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字中「夕」、「月」融合的符號可能指夜晚中發光的月亮或月球 (moon -- 冥月、明月,oon 的組合可能象徵漢字「月」);「又」在此字中指增加夜晚照明的幫助,類似 English 中 give me a hand with lightings in dark night 之意;「示」指天光向下照射四方,有 shine 的意思。
因此,「祭」字最初造字的概念可能是:月亮在天空裡發光,實爲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居間中介反射太陽發出的日光,故有 inter- 及 intro- 之意,爲「際」字的初文。
換句話說,古代ㄧ般的祭典可能沒那麼神秘,不過就是聚集四方部落或諸侯一起参加的正式慶典或國際、州際、部落際等比較 inter- 的大型聚會,當然也可能包括各地宗教方面的交流,以及ㄧ起禱告上帝、祈求天神保庇、求助於宇宙未知力量幫助的儀式。這也是爲何《孝經.士章疏》記載著:「祭者,際也,人神相接,故曰際也。」。
所謂「左阜右邑」,「際」字本來可能專指「阜之間」(阜祭),亦即「港口之間」(港口際、inter-ports) 或「部份之間」(inter-parts),後來演變爲 English 中 inter- (際連;於間連) 的常用翻譯字,例如:international (際連內省的) 被現代中文譯爲「國際」、「國際的」;internet (際連網) 被譯爲「網際」......
由上述推論便可以解釋,爲何「警察」的「察」字中也帶有「祭」,因為「祭」在古代也有請示天神「光鑑」、「明察」的意思。漢字文化最古老的書《尚書.大傳》也說「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換句話說,「祭」其實本來也有類似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的意思,而「祭司」就可能類似現代的 international police (中譯「國際警察」)。
【附圖: 現代「國際警察」組織的標誌 / 圖片採自網路】
亦即,遠古的祭祀活動除了祈禱神靈保庇之外,還含概了察辦部落邊境的兇殺案件,甚至包括調查牲口的不明死因。也就是聚集各部落的酋長祭司等、恭敬的採取受害者被殘殺的屍塊來仔細檢驗並作爲通靈感應的媒介、求取天神或亡靈的啟示,以便偵察不明的死亡案件。「祭」字後來之所以有殺牲取肉並且拿來拜拜的解讀,可能是ㄧ場誤會。
事實上,漢字中類似「月」或「夕」的符號也可能代表「肉體」,而這「夕」與「死者的遺骸」更可能有些關聯,這可以從台閩語「死」發音近似漢語拼音 xì 看得出來,也可能是爲何甲骨文「祭」字中類似「月」的符號最初寫爲類似「夕」的原因。
從「祭」字與 inter-、intro-、intra-、警察、偵察、察驗、神通的關係來看,「祀」其實也是古代部落際間偵辦部落邊境兇殺案件的一個重要環節。
「祀」中的「巳」來自ㄧ種符號化的蛇,但是這種蛇可能是無毒的。也就是說,遠古可能稱無毒的蛇爲「巳」(發音與 English 的 snake 有關)、有毒的稱「它」(發音與 English 的 toxic 有關),現代則通稱爲「蛇」。
由於蛇俱備隱匿潛行的行動特質及快速精準的補捉能力,可能被古人視為一種神探的象徵,或是用高舉天真的小兒來象徵「目擊者」(witness) 或「提出的証據」(evidence、object) 的可信度。這可以解釋爲何甲骨文中與「祀」有關的字形有的以蛇形來顯示、有的則以抬舉小兒來顯示,至於帶有甲面的「禩」字形則是表示辦案的理性和鐵面無私、以掩蓋面部表情來表示辦案時不作情緒性的主觀判斷。
【附圖:「際、祭、祀、禩」字形演化】
由此可見,遠古「祭」字可能代表的是和祭司有關的部落際警察 (inter-tribes police) 或國際警察 (international police) 與其偵辦兇殺案件的官方工作,「祀」則比較偏向民間私家偵探及目擊証人和各種証據的收集偵訊和檢驗。
事實上,西方文明的宗教如天主教至今仍設有告解室,兇殺犯往往禁不起自己良心的譴責而向神職人員告解,從而順利偵破案件。古代東方文明的祭祀場合可能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犯案者在尋求心靈的懺悔時,往往會徘徊在犯案現場與宗廟會所,正好落入檢調人員設下的天羅地網 (即古人所謂的「天祭地祀」),而犯行較輕者也能就近藉著宗教道德的力量加以感化。
換句話說,《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其實可能是在強調:「對於國來說,調查局和國安局 (或國防部)算是很重大的國營事業。」。就像美國政府 U.S.A Government 也經營 FBI (聯邦調查局) 和 CIA (中央情報局) 兩個重要的政府單位ㄧ樣。
從「祀」帶有「目擊」、「舉証」的意義來看《明史.海瑞傳》「......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意思就可能是說「......海瑞本來在他的轄區被控貪污擾民,重用他的朝廷暗中把他調職到吳地擔任巡撫,經過半年以後,原來轄區指控他的市井小民聽聞此事,以為他纔正要開溜,於是就想要擋他、不讓他從道路出走,市井小民擁擠在路上號哭、怨聲載道,甚至找了畫家繪製他的人像畫,以便讓大家指認他,防止他逃走。......」。
換句話說,這話裡的「家繪像祀之」有點像把海瑞當通緝犯似的,請畫家畫了比對他容貌的畫像,以便用來逮捕他。有些譯本把這段文字解讀爲用畫像來紀念死去的海瑞,可能是誤解,因爲此時海瑞還活著啊!
所以,從上述推理可知,《說文》「祀,祭無已也。」的意思可能是說:「祀不是靠以前已經有過的經驗理論,而是要不斷的找出確實的人証、物証、......等等証據來察証。」(P.S. 其中的「也」字有 ......、等等、etc. 的意思。)
P.S.1. English 中的 chaplaincy 通常指禮拜堂牧師的職位,也和宮廷牧師職位、軍中牧師、醫院牧師、監獄牧師、猶太教士、宗教儀式主持者的職位等有關,好像是比代表牧師、教士、僧人、祭司等的另一個字 priest 更古老的字。其中,cha 發音接近「察」、cy 發音接近「司」,似乎也和古代漢字文化中帶有「祭之言察者」意義的「祭司」相關呢!那麼,既然 English 的 complain 有「抱怨」的意思,是否 chaplain 本來是指「察怨」的意思呢?而「察怨」是否又和「察明死者冤情」有關呢?
P.S.2. English 的 police ㄧ字除了通過「police = p.o.lic.c.e 省一個 c =卜.又.兩十.句.言 = 卜又.十十.句.言 = 攴.艹.句.言 = 攵.苟.言 = 攵苟.言 = 敬.言 = 敬言 = 警」的橋接式轉換漢字「警」,還帶有「警員」、「警察」、「警司」之意。古代漢字文化很少說「警察」,只說「察」,而且「祭」、「察」兩字相通,不見得和現代所說的「祭祀」觀念相關。這一點也是看古書時得謹慎詮釋的地方。有趣的是,police 直譯的話似乎有點類似「包理事」或「包理司」即意通「包公大人的理事(司)」之意呢!
【附圖:警字演化】
P.S.3. 「包公」語出明代末年的推理小說《包公案》,描述公正的包拯斷案的故事,直到目前為止也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說。參見:Wikipedia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5%85%AC%E6%A1%88#.E5.8F.83.E8.A6.8B
P.S . 相關文章: 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