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bacteria 與漢字「棍」的橋接關係圖】
棍 = 比 + 木 +日
比 (漢語發音類似 bǐ 或 bì):轉音 βα 再轉碼爲 ba
木:以 κτή 形聲「κ對」而表示由ㄧ對左右鏡射的符號 κ 之重疊組合並象徵漢字「木」的早期象形文,然後再轉碼爲 cte
日 (現代中文發音類似 rì):轉音 ριο 再轉碼爲 ria
ba + cte + ria = 比 + 木 + 日 = 棍 = bacteria
此外,很巧合的是 bacteria 一字也可能橋接於漢字「菌細」而爲「細菌」的同義倒裝詞:
bacteria = 朋A囷田E兩點1 = AA囷田ε兩丶亅 = 艸囷田幺㇀丶亅 = 艹囷田幺小 = 菌田糸 = 菌細,即「細菌」的同義倒裝詞。其中 AA 約略象徵草狀而轉換漢字符「艸」再旁通漢字符號「艹」, c 發音 k 而約略形聲台閩語「囷」的起音。
P.S.1. 以下節錄並整理自 Wikipedia:
bacteria (菌細) 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 (Deutschland) 科學家埃倫伯格 (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 ~ 1876) 在 1828 年提出,原文 bacteria (棍之合) 一詞是新拉丁語 (New Latin) ,爲 bacterium (棍之元) 的複數格,是由希臘文 (Greek) 的 βακτήριον (英式拼音 bakterion) 拉丁化而來,意為「小棍子」,因為一開始發現的細菌是桿狀的。公元 1866 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 (Ernst Haeckel,1834 ~ 1919) 則建議使用「原生生物」ㄧ詞,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 (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1878 年,法國 (France) 外科醫生塞迪悅 (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1804 ~ 1883) 又提出「微生物」ㄧ詞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稱微小生物體。
P.S.2. 從上述資料來看,很可能有個大哉問:最早命名「細菌」爲 bacteria 的德國科學家是否也懂漢字呢?還是古代希臘文、拉丁文與漢字之間都有些難分難捨的關係呢?爲何 English 的 germ (指「細菌」) 發音和「菌」字的漢語發音 jùm 又是如此相近呢?germ 是否更直接的從「棍」字的某種漢語發音 guèn 轉換而來呢 (germ = 一E木nn = IE木匕匕 = 日木比 = 棍,其中 g 約略形聲台閩語「一」的起音之一)?...... 這可能是語言世界的謎團之一吧!
P.S. 相關文章:LS.文本/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Copyright @ LS. Creative Studi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