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老子《道德經》「曲則全,枉則直,敝則新」的試譯,兼談「枉」之謎

 古漢字文化的經典級自然哲學文本 -- 老子《道德經》記載的「曲則全,枉則直,敝則新」之試譯:



the curving follow the whole, -- 曲則全。意即「曲行則從全」,也就是「曲行者(例如:水流、氣流等物質)通常會遵循整體的形勢 (例如:地形、地勢、大自然中的各種變因) 來運行」(P.S. 此處「則」是動詞,字義可能含概「通則」和 follow 之意,且類似「遵行」、「順應」、「跟隨」、「跟從」、「效法」之類的含意,即 follow = Fdot兩零one雙 = 刀點兩〇ㄧ雙 = 刂㇀丶口二 = 刂貝 = 則,其中 f 通過大寫 F 轉 90 度約略象徵漢文「刀」而旁通漢文「刂」。),後世衍生出成語「委曲求全」,但意思好像有點走樣了,因爲自然哲學中不會有「求」這種由人為的心態所驅動的行為。


the growing follow the straight, -- 枉則直。意即「枉則從直」,也就是「從土中發芽生長的幼苗,通常會順應它直接覺察到的情勢來發展」(P.S. 其中 growing 即「枉之名動」或「枉之名詞」,此處即由漢字「枉」之篆文字體的「從土中發芽生長的幼苗」之意像寓意著「(正在)往上生長或成長的事物」。 ),後世衍生出成語「矯枉過正」(它就是正在生長,你卻還要去矯正它,那可能只是在用你快要過時的正去壓抑它時興的正而已 / 如此翻譯可能比較兜得上老子「自然無為」或「無為而治」之類的思想主軸)、「貪贓枉法」(此處「枉」可能是「無」或「忘」或 unaware 的誤寫) 、「枉顧人命」(此處「枉」也是「無」或「忘」或 unaware 的誤寫) 等。


the binding follow the new. -- 敝則新 。意即「敗兜則從新」或「拼湊則從新」,也就是「補填、修補、拼合或重整組織本身的缺失時,通常會跟隨著外在環境流行的新型態趨勢來發展」(P.S. 此時從「流行」又可能回歸到前面「曲則全」提到的「曲行」,從而構成一個適應環境變化的自然循環之發展運作。所以,我們會發現,bind 倒過來寫成 dnib 就有點類似 develop 的意境,亦即 bind 的目的常常是為了 develop - 敗兜是為了展發。),後世衍生出成語「敝帚自珍」、「敝帚千金」、「棄如敝屣」、「敝書襤褸」、「焦唇敝舌」等,但其中「敝」字的意思可能有點走樣了。無論如何,不要將 bind (敗) 誤會成「失敗」及 bend (扳;彎;曲;折;拗;扳彎;扳動;扳拉;彎曲;彎折;曲折;拗彎;拗折;扳指;拗指;扳身;彎身;弓身;彎體,類似「彎身」;曲體;屈體;屈隨,類似「屈從」;屈服;屈向;扳向;彎向,類似「倒向」、「傾向」;變曲,類似「變彎」;彎彖,類似「彎轉」;歪曲;曲扭;碰法,類似「觸法」;朝,類似「朝向」;趨,類似「趨向」;傾;扳動;彎曲)。(P.S. 參考〈bind, combine, compose, pin, pinch, paste, pastiche, patch 和「敝」、「弊」、「敗」的轉換密碼〉--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6/04/bind-combine-compose-pin-pinch-paste.html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c92cc17fd89780001829e33




【附圖:漢字「枉」的篆文字體】



P.S.「枉」之謎


漢字「枉」的篆文字體可能是符號「木生土」或「木ㄓ土」(相當於「木止土」) 或「木牛工」之三種符號組合的匯整,而非後世誤認或誤傳的「木屮王」組合,也不是進一步簡化的「木王」組合。


所以,從篆文字體來看,還可以看出漢字「枉」可能有「木由土生」或「木增生」或「木增長」的象徵性而寓意著「生長」、「成長」及「展發」之意,即類似 English 的 grow,即 grow = grouw (約略的實際發音) = 牛兩one聯wood = 牛二一聯木 = 牛二一一木 = 牛二|一木 = 牛土一木 = 生土木 = 枉,其中 g 約略形聲台閩語「牛」的起音,而「牛一」又組合爲漢文「生」。


