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oyster 與 pearl / 圖片採自 Unsplash】
oy:約略象徵漢字「可」並約略形聲「蚵仔」的台閩語發音,也代表漢字「蚵」或「蚵仔」。「可」字的遠古象形字有一說就是「植物的柯枝形或枝枒形」、「口」是音符或指端口部份,English 可能以 oy 來代替漢字「可」。由於柯枝或枝枒是植物較軟的端部,可能引申出軟嫩之意,所以個人覺得此處的 o 或也有 soft 之意,畢竟「蚵」本是一種帶有甲殼的軟體動物。另一個可能是,此時符號「可」若轉 90 度也可能約略象徵一個打開外殼的貝類或蚌類,裡面的符號「口」則象徵貝殼或蚌殼內的一塊貝肉或蚌肉或其中可能包含的一顆珍珠 (pearl)。
s:約略象徵帶有 S 形曲線狀的漢字「虫」之甲骨文字體,也可能同時代表 shell,意指「遮盔」或「甲殼」、「貝」等。
te:t 代表 taurus (在 Latin 語源中也有「牡牛」之意) 而轉換漢字「牛」或通過「t = tt 省一個 t = Tten = 亻十 = 𠂉十 = 牛」的轉換,e 代表 earth 而轉換漢字「土」,所以此處 te 轉換漢字符號「牛土」即「牜土」的組合即「牡」字。
r:約略形聲漢語「蠣」的起音。
oy + s + te + r = 可 + 虫貝 + 牡 + 蠣 = 可虫 + 貝 + 牡 + 蠣 = 蚵 + 貝 + 牡 + 蠣 = 蚵貝 + 牡蠣 = 蚵貝牡蠣 = oyster,直譯即可能爲「蚵貝牡蠣」,也就是融合了「蚵」、「貝」及「牡蠣」三個概念,甚至可能包含了「蚌」的概念,因爲其中 te 也可能同時通過「te = 虫E = 虫丨三 = 虫丰 = 蚌」轉換漢字「蚌」。
此外,oyster 也可能通過「oyster = ox一雙虫與厲 = 牛丨二蠣 = 牜土蠣 = 牡蠣」直接轉換漢字「牡蠣」。或是,oyster 又另有「可虫體軟」之語意,此時 o 代表 OK (可以) 而轉換漢語「可」,s 約略象徵蠕虫狀而轉換漢字符號「虫」,ter 則約略形聲漢語「體軟」再轉音,而「可虫」即意通漢字「蚵」,但「可」字於此同前述分析可能同時帶有「殻、貝肉、珍珠」三個描述此種動物的特徵。
另外,若考慮 Greek (廣人之講、廣遼之講 / 希臘語) 的 óstreon 一語也指「蚵」或「牡蠣」,並且其中的 streon 或可能與漢字「虫」互轉,類似 English 的 strong 與漢字「強」的關係,那麼語源和 Greek 之 óstreon 一語也有關係的 oyster ㄧ字本身可能就已經與漢字「蚵」互相橋接轉換了。
台閩語通常稱 oyster 為「蚵仔」(éàh -- 蚵兒、蚵仔) ,而 oyster 也能橋接於「蚵仔」二字,即 oyster = 口一豎虫兒 = 口一丨虫仔 = 口一亅虫仔 = 口丁虫仔 = 可虫仔 = 蚵仔。此外,由於台閩語「青蚵」可能有「新鮮蚵」之意,也就「青蚵」可能和「生蠔」的意思差不多,但是「蠔」可能是體積較大的蚵。記得以前到 France 去旅遊時在 French 餐廳看到的生蠔真的很巨大,吃生蠔的時候若不加佐料可能會感到有點噁心,而 Modern French 之「蠔」稱爲 huître、Old French 的 ahuge 又相當於 English 的 huge 一字,可見所謂的「蠔」似乎真的比較 huge (宏、宏之、宏巨、宏巨樣、很巨樣、大巨、大巨之),又可能類似較大的「蚌」或「蛤」。
所以,既然漢字古書曾說「蠔,牡蠣。」,而「牡」字又有 bull (雄牛、公牛) 之意,顯然「牡蠣」應該也像「蠔」一樣很 huge (宏巨、很巨樣) 纔對。English 的 oyster 一字似乎同時表達了漢字「蚵」和「牡蠣」,而漢字「蠔」則可能與 Modern French 的 huître 較相近,並且「蠔」與「牡蠣」在漢字文化的古書中又曾經被對應在一起互通解釋。
oyster 一字也可能拿來表達「養oyster」或「養殖oyster」的概念,原因可能是字首 oy 也能同時通過「oy = 偶y = yy = 羊eat = 羊食 = 𦍌食 = 養」轉換漢字「養」,或是 oyst 也能同時通過「oyst = oyyst 省一個 y = 偶y眼十歹 = yy目十歹 = 羊eat罒十歹 = 𦍌食直歹 = 養殖」(其中符號「罒十」的下上組合即約略描述漢字「直」的早期字體) 轉換漢字「養殖」。
漢字古籍《荀子.大略》曾經說道「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試譯:Pearl stayed in oyster, rumor settled by smarter. -- 流沙形成的珍珠丸安於牡蠣 (蚵;蚵仔;蚵貝牡蠣;可虫體軟),可能粹煉出智慧的流言則安於智者。],其中的「甌臾」一詞很可能就是約略形聲拼音文字 oyster 之類的單字而造出的語音漢字,這也可能顯示當時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之密切。(P.S. 參考〈rumor 與「兔杵月亮;謠言;論沒源根;論於沒本;妄想;人云云亦;人云云再;流言」的橋接〉--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20/09/rumor.html?m=0)
個人懷疑,漢字文化的古代思想家荀子 (約公元前 316 年 ~ 公元前 237 年) 之所以使用發音與 oyster 之起音 oy 相近的「甌臾」兩字來表達帶有珍珠的 oyster,還有一個明顯的理由,也就是此時「甌」字中的符號「區」可能象徵「包含很多珍珠」的意思,「瓦」則意會其堅硬的外殼,而「臾」字也能約略象徵活體貝類的垂直狀側視形。換句話說,荀子的「甌臾」兩字的運用,不但考慮了音韻,也同時考慮了象形,而其整體的意義更是和他的思想密切關連在一起。
P.S.
Greek:óstreon -- 蚵貝(蚌)牡蠣;牡蠣;蚵;蚵仔;可虫體軟。
Latin:ostrea -- 蚵貝(蚌)牡蠣;牡蠣;蚵;蚵仔;可虫體軟。
Old French:oistre -- 蚵貝(蚌)牡蠣;牡蠣;蚵;蚵仔;可虫體軟。
Modern French:huître -- 蠔;蠔生;蠔牡蠣;牡蠣;蚌;蛤。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