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次、瓦、瓷」字形演化及 china 與漢字「瓷」的橋接分析】
chi:約略形聲漢語「次」,而「次」也是漢字「瓷」字之漢語發音的聲符。另一方面,此處 chi 中的 ch 又可能約略形聲漢語「欠」的起音,i 則約略象徵漢字符號「冫」,因此「欠」和「冫」二個符號組合起來也是在表達漢字符號「次」。此外,若是往金文「次」中之符號「欠」的字體形似符號「⊃h」的重疊組合來看便可知此處爲何必然會使用 ch 二個字母來象徵漢字符號「欠」了。 (P.S. 參考【附圖:「次、瓦、瓷」字型演化及 china 與漢字「瓷」的橋接分析】)
ina:i 以其帶有一個點狀符號而代表漢字符號「丶」,n 象徵漢字「瓦」下半帶有 n 形特徵的符號,a 則代表「一」,因此 ina 合爲「丶n一」的組合而約略象徵漢字「瓦」[English 又名 tile (貼列)、roof tile (頂層貼列)、......等]。有趣的是,傳統屋瓦在屋頂上拼接貼列起來時,整體造型大多帶有波浪狀的感覺,而漢語「瓦」字的發音 wǎ 卻反而帶有 English 中表示波浪的 wave 一字的字首特徵 wa。
china = chi + ina 省ㄧ個 i = 次 + 瓦 = 瓷
從一般字典可知,在 English 中,瓷器除了名爲 china,也叫 chinaware 或 porcelain。但是,chinaware 一字中的 ware 更可能是形聲自類似台閩語「貨」字的發音 hwuê,而不是轉換自「器」字,亦即 chinaware 的直譯其實比較接近「瓷貨」而不是「瓷器」。
porcelain 一字則可能是形聲「毛細」或「斑彩」或「貝鱗色」或「貝亮彩」的 porce 和 lain 的組合,但是 lain 在英語中是 lie 的過去分詞,在此字中應該不是 lie 這個意思,可能是轉譯自漢語的「斕」或「瀾」、「爛」、「亮」等,表示瓷器光彩斑斕細緻的感覺如同某種「殼外亮眼」而名爲的 cowrie 之貝殼的外貌,否則就是和一種古代著名的瓷器「景泰藍」有關。傳說「景泰藍」這種風格的瓷器流行於明代景泰年間,晚清古董行也沿用此說而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景泰瑯」,後來因爲它所用的搪瓷釉料大多為月藍色,而且「瑯」、「藍」音近,纔訛變出「景泰藍」的名稱,嚴格來說其實它是珐瑯器而不是瓷器。史載珐瑯器的工藝技術起源自近東,古埃及文明就已經存在並流通,直到元代纔從西亞輾轉引進傳入遠東地區,這麼說來 porcelain 一字是否也可能本來只是轉譯自「波斯珐瑯」或「波斯瑯」的含意呢?......頗爲耐人尋味!
不過在 English 中表達「琺瑯」或「琺瑯質」還有一字是 enamel,即通過「enamel = EㄇㄧmanE郎 = |三ㄩ一人|三郎 = 𤣩ㄩ大𤣩郎 = 𤣩去𤣩郎 = 珐瑯 = 琺瑯」的橋接轉換,其中「𤣩ㄩ大」的組合即「珐」字的初文也是「琺」字的篆文字體,二字意思相通。另有ㄧ字 cloisonne 是引用自 French (泛人類講、自由人說話、法語、法文) 之 cloisonné (格絡釉瓷,意指有金屬構成圖案格的網絡再於每個格中鑲入光亮的釉瓷物質的琺瑯藝品),通常專指類似「景泰藍」的這種藝術品。
【附圖:「珐、琺、瑯」字形演化】
P.S. 由上述造字的分析可知,代表「瓷」的 china 和作爲地理或專有名詞的 China ㄧ字,兩者可能是無關的。China 可能是起源自「岐邑」或「秦邑」、「秦國」、「秦合」(秦國含概的一個範圍)、「秦地」(a 通過 1 與漢字符號「ㄧ」的關係象徵地面) 、Chin Area、Chin Republic、秦共和、秦聯邦、......等類似含意的古代地區名稱或古代國家名稱之意義,也可能和《說文解字》記載的漢字「篆」之音韻「持兖切」相關,若要避免混淆,也許可以參考前述的橋接式,將 china 改回還沒有省寫ㄧ個 i 時的組合即 chiina。 (P.S. 參考 :〈cereal 與「禾」、「穗粒」的轉換密碼與古代「秦國」及「共和國 」之謎〉 -- http://lsdesignworld.blogspot.tw/2016/06/cereal.html?m=0 ) 。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