但是,後世以至現代中文漢字的「枉」字似乎模糊了本來的意思,大多用於「冤枉」、「枉然」、「枉顧」之類的造詞;或者是說,「冤枉」本來應是「冤屈」之意 (將「屈」字錯寫爲「曲」,而且又誤會「曲」意通「枉」)、「枉然」本來應是 wastifully (廢空形容然) 之類拼音文字的擬音式誤傳、「枉顧」則本來應是「無顧」(意通「不顧」) 或「忘顧」的轉音及誤寫或是 unaware to care 的縮轉音兼誤譯。


在楚系帛書的字體中,另有看似「木止丿工」、「木止丿土」和「木止𡈼」組合的字體,似乎也和古代的某種「工事」或「工程」方面的術語相關,而且其中的符號「丿」及符號「𡈼」還可能進一步關聯到「挺進」、「挺舉」、「挺撐」、「挺直」或「斜撐」、「斜向支撐」之類的力學概念,以及現代建築漢字俗語中意通「斜撐」(意通 diagonal bracing) 的「牛腿」一詞及篆文字體「木牛工」之組合的解字視角。由於老子李耳 (公元前 571 ~ 公元前 470 年) 據說本來是出生在楚國的楚國人,所以這個意思就不能完全忽略。


因此,前述的「曲則全,枉則直,敝則新」也可能有另一種濃縮的解釋:「曲枉敝則全直新」,亦即「自然界的『曲、枉、敝』三者的性質,都對於保持、輔助或支撐著『全、直、新』這三者的性質有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老子這段話也可能讓我們更加理解其「無用之用大用矣」的概念。例如:一把直尺變形了、歪掉了,此時我們可能會想要把它丟棄或回收,但是老子卻可能會說:「難道我們永遠只會畫直線?……永遠不會畫到曲線、歪線、變形線?……難道事情永遠沒有「歪打正著」的時候?……」。


東漢《說文解字》記載「枉,衺曲也。从木㞷聲。」,後世又記載「枉」字的音韻是「迂往切」(華語:ㄩㄨㄤˇ切,反切式發音似 ㄩㄤˇ 而非 ㄨㄤˇ;台閩語:ㄏㄧㄜㄥˇ 切,反切式發音似 ㄏㄜㄥˋ,有點「兇中帶衝」的感覺。)。


其中「衺」字後世多解爲「邪」,但東漢《說文解字》裡,「衺」字的解釋漏字或從缺,只存「从衣牙聲」的附帶描述,可能就類似 一ㄚˊ 或 yiá;而且,「邪」字的意思也可能很多樣,包括「歪」、「斜」、「曲」、「不正」、「不直」,但不一定「不對」或「沒用」(P.S. 例如建築或土木結構裡的「斜撐」不能說不對或沒用,因爲它也是整體結構的一部份,甚至也有「輔助支撐」的重要功能,就像樹木也有斜長的樹枝、曲長的根條;而漢字「曲」的早期象形意義也是一種尺規,即 L 型的工事用「曲尺」。)


此外,同前述,其中「从木㞷聲」的「㞷」(屮王) 是誤認或誤傳,因爲漢字「枉」的早期字體構字都不帶有「㞷」(屮王)  這個組合,而這個誤認或誤傳又影響到後世的字體「枉」也跟著寫錯了。所以,單單從一般字典來看漢字「枉」的意義,可能會覺得有點牽強附會、思緒複雜、字義混亂、不解其義。


詭異的是,若不計較誤認與誤傳的事實,English 的 grow 這個字還是可以橋接於《說文解字》提到的「枉」字之「木㞷」或「木屮王」的組合,即 grow = grass王wood (此時 o 約略形聲台閩語「王」的起音) = 屮王木 = 㞷木 = 枉,或是 grow = grass.wood.王 (此時 o 代表 wood,w 約略形聲華語「王」的起音) = 屮木王 = 㞷木 = 枉。那麼這種情況,究竟算是「歪打正著」還是「正打歪著」呢?


無論如何,筆者不是在說,我們現在就不能用「枉」這個渾字。只是,當我們在看古書的時候,可能必須以古代的字體及字義來思考,比較足以理解古人寫作的文章。


在解字的領域,有時會看到一種講法:「某個古代的文字演化出某個現代的含義,而後古義消失」。但是,當我們在看古書時,古義真的有消失嗎?……應該沒有消失吧!只是閱讀者不知其義而已!……如果古義真的消失,那古書也不用看了,否則硬要套用現代的字義去看古書,可能根本就看不懂,不是嗎?


