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變化與中心




政經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藝術中心、科技中心、資訊中心......以致於......文明的中心。

文明往往如同人們對植物由種子發芽成長的觀察一般,被描述爲從某個中心發展出來。

當具象的「種子」,通過「中心」的抽象概念,轉譯爲「文明中心」的詞彙時,也隱含著一種意義:文明將如植物一般有著生滅消長的過程。

於是,當這個文明的「中心」消失或毀壞了,也標示著這個文明的衰退式微。

如此一來,理想的中心應該是一個永恆靜止不變動的小點,甚至這個中心點最好是不佔空間的、無形的。因為,這樣可以讓這個中心比較好維護,甚致微小到沒有被毀滅的可能。

宇宙中有沒有這樣的一個中心點呢?

20世紀末的物理學家一方面提出了由「無」或「一點」出發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理論」。另一方面在量子世界的探索中,又發現根本無法測量「點」的位置。

那麼,世界到底是由中心發展而來的,還是中心是由周圍的事物定義而來的呢?

從常識來看,中心似乎總是由周圍可知的事物或可知的範圍來定義的。當周圍可知的事物或可知的範圍有所變化,中心也會跟著變化。因而,實際上「中心」常常會受到牽引、拉扯,而產生「偏心」的狀態。

變化可以經由比較來察覺,但是會變成甚麼,就很難確定了。因為不一定可以確定,但是又很想確定,所以就有了預測和預知的學問。

從古到今,人們對於「變化」的研究推論與「中心」的另起爐灶,前仆後繼、樂此不疲。這說明了,「變化」還比「中心」永恆一些。

如果「變化的現象」和「中心的追求」是永遠無法避免的,那麼人們真正需要的,或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應變中心」吧!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