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提到「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意思可能就是說:「法」就是類似模型、模式、 model (模範)、範本、principle (原則) ㄧ類的意思,也代表ㄧ種水平、水準、標準、準繩。此外,「法」字的現代華語發音 fǎ 與「仿」(fǎng)、「範」(fàn) 接近,也說明了類似的性質。
【附圖:「灋、法」字形演化】
「法」字由金文象形字「灋」演變而來,而「灋」字中的動物符號有ㄧ個字形寫爲頭上有兩角的、似水牛的動物,可能由於牛善於走直線,所以能耕地,遇到耕地有坎坷不平、崎嶇不直處,仍會將之踏平犁直,所以「灋」字象形描述的可能正是水牛在ㄧ大口水稻田中犁地的行為模式,不論在什麼地方,耕牛直行耕耘的模式都好像根據一種準繩來走ㄧ樣、不會改變,所以也可能因此而代表公平、公正;另ㄧ個字形寫爲頭上只有ㄧ角的動物,似乎是以野生動物犀牛來象徵監督法律事務的在野團體,類似民間律師或法政團體、非政府組織等與整體法律系統相關的另一種探究與制衡的力量,巧的是「犀牛」的 English 是 rhinoceros,如果唸快一點其發音還真的有點接近「律師」呢!
「去」字在遠古象形字中是「大口」的組合,篆文轉形爲「大ㄩ」的組合,後世又演化出「土ㄙ」組合的字體沿用至今。其中「大」與「太」類似,可能有 d 或 t 起音的發音方式,由此可知「去」可能等同於 English 的 do 或 to。若是 to,就有前往某處的意思。水流往某處,English 可以說 flow to,這可能是漢語「法」字通常以 f 開頭發音的原因,而「法」也似乎和水的流向有關。若是 do,則「法」字就可能有「做事流程」之本意。
從「法」字中帶有水流 flow to 的象徵來看,可能引申出 follow (隨行履往;赴從;隨從) 的意義,也就是類似跟隨、跟從、遵行、遵從等意思,甚至有水往低處流的普遍的自然現象之意。而且漢字「法」的發音也接近 English 之 follow 的 fo (發音 fa)。
既然「法」字的本意是「水的去向」,此外追求自然無為的老子 (公元前 580 年 ~ 公元前 500 年) 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水往低處流是普遍的自然現象,自然 follow 就是會往比較 low (低) 的地勢方向走。後來 low 大概被改寫爲 law,因爲人也有往高處爬的時候、水 (water) 也會被太陽的熱量蒸發而上升,而且古埃及太陽神的名字又叫 Ra 、Re 或 La (也與台閩語「熱」的發音 lúa 相關), 所以可能因爲這樣子 la + w (此處代表 water) = law ,於是可能如此後來到現代 law 這個字就有了「律法」或「法律」的意思,但還是保持了「法」字的「水的去向」及「做事流程」之原始意義。
再說,金文的「灋」字在似「水牛」符號的部分也有「頭上有多分支頭角的類鹿動物」的寫法,可能象徵律法的多元化發展,台閩語「鹿仔」(鹿兒) 的發音 lô-à 就是接近 English 的 law,可見漢字「灋」在古早以前可能就包含了拚音文字中 law 的含意。
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古文化或古宗教有吹法螺的習慣,從「法螺」與 follow 諧音可知,這種習慣是否可能和古代漢字文化及與 English 相關的文字內涵都有關聯呢?
從另一個觀點看,由於古代「法」字又與「灋」字相通,而「薦」通常發音爲 jiàn、與「諫」字發音相近,「廌」就可能也有接近 jiàn 的發音;台閩語「鳥」發音 jiào;「去」有 chù 的發音方式,接近 English 中 dge 的發音;「水」的台閩語發音 dgùi,也接近 dge。此外,「水」的符號又可能帶有流通、通行天下、通常、自然之道、常道等含意。那麼,和「法」字相通的「灋」字是否在古代也與 English 中帶有公正評斷含意的 judge 或 justice 系出同源呢?
後世「法律」兩字常常被連結在一起使用。「律」發音近似「鹿」、「履」、rhythm、rule,可見「律」與行動、節奏、節制、規範、經過實際驗証後書寫為成文法 (written law 或 enactment) 之概念也有明顯的關係。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