舉例來說,就拿漢字與拼音文字的橋接轉換來看,我們經常會看到 n 若代表 nose 而轉換漢字「鼻」或是 A 約略象徵鼻形而代表 nose (鼻),然後再回溯到漢字「鼻」的本字「自」而轉換出漢字「自」的情況。此時,漢字「自」的本義「鼻」如果真的消失,那我們也就無從轉換出漢字「自」了。


換句話說,在解字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說什麼「本義消失」這種話,反而應該多多發掘、收集和保存那些瀕臨消失的文字本義及古義,當然也最好不要輕易或刻意地讓它們被消失。


當然,筆者還是要感謝那些雖然說「本義消失」、但還是把一些本義及古義整理羅列出來的解字文章作者,否則「文字的堂奧與空間」(The Subtle Space of Texts) 這個專題中的許多文章也寫不成了。






P.S. 相關文章:LS.文本.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Subtle Space of Text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almost 與「幾;幾乎;幾近;將近;將至;接近;近;大約;大概;差不多;幾庶」等的橋接

 



almost = ㄠ兩man.o斜t = ㄠㄠ(民)人dot㇀t = ㄠㄠ人點㇀t = ㄠㄠ人丶㇀t = ㄠㄠ人戈 = 幾。漢字古籍《易經》中有「月幾望」ㄧ語,意指「月亮幾乎快要圓滿 (望月、滿月)」,其中「幾」字有「近」、「接近」、「將至」的意思,「乎」則是語助詞或意通「於」,而 almost 也可以轉換單一的漢字「幾」來表達此類含義。


almost = ㄠ兩雙ost = ㄠㄠosost = ㄠㄠdot雙one戌一L = ㄠㄠ點雙一戌一亅= ㄠㄠ丷㇀戌一亅= 幾乎,此時用橋接式中的一個 s 約略形聲漢語「戌」的起音而代替漢字「幾」下部形似「戌」字或「人戈」組合的符號。所謂「幾乎」,就類似「近乎」、「近於」;但是古代文章出現「庶幾乎」的句尾時,其中的「乎」字也可能是意通「嗎」或「何」的疑問詞語意,或是類似「呢」、「哪」的感嘆語意。


almost = 幺兩3偶st = ㄠㄠ三sst = ㄠㄠ彡戌三t = ㄠㄠ彡戌ttt = ㄠㄠ彡戌toeTT = ㄠㄠ彡戌止斤 = 幾近,類似「近乎」、「近於」。其中 TT 約略描述漢字符號「斤」的早期字體之一。


almost = al.most = 1寽.3偶雙T = |寽.了二TT = 爿寽.了ㄧ一斤 = 將.了丶一斤 = 將.辶斤 = 將.近 = 將近,類似「接近」。其中符號「|」約略象徵一面牆而轉換漢文「爿」。


almost = al.雙oneㄙ直 = 將.二一ㄙ| = 將.至 = 將至,其中 al 同前述轉換漢字「將」。


almost = al.most = A女.近 = Λㄧ女.近 = 立i女.近 = 立又女.近 = 立扌女.近 = 接.近 = 接近。其中 l 約略形聲台閩語「女」的起音,most 同前述轉換漢字「近」。


almost = A連3和雙T = 夊連三和TT = 止連彡和斤 = 辵斤 = 辶斤 = 近,亦即 almost 也能轉換單一的漢字「近」。


almost = 一連man和s對 = 一連(民)人和ss = 大和糸勺 = 大約


almost = 一人m偶雙t = 大mmtt = 大木nn-L-L = 大木u日丶人ㄈ = 大木ㄙ白儿匸 = 大木㿝丿乚匸 = 大木㿝旡 = 大概


almost = 1二咩one小多 = I二羊一小多 = 工I𦍌不多 = 工丿𦍌不多 = 差不多。其中「差」字的轉換若往篆文字體前身的籀文字體 (似符號「ΛΛ𠂆ΛΛ屮二」的組合) 看,另可能轉換自「alm = allmm 省一個 l 省一個 m = and 𠂆二nnnn = 又𠂆二人人人人 = 屮𠂆二ΛΛΛΛ」,只是作了不同的排列組合。




