到的還是「那個歸屬於誰」的簡單語句。究其原因,可能「歸屬」的「歸」字及 belong 的 be 在此就已經帶有一般稱爲「被動式」或 passive (可能意爲 be activated & set situation's vocal essence) 的性質了!

 
【附圖:「歸、屬、尸、尾、蜀、虫」六個漢字的字形演化及 English 的 belong 與「歸屬」的橋接關係。】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easy 與「易;易有三易;逸;容易;簡易;簡單;不易 (一小易、一直小易)」等的轉換密碼,兼談 a piece of cake 與「一件較輕鬆容易的事情」之寓意的轉換


e:通過大寫 E 抽象的象徵「易」字中的「日」。


asy:可能與「易」字中的「勿」相通,也就是從 a 的大寫 A 通過「合」之意轉換「包」之「勹」;s 則代表 small、細微,因爲「勿」字本有「微小而不明顯的物體」之意,大而明顯的纔稱爲「物」;此外又以 y 象徵「勿」字中的二撇筆畫,也可能代表 small 中的 ll;此外,漢字「易」的華語起音也有 yì 的拼音方式,起音爲 y,但 English 的字尾 -y 有時也有表示儀容狀態等的形容或形容詞之意,或代表「樣」、「樣的」、「樣子的」之類的含意,例如 angry、lousy、lazy、happy、fury、busy......等。


e + asy = easy,即與漢字「或「易之」、「易樣」、「易之樣」等相通。漢字「易」的內涵若根據東漢時期的經學專家鄭玄 (公元 127 年 ~ 200 年) 所言,主要有三個面向,即「簡易、變易、不易」,而 easy 的動詞或名詞 ease 更點出「易」有 abbreviation、serial-variation、eternalization 之三易的特質,甚至 easy 一字也能約略形聲而解作「易have三易」即「易有三易(P.S.參考【附圖:easy 與「易」的轉換密碼】)


此外,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記載「逸,失也。此以曡韵爲訓。亡逸者、本義也。引伸之爲逸游、爲暇逸。从辵兔。會意。夷質切。十二部。兔謾訑善逃也。說从辵兔之意。謾、訑皆欺也。謾音蠻。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兔善逃、故从兔辵。猶隹善飛、故奪从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可知 easy 也可能有「」、「逸樣」、「逸之樣」、「逸鬆樣」、「逸行樣」、「逸形樣」、「逸游」、「逸暇」或轉注爲「失嚴」的語意之可能,因爲 easy 或 ease 的發音正與其中引述《廣韻》記載漢字「逸」的發音「夷質切」之「夷質」相當接近。


【附圖:easy 與「易」的轉換密碼】



根據上述來分析 English 中的 a piece of cake ㄧ語爲何會帶有「一件較輕鬆容易的事情」的寓意?其轉換密碼可能如下述:


a:English 的 26 個字母中的第一個字母就是 a,此處可能象徵 number one,也就是代表數字「一」。


piece:形聲漢字「片切」的漢語發音,意爲ㄧ個切片,但是 ce 目前通常發音 s,能表示ㄧ個散分開來或分別之類型的意思,即 separation,並不強調ㄧ定是用刀子切分開來的。所以,此處 piece 應是單純的代表較小的單位或部份的意思,類似片斷、片段等含意,也可能寓意ㄧ件事情的「件」字。


of:相當於漢字「于」或「關于」、「源于」、「屬于」等,語法是「A 于 B = B 之 A」,或有「關於」或「屬於」、「源於」之意,但是現代漢字白話文中「于」已成罕用字。古代漢字文化對「于」字的用法也很混亂,有時候又像「於」字ㄧ般使用,但是「於」的意義應是類似 in、at、on 等連接位置或地點等的介系詞。


cake:cake 一字通常被譯爲「蛋糕」,但其實糕不一定加蛋,也許直譯爲「塊糕」更貼切。所以,既然是塊糕,質地空隙可能較多、較鬆軟!所以,a piece of cake 除了「輕而易舉」的寓意,其實可能還有「鬆」的意思,也就是類似輕鬆、輕易、容易、easy 之意。換句話說,cake 與「較輕鬆容易的事情」的轉換來源有可能是:cake = ca + k + e = ca ( ca 實際發音的起音是 k,似與台閩語 「較」字的發音之一 ka 相通 )+ k (台閩語「輕鬆」二字的發音 kînsang 之起音) + e (easy 的起音並代表 easy,此處 e 發音爲長音的 i、與字母 E 發音相同,也是漢字「易」的漢語起音,但此字尾 e 在 cake ㄧ字中通常發音不明顯 ),另外再聯繫到 case (即可能由 cake 諧音聯想到 case 一字的「件事一」即「一件事」之意,引申出「情事」即意通「事情」的寓意)。


a + piece + of + cake = a piece of cake = ㄧ片于塊糕 (意通「塊糕之一片」或「塊糕的ㄧ片」),並聯繫到 case ㄧ字而轉換爲「一件較輕鬆容易的事情」之寓意。



後記:easy 與「容易」、「簡易」、「簡單」及「不易」(一小易、一直小易) 的橋接轉換


easy = Ea雙易 = 匚一aa易 = ㄇ丶o o 易 = 冖丶oct-Loct- 易 = 宀八L八 易 = 宀谷易 = 容易,其中字母 a 先通過字體 а 分解爲符號「o 」再做後續轉換。


easy = ea三易 = eeeaaa易 = EEE合AA易 = ⴹⴺ日合ΛㄧΛㄧ易 = 門日𠆢丨𠆢丨易 = 間个个易 = 間竹易 = 簡易


easy = ea三一 = eeeaaa單 = EEE合AA單 = ⴹⴺ日合ΛㄧΛㄧ單 = 門日𠆢丨𠆢丨單 = 間个个單 = 間竹單 = 簡單,其中「一」轉注「單」。


easy = ea小易 = 一小易 = 不易,此時即吻合前述鄭玄所說「易有三易:簡易、變易、不易」中的「不易」,而橋接式中出現的「一小易」可能纔是鄭玄所謂「不易」的本意,因爲「易」和「不易」其實是相反詞,兩者若是同義就會不合邏輯,但是如果一直進行著極微小的變易,却不容易被察覺到正在變易。例如,一般植物的生長過程可能就是這類「一直小易 = e1sy = easy」的變化型態之典型,它慢慢地扎根、發芽、出莖、厚幹、伸枝、發葉、結苞,直到有一天纔突然開花,然後纔結果;又例如有些困難的事情,每天都小小地練習ㄧ下,久了以後就可能熟能生巧。當然,如果只是將「易」當作一個有關於「易」的思考主題,自然也可能包括探討爲何會「不易」的這一部份。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