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絮一苫(紙)之謎



【附圖:漢字「絮一苫」(意通「紙」在文字的橋接關係中之可能的位置。】



《說文解字》記載「紙,絮一苫也。从糸氏聲。」,其中引用篆文字體來解說,那意味著漢字文化在周秦時期可能就已經有「紙」的存在,而不是一般歷史中記載的「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技術」。(P.S. 但也許蔡倫是將造紙的原料擴大到採用剝落的樹皮、破損的布帛、廢棄的纖維、……等等,似乎帶有資源回收的環保意識,又大大降低了造紙成本。)


所以,既然「紙 = 絮一苫」,且「paper = 紙」,那麼就有可能「paper = 絮一苫」,甚至是「papyrus = 絮一苫」(P.S. papyrus 即西方文明最早出現的紙之名稱,據說源自 Ancient Egyptian 文明,當今漢文又稱之為「紙莎草紙」。#參考:〈paper 與「紙」或「紙的」或「紙似」或「紙樣」或「紙面」或「紙本」或「紙錄」或「紙報」或「報告」或「報表」或「報呈」或「筆試卷」或「紙爲於評量」或「褙裱」或「紙裱」或「蓬蓬草紙」或「紙草紙」等的轉換密碼〉 -- https://lsdesignworld.blogspot.com/2019/02/paper.htmlhttps://vocus.cc/article/61a406e7fd89780001eaed1b)。亦即:


paper = peiper (約略的實際發音) =卜E圓plural.er =卜l三〇複er = 卜l二一圓erer = 卜|二一口E呂ㄧ如 = 卜一II一口m呂I如 = 卜艹口巾呂I如 = 卜艹口糸如 = 苫一絮,即《說文解字》提到的「絮一苫 」之同義倒裝詞。其中「巾呂I」的下上組合約略描述漢文「糸」的篆文字體。


papyrus = peipyrus (約略的實際發音) = 朋一圓卜一如糸 = 雙一〇卜一絮 = II一口卜一絮 = 卄占一絮 = 艹占一絮 = 苫一絮,即《說文解字》提到的「絮一苫 」之同義倒裝詞。(P.S.  Latin 語言中,papyrus 除了有「蓬蓬草」或「紙草」之意,也有「紙」的意思。耐人尋味的是,漢字文化傳說中發明活版印刷術的畢昇,他的名字似乎也和 papyrus  print 兩字都有些許音韻上的關聯,難道「畢昇」只是一個化名?……尤其是 print 一字竟可能精簡地轉換「畢昇」兩字,即 print = p.rint = .日ⳇ|ten = .日亻聯十 = .日亻聯一|.日升 = . = 畢昇。所以,漢字「畢昇」兩字也可能是某種早期的活字排版印刷機之概略的象形表示。)



亦即,《說文解字》記載的古漢字「絮一苫」一詞,若是作爲草名,也可能類似 papyrus 在作爲草名時的意思「蓬蓬草」或「紙草」,也就是當今漢文又稱之為「紙莎草」的植物。只不過是,「絮一苫」一名可能比較像是轉換自 papyrus 一字的倒裝寫法 surypap。換句話說,早在周秦時期,漢字文化可能已經引進了源自 Ancient Egyptian 文明的造紙技術。


不過,單一的漢字「苫」在《說文解字》中又意通漢字「蓋」及「葢」或 covering sheet 之意,甚至就意通 sheet 一字的「草墊」、「草單」、「草蓆」、「枕單」、「枕墊」之類,這也是爲何目前華語「苫」的發音 ㄕㄢ  shan 也和 sheet 一字的起音相近的可能原因。


所以,古漢字「絮一苫」又可能解作「名單」、「表單」、「單子」、「證明單」等的「單」字,即意通 sheet 一字的部份含意,尤其是指那些採用紙張來製作的 sheet (紙單),但此時的漢字「苫」也可能發音似「單」或起音約略類似 t 音,即「紙單 = sheet = she.e.t = .. = .. = 絮一苫」,也就是類似把具有覆蓋功能的「床單」或「被單」之「單」的意思又轉注爲漢字「苫」。


那麼,爲何漢字「苫」在古代也可能以 t 起音?…..除了其中的符號「艹」可以橋接於 twenty 或發音接近 tsao 之外,符號「占」也是漢字「點」的本字,所以也和 point  dot 中的字母 t 相關,這也是爲何 sheet 一字同時帶有  (sh) 音和  (t) 音的可能原因。事實上,漢字「單」的象形文看起來像是描繪自一具「彈弓」的概略形像,所以纔會與漢字「彈」的兩種意思相關,與後世詮釋的含意「大」、「大言」、「一」、「干」等大不相同。




【附圖:單字演化】




此外,漢字「簡」的含義又與「牒」、「札」、「業」、「牘」、「版」等字相關 (P.S. 參考《說文解字》),也就是古代刻有文字的「竹簡」也可能是用來配合油墨以便將文字印刷在帛片或紙頁上的竹製印書冊版,不一定是直接用來閱讀的書籍。證據就在,漢字「簡」也能很精簡地橋接於 print 一字,即 print = p.ri.n.t = ... = 門日聯竹 = 間聯竹 = 簡 (其中 p 約略形聲漢語「門」的起音,t 約略形聲台閩語「竹」的起音),而 print 又與「印」、「刷印」(印刷)、「版塊于刷印之用」(block of printing) 相關。


按此觀點,甚至可能懷疑,殷商時期刻有甲骨文的眾多甲骨板,也是印刷用的印版,而不是直接拿來閱讀的東西。然而,如此一來,就會發現,如果漢字文化早期的甲骨板和竹簡板多作爲印刷的印版之用的話,那麼後世可能都搞錯了古漢字文化的早期字體了,其實可能應是與當今字體呈現左右鏡射關係的字體纔對。


問題就在,由於考古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字體或金文字體也和甲骨文一致,所以上述的懷疑就不太可能成立,因爲一般的青銅器不太可能被拿來當作印版使用。也就是說,可能存在另一套專門用於印刷製版的字模纔是比較可能,畢竟人類很早就會雕刻及使用顏料,而印刷技術只是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只是不知道爲了什麼原因,那套遠古字模連同印刷用的遠古模版都在漢字文化的歷史中消失了。


怪就怪在,爲何漢字文化古早的紙類物品好像失傳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呢?……會不會就是因爲,古早時期也曾經發生過一段因爲氣候變遷而導致的造紙原料大匱乏?……也因此,後來東漢蔡倫製作的環保回收紙纔會變成是漢字文化造紙術的一個歷史有名的嶄新里程碑。


總而言之,別以為只有現在的人纔有環保意識,其實古人可能也有。






P.S. 相關文章:LS.文本.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Subtle Space of Texts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