【附圖:漢字「差」的籀文字體 / 後來的篆文字體又將其中的「二」改為「工」。】



almost = ㄠ二man偶庶t = ㄠㄠ(民)人二庶t = 幺幺人冫庶t = 幾庶,此時爲漢字古語「庶幾」的同義倒裝詞,意思類似「幾乎」、「幾近」、「差不多」。



almost 一字通常作爲附加形容詞或副詞使用,意思類似 nearly、about、approaching、closely 或 close to 等。





P.S. 相關文章:LS.文本.2/橋接文字 - Bridge Word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Mecca 與「滅毀;蒙難;霉運;楣倒;泣哭;悲哀;別告;末日;夢噩;廟城;明光地;善至;善國;首國;首善國;中國;Muhammad誕生地;Muslim合集區」等的橋接

 

【附圖:著名的 al-Kabah 位在 Mecca 之 Al-Masjid al-haram 的合院廣場中,具有 Muslim、Islam 或 Islamism 的宗教意義 / 採編圖片生成自 Google Gemini】

【附圖:著名的 al-Kabah 位在 Mecca 之 Al-Masjid al-haram 的合院廣場中,具有 Muslim、Islam 或 Islamism 的宗教意義 / 採編圖片生成自 Google Gemini】



Mecca = 滅又臼c2 = 滅又臼cc = 滅又臼工几 = 滅毀,此時爲「毀滅」的同義倒裝辭。


Mecca = 蒙E隹ㄈA = 蒙L二隹ㄩㄧΛ = 蒙人二隹廿L = 蒙夫隹廿零 = 蒙夫隹廿〇 = 蒙夫隹廿口 = 蒙難


Mecca = 霉EㄈcarA = 霉εㄇ車夊 = 霉3冖車止 = 霉三軍止 = 霉彡軍龰 = 霉運。從 Saudi Arabia 的地理環境大多是沙漠來看,搞不好這個「霉運」算是當地的一種好運的兆頭,因爲只有溫暖潮濕及不太通風的地方纔容易有發霉的自然現象。


Mecca = 楣ㄧ到1 = 楣ⳇ到I = 楣倒,此時爲「倒楣」的同義倒裝詞。其中 cc 只發一個 k 音而約略形聲台閩語「到」的起音。


Mecca = 3一哭A = 三一哭Λㄧ = 氵一哭人一 = 氵一哭大 = 泣哭,此時爲「哭泣」的同義倒裝詞。其中「一大」的下上組合約略描述漢文「立」的早期字體。


Mecca = 雙E口clothes.heart = 雙|三口衣(服)心 = |三|三口亠𧘇心 = 非哀心 = 悲哀


Mecca = m圓cow口 = nn〇牛口 = 刀勹口告 = 別告,此時爲「告別」的同義倒裝詞。


Mecca = 木一口ㄧ = 末日


Mecca = 夢E口口2 = 夢|三口口口口 = 夢王口口口口 = 夢噩,此時爲「噩夢」的同義倒裝詞,類似「驚恐的夢」或「惡夢」。


Mecca = 廟earth戈oᒣ = 廟土戈dot𠃌 = 廟土戈點𠃌 = 廟土戈ⳇ𠃌 = 廟土戈勹 = 廟土成 = 廟城


Mecca = 明光一 = 明光地,意通「光明之地」。其中 a 轉換漢字「一」再以「一」約略象徵地平線而轉換漢字「地」。


Mecca = 咩一kA = 口羊一䒑矢 = 善至,此時爲「至善」的同義倒裝詞。其中 A 約略象徵一個箭矢狀而轉換漢文「矢」,而漢文「一矢」的上下組合即約略描述漢字「至」的早期字體。


Mecca = 咩k國 = 口羊䒑國 = 善國


Mecca = 目ㄧk國 = 目I䒑國 = 首國


Mecca = 首國 + 善國 = 首善國,類似「首善之國」、「首善之區」或「首都」之意,此因 Mecca 在公元六世紀晚期也是 Arabian 地區的首要政經樞紐。


