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被誤解的「拜拜」


《荀子·大略》說「平衡曰拜」,「拜」的現代華語發音是 bài,音義也都接近 English 的 balance 或 bal. (balance 的簡稱)。可見,後世很多人誤解了「拜」、「拜拜」甚至「一拜、二拜、三拜」(可能本指多次秤量以求得較準確的計量數值) 等等的意義,它其實和莊稼收成的計量有關,是古代農業文化發展出來的經濟用語,反而可能是殷商人失落的部族之一 Anglo-Saxons 的 Englic 演化的 English 還保留了「拜」字古代的意義。


P.S.《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的術語詳解:

,balance 或 bal. (balance 的簡稱),平衡。

,把農作物擠榨粹取出油脂或汁液,亦即 extract (squeeze) cereal or malt or fruits or other farm crops to liquid oil or juice。

稽首,即「稽 soil-bean 或 soy」,即「擠榨土豆或大豆成油脂」,即 squeeze soil-bean or soy 來製造 oil。[P.S. 此處「首」可能是土豆或大豆等豆類雜糧農作物的代稱,音義與 soil-bean (土豆) 或 soy (菽、大豆) 系出同源。漢字「頭」、「首」意思相近,由於豆類也是植物開始生長發芽的種子,可能因此也被古人視爲農作的開頭之物、首要之物,此外「首」字也可能約略象徵大豆類植物的果實。]


,與桑樹 (mulberry) 有關的工作事項。

稽顙,即「擠榨桑椹成汁」,即 squeeze 桑椹 (mulberry) 來製造桑椹汁 (mulberry juice) 。

平衡曰拜,意思是「平衡」就是「拜」(balance)。(P.S. 「拜」字象形也有形似「手 + 麥禾」的字體,可能代表ㄧ手抓起ㄧ把主要糧食作物麥子作爲秤重計量的衡量單位,也代表並比衡量的意思。)

下衡曰稽首,意思也就是用一把豆類所榨的油脂和上述衡量單位一把麥子並比衡量,此時豆類油脂的一端會往下偏斜,意思也就是豆類油脂的比重數值比麥子還大。

至地曰稽顙,意思也就是用一把桑椹所榨的桑椹汁和一把麥子並比衡量,桑椹汁的一端會往下偏斜直到接觸至地面,意思也就是桑椹汁的比重數值比麥子大很多,這應該是因爲桑椹汁的水份多,而水的密度也高。

可見,荀子是通過一個容積單位的平衡實驗來測量不同的收成農作物的比重或密度,同時得到豆類油脂的比重大於麥子、桑椹汁的比重也遠大於麥子的結論。這樣只要參考天秤的刻度,他就可以簡單的制訂出一把雜糧作物可以換取多少把的主要糧食作物,同時提供當時的交易市場一個方便的交易換算法則。


後記:balance 與漢字「拜」或「平衡」的橋接小解析

:周代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在《荀子.大略》中說「平衡曰拜。」,漢字「拜」可能本爲和天秤有關的度量衡之計量用語,後世演化出來的字形中有許多橫畫可能象徵稱重衡量所使用的砝碼或計量刻度,似與 English balance (拜;平衡;秤量;秤重;......) 一字的概念直接相關。

bal.:拜,balance 的縮寫。

balance = 木合Λ合人習樣 = 木合V合人習樣 = 未合人學樣 = ,此爲描述漢字「拜」的金文字體之一,即「人類學習植物維持重心穩定而不傾倒」之意像,其中符號「未」本爲草木形,後來又演化出「手」形。(P.S. 參考文末【附圖:拜字演化。......】)

balance = 比合兩手一 = 比合手一手一 = ,此爲描述漢字「拜」的戰國時期字體之一或篆文字體之一。此橋接式中的符號「比」在篆文字體之一裡也有表現出來,但 balance 若轉換戰國時期的字體之一時這個「比」就只是類似「並」之類的構字用語。

balance = palm兩繫十 = 手手繫一 = 龵手繫一 = ,此爲描述漢字「拜」的篆文字體之一。

balance = b.a.la.n.ce = .A.人一.. = .... = .角大聯行 = . = 平衡。其中 b 約略形聲台閩語「平」的起音,A 約略象徵意會「角」而轉換漢字符號「角」,而 alance 這部份即可能轉換自漢字「衡」的篆文字體或更早期的金文字體。此外,字首 bal 也可能同時約略形聲《荀子.大略篇》所說的「平衡曰拜」之「拜」字的漢語發音。




【附圖:「拜」字演化。金文「拜」字初文的意象或有ㄧ人模仿強風中以根抓地挺立的植物而努力以手撐腿形成桁架結構的姿勢並使自身重心放低以維持平衡而不傾倒的情狀,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則逐漸演變爲二株禾穗類植物並排之狀,甚至有描繪同樣的二株禾穗並排之狀的字體,似乎更明顯的寓意著「平衡」的含意,篆文「拜」字有一個字形加了符號「比」,同樣可能有「並比衡量」的「平衡」之意,後世對於「拜」字的「躬身敬虔貌」或「行鞠躬之禮」等類似含意的詮釋可能是很大的誤解。】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