Mecca = ㄇ一國1 = 口國| = 中國,意通「京師」、「京城」、「首都」(capital) 之類,但是與地名 China 無關。


Mecca = Meeecca 省二個 e = Muhammad言延一牛一 =  Muhammad誕生地,此時字首 M 代表 Muslim 或 Islamism 的教祖 Muhammad。(P.S. 參考Islam 與「義思來自Muhammad;意識連於Muslim;由己人的義;一神靈的義;一心連一義;順从;德義;道;道德義」等的轉換密碼 --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21/09/islam-muhammadmuslim.html?m=0https://vocus.cc/article/613181f4fd89780001d2550b)


Mecca = Muslim圓集區A = Muslim〇集區亼 = Muslim口集區亼 = Muslim合集區,此時意指 Muslim 之宗教禮拜活動的重要集會區域。(P.S. 參考Islam 與「義思來自Muhammad;意識連於Muslim;由己人的義;一神靈的義;一心連一義;順从;德義;道;道德義」等的轉換密碼 --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21/09/islam-muhammadmuslim.html?m=0https://vocus.cc/article/613181f4fd89780001d2550b)



現代漢文或音譯「麥加」的 Mecca 是位在 Saudi Arabia (幸福的合聯民人之地、幸運的全聯民人之地,漢文或音譯「沙烏地阿拉伯」) 西部的 Mecca Province 之首都的名稱。若以 Arabic 發音來拼寫則爲 Makkah,其字義相當複雜,就連語源學者也不一定能清楚指出這個城市名稱的真正來源。


前面列出的幾個感覺有點不幸的意思 (從「滅毀」到「夢噩」),可能來自中東古語 Phoenician 的 maqaq (滅毀,即 maqaq = 滅2q和几 = 滅qq又几 = 滅臼工殳 = 滅毀) 一語及其相關的引申含義。


也許,對於擅長航海及通商貿易的古代 Phoenicians 來說,Mecca 此地曾經是他們經歷的惡夢險境也說不定。巧合的是,Mecca 也能橋接於漢字「噩夢」的同義倒裝詞「夢噩」,即 Mecca = 夢E口口2 = 夢|三口口口口 = 夢王口口口口 = 夢噩。但是,目前仍然沒有明顯的考古證據足以支撐這個說法。


唯一的線索是,在 Quran (經,漢譯《可蘭經》或《古蘭經》) 裡,記載著有兩個遠古的民族 Ad 和 Thamud 因爲驕傲及不敬神而遭到毀滅的事蹟,常常被後世解讀為「因天災或人禍而滅絕的古文明」。


在 Arabia 半島上,已知的隕石坑如 Wabar 隕石坑位在中部沙漠,直徑達數百公尺,而 Wabar 傳說中就是被「毀滅之火」吞沒的城市。如果當時隕石的撞擊點靠近 Mecca 一帶,可能也會瞬間導致「城市歸零」而造成「毀滅」或「廢墟」的印象。


其次,在 Arabia 半島西部靠近紅海的「火山帶」也有熔岩平原(Harrat Khaybar 等),而 Mecca 附近也有古火山地形。如果古火山曾經爆發,附近的城市就可能因爲熔岩、火山灰、地震或長期的「火山冬天」而導致糧荒或災難威脅而荒廢。


再則,在 6000 到 5000 年前,Arabia 半島仍有許多湖泊與草地,但之後快速乾旱化,使得部分綠洲成為沙漠。那麼,當 Phoenicians 來到一處因爲氣候沙漠化而剛剛「失水」或「缺水」、甚至是居民正在被迫遷移的聚落環境時,可能會直觀地以 maqaq (滅毀) 來記錄他們看到的景象。


另外就是,沙漠化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出現沙塵暴、暴雨洪災、嚴重的土石流,以及洪災過後爆發瘟疫的可能,結果導致人口銳減、城市被廢棄。


換句話說,Phoenician 的 maqaq (滅毀) 與 Quran 記載的 Ad、Thamud 兩個巨人族的蒙難事蹟,可能是不同文明各自對於同一類地理天災及城市荒廢現象的兩種版本的記錄。



個人認為,Ad = 1點 = Iⳇ = 亻= 人,可能就是簡單的「人」之意;Thamud = 點和1目與decade = ⳇ和I目與十 = 亻民 = 人民,與 Ad 的「人」之意相較,多了一個「民」字,即類似 English 的 man 或複數形式的 men 之意。傳説他們也是上古的巨人,精通石材房屋的建造。


至於古人在經書中為何要將他們的毀滅與驕傲及不敬神的生活態度聯繫在一起呢?…… 可能還是從他們的名稱聯想而來,即可能編碼自:Ad = 鼻大 = 自大,類似「驕傲」,其中 A 象徵鼻形而轉換漢字「鼻」的本字「自」;Thamud = 神爲慢怠,類似「神被怠慢」、「輕視神」、「不敬神」。


當然,對於後來的、可能曾經扭轉乾坤、化腐朽為神奇、將噩夢轉變為美夢的 Saudi Arabians (幸運的合聯民人眾、幸福的全聯民人族,漢文或譯「沙烏地阿拉伯人」) 來說,那應該又是另一回事了。


據說,最早與 Mecca 直接相關的漢名可見於南宋淳熙五年 (公元 1178 年) 周去非所著《嶺外代答》中的「麻嘉國」。《宋會要》則稱之「摩迦」,《諸蕃志》稱之「麻嘉」,《事林廣記》稱為「默伽」,《南海志》作「默茄」。元朝 (大元大蒙古帝國) 時期的航海者汪大淵曾經遠達「天堂」。《明史》則稱 Mecca 為「默加」。明朝宣德五年 (公元 1430 年) 鄭和下西洋時,他的部下馬歡等七人曾經到過「天方」,他們帶去瓷器等物品,又在當地購買了獅子和駝雞,並且還畫了一冊《天堂圖》纔返回大明帝國的京城,而據說此時「天方」也派遣了大臣、跟隨那七人到大明帝國朝貢。



P.S.


Arabic 英式拼音:al-Kabah -- 者Cube、大Cube,意思類似 English 之  the Cube 或漢字「大立方體」。此立方體構造物位於 Saudi Arabia 的 Mecca City 之 Al-Masjid al-haram (漢文或譯「禁寺」、「大清真寺」等) 的合院廣場中,具有 Muslim、Islam 或 Islamism 的宗教意義。漢文或另外音譯「愷阿白」(《瀛涯勝覽》)、「克爾白」,或義譯「天房」、「天堂禮拜寺」(《瀛涯勝覽》),或音義混搭而稱之「卡巴天房」、「卡巴聖殿天房」等。


Arabic 英式拼音:Al-Masjid al-haram -- 者膜拜於連禁地、大廟寺于者合規,類似「與膜拜者相關聯的禁地」或「合規範者的大寺廟」之意。漢文或譯「禁寺」、「大清真寺」等。其中「膜拜」(Masjid = 膜ㄧ三直對 = 膜ㄧ三|對 = 膜ㄧ手對 = 膜ㄧ手手 = 膜拜) 也可能代換成「廟寺」(Masjid = 廟1雙一I點 = 廟I二一亅丶= 廟士寸 = 廟寺) 等類似含義,甚至可能與宗教方面的「彌撒之地」(集會之地) 類似。


Arabic 英式拼音:haram -- 護欄;護柵;護阻;護保;防保;橫阻;嫌人來免,類似「嫌棄這裡的人或討厭這裡的人就不要來」;閒人來免,類似漢字成語「閒人免進」或「沒要緊的事就不要來」;糊來莫,類似「莫糊來」或「別亂來」;合規,意通「合乎規定」;合律為行,意通「合於規定的行為」,或許古義也有點類似「戒律」或「禁忌」之類;禁地,此時 haram = I12林a雙 = iI二aa = 冫亅二林A也 = ⳇ丶亅二林Λㄧ也 = 小二林兩I也 = 示林二|也 = 禁土也 = 禁地;和睦;和諧。此語出自 Arabic 的 حَرَام 一字,或寫爲 haraam。


Phoenician:葡皮顏色地之言;紫色源地言;火紅色地之說言;鳳鳥地說言;凰凰地之言;火鳥地說言;泛航人之說言;帆航人士之言;護航人士之言;葡皮顏色地之人;紫色源地之人;火紅色地之人;鳳鳥地之人;凰凰地之人;火鳥地之人;泛航遠行之人;葡皮顏色地的;紫色源地的;火紅色地的;鳳鳥地的;凰凰地的;火鳥地的;泛航人的;帆航人士的;護航人士的。漢文多音譯「腓尼基語」或「腓尼基人」或「腓尼基的」。傳說 Phoenicians 擅長航海與經商,曾經在地中海一帶建立龐大的航海貿易網。






P.S. 相關文章:LS.文本.2/橋接文字 - Bridge Word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